商品簡介
本書精選19位宋代詞人,從詞人的生平出發,用宋詞貫穿起文人的人生片段,有耳熟能詳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也有李之義、宋祁、朱淑真、嚴蕊等人的傳奇經歷。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映照出他們當時當地的際遇和心境,挖掘他們和主流敘述不同的個性特徵,勾勒出宋代文人鮮見的另一面。
同時,本書以繁盛的宋代為背景,為大家呈現宋代精致生活的細節,在酒、香、茶、花等美學氛圍的籠罩下,解鎖大宋的優雅繁華。
作者簡介
著者:云葭
江南女子,中文系出身,古典才情作家。
以至真至情書寫古代詩詞的故事。
以趣味史實書寫古代生活。
暢銷書:
《挑戰古人100天》
《挑戰古人100天(2)》
《一本書讀完最美古詩詞》
《每天一本古詩詞》
繪者:楊杰
1998年青年藝術家,祖籍福建
目前就讀於北京服裝學院中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高良。
名人/編輯推薦
1. 走進宋詞,先要走進詞人的生活。
宋代的繁盛造就宋人的懂生活、會生活,宋詞中提到飲食、喝茶、焚香、掛畫、插花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本書對此有一定的科普,如“瑞腦消金獸”中的“瑞腦”是什麼,為何黃州的豬肉“價賤如泥土”,在詩詞的字句中感受那個活色生香的朝代。
2. 圖文並茂,插畫將詞人形象藝術化。
我們為每位詞人畫了一幅 “藝術寫真”,在豐富的細節中展現詞人的個性特徵,幫助讀者更快進入本書情境。
3. 宋詞之於宋代就像流行歌詞之於當代。
宋詞是雅俗共賞、不分貴賤的,本書的寫作也旨在打破宋詞閱讀的門檻。
4. 語言詼諧、挖掘歷史細節,緊貼時代,通俗易懂。
剛正耿介的王安石竟然不修邊幅、不愛洗澡?“他的朋友們便相約,每一兩個月帶王安石去洗一次澡,這項活動被稱為‘拆洗王介甫’。”
北宋流行金曲榜單第一偶像是誰?有詩為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柳永。
“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給自己起的“外號”(稼軒)透露出退休種地的農夫夢。
目次
花蕊夫人 紅顏禍水?這鍋不背 001
林逋 沒有那些世俗的欲望 011
晏殊 宰相中最會寫詞的,詞人中最會當官的 023
宋祁 一門雙狀元,“紅杏尚書”留美名 033
晏幾道 貴公子和他最後的倔強 043
王安石 就算與全世界為敵 053
蘇軾 豪放鼻祖的柔情人生 065
秦觀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一千年 079
黃庭堅 不只是蘇東坡的朋友而已 091
柳永 北宋流行金曲第一偶像 103
張先 風流真才子,至死是情聖 113
周邦彥 做個情感充沛的音樂家 123
李之儀 被奇女子們偏愛的一生 135
李清照 穩坐“第一才女”寶座 145
辛棄疾 不想上陣殺敵的詞人不是好農夫 157
陸遊 一身忠魂的理性情癡 169
朱淑真 不幸的婚姻會把人逼瘋 183
姜夔 全能人才的文化苦旅 195
嚴蕊 被卷入派系斗爭的奇女子 207
書摘/試閱
前言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史稱宋太祖。自此,中原進入了繼唐朝之後一個新的大一統時期——宋朝。
宋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我曾經在另一本書中提到,我覺得宋朝是一個非常可愛的時代,因為宋朝人實在太懂生活了,像外賣小哥、消防局、寺廟經濟、寵物美容等,這些我們以為只有當代才有的事物,在宋朝其實已經流行了。
很多人對宋朝的第一印象或許是“靖康之變”後的國土分裂和內憂外患,但這只是宋朝漫長的三百多年國祚中的一個表象。不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曾有過繁榮發展的時期。須知,宋朝可是歷朝歷代經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盛況。
這也是,宋朝人會如此懂得享受生活的原因。只有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才會在精神上有更高的需求。那麼,“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的民生狀態在宋朝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宋朝的許多文人,在“享受生活”上都自有一套。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可不只會寫詩作詞,同時也是一位點茶高手。“點茶”是宋朝流行的喝茶方式,百姓對喝茶一事有多熱愛呢?據記載,不論是北宋都城汴京,還是南宋都城臨安,茶坊遍地,數量之多,毫不亞於現如今的咖啡店。宋朝民俗類散文《東京夢華錄》中就有提到,“(朱雀門外街巷)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又如大文豪蘇軾,除卻文學上登峰造極的成就,他還是一位香道高手。有一款流傳至今的香,名為“二蘇舊局”,便是為了紀念蘇軾和蘇轍兩兄弟。
品茶之余焚香,不僅是文人士大夫的愛好,在宋朝,平民百姓對這種雅致的生活方式也是有所追求的。不少宋詞中都有提到喝茶、焚香、掛畫、插花等,因為對宋人來說,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如李清照的“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瑞腦”就是一種香;蘇軾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燒水烹煮新茶也是宋人的生活常態。
“詞”是宋朝最普遍的文學體裁,和唐朝的“詩”不一樣,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和唐詩相比,宋詞對格式和韻律的要求更高,即我們常說的“詞牌名”。宋詞除了吟誦風月,還有不少是描述生活瑣事的,遠不止上文提到的焚香、煮茶等。可見,宋朝人是習慣於將這些瑣事記錄到文字中的。
宋詞就像是宋朝人的流行歌曲,不僅限於文人之間的傳誦。當時有一句話叫做,“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柳詞”指的是柳永寫的詞,意思是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人會唱柳永的詞。這一來說明柳永詞傳唱度高,二來也能體現詞在宋朝的流行,可謂雅俗共賞,不分貴賤。
既然詞在宋朝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它的流行自然是有跡可循的。想要更透徹地了解這一朝代,了解宋詞和詞人的生平,亦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希望通過本書,大家能更熱愛宋朝,熱愛這個可愛的時代。
晏殊:宰相中最會寫詞的,詞人中最會當官的
從“貍貓換太子”說起
《貍貓換太子》這一故事非常有名,民間傳說和戲曲演義的版本大致是這樣的:
宋真宗的兩位妃子劉妃和李妃同時懷了身孕,當時皇后已薨,所以她們誰先誕下皇子就有可能被立為皇后。劉妃唯恐李妃搶在自己前面生下皇子,便和總管太監郭槐設下圈套,他們買通了給李妃接生的奶媽,讓她用一只剝了皮的貍貓換下了剛出生的太子。宋真宗見李妃生下一個怪物,當即下令把她貶到了冷宮。劉妃讓宮女勒死被掉包的太子,宮女不忍心,轉而將太子交給了八賢王撫養。
劉妃順理成章成了皇后,她生下的兒子成了太子,但沒幾年太子就夭折了。宋真宗沒有其他子嗣,就把八賢王的義子,也就是當年被換走的孩子,立為太子,即後來的宋仁宗。多年後,包拯查出了“貍貓換太子”的真相,宋仁宗終於和親生母親李妃相認。
這個故事雖是杜撰出來的,但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原型事件是這樣的:
劉妃無子嗣,就把她的宮女李氏為宋真宗生的孩子收為自己的兒子。宋真宗死後,這個孩子即位,即宋仁宗。已經是皇后的劉娥被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幾年後,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病重,劉太后將她晉升為宸妃,等到她病故,又以皇后之禮厚葬。
等到劉太后病逝,終於有人向宋仁宗稟明真相。宋仁宗非常驚訝,他痛恨自己沒能為親生母親盡孝,一腔怨氣沒處發泄。李妃下葬時,撰寫墓志銘的是當朝宰相晏殊,宋仁宗把氣撒到了晏殊頭上,將他外放去做了地方官。不過,幾年之後,晏殊又被召回了朝中。
這就是晏殊和“貍貓換太子”一事的淵源。後來,“貍貓換太子”也成了以假換真的代稱。
雖然有這麼一個插曲,但晏殊的仕途總體來說還是順風順水的。他從小就是個神童,五歲能作詩,才名不脛而走。他是臨川縣(今屬江西撫州)人,當時的臨川知府張知白聽說了晏殊的事跡,推薦他進京參加科考。
景德二年(1005年),晏殊才十四歲,就跟幾千名進士一同參加殿試。宋真宗很欣賞晏殊,賜他同進士出身。幾天後復試,晏殊一拿到題目就稟明宋真宗,他做過這樣的題目,要求換題。宋真宗覺得晏殊誠實,更加欣賞他,升他為秘書省正字,於秘閣讀書。其他學子這個年紀都在埋頭苦讀,晏殊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幾步就走到了羅馬。
後來,宋真宗下旨升晏殊做太子的老師。晏殊不明白為何真宗做這個決定,第二天他見到真宗,真宗說:“我聽說,其他大臣夜夜笙歌,唯有你閉門讀書。只有你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當太子的老師。”
晏殊說:“誤會啦,我不是不想跟他們一樣享受宴會歌舞,只是因為我家實在太窮了,沒錢享受,除了讀書沒有什麼可以消遣的。假如我家有錢,我也會夜夜笙歌。”
真宗聽了哈哈大笑,非但沒有怪罪晏殊,反而覺得他誠實,更加信任他。
真宗駕崩後,即位的宋仁宗也很看重晏殊。不過晏殊能一路官至宰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得到了劉太后的賞識。後世常說的“垂簾聽政”典故,便是從晏殊開始的。
剛繼承大統時,仁宗尚年幼,完全無法掌控整個朝堂。宰相丁謂和樞密使曹利用妄圖獨攬大權,想單獨向太后上奏。朝中大臣懼怕他們二人的權勢,沒人敢提出反對意見。只有晏殊仗義執言,他提議說:“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意思是,群臣向太后上奏,太后隔著簾子聽,這樣就不會看到是誰在上奏了。
太后本來就怕丁謂權勢滋長,她對晏殊這一提議非常滿意。於是,在其他大臣的支持下,太后開始了她的臨朝稱制生涯,成了大宋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劉太后去世後,追封謚號“章獻明肅”。
晏殊因這一提議有功,升官為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太后也非常倚重他。
大力抓教育,門生皆大佬
天聖五年(1027年),晏殊因為跟太后唱反調,得罪了太后。又因他某次在玉清宮用笏板撞掉了侍從的牙,被御史大夫彈劾,外放到了宣州(今安徽宣城),幾個月後,又改任應天府(今南京)。
被貶官後的晏殊沒有氣餒,而是從基層做起,開始大力發展教育。範仲淹就是在那時候得到了晏殊的提拔,成了他的得意門生。
除了範仲淹,晏殊還培養了其他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比如宋祁、歐陽修、韓琦,還有後來成為他女婿的富弼,以及他那大名鼎鼎的才子兒子——晏幾道。
在所有門生中,晏殊最看重的是宋祁,對歐陽修卻不怎麼喜歡。某日,歐陽修和其他幾個文人到晏殊家拜訪,晏殊擺下非常豐盛的酒宴招待他們。這也應了晏殊對宋真宗所坦誠的話,他確實也是喜歡酒宴生活的。
酒宴當天下著大雪,歐陽修想到範仲淹正帶兵在前線打仗呢,晏殊府上卻歌舞升平,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晏太尉西園賀雪歌》。這首詩的後半部分言辭犀利,像是在指責晏殊只顧享樂,忽略了邊疆受凍的戰士。以下是節選的犀利部分:
晚趨賓館賀太尉,坐覺滿路流歡聲。
便開西園掃征步,正見玉樹花凋零。
小軒卻坐對山石,拂拂酒面紅煙生。
主人與國共休戚,不惟喜悅將豐登。
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
對此,晏殊不是很開心,和歐陽修之間漸漸生了嫌隙。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總而言之,晏殊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可圈可點,因而《宋史》對他的評價是:“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意思是,自從五代以來,天下的學校荒廢,興辦教育是從晏殊開始的。
能在教育上做出如此成就,並培養出這麼多人才,晏殊本人的才學自是不必多說。王國維提出的人生三層境界,第一層“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就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在晏殊所有作品中,達到眾所周知程度的或許就是有這首《蝶戀花》了。詞本身就寫得絕妙,王國維的點評自然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很難想象,處理朝堂大事一絲不茍的晏殊,居然也能寫出如此哀婉的詞。晏幾道婉約多情,看來某一部分也是遺傳自他的父親。
被貶到應天府的晏殊,由於工作上表現出眾,很快就被召回朝中。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擔任了參知政事一職,相當於副宰相。太后之前雖對晏殊有些許不滿,但還是念及舊情的,她對他比較信任,就連拜謁太廟想穿袞冕,都征求了晏殊的意見。晏殊以《周官》中規定的太后服飾回答,勸阻太后不要穿袞冕。因為袞冕是皇帝才能穿的衣服。
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去世,宋仁宗親政。歷史上不少皇帝親政後都會做一件同樣的事,就是把太后臨朝時重用過的臣子外放。仁宗也不例外,他把晏殊外放到了亳州(今安徽亳州)當知州。
這是晏殊人生中的又一次貶官生涯,好在他心理素質好,無論怎麼貶謫,他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回血”。這次也一樣,他沒幾年就被召回京城了。
慶歷二年(1042年),晏殊正式拜相,開始了他政治生涯中的巔峰時期。彼時他的門生,如範仲淹、歐陽修、富弼等人,都處於仕途的上坡階段,同時他們還在辦一件大事——推行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
太平宰相,詞中聖手
晏殊仕途中較大的坎,大概就是替李宸妃寫墓志銘一事了。《宋史》記載:“孫甫、蔡襄上言:‘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嘗被詔志宸妃墓,沒而不言。’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坐是,降工部尚書,知潁州。”大致意思是,朝臣孫甫和蔡襄就李宸妃墓志銘一事彈劾晏殊,又上奏說晏殊動用官兵來給自己修宅邸。於是乎,晏殊被降職為工部尚書,貶到了潁州。
尷尬的是,晏殊的罷相詔書還是他的學生宋祁起草的。宋祁絲毫沒有因為晏殊是他老師而留情面,詔書中的言辭十分犀利,那叫一個鏗鏘有力。可就在頭一天晚上,他倆還在一起飲酒賦詩呢。因此,晏殊心裡十分不痛快。被貶到潁州後,他寫了一首《吊蘇哥》。
蘇哥風味逼天真,恐是文君向上人。
何日九原芳草綠,大家攜酒哭青春。
蘇哥是一位營妓,因情人負心薄幸,她在郊外痛苦而亡。據說晏殊寫這首詩,表面上是在悼念營妓蘇哥,實際上是諷刺宋祁不念師徒之情,落井下石,還不如一位女子專一。
如蔡絛所著的《西清詩話》記載:“元獻初罷政事,守亳社,每嘆士風彫落。一日,營妓曰劉蘇哥,有約終身而寒盟者,方春物暄妍,馳駿馬出郊,登高冢曠望,長慟遂卒。元獻謂士大夫受人眄睞,隨燥濕變渝,如翻覆手,曾狂女子不若,為序其事,以詩吊之。”
晏殊去世後被追封謚號“元獻”,文中的“元獻初罷政事”指的就是晏殊罷相一事。
然而後人又說,晏殊委實錯怪了宋祁。宋祁之所以將貶官詔書寫得那麼犀利,不過是想平息宋仁宗的怒氣罷了。而且,若非宋祁仗義執言,宋仁宗也不會從輕發落,只是將他貶到潁州當知州。
這以後,晏殊幾經易官,擔任過禮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官階雖不低,但再難回到他當宰相時的輝煌。宋仁宗肯在貶官後再次重用晏殊,看得出他對晏殊還是器重的。
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上奏請求回京養病,病愈後再出京復職。宋仁宗恩準,並留晏殊在京為自己講經釋義。仁宗每隔五日讓晏殊覲見一次,給晏殊的待遇也跟他當宰相時一樣。
只可惜晏殊沒能熬過病痛的折磨,於至和二年(1055年)卒於京城。值得欣慰的是,晏殊是富貴而終的,走得很安逸。
晏殊傳世的作品中,受世人喜愛的遠不止“昨夜西風凋碧樹”,廣為傳唱的還有這首《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中最出名的一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不過關於這句,《苕溪漁隱叢話》的說法是,下句並非晏殊本人所作,而是出自一個叫王琪的小官。
某日,晏殊路過揚州,在大明寺下榻休息。他看見寺廟墻壁上題了很多詩詞,就讓侍從讀給他聽。其中有一首寫得特別好,晏殊十分驚喜,忙讓侍從去打聽。侍從稟報,寫這首詩的人是江都縣尉王琪。
晏殊佩服王琪的才華,特意去尋找了他。二人交流一番之後,他對王琪說:“我每次想出個好句子就寫在墻上,然後琢磨下句,但是有個句子,幾年了我都沒能對出來。”王琪問是什麼句子,晏殊回答:“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琪馬上回了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聽完,連稱妙極。
上下兩句渾然天成,完全看不出這不是同一人所作。不過《苕溪漁隱叢話》記錄的這一說法存在爭議,很難分辨到底是真是假。若真是如此,這首詞也算有王琪的一部分版權呢。
論政績,晏殊在歷史上算不得前無古人;論詩詞,晏殊也稱不上後無來者。但是能將政治成就和文學成就結合得如此完美的,晏殊恐怕是第一人了。由於一直生活在太平年代,晏殊被稱為太平宰相。又因他的文學造詣高,他又被稱為“詞人宰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