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電子書
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電子書)

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最動人的真情,最深刻的生命智慧

在台灣,有一群無怨無悔付出的人,
他們超越了國界、語言、文化和信仰的界限,
用自己一生的故事,見證了生命的美麗與真實的愛。

許多人不知道,從過去到現在,有一群人用他們的生命疼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們有些是來自遙遠異國的宣教士,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盧牧師一一記錄了這些感人的事蹟,這其中,有些人是盧牧師親身接觸過的,有些故事是盧牧師尋找、探訪而來。在《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節目中,盧牧師每週分享一個人物的故事,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他們當中,有的行醫,有的辦學校,有的關懷孤苦,有的照顧原住民。例如劉建仁神父,他在幫助小兒麻痺病童時遭到感染,截肢之後,還繼續為了幫助殘障人士而奔走。又如范鳳龍醫師,遠從斯洛維尼亞來到台灣行醫,日夜看診幾乎沒有停歇,直到他死前78歲高齡,都強忍病痛為病人做手術,而他的醫師服上連名牌也沒有,因為他說自己不需要留下名字。還有一群專門照顧貧苦植物人的修女,有學生被她們感動,要幫忙劈柴,她們卻說:「這工作很危險,我們受傷了或不小心鋸斷手指,都沒有關係,但你們還年輕,絕對不能讓身體受傷。」
本書收錄了許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希望藉著這本書,將他們的大愛與無私精神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名人推薦】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洪山川
作家、評論家、新聞工作者 南方朔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作者簡介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目前在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主持「這些人,這些事」節目,同時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
帶領六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目次

專文推薦 勇敢和美麗的生命 陳南州
作者序 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的「這些人,這些事」

01 為我們的年輕人找出路──錫質平神父
02 台灣後山的白髮天使──慈愛修女會
03 用生命挽救痲瘋病人──畢嘉士醫師
04 帶來光明與溫暖的蘭嶼之燈──魏克琳宣教士
05 改變農民生活的大恩人──工程師八田與一
06 澎湖人永遠的生命記憶──白寶珠阿嬤
07 布農族的福音開拓者──胡文池牧師
08 拿到天堂門票的「大醫師」──范鳳龍醫師
09 截肢也不能停止對台灣的愛──劉建仁神父
10 翻山越嶺來愛你──魏海蓮護理師
11 讓乞丐與流浪漢有家可歸──乞丐之父施乾
12 奔走在聖功醫院的旋風醫生──方懷仁修女
13 守護雲林人的畢阿公──畢耀遠神父
14 台灣痲瘋病治療之父──戴仁壽醫師
15 讓心智障礙的孩子抬起頭來──甘惠忠神父
16 為弱勢孩童提供溫暖的家──瑪喜樂女士
17 為埔里人打拼的杏林夫妻──徐賓諾阿公、紀歐惠阿嬤
18 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美──秘克琳神父
19 台灣第一份報紙的創辦者──巴克禮牧師
20 永遠與苦難者同在一起──潘爾溫神父
21 向病人學習生命的可貴──謝緯醫生
22 貧困家庭的守護天使──黎安德修女
23 憾動阿美族的靈魂──博利亞神父
24 讓孩子的生命「聽」得見──倪安寧女士
25 為貧病者而戰的聖墓騎士──李智神父

書摘/試閱

台灣後山的白髮天使──慈愛修女會

很多人聽過台東關山非常有名的「親水公園」,還有聞名的「關山香米」,但我想跟大家介紹的,是來自瑞士「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修女們所創辦的「關山療養院」。
這群修女們在一九五五年五月五日來到台灣,最早來的四位,分別來自瑞士與奧地利,她們是跟瑞士白冷會的神父們一同到來的。
這些修女們都學有專長,特別是醫療服務上都學有專精,因此,她們開始在台東海岸線的新港、大武鄉的尚武村、達仁鄉的森永村,以及關山鎮設立了診所,服務當地的居民。
一開始,她們買了一間簡陋的日式木造房子,她們親自整修,粉刷到如同新建的房子一般,然後開始服務關山地區的病人。經過兩年後,她們發現有很多病人是從南橫公路走下來就醫,而且有的病人確實需要入院治療,所以修女們做了決定:將木造日式房子的小診所拆除,改成鋼筋水泥建造的兩層樓小醫院,有二十張病床可收容病人。醫院規模雖然很小,但真是所謂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但有X光室,也有檢驗室,還從瑞士和歐洲各地徵求醫生,以「志工」的方式來協助。所謂的「志工」只有微薄的待遇,但從當時一直到一九八五年,都不曾有醫生短缺過。
醫院創辦之初,醫生都來自瑞士或荷蘭、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也因為醫院設備齊全,所有徵募而來的醫師幾乎都是「全科」醫師,開刀、治療、外科和接生一手包辦,而且醫院所有經費都來自瑞士天主教會信徒的捐款,所以在一九八五年之前,這些修女從沒有向外募款過。
她們都受過非常嚴謹的訓練,在物質生活上也秉持著她們在瑞士修院的精神:守貧。她們知道六○年代的關山鎮,大部分民眾都是燒柴火或是稻草,所以她們也一樣自己劈、鋸木頭。她們也徵募原住民女青年來協助醫療服務的工作,但她們訓練的方式非常特別,不僅是訓練醫療護理工作而已,也訓練她們知道如何維護醫院的清潔、怎樣洗滌病人用過的床單被服,以及廚房的烹煮工作等等。經過修女們的嚴格訓練後,這些原住民助手可說個個都是醫院裡各種工作的老手。
這些修女更特別的地方,就是甚少將醫院的工作外包,例如醫院牆壁油漆、病床輪椅器材修繕︙︙等等,幾乎都是親手去做,從當年的關山醫院到現今的關山療養院都是如此,從來沒改變過,即使現在她們年紀已經過了八十歲,還是這樣做。
有一次,我看見今年已經八十四歲的饒培德修女在劈木柴,就告訴她說:「我回台北找教會青年來劈,一次劈半年的分,存放著用。」她竟然回答我說:「盧牧師,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會劈木柴了,這工作很危險,我們修女受傷了沒有關係,你們的青年受傷了,就不好。」聽她這樣講,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醫院後面有個大院子,種有香蕉、木瓜和薄荷樹,她們讓病人免費享用台灣最棒的水果,也自己製作薄荷茶給病人喝。院子裡有曬衣場,她們將洗好的衣服和被單拿到曬衣場曬太陽,曬乾之後,一定要熨斗燙過才使用,即使是尿布也不例外。有一次,台北和信醫院的護理主任和企劃室主任帶幾位護理師去造訪,看見醫院訓練出來的護理人員在燙尿片,然後將燙好的尿片一片片擺放整齊,驚訝到不行,說:「從來沒有看過連尿片也要用熨斗燙平後才使用的!」

◆請給我們修女!
醫院二樓有一間小小的祈禱室,修女們每天清晨四點半就起床,會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祈禱、靈修。她們告訴我說:「我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定會向上帝祈禱。因為這是每天工作力量的來源,就是有得到天主的賜福。」然後,每天下午大約在六點左右,她們會在教堂再次相聚,將每天工作的結果,透過祈禱獻在上帝面前。
她們說:「沒有祈禱,生命就不會有力量。也只有這樣的靈修、祈禱,才會使自己知道需要倚靠上帝,也會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心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在回應上帝揀選的愛。」
因為醫生都是來自歐洲德語區(大部分來自瑞士),因此,她們訓練了一位台灣布農族的原住民修女,名叫「邱山美」,她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也會講台語、華語、布農語、阿美語,讓所有病人在看醫生時都沒有語言上的問題。而這位來自瑞士或歐洲的醫生,除了在關山天主教醫院看診外,每個月也要開車去新港、尚武、森永等地出診。
有很多時候,她們也會接到南橫公路山上,布農族部落的警察檢查哨打來的電話,說有人病了,無法下山就醫。修女們就會趕緊開車載醫生到山上出診,若是需要入院治療,她們就會將病人載運下山來住院。她們知道原住民在經濟上的困境,所以都不計較費用,直到一九八○年代都是如此。
她們對原住民充滿悲憫的心,因為知道這些原住民還要搭車回到山上部落,每次都只收台幣五元的費用。有時過了中午,她們會請這些原住民在醫院用過午餐之後才回去。若是黃昏接近下午五點了,知道已經沒有車子可回山上時,她們也會讓這些原住民留在醫院過夜,等天亮之後再搭早班公車回去。
時間過得很快,當初她們來到台灣時,年紀都只有三十出頭。當年在關山天主教醫院的瑞士修女,最多的時候曾經多達十五名,但漸漸地,有的因為身體有問題而回到瑞士,有的因為老邁而被瑞士修會調回去,經過這六十二年時間,到現在還留下來的,就只剩下三位修女了。
其中,二十八歲時來到台灣的饒培德修女,如今已經八十四歲,在台灣已經超過五十六年。而馬仁惠修女也已經八十五歲,在台灣待了四十九年。最年輕的一位是裴彩雲修女,她也是這群修女中第一位考上台灣護理執照的護理師,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她是奧地利人,和其他修女同屬於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她們可說是把一生的生命都奉獻給台灣,在後山照顧貧困的病人。另有一位葛玉霞修女,她在二○一五年回到瑞士,結束了長達五十年的醫療服務奉獻。
這位葛玉霞修女原本也在關山天主教醫院服務,馬偕醫院在台東市開設分院時,葛修女和另一位布素曼修女改到新港的小診所去為當地的病人服務,特別是阿美族的年老病人。她們並不是等病人來小診所,而是只要知道有病人無法來,她們就騎著摩托車去訪視這些年老病人,一直到有一年,布素曼修女因病回天家,剩下葛修女一人。
後來她某次騎摩托車時,為閃避從巷道中闖出來的小孩而摔倒在地,導致肩胛骨折斷,腳部受傷嚴重,雖經過手術治療,仍無法繼續騎著摩托車到各村落去服務病人。然而,她卻堅持用走的方式去探望那些無人照顧的獨居年老病人,她就這樣一直忙碌著,沒有停止。直到二○一五年初,她自覺身體已不再能行動自如而決定要離開台灣。我試圖挽留她,她卻這樣跟我說:
「盧牧師,我已經老了,行動也不方便,我不想麻煩台灣人,我要回瑞士修會去,那邊有人照顧我。但我要感謝台灣人,你們都不嫌棄我年老,還願意接納我去家裡為病人服務。」
這段話也是她臨行前,在高雄小港機場面對記者採訪時所說的話。
我每年都會有幾次去關山探望她們,每一次我在離開之前都會說:「若是有需要什麼幫忙,請一定要讓我知道,不用客氣。」裴彩雲修女就這樣回答我:「盧牧師,請給我們修女!」聽起來很像是在開玩笑,但也說出了她們心中的憂慮。原因是瑞士「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總會認為台灣經濟已經非常好,台灣人應該會自己負起這種醫療工作,所以希望差派更多的修女到更需要她們的地方,特別是像非洲這種醫療貧乏的地方,去照顧有需要的病人。

◆從來沒改變過的愛
一九八三年,關山天主教醫院的修女們聽到馬偕醫院要在台東蓋分院的消息後,就決定將原本的小醫院,改換成專門照顧最棘手的病人、也是台灣人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將醫院改成「療養院」。
於是,這些修女們用兩年時間準備,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將原本的醫院改變為現今的「天主教關山療養院」。她們堅持只照顧貧窮的植物人病患,這種堅持以及她們一開始來台灣投入醫療服務所懷抱的理念和愛,直到現今都沒有改變過。修女們說,這是她們對上帝「許的願」,這樣的「願」是不能改變的,只能堅持守住。而能這樣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前面有提過的,培養心靈的飽足,每天向上帝祈禱,這樣的信仰功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使人在投入這種冷僻地區關心生命問題時,能維繫著當初「獻身使命感」的熱情而不會衰退。
修女們花了不少錢,將醫院改造成療養院。設置專用的電梯,並擴增病床,從過去只有二十張病床,增加到可收容四十名病人住院。因為堅持只收低收入戶,修女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過去在照顧原住民病人時,她們有過很多經驗,即使她們收的費用已經非常低,還是會遇到有些病人家屬因為貧窮而繳不出費用,往往會將親人丟在醫院,甚少或是完全不去探望,後續的費用也從不繳納。但修女們把這些都承受下來,一句怨言都沒有說出口,只會說「但願上帝憐憫這個病人的家屬」。她們希望那些家屬可以來探望病人,不要忘了他們,特別是自己的父母。
為了節省療養院的開銷,修女們堅持不使用紙尿布或紙褲,除了認為對環境污染嚴重外,也因為花費實在是太重,況且她們所照顧的病人全是低收入戶,要讓家屬買紙褲確實是極大的負擔。因此,她們都是用大醫院淘汰下來的病床被單,將之修剪成為尿片褲之用,在換洗後,就在曬衣場曬乾,經過熨斗燙平之後才會用在病人身上,這樣一來,所有的病人都說非常舒服。她們也會有紙尿褲讓大家在夜晚睡覺時使用,可以讓病人獲得良好的睡眠,也讓負責照護的工作人員可以休息。
修女們說瓦斯很貴,因此,她們除了裝太陽能外,還是繼續燒木柴,必要時才會使用瓦斯。現在已經很少有鄉下人還在燒木柴了,關山鎮的民眾知道修女們還用木柴燒熱水,來為病人擦拭身體或洗澡之用,所以,經常有關山鎮民去山上工作時,會設法將枯死的樹幹帶下山來給這些修女,而修女們就會用電鋸鋸木頭(以前她們年輕時,還會用斧頭劈)。關山的鎮民知道修女們對貧困同胞的愛,所以往往會主動贈送各種食物,特別是米、麵條等物品,好讓她們多少可以減輕負擔。
一般療養院或醫院,只要進去,都會聞到一股刺鼻的消毒味或藥品味。但在這間療養院裡,卻是連一點點這種味道都沒有。更特別的,是她們將瑞士人那種愛好乾淨的習慣帶入了療養院,也因此,這些貧困的植物人病患的身體和醫院環境保持著完全相同的氛圍──非常乾淨!

◆帶植物人去「遊街」
有一年,我在台北醫學大學為醫科五年級生上「醫療典範」的課。學生們聽我介紹這些修女在台東關山所做的醫療服務工作,在深受感動之餘,有將近四十位學生特地利用寒假期間前去訪問,並且詢問修女們有什麼是他們可以做的。
修女們反問他們可以做什麼,他們想了想,可以替醫院刷油漆。修女們問他們要停留幾天,學生們回答「一天」。修女們告訴這群學生,刷油漆要先將舊漆刮掉,凹凸不平的地方要先補土,等乾了之後才可以上漆,這樣至少要一個禮拜。
學生們沒辦法停留那麼久,後來他們提出要替修女們鋸木柴。修女們問有哪位學生過去有鋸木柴的經驗,結果都沒有。修女也問他們是否有人使用過斧頭,也是一個都沒有。
於是,饒培德修女跟這些學生說:「你們還年輕,用電鋸鋸木頭,或是拿斧頭劈木柴都很危險。我們年老了,不小心若是鋸斷了手指,或是傷了身體,都沒有關係,但你們還年輕,以後要當醫生,絕對不能讓身體受傷。」
饒修女的這些話,讓這群學生感動到不行。他們開會討論,無論如何一定要替這些修女做些事才可以。經過討論之後,他們問修女有沒有輪椅,修女說:「有,每個病人都有一台輪椅。」這些學生告訴修女,要將療養院中的病人推到關山鎮的街道上繞一圈。修女們很驚訝學生們有這樣的構想,這是修女們從來沒做過的事,便同意讓他們去做這件很有創意的事。就這樣,這些學生放下他們身上的物品,去病床抱出三十八名植物人病患,然後很整齊地推出輪椅,有如「車隊」一般,讓這些植物人也可以去「遊街」。
關山鎮民看見這些植物人坐在輪椅上出來遊街,而且都不是外傭在推輪椅,而是一群看起來就像學生的年輕人在推,都感到相當好奇,有人跑出來問這些推輪椅的學生是什麼單位,有的人問他們打從哪裡來。學生們感到相當振奮。就這樣花了大約一小時,在鎮內街道繞了一圈後回到醫院。結果他們發現每個病人雙手都緊緊握住輪椅不放,經過裴彩雲修女和這些病人對話和解釋之後,才知道這些病人希望能再繞一圈,於是這些北醫醫科五年級學生就再把病人推到街上去繞一圈,大開了關山鎮民的眼界。
這些學生沒有向校方說這件事,是我去探望這些修女時,她們告訴我的。我回到台北後,將這件事轉告給當初設計「醫療典範」課程的蔡尚穎教授,他相當驚訝學生有這種「身體力行」的決心,之後他才要學生將這件事寫成心得報告。其中一位學生這樣寫著:「有一天,我也要下鄉去好好照顧貧窮的病人,我要讓盧牧師知道,不是只有外國修女才會做這種疼愛貧窮病人的事,我也會!」看到這樣的心得,確實讓我好受感動。
修女們最喜歡的一節聖經經文,就是:「我為了福音的緣故做這些事,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
確實,她們把生命的愛分享給我們,而且是毫無保留的分享。這些修女所做的,其實就是在實踐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給予門徒的教導:放下自己的身段,替別人洗腳。
真感謝她們,真感謝上帝的愛。透過這群來自瑞士、奧地利的修女,將上帝的愛奉獻在我們台灣的後山。如今這些修女都已經老邁,而現在關山天主教療養院非常需要有證照的護理人員去協助。若是你有這樣的證照,且願意奉獻兩、三年的時間,不計薪水的多寡,可以考慮去那裡協助這些年老的修女,讓她們可以好好地在台灣享受生命最後幾年,替我們台灣人向她們說:「謝謝妳們愛我們,換我們來報答你們。」不用很長的時間,就能讓這些修女感受到台灣人濃濃的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250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