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滿額折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星雲大師如是說(參):說天下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分鐘

與星雲大師接心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樂於給人因緣,並經常予人一席話,乃至一句話,往往令人心開意解。

 

面對不同的群眾,無論是求法若渴的學人,事業有成的社會菁英,耐煩持家的家庭主婦,四大不調的病人,孜孜不倦的學子,活潑洋溢的青年等,星雲大師總能以同攝受的法意,讓人聽懂、讀懂,明白當下講說的要義。

 

本書《星雲大師如是說》參 說天下事,最早追朔至一九七九年,橫跨近五十年的歲月沉澱,有系統的從數以千萬計的文字中,精選一百九十篇有關於突破自我格局,全面正向世界時,我們該有的方式、態度,以及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迎接未來。

 

因時、因地、因人,簡短精要的文字,沒有冗長的大道理,卻更契合本心所願。

如同開門頁當頭棒喝一句 :「我能接受大家嗎?」當心量增大,眼界放寬,世界不只是我,不只是你,而是「我們」,同體共生共存。

願我們都能讀懂世界,不要掛礙大小。

 

★星雲大師闡述

弟子輯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禮志開上人為師,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世。一九四七年於焦山佛學院畢業,期間曾參學金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歷經宗下、教下、律下等完整的佛門教育。之後應聘為白塔國小校長,主編

《怒濤》月刊。

一九四九年春來臺,主編《人生雜誌》、《今日佛教》、《覺世》等佛教刊物。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弘法宗旨,以「人間佛教」為宗風,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餘所道場,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人間福報、雲水醫院,興辦佛教學院十

六所,中學三所,及西來、南華、佛光、南天、光明五所大學,及人間佛教研究院。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一九七七年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等。二○一七年出版《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九十五冊,四千餘萬字,有系統地闡述人間佛教的思想、學說、理論,以及實踐結果。

 

二○二三年,大師住世緣盡,淨業圓滿,享耆壽九十七,被奉為佛光堂上第一代開山祖師,留遺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前言


星雲大師曾經這麼說:「來世,我會回來看你們。」

緬懷星雲大師,今《星雲大師如是說》套書出版,是大師應答時人、弟子,心開意解的禮物,希望讀者受用。在套書成形過程,我們深刻體認,星雲大師一生是信願行的展現。

 

「小朋友,你要出家做和尚嗎?」一個因緣。

「要啦!」年方十二的孩子把握住。不懂出家的意義,就這麼回了,一言既出,歷經磨難也不後悔。是信:相信自己能、會、可以、做得到!

貧乏的戰亂時代,十七歲的星雲大師得了瘧疾奄奄一息,他的師父志開上人差人送來半碗鹹菜,感動於師父無聲的關懷及期許,發心願盡形壽,將全副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師恩,是願。

二十六歲落腳宜蘭雷音寺,以文化、教育為重心實踐願心,成立宜蘭念佛會、佛教歌詠隊、學生會、青年弘法團、環島布教、弘揚大藏經等等,於縫紉機上完成《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這時,人間佛教藍圖已然擘劃。一九六七年高雄總本山佛光山開山,通過各種布施、結緣,領四眾集體創作,厚積福德因緣六十年,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持續佛光照五洲,是行。

大師用一生體證,「信願行」是做人處事、團體共事、利益眾生最方便的法門,是一門「應用管理學」,從個人,到我在眾中的社會,或眾中有我的天下間,道理皆是如此。

星雲大師這期歲月未曾空過,為了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用盡人生三百歲,如今以星的光明臨照人間,以雲的姿態雲水時空。大師不要我們仰望,要我們看緊眼前、腳下,見到自己、他人,並於世間創造且隨順因緣,因為,因緣不會辜負我們。

緣著這份星雲大師為人間所帶來的感動,香海編輯團隊自《星雲大師全集・如是說》選編六百篇,析分為《壹 說個人事》、《貳 說社會事》、《參 說天下事》三冊。書裡標出若干大師美好的思想配以繪圖,也必會有我們與大師相應的心裡話,都是大師充滿智慧的祝福跟期許。

大師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更說菩薩一切講說都是叫我們做自己的主人,準備好不怕辛苦,提升、超越自己,與人間、世界廣結善緣了嗎?

別讓星雲大師回首,如回首阿彌陀佛,對我們說:「太慢了!」

目次

前言
綜觀大局,注重細節

六度的精神

以好話、好事廣結萬人緣

小燈籠大放光明

一代要勝過一代

月亮的啟示

樹立新形象

四大宗旨弘揚的重點

生從何來?死去何處?

廣結善緣

新年十問

佛法需要普及

佛法不離世間覺

佛光人要能「行經」

善惡都會有結果

「捨得」帶來喜悅

不動心的管理藝術

度量決定一切

有緣走遍天下

住持主管十大不能

公私要分明

般若即是本來面目

建立常住觀念

慈悲是最重要的戒

常隨佛學

一個修道者的完成

信仰的條件

領導的七個條件

安樂富有

每天要成就好事

集體創作力量大

平等的觀念

諦聽草木說法

以忍為力

理念是財富

萬能領導人

要有降魔的戰鬥力

四個主義

歡喜就是最好的宗教

看到內心的寶藏

明理是第一等人

給是持戒的精神

人間佛教是歡喜與融和

慈悲所在,必能戰勝一切

大小共存天下一家

用善念改變人類的未來

慈悲是幸福之門

攜手超越輪迴

一百元帶給社會美好

精神的富有者

人間佛教是做出來的

成佛的十二字真言

佛館是精神的建設

有用的人懂得想辦法

行佛是成佛之路

行腳托缽的真義

佛光山未來的方向

空中生妙有的真理

住持要有供養心

無我推動世界和平

無我成就一切

六度波羅蜜

禪門的自覺教育

領導人的條件

難遭難遇

由自心建立淨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天下一家人

生命的禮讚

成佛才算是成功

一流的管理是用真心

(以上節錄)

書摘/試閱

度量決定一切

住持問:「家師在世的時候,信徒眾多,萬人景仰,可說是叢林興旺;可是家師滅度以後,我繼任了住持,為什麼信徒日益減少,我和家師都是一樣的行事做法啊!像信徒來了,我給予他們吃喝安住,給予種種的接待;我們師徒的道風相同,為什麼換成我住持後,法務、社教、信徒不增反減?大師!可以告訴我領導信徒的方法嗎?」

大師說:「這不是寺廟大小的問題,也不是尊師的本領比你高明,更無關老少的問題,這是肚量的關係。尊師對信徒能夠包容,願意給各有專長的信徒機會去發揮;此外,他不會向信徒索求,只想給予信徒佛法。『給』的行事風格,就能夠讓常住興隆。」

大師接著說:「肚量決定一切。你對信徒的真心,也決定了一切。你要讓信徒參與,給予信徒學習的空間,給予信徒尊嚴。你不能只看到你師父行事的皮毛,要學習尊師的肚量,這才是度眾的真髓。信徒不只是信徒,還是寺廟常住的施主,是我們的老闆,能這樣想就可以改善了。」

大師指出寺廟發展的關鍵點,這位住持聽了大師的指點迷津,對於弘法度眾的熱誠重新又燃起了信心,乃至誠頂禮而回。

 

 

有緣走遍天下

 

居士問:「為什麼我明明有理,可是人家都說我沒有理,這世間實在不公平!」

大師說:「這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你先承認自己沒有理,那就公平了。人家說你沒有理,這很公平,你現在講的道理,都只是自認為有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就不能算是有理。譬如說,十點鐘開會,有人十點半、十一點才到,然後他就講了很多理由,什麼下雨、客人來、電話、塞車……其實那許多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按時出席開會才有理、不準時就沒有理。但是當事人不認為自己沒有理,老是用其他的歪理來代替有理。」

大師又說:「現在的人可說被『有理』害了自己,也障礙了自己的前途、人緣、事業,全都因為自己『太有理』。假如能謙虛客觀,認為自己有缺陷、有不足;一個人有了慚愧心,就能有所改進,增加自己的實力。你有真正的慚愧、道歉、對不起,知道自己的不足、不能,這樣的道理會對你的事業、人緣很有幫助。」

最後,大師提出「有理走遍天下」,但不一定都給人認同、接受,所以應該改做「有緣走遍天下」。

居士說:「一字之不同,有如醍醐之灌頂,謝謝大師指點迷津!今後當改變處事的原則方法,希望自己能提升更高的心境。」

 

 

一流的管理是用真心

大師提出「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一、管理的要領:管理是一門藝術,透過計畫、組織、目標的設定,讓事情更有次序的運作。管理之妙,存乎一心,無固定之方,因時、地、人而異。管理非權術、非心機,而是用真心、誠意。最好的管理,還是自己管理自己。

二、如何把人管理好:人難管,心更難管,管人先要管好自心。人往往慣於抱怨別人不聽從自己的管理,其實自己最不聽自己的話。例如無法履行自己說過的承諾、無法實踐自己許下的願心;自己不管好,想要管理別人,就更難了。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管人要用「佛法」(慈悲心、智慧、方便善巧),比較容易讓人心悅誠服。尤其,要讓屬下心甘情願的接受領導,先要解決屬下的問題,並以人性的管理,展現尊重、信賴、真心,才能讓人服從。

三、如何做好「心」的管理:心如工廠,好的工廠出產好的產品,壞的工廠排放汙煙、廢氣。心的管理即是六根的管理;「身」可以用四威儀來管理、「心」可以用五停心觀來管理。

「經典裡的管理法,就是最高妙的管理學,比如《普門品》中的『一心稱名』、『施無畏』、『滿足所願』,就是管理學。《阿彌陀經》所敘述的淨土,包括都市的堂皇莊嚴、自然界的美麗、沒有人我是非、沒有交通事故、沒有三惡道等,這些都是最好的管理。《普賢十大願》也是一門管理學。」大師為與會大眾闡述經典管理學的巧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