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滿額折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青城十九俠(一)驚逢錦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萬聖節書展
庫存: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的還珠樓主
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奇幻天地
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及壯麗景色
幻化為青城十九俠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
《青城十九俠》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記敘清初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羅鷺、裘元、虞南綺、狄勝男、狄勿暴、紀異、呂靈姑、楊永、楊映雪、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武俠故事。
少年羅鷺生具異稟,膽力過人,深覺書生無法報國,報名師苦練武藝,贏得俠士雅號。一日與表哥裘友仁同遊青城山,精於星相占卜的長生宮觀主認為羅鷺身俱仙骨,機緣遇合之下,必能成為劍仙俠客;然裘友仁家中人卻會有災難。羅鷺自幼與友仁之妹芷仙訂親,豈料在好事將近之時,發生怪事。一陣古怪大風之後,轎中的芷仙竟消失無蹤!羅鷺痛心之下,棄家修道……
「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

作者簡介

還珠樓主(1902~1961),本名李善基,後改名為李壽民,四川長壽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李元甫曾於光緒年間在蘇州做官,後辭官還鄉,靠教私塾為生。在父親悉心教導下,李壽民從小便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積澱頗豐。三歲讀書習字;五歲已能吟詩作文;七歲可寫丈許楹聯;九歲寫下五千言的《「一」字論》,有神童之稱。李壽民生平興趣廣泛,頗務雜學,於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醫卜星相無所不窺、無所不曉,堪稱奇才。李壽民的人生經歷跌宕曲折,傳奇色彩濃厚。十歲時,在塾師「王二爺」的帶領下多次登上峨嵋山和青城山,這些生活經歷,也為他後來最為著名的作品《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養分,對之後的小說和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古龍、金庸、梁羽生,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金庸曾說:「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

※【推薦序】「劍仙」還珠樓主

《武俠小說史話》作者 林遙

中國的武俠小說發展到二十世紀三○年代,創作的中心開始由南方轉移至北方的京津地區,遂有「北派五大家」的稱呼出現。這其中產生巨大影響的,當屬以「奇幻仙俠派」別開武俠生面的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在筆下開創了世界上亙古未有、異想天開的奇幻世界:

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跡,陸可沉落無形,以及其他等等;
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石心還有精舍,以及其他等等;
對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劫,以及其他等等;
關於生活方面者,不食可以無饑,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以及其他等等;
關於戰鬥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氣雲、金木水火土、雷電聲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攝,煉成功各種兇殺利器,相生相剋,以攻以守,藏可納之於懷,發而威力大到不可思議。

還珠樓主(一九○二至一九六一),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四川長壽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祖上世代簪纓,其父李元甫曾於光緒年間在蘇州做官,由於不滿官場黑暗,後辭官還鄉,靠教私塾為生。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李壽民從小便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積澱頗豐。三歲伊始,李壽民讀書習字;到了五歲,已能吟詩作文;七歲時,已能寫下丈許楹聯;年方九歲,因一篇洋洋五千言的《「一」字論》,在鄉里有神童之稱。李壽民生平興趣廣泛,頗務雜學,於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醫卜星相無所不窺、無所不曉,堪稱奇才。
李壽民的人生經歷,跌宕曲折,傳奇色彩十分濃厚。十歲時,他在塾師「王二爺」的帶領下多次登上峨嵋和青城。李壽民後曾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三上峨嵋,四登青城」的所見及體悟。李壽民的塾師「王二爺」與一般腐儒不同,不僅能如數家珍地即興解說掌故,還曾帶他前往峨嵋仙峰寺,拜見了一名精通氣功的和尚,此後堅持鍛煉,從未間斷。
峨嵋山、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層巒疊嶂、千姿百態的壯麗景色,使童年的李壽民流連忘返,這種生活和經歷,也為他後來的作品《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李壽民少年喪父,家道中落,隨母親投親蘇州,後移居天津,先後做過軍中幕僚、郵政局職員、報紙編輯等職務。
李壽民的愛情婚姻的經歷也非常不平凡。李壽民夫人孫經洵,父親是大中銀行董事長孫仲山。
一九二八年,李壽民經友人介紹,擔任天津警備總司令傅作義的中文秘書,彼時留英歸國的英文秘書段茂瀾和他興趣相投、十分要好。段茂瀾不久擔任天津電話局局長,邀請李壽民做他的秘書,李壽民應邀而去。一九二九年春,李壽民業餘時間兼職在孫仲山家中做家庭教師。二小姐孫經洵與這位比她大六歲的家庭教師相愛。得知此事後,孫仲山大怒,他將李壽民辭退,並嚴斥孫經洵,孫經洵憤而離家。孫仲山藉「拐帶良家婦女」之名,把李壽民送進監獄。開庭審理過程中,孫經洵出人意料地出現在旁聽席上,氣宇軒昂地表示婚姻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李壽民因判無罪釋放。
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李壽民與孫經洵舉行婚禮,彼時,他已開筆創作《蜀山劍俠傳》,寫完十二回,恰巧友人唐魯孫臨時代理《天風報》社務,力促李壽民將書稿交由《天風報》連載發表,李壽民答應下來,開始以還珠樓主為筆名,撰寫《蜀山劍俠傳》。
還珠樓主筆名的來歷,與李壽民的初戀有關。少年時期,李壽民曾在蘇州認識了比他年長三歲的姑娘文珠,兩人正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嗣後感情漸生,彼此不離形影。十六歲時,李壽民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初戀中。然而由於家境所迫,李壽民當時要北上天津謀生,後來兩人只能以書信往來。不想天意弄人,變故無常,文珠誤入風塵,從此杳無音訊,李壽民精神上受到創痛。婚後的李壽民還會偶爾提起文珠,夫人孫經洵聽後,對文珠的遭遇深感同情,建議他以還珠樓主為筆名,取唐代詩人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詩意,以此紀念文珠。
《蜀山劍俠傳》在《天風報》一經刊出,大受讀者歡迎,《天風報》發行量成倍增長,李壽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名聲越寫越大。
《蜀山劍俠傳》寫於「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開篇以愛國情懷為基調。全書第一集第一回的第一位出場人物,是一名鬚髮全白的半百老人,他立於舟上,慨歎道:「哪堪故國回首月明中!如此江山,何時才能返吾家故物啊!」哀感之情,溢於言表。
多年後,談及《蜀山劍俠傳》的創作歷程時,李壽民寫道:「第以稗官雖屬小道,立言貴有寄託,涉筆不慎,往往影響世道人心,故於荒唐事蹟之中,輒寓愛國孝親之旨。」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李壽民因為子女眾多,滯留北平,以寫小說為生。一九四二年二月,時任中央廣播協會會長的周大文(原北平市市長)邀請李壽民擔任偽職,李壽民為之拒絕,於是被冠以「涉嫌重慶分子」的罪名抓到憲兵隊,遭受鞭打、灌涼水甚至往眼睛揉辣椒麵等種種酷刑。然而李壽民始終不肯屈服,經過七十天的煎熬,終於在社會人士的保釋下出獄。這一次酷刑折磨,李壽民視力大損,不能親自執筆,只好請秘書筆錄由他口授的文字。李壽民踱步屋中,指天畫地,滔滔而談,逐步構築起自成一家的「劍仙世界」。
此後,李壽民的小說開始由報紙連載轉向大規模結集出書,《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作品相繼出版,在全國範圍內風靡一時。「還珠熱」在上海灘一度風行,《蜀山劍俠傳》每本印數達到上萬,仍滿足不了市場銷售,位於西藏路遠東飯店附近的一個小書攤,上午剛放出十餘本,下午即告售罄。
新中國成立後,李壽民不再繼續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一九五一年五月,完成其第三十四部武俠小說《黑森林》後,李壽民宣佈「放棄武俠舊作」。在隨後出版的《獨手丐》的卷首前言中,他公開檢討自己二十多年來所寫「是那麼低級和內容空虛」,並表示「將銷行二十年、在舊小說中銷路最廣、讀者最多、歷時二十年而不衰、能夠顧我全家生活的《蜀山》、《青城》等帶有神怪性的武俠小說,在當局並未禁止的環境之下,毅然停止續作」。
《蜀山劍俠傳》這部五百萬字的曠世奇作就此戛然而止,全書的「峨嵋三次鬥劍」和「道家四九重劫」等故事的高潮部分並未出現,關係著正與邪之間的大決戰結局如何終成懸案。
放棄武俠小說寫作後,李壽民轉職成為一名京劇編導,編寫戲曲劇本。一九五五年,李壽民在《北京日報》第三版刊登了《一個荒誕、神怪小說製造者的自白》,對自己的過去做了反省和批判,文中說:「我所寫的這些所謂『武俠』的荒誕小說,內容都是憑空捏造的,也都是具有反動本質的。在這些書裡,有的是亂打亂殺,有的是恐怖殘忍,其中也夾雜一些色情淫亂的成分。這實際上替資產階級、封建地主階級作了宣傳品……今天回想過去我寫的那些壞書和它們對讀者的毒害,我真不寒而慄,日夜不安。我願意努力改造自己,盡自己的力量,多寫一些通俗讀物和劇本,多為人民作些事情,以贖我從前造下的罪愆。」
一九五六年春天,李壽民托人將自己寫的歷史小說《岳飛傳》帶往香港出版。一九五七年「整風運動」開始後,李壽民發表了歷史武俠小說《劇孟》,在「內容提要」中特別注明,此書「沒有舊劍俠小說的荒誕」。然而「反右運動」旋即展開,武俠小說再遭批判。一九五八年三月,《讀書》雜誌發表文章,抨擊此書為「滿紙荒唐言,一套騙人語」,作者寫道:

有一個中學的一部分學生因為互相借閱武俠小說而結合成一個集團,武俠小說中個人英雄主義的腐化思想,把這些青少年的思想毒害得和社會主義現實生活格格不入,這個小集團最後竟變成了反黨小集團!

《評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劇孟〉》一文,從《蜀山劍俠傳》一路批到《劇孟》。一九五八年六月,李壽民讀此文後默然不語,次日凌晨即突發腦溢血,由此輾轉病榻兩年有餘。
病榻上的李壽民萌生了創作歷史小說《杜甫》的念頭,一九六○年二月,他躺在床上,開始口授,到一九六一年二月十八日,《杜甫》初稿完成,共十一回,九萬餘字。《杜甫》的結尾講到,杜甫在窮愁潦倒間病死舟中,李壽民轉首告訴夫人孫經洵:「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三日後,一九六一年二月廿一日,李壽民因肺膿瘍不治,逝世於北京大學附屬醫院,恰和杜甫同壽,享年五十九歲。
還珠樓主在武俠小說作家中,其作品最能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儒、道、佛等中國特色文化元素佔據了小說裡重要位置。他採用半文言半白話式的文字風格,語言淺近易懂,卻沒有受到西化語言的影響。
還珠樓主一生撰寫武俠小說約四十餘部,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成績及其地位的,是《蜀山劍俠傳》一書。

龐大的「蜀山」譜系
一九三二年,《蜀山劍俠傳》開始連載於天津《天風報》,一九三三年四月由天津百城書局出版第一集單行本,七月,改由文嵐輳古宋印書局出版第二至十七集,一九三八年五月,改由勵力印書局(後改名勵力出版社)出版第十八至三十六集。一九四五年,李壽民移居上海,不再登報連載,而是寫完一集(每集約十萬字)直接出版。上海正氣書局於一九四六年取得第一至三十六集的版權,一九四七年三月出版第三十七集,一直出版到五十五集(後五集為《蜀山劍俠後傳》),總三百二十九回,不含《後傳》則為三百零九回。在第五十五集結尾,依然是「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集分解」,出版日期為一九四九年三月。據說全書計畫完成一千萬字,如今只到五百萬字,關乎正邪大決戰的結局是「峨嵋三次鬥劍」和「道家四九重劫」,這也是最重要的故事高潮部分,但並未完成。
在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中,《蜀山劍俠傳》是其開山扛鼎之作,通過一部《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構築起了一個龐大的「蜀山」世界,他的多數武俠小說都是由「蜀山」延伸而出,可分為正傳、前傳、別傳、新傳、外傳等。
歸為「正傳」者有《蜀山劍俠傳》(一九三二)、《峨嵋七矮》(一九四六)及《蜀山劍俠後傳》(一九四八);歸為「前傳」者有《柳湖俠隱》(一九四六)、《北海屠龍記》(一九四七)、《長眉真人傳》(一九四八)和《大漠英雄》(一九四八)。
歸為「別傳」者有《青城十九俠》(一九三五)、《武當異人傳》(一九四六)及《武當七女》(一九四九)。
歸為「新傳」者有《邊塞英雄譜》(一九三八)、《冷魂峪》(初名《天山飛俠》)(一九四七)及《蜀山劍俠新傳》(一九四七)。
歸為「外傳」者有《蠻荒俠隱》(一九三四)、《雲海爭奇記》(一九三八)、《皋蘭異人傳》(一九四三)、《黑孩兒》(一九四七)、《俠丐木尊者》(一九四七)、《女俠夜明珠》(初名《關中九俠》,一九四八)、《青門十四俠》(一九四八)、《大俠狄龍子》(一九四八)、《兵書峽》(一九四九)、《龍山四友》(一九四九)、《獨手丐》(一九四九)、《鐵笛子》(一九五○)、《翼人影無雙》(一九五○)和《白骷髏》(一九五一)。
此種劃分是以小說中的武功描寫為主,正傳、前傳、別傳、新傳,皆寫劍仙鬥法,而外傳則是以武術技擊為主,劍仙為次,有的甚至是完全沒有劍仙法寶。
在這些小說當中,最為經典和代表性的非《蜀山劍俠傳》莫屬,前後創作近二十年,是還珠樓主的心血之作,其設想之奇,氣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高,諸書無法與之相比。
在蜀山譜系中,《青城十九俠》亦是一篇力作,與《蜀山劍俠傳》堪稱雙璧,一九三五年五月起在《新北平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單行本,至一九四三年十月出版第二十四集,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由兩利書局出版、正氣書局印行第二十五集,全書未完。《蜀山劍俠傳》第十六集第一回(總一百六十六回)中曾藉矮叟朱梅之口言道:「師弟伏魔真人姜庶……執意要創設青城一派,以傳本門衣缽。頭一代按照先恩師遺偈,共只收男女弟子十九人。」《青城十九俠》即以朱梅的這段話鋪陳,著力記敘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裘元、羅鷺、虞南綺、狄勿暴、狄勝男、呂靈姑、紀異、楊映雪、楊永以及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修仙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事蹟。還珠樓主有意識要在《蜀山劍俠傳》之外,別樹一幟,將「天下第五名山」的青城山和川黔滇苗疆作為小說背景,通過對「入世武俠」的生活經驗和人情世故的深切體會,創造出一個可與「蜀山峨嵋」媲美的藝術天地。
《青城十九俠》在談玄說異方面不及《蜀山劍俠傳》神奇宏偉,但某些章節,如虞南綺與裘元夜觀天體星群(第三集第二回)、李洪大戰太虛一元祖師蒼虛老人(第二十、二十一集)等,也是想像豐富,瑰麗不可方物。
《青城十九俠》與《蜀山劍俠傳》不同之處,在於還珠樓主並不專注於飛劍法寶的神奇超邁、仙山靈域的瑰麗奇幻和想像構思的出人意表,他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把裘元、虞南綺夫婦的活動作為小說敘述主線,詳細地展示了裘元夫婦、狄氏姐弟、紀異、呂靈姑等青城派弟子的生活遭遇和歷經艱險、創立門派的曲折過程。比起《蜀山劍俠傳》來,本書不僅更顯得內容首尾連貫,結構相對完整,文字風格統一,而且作家筆下的人物,更富有濃厚的人情味,因而也更有獨特的文學價值。
《蠻荒俠隱》(一九三四)、《黑森林》(一九五○)和《黑螞蟻》(一九五○)等作品,繼承發展了還珠樓主以南疆風土人情作為故事背景的構思方式。《青城十九俠》(一九三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眾多武俠小說作家,比他略晚幾年出道的「詭異奇情派」朱貞木,就繼承了他這一構思,其作品《羅剎夫人》(一九四八)、《苗疆風雲》(一九五一)等作品,就將故事背景選在了南疆。
除《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還珠樓主其餘作品雖然成就不俗,但不及這兩部小說成就大,然而正如天地日月,縱有大小之分,但彼此間密切相連,缺一不可。

目次

推薦序 「劍仙」還珠樓主 (《武俠小說史話》作者林遙)
第一章 天外飛來
第二章 童殲異獸
第三章 初結仙猿
第四章 古洞奇珍
第五章 鐵硯峰前
第六章 驚逢錦蛟

書摘/試閱

話說灌縣宣化門外,有一座永寧橋,是竹子和粗麻索做的。這橋橫跨江上,長有二三十丈。橋下急流洶湧,奔騰澎湃。每當春天水漲,波濤電射,宛如轟雷喧豗。人行橋上,搖搖欲墜。不由你不驚心動魄,目眩神昏。及至一過對岸,前進不遠,便是環山堰,修竹干霄,青林蔽日。襯上溪流索繞,綠波潺潺,越顯得水木清華,風景幽勝。
離堰半里,有一小村,名叫裘家廠壩。全村無外姓,只得百十戶人家,倒擁有一二百頃山田果園。裘氏世代都以耕讀傳家,房數也不多,彼時灌縣民風極淳厚,所以全族甚為殷富。
近村口頭一家,是裘姓的么房(川語:么房即最小一房)。房主人名叫裘友仁,妻子甄氏。乃祖曾為前明顯宦,李闖之亂殉節。他父親裘繼忠,因為自己是書香華裔,世受先朝餘恩,明亡以後,立誓不做異族官吏,只在家中料理田畝,隱居不仕,豐衣足食,倒也悠閒。只是妻子老不生育,直到晚年,親友苦勸,才納了一個妾,第二年生下友仁。過了四、五年,又生了一個女兒,名叫芷仙。
友仁七歲,繼忠夫妻相次病故。友仁兄妹,全靠生母守節撫孤,經營家業,友仁長到十七歲上,剛娶妻不久,他生母也因病逝世。
且喜甄氏娘家是個大姓,人又賢惠,幫助丈夫料理家務,對芷仙也極友愛。友仁雖秉先人遺訓,不求聞達,卻是酷好讀書,閒來也教教妹子。
他有一表弟,名叫羅鷺,是成都人,比友仁小一歲,比芷仙大四歲。從小生得玉雪可愛,聰敏過人。他家原是宦裔,與裘家守著一樣的戒條。他父親在成都經商。小時隨了母親到裘家探親,友仁的父母很喜愛他。因彼此同心,便由雙方父母作主,與芷仙訂了婚約。
羅鷺平時和友仁更是莫逆,常常你來我去,一住就是一月兩個月,誰也捨不得離開。那時芷仙也一年比一年出落得美麗端淑,親上攀親,好上結好,一個得配這般英俊夫君,一個得著這般如花似玉的淑女為妻,哪有個不高興之理。偏偏先前因為彼此都未成年,自難合巹。後來又值兩家都遭大故,四川禮教觀念至重,居父母之喪,哪能談到婚姻二字。誰知就這幾年耽誤,便使勞燕分飛,鴛鴦折翼,兩人都幾乎身敗名裂。雖說前緣註定,也令人見了代他們難堪呢。
原來羅鷺生具異稟,膽力過人。雖和友仁一樣,也讀讀書,不廢書香世業,他卻別有一番見地。常說:「閱讀除了會做人外,便是獵取功名。我們既不做亡國大夫,獵取功名當然無望。卻眼看著許多無告之民,受貪官汙吏宰割。我們無權無勇,單憑一肚子書,也奈何人家不得,只好乾看著生氣,豈是聖賢己飢己溺的道理?那麼我們功名不說,連想做人也做不成了。再要輪到自己頭上,豈是讀書可了的?何如學些武藝,既可除暴安良,又可防衛自己,常將一腔熱血,淚灑孤窮,多麼痛快呢!」
因為他心中常懷著這種尚武任俠的觀念,十五六歲起,便到處留心,隨時物色奇人異士。直到父母死後,自己又是獨子,連姊妹通沒一個。擁有極大家財,又有父親留下的可靠老人經管。每日閒著無事,不是到灌縣去訪友仁,便在家中廣延賓客,結交豪士。末後居然被他物色到兩個有名武師,早晚用起功來。連友仁那裡,有時因久別想念,都是著人去請,而不似以前自己親身造訪了。
至於他那位青梅竹馬的愛侶聘妻裘芷仙,雖因少年血氣未定,也未始沒有室家之想。但一則父喪未除;二則那兩位武師都說內家功夫,要練童子功才能紮下根底,最好是終身不娶,否則也等練成再完婚。最使他為難的便是這一件事。一則自己沒有弟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二則不娶既太對不起友仁兄妹,自己也委實難於割捨,只好和兩武師明說,妻是萬萬不能不娶的,只須等到功夫練成以後。
他本有天生神力,又經高人指點,雖只三年工夫,已練成一身驚人本領。又因好客仗義,揮手千金,更得了一個俠士雅號。越使他興高彩烈,慨然以朱家、郭解自命。
友仁人最本分,和他感情雖然是莫逆,主意卻甚相反,覺得他鬧得不成樣子。又聽了他管理家業的老人說,少東用錢如泥沙,近來已年有虧耗,尤其俠士之名一出,官府已經加以注意。雖仗著鄉紳世家,奧援不少,終非善法。越發代他著急。想來想去,只有趕緊將妹子嫁出去,早一點收束他的身心,省得早晚鬧出事來。
好容易盼得他服滿。友仁年紀不大,倒也灼知人情世故。知道人在迷途,只有從側面想法,但只良言相勸是無用的。先是故意好幾月不往成都去,到了他服滿之日,一面命妻子將利害婉告芷仙,勸她不可過事拘泥;一面藉田裡豐收,收拾了一間精舍,請他前來賞花飲酒,盤桓些日。
羅鷺正因心上人兩年未見一面;友仁又和自己情投意合,從未用迂腐的話勸過自己。良友久隔,本就異常思念,這次也許是請來商量吉期。還好眼前武功已練得很有樣子,不必需人指點,到他那裡,閒時也是一樣用功。一接信,興高彩烈地趕了來見面。
友仁只推說鄉里事忙,少去看望,更不談催他完姻之事。二人敘完闊別,羅鷺照例請見表嫂。友仁答:「內人同舍妹,昨日因為長房二姊要出閣,接去幫做嫁衣了。就在村後不遠,已著人送信,少時便會回來的。」
羅鷺聞言,不禁心裡一動,臉上微紅,竟不往下再說。見友仁還睜著雙眼,覷定他的臉上,似要等他答話,只得遮飾道:「表嫂幫你照管這一大片家業,你又專好讀書種花,真能幹呢。」
友仁說:「你莫說,倒真也虧她呢。」
話猶未了,一個長年進來回道:「大娘請得小姐回來了。」
羅鷺聞言,便偷偷舉目往外望去,半晌不見人影,耳邊似聞蓮步細碎之聲自廳側甬道由近而遠。正覺有些悵惘,又聽友仁對長年道:「你去對大娘說,表少爺愛吃她做的渣渣鹹菜和血豆腐,把肥臘肉也多切些蒸起。(上三種食物,為蜀中民間常食名產。鄉間中人之家,每值秋末以後,直至次年夏季,均有大宗預備,客來即饗。物以外購為羞。)再挑些水豆腐,把豆花點好,就出來見客。」長年領命自去。
羅鷺暗忖:「芷仙近年老遠著自己,一見就躲,令人心裡頭悶氣。其實這也難怪,一個女孩家,習俗縛人,見了未過門的丈夫,哪有隨便談笑的膽子,不怕人家羞麼?又不比小的時候。看今日神氣,她再和上次一樣害羞,恐怕又見不成,連明日後日也未必有望。這一次又算是白來了。」
正在沉吟遐想,友仁忽道:「你看我真笨,天離吃晚飯還早呢,既約你來賞花,倒叫你陪我悶坐。快隨我到後面竹園看菊花去。」羅鷺本有一肚子話和友仁談笑,不知怎的,覺得沒有興致。聞言極為願意,便隨了友仁,往後園走去。
這裡原是走熟了的。羅鷺暗想:「從這廳走過圓長甬道,出門經假山後一片竹林裡面,便是他夫妻的臥房。房後有三間竹樓,以前芷仙曾在那裡消夏。如今涼秋九月了,不知今天還在那個樓層住不?」邊想邊走。剛出甬道,即從一間小書房後面繞進園去。
斜陽影裡,只見丹楓照眼,滿園秋色。一片十畝大小的菊畦裡,數百種各色菊花,在秋風寒露中爭妍鬥艷。再襯著四圍的綠松,又有奇石森列,真是景物清麗,令人目曠心怡。二人沿著菊畦,指點黃英,載品載笑。
正行之間,猛見路旁坡上花畦裡似乎動了兩動。友仁忽於此時告便先走。羅鷺疑是什麼野兔之類竄入,怕踐踏了名種。剛將身往坡上一縱,倏見畦心一片菊花叢中,有一兩朵極鮮豔的大花朵長了起來,不禁心裡怦地一動。待要回身退去,略一尋思,重又立定。脫口說:「表嫂表妹,怎的在此?」
原來那往上長起的,並不是什麼菊花,恰是友仁的妻子甄氏和芷仙二人,甄氏只是荊釵布裙,手裡拿著一把長竹花剪。芷仙想是歸家不久,便隨著嫂子匆匆走到花畦,華妝猶未卸完。
因怕泥汙了衣服,兩隻長袖挽齊肘間,露出一雙又白又嫩新藕一般的皓腕。一手提著竹皮編成的花兜。裡面已放有十幾朵碗大的白菊花。雲裳錦衣,朱唇粉面,站在萬花叢中,夕陽影裡,越顯得玉膚如雪,潔比凝脂,花光人面,掩映流輝,神採照人,艷絕塵世。
芷仙先時雖經甄氏一再勸說,如見未婚夫君,不要忸怩害羞,並沒料到甄氏暗使促狹,騙她同往花畦剪菊。起初聽見友仁和羅鷺笑語之聲,便有些心頭著慌,打算回去。
甄氏悄悄說:「現在要避已來不及,你出去正好遇上。他們在下面必看不到坡上,也不會往這裡來。不如將身微俯,暫時隱過,等他二人走後,我們再走。」芷仙無法,只得依了。
待花縫中望見友仁引了羅鷺,逐漸走近坡前,芳心中已經焦急。剛幸友仁轉身,猜羅鷺也勢必跟去,誰知甄氏早打了主意,故意裝作失足,往前一滑。芷仙素來忠厚,沒有機心,見嫂嫂要跌,連忙用手去扶。甄氏就勢將她一拉,芷仙一個冷不防,不由隨了她同時站起。偏偏羅鷺又誤會坡上花畦裡有了野兔,將身往前一縱,恰好碰頭對面。就在彼此微一怔神之間,把芷仙羞了個滿臉紅霞,心頭亂跳。也不顧豐草礙足,丟下花籃,折轉身軀,一路抖著長袖,便往坡後邊慌不迭地退避下去。羅鷺才得看清來人面貌,果然見面就躲,好不又愛又惜。更怕她腳小滑跌,又不便出聲相阻,反而呆在那裡。
友仁解手回來,看見這等情形,暗自心中好笑。這時甄氏已從菊畦中款步走了出來,與羅鷺見禮。友仁故意埋怨她道:「羅弟遠來,你怎麼不到廚下招呼,卻領著妹子在此剪這菊花則甚?」
甄氏說:「這才稀奇,事情還用你說嗎?我看豆花還沒開鍋,天也還早,叫伙房(川語:廚子)添了幾截饟腸(即四川臘腸),又切了些截截菜、泡海椒,回房等鍋開。見妹子正卸妝,想起那年表弟在這兒吃菊花鍋子,說有清香。想做,怕一個人忙不過來,也沒容妹子把妝卸完,就拖了她走。萬想不到天都快黑啦,你們還會到園裡來。妹子臉皮嫩,看等一下好埋怨我哩。」
說罷,也不俟友仁答話,轉身對羅鷺道:「大表弟好久不上我家來,你哥哥想你得很,這回須要多住些日子。我正想做完吃的,再換衣服,出來談天,不想在這裡遇上。好在不是外人,老嫂子也不怕大表弟笑話。你還和你哥哥到書房去,我到灶房舖排完了再來。」說罷,若瞋若喜地對友仁將嘴皮動了動,轉身便往路旁竹徑後走去。
友仁說:「你嫂嫂當家過日子,門門都好,就是嘴碎一點。你看我只問她一句話,她倒嘮嘮叨了一大串。」
羅鷺道:「友哥一天抱死書本,同我一樣不事生產,卻沒有可靠的人管理。若非嫂子賢慧能幹,有這片家業,倒麻煩死人哩。」
友仁只笑了笑。見天色漸暮,夕陽已薄崦嵫。園後青城山,被天半餘霞蒸起一片紫色。暮鴉陣陣,噪晚歸巢。秋風生涼,花畦中的千萬朵寒葩,明一片暗一片,隨風搖曳,已不似先時一望雲錦。知離開飯時間將近,便邀羅鷺往前面書房落座。
羅鷺見適才友仁夫妻伉儷深情,流露顏色,想起自身之事,不覺有感於中。暗想:「滿服授室,原是時候。自己素來豁達,又和友仁情逾昆仲,何況已經聘定,不比臨時央媒,本不是不可啟齒。無奈這兩年練武功時,常和同道諸友談及婚事,總說自己不好女色,只慕英俠,可惜自己終鮮兄弟。若非先人遺囑,嗣續為重,對於妻子,簡直可有可無。人聞此言,都道自己業已聘有艷妻,故作矯情之語。今日來此便議婚娶,雖友仁長厚,向不說人,豈不被那同道笑話?」
想了想,又想起:「成都劉家的那位老年姑母,平時主張自己早日完婚最力,每見必談,恨不能在服中便要舉辦才好。自己因嫌老年人嘮叨,都不願意常去走動。此次回轉成都,何不借請安問候為名,前去看望?那時不用開口,她必強著自己完姻。既可對那些同道裝作老人之命,被迫無奈;還可免去向友仁夫妻當面開口,省得心上愛妻覬面蓬山,令人難堪。只要正式成了夫妻,怕你不由我輕憐密愛,那時看你還往哪裡去躲?」想到這裡,臉上一喜,幾乎笑出聲來。
友仁先見羅鷺進屋後只管沉吟,忽顰忽喜,心中已瞧出了幾分。仍是裝作不知,故問:「何事面有喜色?」羅鷺聞言,越覺臉上發燒。一會,見長年端進燈來,擺好三副杯筷,知道芷仙不會出來同席。雖然近五、六年都是如此,惟獨今朝倍覺惘然。
長年擺好杯盤菜餚,甄氏也隨著進來,重敘寒暄,三人一同落座。至親至好,原不容套。甄氏素來健談,學問又極淵博,主客歡洽,談笑風生。雖然羅鷺眼中尚缺一人,還不顯寂寞。
酒闌,長年端上菊花鍋。友仁又問:「妹子吃飯不曾?」
甄氏道:「這位姑太太,還能短了她吃的?我一進房去,便搡(排揎之意)了我好幾句。是我給她賠了好幾句禮,才把她逗喜歡。單給她挑了兩樣素常愛吃的,看她端起飯碗,才走來的。不然,這頓飯會這麼晚?說真話,因她愛講過節,我有時心疼起來,恨不能她永不嫁人,留她在家裡過一輩子;有時恨起來,巴不得她早些出了門,等有客來,我好輕省一些。」
友仁一手把杯,一手拈著一片血豆腐,正往口裡送,聞言答道:「你老捨不得她出門,看到幾時是好?」
羅鷺聽他夫妻問答到芷仙身上,也不做聲,只管盤算回轉成都如何進行。友仁夫妻只略談了幾句,便不再說。又問了羅鷺練武情形。大家都酒足飯飽,長年撤了殘料。甄氏命人去泡了一壺上好普洱茶,才行與羅鷺道了簡慢入內。
書房原是專為羅鷺收拾出來的一間精舍,佈置甚為雅潔。席散以後,甄氏又打發長年端了兩盤糖食果子出來。友仁也不再進去,便與羅鷺剪燭夜話,品茗談心。到了此時,才丟開旁的,互道別後之事。兩人直談到魚更三躍,方行同榻臥去。
隔天醒來,甄氏早就準備好了早點,一人一碗醪糟(即江米酒)打荷包蛋。吃完,商量要往青城山去。甄氏進房來說道:「天已不早,過一會兒就吃晌午,我連給你們做的蛋皮卷(形如北地春捲。以雞子和麵為皮,以肉絨加筍、菌、韭黃之類,炒熟為餡,再入油炸。外嫩黃而內香軟,不似北地春捲枯焦無味也。)下稀飯,都沒端出來。這時去遊山,什麼時候吃飯呢?」
二人聞言,看看日頭,果然業已近午,算計今日遊山,也難深入。再過三日,便是重九。索性在家中吃了晌午,歸途到長生宮去尋友仁一個方外之交,吃他一頓晚齋,回家來宵夜。等重九那一天,再往第一峰去登高。計議已定,一會吃完午飯,便與甄氏作別,往青城山走去。
那山原在裘家花圃的後面,登臨甚便。轉過房後,便是一條山路小徑。友仁雖是文人,因為自幼山居,走慣了的,並不怕勞。好在山中道士,有的是熟人,用人食飲,一概不帶,一同空手偕行。繞過環山堰,走向入山正路。一路上盡是些參天修竹,凌霜未凋,泉聲松濤,交相應和。襯著秋陽猶暖,晴空一碧,越覺身在畫圖,應接不暇。
走沒多時,便到了長生宮。門前小道士認得友仁是師父好友,便要請進。友仁問知他師父邵凌虛正做午課,便不驚動,說聲回來必去看訪,仍同羅鷺前行。
約有二里多路,走入環青峽,蒼崖削立,峭壁排雲,甚是雄秀。尋著峽徑,盤旋上升。到了半山平處,走沒幾步,忽見前面一座小橋石闌上,臥著一個身軀矮瘦窮老頭兒。
那橋橫跨在兩山中斷處,是兩塊二尺來寬、六七尺長的青石板搭成,石闌寬才半尺。倚視絕壑千尋,下臨無地,天風冷冷,吹人欲墮。膽小一點的人,都不敢低頭下視。那老者偏臥那窄石闌上,稍一不小心,怕不被風吹落下去,粉身碎骨。
二人一見,甚是驚異。先疑是老頭有什難過,特意喝醉了來此尋死。見他業已睡著,恐怕驟然一喊,將他驚落。直到身臨切近,羅鷺一手拉著老頭肩膀,然後低聲喚道:「老人家醒來,這裡大險,不是睡處。」喊了有十多聲,那老頭倏地醒轉,將臂一掙。那力量竟重有好幾百公斤,若非羅鷺天生神力,又早有防備,幾乎連老頭帶他自己都帶落到絕壑下面。
羅鷺不由吃了一驚,忙把老頭拖下橋闌。正要發話,老頭已指著羅鷺忿忿說道:「我老人家多吃了兩杯早酒,身上發燒。走遍青城山,好容易才找到這般涼快地方睡一回覺。有你多鳥事,把我吵醒則甚?」言還未了,噗的一聲,朝著羅鷺淋淋漓漓嘔了一大灘。
幸而羅鷺身法甚快,聞見老頭酒氣熏人,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已防他要嘔吐。雖然避讓得快,沒有弄汙了一身,臉和手臂上已微微沾著一點餘滴,兀自覺得疼痛非凡,彷彿和碎石子打在身上一般。
羅鷺心中好氣又好笑,因為老頭是個醉人,不犯和他計較。便向他解釋:「哪個愛管你睡不著?只是你睜開眼看看,這石闌多窄,下面又是千百丈深溝。這裡風大,不說你不小心,要被風颳下去,還有你的命嗎?我們喊醒你,原是好意,你怎麼倒埋怨起人來?」
老頭怒道:「我一年吃醉了,不知來此睡多少好覺。偏偏今天背時,遇見你們這兩個不識貨的毛娃娃。這是你家的山?我偏愛在這兒睡,你們別管。」說罷,又往石闌上躺了下去。
羅鷺吃了他一頓辱罵,不由也生了氣,便道:「好!我看你偌大年紀,竟會不知好歹,說你不聽,由你去。睹你少時睡熟了,不被風吹下去才怪。你做鬼見閻王,莫說我們見死不救。」一邊說著,賭氣轉身就走。
那老者本已躺下,聞言卻不依起來,趕過橋去,拉著羅鷺嚷罵道:「你這小狗東西,我老人家好容易今天騙吃了個酒足飯飽,來此睡覺乘涼。被你一打岔,將我鬧醒,酒食都吐出來了。肚子一空,睡就沒有剛才香。我老人家還沒找你賠還我肚裡的酒食,你倒罵我不得好死。你這小狗東西巴不得我死了,好承受我的家當。今天賠還我適才那一頓酒食便罷,要不依我,我不送你們忤逆才怪。」一路說著許多無禮之言,兩隻又瘦又白的手卻拉緊羅鷺衣領,死也不放。
羅鷺見老頭胡鬧歪纏,年紀看去雖老,也不知為何身體竟那樣靈巧。腳底又似乎虛飄飄的,卻不見有多大力氣。自己枉練成了一身內外功夫,竟會被他跑來一把抓住,怎麼分解也分解不開。氣得幾乎想給他吃點苦頭,用內功中大擒拿法,將他兩手掰開。後來一想:「這種老無賴,勝之不武,反讓外人知道笑話。」只好忍氣喝道:「老頭兒,你再不放手,就要吃苦了。」
老頭仍是滿不理會,索性大嚷大罵起來。友仁從旁連連勸解,絲毫無效。老頭反說:「似你這等書呆子廢物,只會種花抱婆娘,我老人家還不屑理你呢!」
羅鷺幾番想要動粗,都勉強忍住。後來友仁見鬧得太不像話,又恐羅鷺氣急生事,聽出老頭口氣是要訛詐,只得認作活見鬼,便笑問老頭道:「你要我們賠你酒食,原物實在沒法歸還,折給你錢行不行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