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拯救隊(1):血紅番茄爭奪戰(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首位香港獲獎教師,
以兒童科幼故事拆解學生常見科學迷思!
★ 透過精彩的科幻故事,配合生動的角色和簡潔圖解,帶出正確科學知識!
★ 一冊十個章節,帶出十個以上學生常犯的科學迷思概念,並適時糾正!
★ 排版經過精心設計,多變又有創意的頁面,加深讀者的閱讀與趣!
★ 每章節設有小專欄:以「挑戰題」作引入和複習,以「AM博士告訴你」講解科學原理,以「AM博士實驗室」建議延伸小實驗。讓讀者親身參與,加強投入感!
「彩虹只有七種顏色?」
「五種味覺是甜酸苦辣鹹?」
地球曆公元2080年,市民享受着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但網絡資訊卻真假難分,科學知識更混合了大量迷思概念,導致社會出現各種科學罪案,更有野心家企圖製造混亂!
作者簡介
梁添,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獲中大頒發教育博士學位,現職中學教師。對STEM教育素有研究,曾擔任香港科學創意學會主席、科創比賽評判及教科書顧問。
同時熱愛寫作,為推廣學界寫作科幻小說的風氣,積極統籌各方合辦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並義務出任主編,把歷屆得獎作品結集成書。
名人/編輯推薦
科普、科創、科幻專家聯合推薦!
香港科幻會前會長 李偉才博士
香港科幻小說作家 譚劍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理學院科學教育促進中心副主任 湯兆昇博士
序
作者的話
梁添博士
學生的科學概念並非白紙一張,有時會一知半解,有時會受到「偽科學」資訊所影響,從而帶著各樣科學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進入課堂,影響學習成效。有教學研究指出,學生的科學迷思概念難以改變,但很容易被教師忽略,也很容易存在於成積優異的學生心中。
不少學者及教師先後提出過各種策略促進學生修正科學概念,筆者一向是科幻小說迷,故嘗試創作以小學生為對象的科幻故事《未來科學拯救隊》,以 60 年後的未來時空為背景,以三位充滿個性的小朋友為主角,加入豐富的插圖,希望幫助讀者建構正確的科學概念,減輕害怕科學的心理,並培養閱讀興趣。
筆者在創作期間參考了眾多有關科學迷思概念的論文研究成果,得悉幫助學生改變迷思概念需要滿足四個條件:(1)學生在生活中上因為認知上的衝突,心中的迷思概念無法解釋所遇到的現象,從而感到不滿意;(2)由專家引入正確的新科學概念;(3)新概念合理,能夠解釋學生遇到的現象,讓他們替代先前的迷思概念;(4)新概念具有延伸性,可應用於其他不同的情境。以上這些元素作者已充分融入內容情節中,希望讀者能感受得到。
筆者在一冊的十個章節前後也加入了小專欄,讀者固然可以一氣呵成閱讀整個故事,也可以在閱讀每一個章節前和後,進行自我前測和後測,看看自己有沒有發生「概念改變」,還可以進行親子實驗活動,以鞏固「概念改變」啊!
推薦序(一)
黃金耀博士(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香港STEM教育學會主席)
我認識梁添博士多年,他除了熱衷帶領學生參加各項STEM比賽,還在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過去主辦九屆「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中,擔任評審、小說創作工作坊主講嘉賓以及出任作品集的義務主編,積極推動香港學界創作科幻小說之風。
今年欣聞梁博士「評而優則寫」,初試啼聲,創作了未來時空的烏托邦科幻小說,希望幫助讀者改變科學迷思概念,於是我第一時間把作品先睹為快,果然與坊間一般兒童奇幻故事顯著不同,故事內容注重科學根據,對未來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是有可能發生的預言式作品,能夠讓讀者掌握科學發展的趨勢,流露出作者具有物理學本科背景知識的特色,令讀者在閱讀過,好像自己從各種實證方法中獲得「經驗—分析」的科技知識,滿足了自己對控制生活世界所需技術的興趣(來自哈伯馬斯Habermas興趣理論),繼而進一步讓讀者思考「科學能為我們做甚麼?」
專家判斷一本兒童科學讀物是否優良,有三個簡單的原則:(1)由科學家的角度看,書中的科學概念是正確的;(2)由非科學家的角度看,書中的科學概念是清楚可懂的;(3)由孩子來看,書中提供了清楚的科學概念,為他們所能理解與吸收。我分別以科學家、非科學家及孩子的角色閱讀梁博士的作品,確實符合以上三個原則。梁博士從事科學教學多年,對兒童各項科學迷思概念有充分的認識及理解,我誠意推薦本書給各位同學。
推薦序(二)
李偉才博士(李逆熵)(香港科幻會前會長)
首先恭喜梁添兄的新作面世。
我是科學兼科幻發燒友,多年來透過不同途徑從事科學普及工作,也致力推動科幻的閱讀和創作。一直以來,我都強調科幻的任務不在於傳播科學知識(這是科普的任務),而是激發讀者對科學的興趣和對未來的想像,特別是反思科學應用對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
最近收到梁兄傳來的作品,令我對「科普與科幻各司其職」的看法有了點改變,因為這兩本作品的體裁,確實介乎科普與科幻之間。若要為它起一個名稱,我會稱為「故事化科普」。
科普創作用上故事形式已有悠久的歷史,天文學家刻卜勒於1634年發表的《夢境》,便借助故事向讀者介紹當時最新的天文知識。較近,是物理學家蓋莫夫於上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所寫的《湯普生先生漫遊物理世界》系列。再近一點,物理學家霍金除了較嚴肅的科普著作外,也曾與女兒露茜合著了《喬治探索宇宙奧秘》兒童故事系列。
梁兄的作品與上述作品性質相同的地方是彼此都採用了故事的形式;相異之處則在於,上述作品都集中於一個科學領域,例如蓋莫夫的物理學和霍金的天文學,但梁兄作品中所涉獵的領域則廣泛得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物理到化學到生物等無所不包。
其實,我的科普文集也喜歡採取這種不拘一格的跨領域手法(如《論盡科學》和《地球最後一秒鐘》),但沒有把內容以故事形式串連起來。梁兄的「故事化」方法可說是別開生面的嘗試,讀者在追看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沿途吸收各種各樣饒有趣味的科學知識,可說一舉兩得。這種體裁會否被兒童讀者所接受,留待時間的考驗。
香港從事科普寫作的人太少了,歡迎梁添兄以別開生面的方式加入這個行列!
推薦序(三)
湯兆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
梁博士是一位充滿教育熱誠的老師,多年來用許多富創意的手法,引導年青人學習科學。綜觀現今香港 STEM 教育活動多涉及編程及機械控制等實用技術,甚少觸及基礎科學原理,難以與常規課程連繫,惟梁博士設計的 STEM 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基礎科學對世界的影響,以活潑方法學習箇中原理。梁博士更透過科學比賽及各類活動,向廣大教育同工傳授 STEM 活動的心得,實在難能可貴。
目次
目錄
編者的話
推薦序
序章漫畫
人物介紹
1.磁浮交通世紀大混亂
〜槓桿一定省力嗎?
2.搶救AM博士
〜人類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虐待動物研究所?
〜植物會不會呼吸?
4.奇異舞蹈室之謎
〜玻璃是不是鏡?
5.月有陰晴圓缺,月是神出鬼沒
〜月亮只會在晚上出現?
6.不會動的動物
〜珊瑚是化石,植物還是動物?
7.番茄試食大會
〜五種味覺是甜酸苦辣鹹?
8.竊聽任務
〜固體和液體可以傳播聲音嗎?
9.辦法總比困難多
〜彩虹只有七種顏色嗎?
10.股東大會真相大白
〜色盲人士眼中只有黑白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