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歷史上的記載可見於明代的「紀效新書」,它的原名為「巴子拳」,在當時已是有名的拳術之一。
到了清代,改稱為「八極拳」,意義更高尚、優雅,且含有深厚的恩德。不久之後,八極拳的拳技和名字為人所知,是本門諸位先賢的功勞,因為他們的苦心鑽研,漸次提高太極拳的層次,並且因為日益精深的研究,名人輩出。這個史實就如「滄縣志」中所記,經過世世代代的名家發揚光大。
在今天這個複雜的時代,拳技有許多偽者、仿者和劣者,真正有志者反而不得其門而入!透過這些偽仿者,誤謬也普遍地流傳著,使得中華武術日漸衰退、武術真諦破滅,武術傳承出現危機。
古人嘆曰:「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如今想來,感慨良多,自責也愈深。
希望藉此書闡述其正確的要義,將歷代前輩灌注心血所教導的真髓保存下來,並使現在的學習者能夠窺見我們中華武術的真相。偽者的「廬山真面目」也因此無以遁形。
八極拳是以「小八極」為基礎、以「大八極」運用其技,以「六大開」極盡其藝,更加以「八大式」,「八極連環拳」來琢磨,依次推進,然後完成整個功夫。
在此發表的「大八極拳」是本門的秘藝,攝取任何一技都是很重要的,有志學習的人若取得此書詳細研究,相信必是極為容易的。
作者簡介
劉雲樵(1909~1992.1.24)
河北省滄州集北頭村人,武術家,以武術聞名,精通八極拳,1985年發表《八極拳》,至今相關團體已遍及世界,對傳統武術推廣貢獻良多。
目次
特徵與內容
基本動作解說
八極拳第二套[大八極]
八極拳對拆
書摘/試閱
八極拳的淵源
即使在有數的北派拳法中,八極拳仍是貫通古今,著名的拳法之一。其發源地是河北省滄縣東南鄉,在此地俗名為「巴子拳」。
中國北方,「巴」字的發音與「鈀」字相同,而且有時會把「巴」當做「鈀」 的簡字來使用,因此「巴子拳」本來是「鈀子拳」的意思。
「鈀子拳」的「鈀子」是農具中的鍬,因在此拳法中手指彎曲的形狀與鍬十分相似,所以這樣命名。
在明朝名將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中有提到「巴子拳」的一段話: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鎗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由此可知此拳法在明代已是相當有名,但因為「巴子拳」非常粗俗,因此清康熙年間的門人吳鐘(恂勤郡王允禵的老師)將它改稱「八極拳」。在北方「巴子」和「八極」皆為八聲,所以聲音非常接近,而且多為口傳,故常有音不變而文字改變的情形。若要考察聲音是否具有特別的意味實在很困難,但使用「八極」的意義和理由,據推敲有以下三種解釋:
⑴在北方將武術稱為「把式」或「八勢」,而稱學習武術者或武術家為「把式匠」 「八勢匠」或「練八式的」「練把勢的」。而取名「八極」是督促門下的弟子們致力於將本門的八式(把式、八勢也就是武術)練到極致。
⑵在本門(八極門)的訓練中,非常重視「頭、肩、肘、手、尾、胯、膝、足」這八個字的深入研究。這八個字是人體的八個部分,以此催促練者注意,因此取名「八極」,以此勸戒大家深入探求這八部分的鍛練,將它提昇到極點。
⑶漢代劉安的『准南子』中有一段:「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弦、八弦之外有八極」。所謂的「極」就是八方極遠之地。本門鍛練所使用的勁中有一為「十字勁」,足以表現本門用勁上勁道的特徵,此勁有向四面八方爆發的作用。因此,意味著要將此往八方而去的勁道推至極遠。
八極拳到底是何時產生的呢?無法得知。但若即是『紀效新書』中的「巴子拳棍」的話,
、',〈l- |
、 |
此拳術的發源地如前述,是在河北省滄縣的東南鄉一帶,距離舊滄州城約七十華里(約三十五公里)遠的村落。這一帶的別
立斗 |
叫恥νA |
該地保守之風很強,武術方面的門戶設限也嚴,所以自遠地來尋求優越武術者,不易獲得真傳,要得到全傳而歸鄉,更是困難,因此長期以來,別說是河北省了,八極拳根本未傳出滄縣,有時,同樣是在滄縣,也可看見全然不同的八極拳。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