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者(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和他的「雙面人」回來了!
比爾蓋茲推薦,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年度最佳圖書
普立茲獎、戴頓文學和平獎、麥克阿瑟獎、卡內基優秀小說獎得主
阮越清睽違六年續作重磅上市!《同情者》全新續集
小說家 朱嘉漢──專文導讀
媒體工作者 阿潑、小說家 王聰威、作家王鷗行、胡志明市師範大學越南文學系講師 阮荷安、臥斧、小說家 高翊峰、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負責人 張正、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張錦忠、作家 陳又津、譯者 楊詠翔、小說家 駱以軍、作家 謝哲青──極力推薦(以姓氏筆畫排序)
《同情者》傲人成績:
【奪下 10 座文學桂冠】 普立茲小說獎、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最佳新人小說、美國圖書館協會安德魯.卡內基優秀小説獎、戴頓文學和平獎、麥克阿瑟獎、美籍亞太文學獎、亞美研究協會最佳圖書獎、加州書獎小說新人獎、小説中心小説新人獎、法國最佳外國小說獎
【六項入圍】 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筆會/賓厄姆小說新人獎、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獎、洛杉磯時報書獎、梅迪奇圖書俱樂部獎
【年度最佳圖書】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堪薩斯城星、奧蘭多每週、衛報、每日野獸、圖書館期刊、柯克斯評論、出版人周刊、書單、國家郵報
比爾.蓋茲2017年閱讀書單五本書之一
全球熱銷超過百萬本
繁中版獲博客來、誠品、城邦讀書花園、金石堂、讀冊五大通路當月選書
而《告白者》——
普立茲獎作品《同情者》續集
Amazon 2021年3月選書、Amazon4.5顆星好評
殖民和被殖民、謀殺與同情, 一切的對立都在這裡……
或許我已不再是間諜或臥底,但我絕對是個幽靈。
一九八○年代初期,雙面人,或者稱之為雙心人的軍官「我」,與血盟兄弟阿邦一同來到了巴黎。兩人決心努力走出過去的陰霾,建立穩固的未來,而選擇的方式是資本主義最純粹的形式:販毒。
「我」遭受昔日拜把兄弟阿敏殘虐酷刑的再教育而身心受創,另一方面又吃力地想融入法國文化,因此發現巴黎是個既迷人又惱人的地方。在法越混血「堂姑」舉辦的晚宴上,認識了一群左派知識分子,他們不但刺激了我的思想,也成為我所販售的毒品的顧客。然而,我所建立的新生活潛藏著我未曾預見的危機,包括染上毒癮的自我折磨、侷限在殖民心態中的國家所瀰漫的威權主義,或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該如何才能讓他最親密的兩位朋友重聚──即便他們的立場使他們處於絕對對立的狀態。
我們是無人想要、無人需要、無人看見的一群人……我們──會──活下去。
同情者需要拿出所有的機智、謀才和道德彈性,才能克服難關。
《告白者》延續其一鳴驚人處女作《同情者》的刺激、緊湊的情節外,同樣運用第一人稱的獨白與倒敘法,描述主角離開美國的後續故事。透過主角的自我對話呈現自我存在與各種主義的反思,深刻地叩問殖民與被殖民、難民等社會面向。《告白者》緊張懸疑,又直探存在主義精神,以炙熱的筆觸描繪出忠誠與背叛的面貌,勢必讓阮越清成為美國文學界的蒼穹中,永遠不墜的一顆星。
作者簡介
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
美國小説家,目前在南加州大學教授英美研究與民族性。1971年出生於越南邦美蜀市,西貢淪陷那年與家人逃至美國,先是在賓州定居,後搬遷至加州,現居洛杉磯。著有小說《同情者》、《流亡者》、《告白者》。
相關著作:《流亡者》、《同情者》、《一切未曾逝去》
作者網站:https://vietnguyen.info/
相關著作:《【博客來獨家書衣】告白者(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同情者》全新續作)》《【誠品獨家書衣】告白者(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同情者》全新續作)》《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又一鉅作)》《流亡者》《同情者》《同情者(博客來獨家.首刷限量書盒版)》《同情者(誠品獨家.首刷限量作者燙金簽名版)》
譯者 聞若婷
師大國文系畢業,沒有作家夢、但有編輯魂的自由譯者及校對,擅長解讀各類型小說。譯作包括《從前從前,在河畔》、《失落詞詞典》、《迷蛇記》、《看不見的圖書館》系列。
賜教信箱:michelle.translator@gmail.com
序
對著碎裂的鏡像說話
小說家/朱嘉漢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地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真正的地獄卻是發生在他的心靈。
但,對於一個內心分裂者來說,真正的施虐者,是內心的他者。這些他者,不僅僅是實為過去的糾纏鬼魂。最為苛刻、逼迫人發瘋的他者,其實正是「我」。藉由敘事者之口,逆轉了韓波知名的「我是他者(Je est un autre)」。如何逆轉?他直接跳了進去,成為令讀者不安的他者之聲:這位「他者」(越南人、亞裔,或可指所有的少數族群),卻以「我」說話,以英語寫作西方小說,反過頭來映照了西方。
兩本小說分別指向兩種逼迫告白技術,逼迫出敘事者我說出整個故事。《同情者》是政治審查式,以再教育營的形式;《告白者》則是精神病學式,以治療為名,將一個人的回憶與看待回憶的方式視為一種病徵。然而阮越清最大的野心,也許就在讓一個病人,一名瀕臨發狂之人,作為時代種種的病灶最好的診斷者。
《告白者》最好的安排,無非就是讓這法越混血的「我」逃難到法國,成為了少數族裔。無論被當地的法國人或阿拉伯人稱作印度支那人,或是Chinois(中國人),都一併接受。這逆來順受是小說最尖銳的形式。更尖銳在於,到了《告白者》後,我們才知曉敘事者(以及作者),竟如此熟悉這些西方的理論家,如法農、Aimé Césaire、德希達、克里斯蒂娃、阿圖塞等等,這些抽象的理論,在小說裡以充滿戲劇性的方式重新詰問。
如同阿圖賽的「叫喚」所展示的,主體是如何毫無所覺地自動跳入了意識形態。「我是『他者』」,對於越南人來說,並不是浪漫的想像,他們在主流的文化中,不斷地被套上「他者」的形象。無論是同情或是歧視,都是個缺乏聲音的他者。而他們的任何言行與形象,也被迫著以這樣的價值系統來看待自身,並以此「告白」。《告白者》的反思意識的強度,可以與法農《黑皮膚,白面具》比擬。
這位「能夠以兩面來看待事情」的雙心人,在《告白者》的巴黎舞台中,遇上的矛盾衝突更加巨大:殖民者(法國與美國)與被殖民者(越南),南越(反共)與北越(共產黨)。甚至,也讓阿爾及利亞裔的阿拉伯人與越南人兩種因法國殖民的受害者,直接地以暴力相殺。
阮越清的小說總是複雜的,不輕易地落入任何一種姿態,他的小說總是不讓人喘息,不斷有新的情節衝突,也不停讓敘事者感受與思考、懷疑。他徹底拒絕簡化的論述,不輕易讓我們劃分彼此,且將過錯推到另外一方,或將自己輕易自居於正義者或被害者。如果他在《一切未曾逝去》以成熟的理論語言談論了對越南與越戰的思索,那麼在《告白者》,他更徹底運用小說的戲劇衝突安排,在人與人之間逼近你死我活的道德難題,讓我們直視盤根錯節的結構性暴力。
「全心投入的共產主義者就和全新投入的資本主義者一樣,都沒有能力分辨細微差異。」若是如此,阮越清的小說就是讓我們走到細節差異最深處,即使那衝突如此難受,但仍極力的抵抗那種將一切化約且互成敵人的另一種無限暴力。
《告白者》作為《同情者》的續作,兩者間的關係,並不是前後的作品。如同敘事者的母親說的:「你不是什麼的一半,而是兩倍。」《告白者》的作用並非是補足,而是倍增,像是無盡的碎裂鏡像,讓人在形象中迷失。讓整個「二戰-越戰-冷戰」在越南所造成的一連串的苦難,在看似置身其外的法國舞台上(眾多細節可見他對於八零年代的巴黎,當時的左派以及少數族群的歷史做足了考證),映照出兼具批判性同時又符合現代小說美感的精彩作品。
再度交出了《告白者》,且預告這故事有第三部的阮越清,勢必會是這幾年國際上最受矚目的作家。
僅以此短文誠心推薦。
目次
序幕 我們
第一部 我
第二部 我自己
第三部 我這個人
第四部 你們
尾聲 你
致謝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