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電子書
佛教就是爆炸:加乃觀音降臨(電子書)
70折

佛教就是爆炸:加乃觀音降臨(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0266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岡本加乃子誕生一百三十週年紀念典藏版
日台聯手出資製作《老妓抄》改編電影,預計二〇二〇年春天在台灣與日本上映
姽嫿幽靜兮,婆娑乎人間
其人其文,瑰麗、馥郁、妖冶,引來一世瞠目

背德體驗,亂調之美
下品下生,花開見佛

獨家收錄:
1. 重工印製光柵片書衣:搖晃後製造出千變萬化的視覺,更可窺見爆炸的瞬間──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2. 日本佛像雕刻師梶原瑞康,為了岡本加乃子一百三十歲冥誕所刻的水月菩薩像及其創作理念。
3. 涅盤海報:那些迴盪在心頭的百轉千迴,都化成指引人生的一盞明燈。覺得人生卡住的時候趕快貼一下。

佛教就是剎那,佛教就是爆炸
得道的狂喜一旦來了就很猛烈
橫流的物欲早就得到了滿足,
唯獨靈魂跟不上肉身的腳步。
物質世界解體,信念俄頃崩坍
而我們在爆炸之中洞見了實相

作者簡介

岡本加乃子

東京都人,出身於富豪之家,畢業於跡見女學校。一九〇六年拜師女詩人與謝野晶子,開始投稿創作短歌。丈夫為當代風靡一時的漫畫家岡本一平,其子岡本太郎則為二十世紀日本最有名的前衛藝術家。岡本加乃子因婚姻危機,曾自殺未遂。她的丈夫因而知過痛改,忠心守護加乃子,之後更縱容她的情夫搬入同住,而形成奇妙的三人行生活。加乃子於次子死後開始了佛教研究,並成為佛教研究家,她的作品多處可見宗教的影響。一九三六年發表以芥川龍之介為筆下主角的小說《病鶴》,正式問世於文壇,開啟了小說創作之路,並在短短幾年發表了大量佳作,〈老妓抄〉即為其中之一,並於二〇二〇年由日台聯手出資製作改編成電影。她的作品處處充滿現代感,筆觸十分華麗絢爛,作品多於歿後在一平的安排下發表。加乃子生前個性太過剛強,生活方式奇特,而常為人們討論的話題,日本作家瀨戶內晴美的《加乃子繚亂》便是以她為題材的小說。

譯者簡介
王海


日文本科出身,曾從事過日語編輯工作,醉心於日語文史領域,悠遊於翻譯之海,自得其樂,且期望能為中日文化交流做橋樑,譯著數量眾多。

相關作者簡介

審訂
楊德輝


成功大學機械系畢業。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福嚴佛學院、壹同女眾佛學院等教授佛典日文。

名人/編輯推薦

唯一能跟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相比的偉大作家「今後,在文學的世界裡,像岡本這樣豐盛而深奧的女性,到什麼時候才能再度出現?我不禁感到我身邊的溫暖都消逝了。」────川端康成

「很高興能夠跨越近百年的時空,與這本書相遇,感覺就像聰慧而直爽的岡本加乃子女士,當面分享她的佛教人生,讀起來既暢快又感動。」────樊樺簡(佛教文化工作者)

推薦序
積 極 的 佛 教 之 愛
佛教文化工作者 ╱ 樊樺簡
從本書,能感受到作者岡本加乃子女士所懷抱對人間以及對佛教的熱愛,或者該說,兩者是同一份愛情。許多人以為佛教是厭世、出世的消極主義,這是出於對佛教的誤解,倘若佛陀所悟得的真理是消滅對一切人事物的愛,就不會在悟道後一刻不懈地遊化人間,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學習離苦之道。
那麼,佛教的愛究竟是什麼呢?
人類因求生的本能,而保護自己的身體乃至於財產,便容易對物質產生「貪愛」,以為凡事愈多愈好,愈多愈有安全感;又或者貪於及時行樂,變得隨波逐流,反淪為物質的奴隸,陷入追逐的輪迴。對於情感的貪愛,讓我們希望所愛之人能常伴左右,而不願面對人生終究會逐漸走向孤獨的事實。即使脫離自私之愛,教導眾人不只要愛親愛之人,更要「愛敵人」的宗教大愛,仍有敵我之分。
而佛教的愛,則是超脫以上觀點,認識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體認我與萬物本無分別,都同為時空因緣的一分子,進而放下好惡之心,以智慧觀察當下的情況,採取該有的作為。佛教非但不否定人生,反而勸勉大眾珍惜人生、把握人生,提昇自我的人格精神。若能感激生命中的所有的人事物,從中學習不執著、強求,積極地以增長智慧去利益他人,便是筆者所認為的佛教之愛。
說到佛教的愛,便自然會提到慈悲。慈悲,是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關懷他人,當我們願意理解他人,當下就是在增長智慧,而我們的智慧愈多,也就愈願意、愈有能力對他人感同身受,這便是「悲智雙運」的精神。而《佛教就是爆炸:加乃觀音降臨》一書,可說是一本能讓人感受到悲智雙運的文集。
書中雖然看似零碎分享七十五則文章,但可見到豐富的佛教思想,看出日本佛教的活潑,以及重視佛法在生活上的應用,包含禪宗、淨土、如來藏、因緣觀、四聖諦、十二因緣等。作者消化這些佛教思想,並以銳利的觀察,對現實生活提出反思,文句不僅讀來誠摯且易懂,這也是佛教徒樂於分享佛法的精神展現。所以,可用「以佛教閱讀人生,以人生閱讀佛教」來形容本書。
筆者不清楚作者對佛經、公案,以及對佛教名相解讀的依據,感覺似乎大部分出自於作者自身的體悟。岡本加乃子豐富敏銳的文思、不矯揉造作的文筆,讓本書帶有獨特的活力與生命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更多解讀佛法的可能性。對於佛法,各人的生命經驗不同,得出的況味也不同,這便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筆者需要稍微提出的是,書中多處提及「宇宙間的大生命」,仍須回到「空性」的觀念來解讀。以佛教而言,宇宙間的一切皆是因緣合和,由因緣驅動,恆常變異,本性是空,所以活活潑潑、自由自在,絕非因為宇宙中有所謂主導一切的主宰。
修行的意義在於提昇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也是佛教的根本精神。筆者很高興能夠跨越近百年的時空,與這本書相遇,感覺就像聰慧而直爽的岡本加乃子女士,當面分享她的佛教人生,讀來既暢快又感動。對許多人來說,也許佛教像是老生常談,但如岡本加乃子女士所說:「哪怕是老生常談,真理終歸是真理!在真理面前,我們應該保持謙遜和信服的態度。」因為唯有以謙遜的態度,才能從老生常談中咀嚼出況味,真正獲得當中的智慧。祝福讀者都能從本書學習佛教的活潑精神,運用於生活,得心自在!

目次

推薦│積極的佛教之愛 文╱樊樺簡(佛教文化工作者)

悲觀與樂觀
只因眾人皆有
徹底衝破難關的力量
關於苦勞
修養工夫
順應人情,成全人情
對天性不能矯枉過正
不宜過度放任
人生的廣闊道路
健全人格
人世間
衣食住
憂鬱和笑
眼淚的價值
徒勞
被誤解時
誘惑
勇氣
好惡
比賽練習
橋流而水不流
敵與友
消除不滿
輕視,重視
母愛
父愛
兄弟愛
自己與他人
慈悲
愛‧憎
性欲
戀愛
訂婚前慎之又慎
婚姻與夫婦愛

哈姆雷特
午茶
懺悔
面臨入學考試
妒恨
體育
虛榮
時鐘、椅子和褲裙
人的味道
賞識·呵責
愛他人
利己主義
女人的歇斯底里
工作
塹壕戰
人類萬歲
成功
失敗
金錢
命運
達人的病苦觀

走進信仰之前
迷信故事
信仰
信仰生活概況
佛菩薩不是染衣店
關於智慧
關於因果
唯物與唯心
現實和理想
光明中的漫步
差別和平等
都市與鄉村
無人知道的傑作
摩登極樂·摩登地獄

佛陀
聖德太子仰讚
日本的佛教

加乃觀音降臨
雕刻觀音像一事 文╱梶原瑞康(日本佛像雕刻師)

書摘/試閱

第六十二課 佛菩薩不是染衣店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可是,就是有人弄不明白。
所以,就有人抱怨佛菩薩,說自己明明虔誠地許了願,為何得不到感應。
嘗試了解一下他們的所謂的祈願的梗概,我恍然大悟。他們的祈願完全是在一種類似商品訂購的情況,而且要「貨」的時間也短得出奇。這種態度哪裡是向大徹大悟,智慧和力量遠遠超出常人的佛菩薩請願祈福呢?哪怕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染衣店,也難免出現延誤顧客預定取貨的時間,更何況同時要兼顧千萬顧客,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的佛菩薩了,或許因為請求平凡無奇,於是就這樣往後延遲了。
總之,正因為覺得佛菩薩的力量在自己之上,所以才懇求佛菩薩,既然想求佛菩薩保佑自己,與其我們自己猜測或沒耐心地隨便要求,必須認為如此的處理方式或解決辦法才是最理想的,要是照自己所想的來發展的話,那是人力所及可以解決的事。既然如此,根本無需拜託菩薩。勤勉學習,竭力達成心願,若不能遂願,放棄即可。這就是最普通的行事方法。
不惜竭盡全力,用盡所有人力方法以達成之,若最後還是不能成就,實在令人為難困惑,無法死心。正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世人才會求教到超過自己能力的佛菩薩。這時,人必定充分信任佛菩薩採取的對策數倍甚至數十倍、百倍地高出自己所想。因此,對於這樣的高要求,佛菩薩有時能助人遂願,有時則不能。然而,求佛的時候必定抱著最虔誠的心理,堅信自己的祈求會得到結果。祈願的妙味也正在於此。所以,當那些倉促而具體的願望撲空的時候,一些人便開始不信任佛,甚至反對佛。這樣的行為很不可取。一言以蔽之,像對待染衣店店員的態度不適於用來要求高於人類的佛菩薩。
難道不應該以一種莊重、虔誠的態度來祈願嗎?
一個人只要時時刻刻保持莊重、虔誠的態度,哪怕日常的行為表現出有好有壞,那也是人眼中的反映而已,若以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則此人一直在朝著目的地一步步前行,無論路上是悲是喜,終究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信仰。至此,此人獲得了安心的狀態,自己擁有的能力也因此而運用自如,此外,他還養成了絕不放棄的堅定追求,就算佛教是一種迷信,信仰這種「迷信」的人至少也具備超出常人的毅力,這種毅力無疑會推動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更何況佛教應驗只可能應驗絕對合理、正確的事物,所以,佛教帶來的結果也只會是積極的。「不要試探神靈!」這句其它宗教中的話也同樣完全適用於佛教。這句話別有一番深意。
淨土宗的祖師們雖然曾經說明過,佛教是度量更宏大,即使人心有懷疑地一邊念佛,也可以往生到名為「疑城」、「胎宮」的地方(是指心存懷疑一邊念佛者所前往的極樂淨土的邊地)相對於極樂等於是比正取美一級的備取(額外錄取),最好莫過於信心充足毫不懷疑,。若是如此,我認為使用可能會產生懷疑的人類狹小心胸來區別判斷馬虎隨便的祈求方法,最好還是盡量避免為妙。
本來,佛教的最終目的是要世人開啟最高智慧之門以完成最完全的人格,至於對現世人的救難授福則置於最大目的之後,不過,考慮到眼前的幸福確實為眾人所共盼,所以,佛菩薩自然對此也從不懈怠,時刻關注、關愛世人的現實生活。
然而,不管多麼強調除災、授福的佛菩薩的教義,在講究除災、授福的同時,最終都必定歸結到智慧開啟、完善人格的終極目標上來,所有的佛教經卷都引導世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在這一點上,它們是完全一致的。世人必須由此看出,佛菩薩信仰是一件意義深遠的追求。信佛的過程中,不能性急、膚淺地追求功德、感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66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