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幸福:聖經心理學的8個逆轉選擇,讓低潮與困境化為人生幸福的養分(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9577276131
出版社: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作者:商志雍
出版日:2022/10/28
裝訂:電子書
檔案格式:PDF
商品碼:2222221807390
定價
:NT$ 350 元優惠價
:80 折 280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志雍醫師從聖經故事及當代社會現象為對照,藉由逆向選擇思維,透視八種現代人常見的心理困境,破解虛偽表象,用耶穌的「天國八福」,勉勵在過度自信、失落、憤怒、內心飢渴、傷害、充塞、衝突、苦難當中的人,選擇不同的幸福觀點。
聖經的「八福」是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淸心、使人和睦,以及為義受逼迫等八個面向,表面上這些似乎與幸褔無關,甚至是與幸褔不相容的逆境,聖經卻以深刻的洞見顯示其中所隱藏的豐富祝褔。
本書期待將八褔應用在與現代人習習相關的生活壓力和逆境中,進而享受逆向幸福的美好禮物。
好評推薦:
「本書可做為面對個人情感、內心情緒的心靈雞湯。在與人相處的各樣人際關係中,書中皆有很好的審視與提醒,也指出實際可行的方法,更藉著『幸福練習題』,讓讀者反思,不僅適合個人閱讀,亦適合團體討論,是很好的心理輔導教材與指引;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親子關係和人際溝通的重要守則,值得再三反覆閱讀。」
──陳敏慧(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閱讀本書就像『台大醫師到我家』!作者以生動的例證為前言,然後分析問題原因,再提供解方,中間穿插聖經中的例證或相關經文,使無法突破人性軟弱的人,找到有所突破的能源。若能將本書加以咀嚼、應用,相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
──蘇桂村(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退休牧師)
聖經的「八福」是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淸心、使人和睦,以及為義受逼迫等八個面向,表面上這些似乎與幸褔無關,甚至是與幸褔不相容的逆境,聖經卻以深刻的洞見顯示其中所隱藏的豐富祝褔。
本書期待將八褔應用在與現代人習習相關的生活壓力和逆境中,進而享受逆向幸福的美好禮物。
好評推薦:
「本書可做為面對個人情感、內心情緒的心靈雞湯。在與人相處的各樣人際關係中,書中皆有很好的審視與提醒,也指出實際可行的方法,更藉著『幸福練習題』,讓讀者反思,不僅適合個人閱讀,亦適合團體討論,是很好的心理輔導教材與指引;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親子關係和人際溝通的重要守則,值得再三反覆閱讀。」
──陳敏慧(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閱讀本書就像『台大醫師到我家』!作者以生動的例證為前言,然後分析問題原因,再提供解方,中間穿插聖經中的例證或相關經文,使無法突破人性軟弱的人,找到有所突破的能源。若能將本書加以咀嚼、應用,相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
──蘇桂村(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退休牧師)
作者簡介
商志雍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研修醫師。現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專任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兒童靑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曾榮獲台灣靑杏醫學獎、台灣兒童靑少年精神醫學會研究論文獎、台大醫學院教學優良教師獎。
大學一年級,商志雍未抽中學校宿舍,原本只想在教會的宿舍住一年,沒想到在這一年中認識了聖經的信仰,結果一住就是七年。期間發現自己的內在生命逐漸改變,後來在精神醫學臨床工作中,也有機會不斷反思人之所以會改變的原因,因此非常關注聖經信仰和心靈成長的議題。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研修醫師。現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專任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兒童靑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曾榮獲台灣靑杏醫學獎、台灣兒童靑少年精神醫學會研究論文獎、台大醫學院教學優良教師獎。
大學一年級,商志雍未抽中學校宿舍,原本只想在教會的宿舍住一年,沒想到在這一年中認識了聖經的信仰,結果一住就是七年。期間發現自己的內在生命逐漸改變,後來在精神醫學臨床工作中,也有機會不斷反思人之所以會改變的原因,因此非常關注聖經信仰和心靈成長的議題。
序
推薦序一
幸福人生的祕訣
商志雍教授是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目前也是台灣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主任。筆者擔任台大醫學院副院長並兼任醫學校區學務分處主任,在學生關懷的議題上,和商主任有許多共同討論的機會。我們也都是台大醫院愛心團契的一員。聽過志雍教授的分享,看過他的著作《來自父親的禮物》,知道他是非常有愛心、耐心,也對聖經心理學有相當研究的好醫師。很榮幸有機會為志雍教授的新書寫序。
《逆向幸福》一書提出八個逆轉選擇,指出迎向幸福人生的祕訣,由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以實例提出各種事件的發生與人們潛在心理因素與反應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能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也接納別人,書中有很多智慧的話值得深思。
選擇放下過度自信:指出在「成功」之後,一旦引發「過度自信的驕傲」,即會造成「失敗」,提醒我們不要認為自己絕不會驕傲;我們也需要檢討成功,聆聽忠告。誠如耶穌所言:「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
選擇在失落中成長:強調我們不要壓抑悲傷,可容許自己有一段時間去經歷痛苦,需要經歷悲傷才能走出失落感,但要注意不要讓悲傷一直成為自己生命的中心。失落會讓人哀傷,但哀傷也是個機會,邀請我們進入生命的深處,更加認識自我內在的空缺,也因此願意去尋找能滿足內心的永恆之愛。「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4)
選擇管理憤怒之火:選擇管理情緒需要學習,否則會被情緒管理。書中提醒我們:不要複習傷害和憤怒,我們很容易不斷地回想傷害和憤怒,以至於重複受傷,需要避免受此轄制。當人感受到外在刺激時,如果能先安靜一下,不立即發洩情緒,可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溫柔乃是能夠管控內心的憤怒,發揮積極的建設力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
選擇傾聽內心的飢渴:每個人心中都有極大的需求,傾聽內心的飢渴可以讓我們看見需要,並為著需要而努力。然而有一種內心的飢渴只有無限的上帝才能填滿。因著這份飢渴使人願意尋求神,而得著真正的滿足。「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
選擇在饒恕中得自由:饒恕就像是排毒劑,不饒恕會影響生理健康,人必須願意主動放下仇恨,選擇釋放對方和自己。選擇饒恕使人能健康而真實地活在上帝的慈愛恩典中。「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7)
選擇充實而不充塞:清心就是立定志向,專注做一件事。愛使清心成為一種享受,也使專注充滿了喜悅。清心是可以不忙亂,也能享受每一刻。「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8)
選擇拆解衝突的引信:化解衝突需要溝通。進行溝通時須注意仔細聆聽,不只聽對方說了「什麼」,還要聽到對方「為什麼」這麼說。為了預防衝突,千萬不要用毀滅性的話語互相攻擊,真的是很重要的提醒。夫妻相處最怕攻擊對方的父母或家人。我和先生結婚已經三十七年了,在我們結婚之初,彼此就互相約定,無論有任何衝突或不同意見,絕對不能說「離婚」二字。在關係裡沒有「輸贏」,只有「雙贏」,如果一定要在關係裡拚輸贏,結果就是雙輸。「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5:9)
選擇愛中有苦的滋味:愛的程度與忍耐的程度成正比。愛是充滿勇氣,主動面對一切挑戰。耶穌為了堅持付出愛而承受苦難。「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
本書提供很好的人生哲學與智慧,可做為面對個人情感、內心情緒的心靈雞湯。在與人相處的各樣人際關係中,書中皆有很好的審視與提醒,也指出實際可行的方法。書中更藉著「幸福練習題」,讓讀者反思,不僅適合個人閱讀,亦適合團體討論,是很好的心理輔導教材與指引;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親子關係和人際溝通的重要守則,值得再三反覆閱讀。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陳敏慧
推薦序二
一本以聖經真理為軸心的好書
能認識商醫師是我的榮幸。二○一三年暑假,他以訪問學者身分,全家來到紐約一年。經過朋友介紹,來到我們的教會──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那時,我們一起在教會配搭,因為住得離教會很近,我們常有機會接觸,便成為好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繫,彼此代禱。他也把新城教會當作另一個家,每當我們回台灣,他百忙中騎著腳踏車或搭車從台大醫院來跟我們敘舊,每次見面都有很好、很溫馨的分享。
我平時很留意講台信息的分享,有幾次我邀請他在教會主日崇拜、福音茶會和退修會擔任講員,他的信息有很多優點,如真理紮實、簡潔、生動、親切、生活化⋯⋯等。文如其人,他的講道和他寫的書,以聖經真理為軸心,配合專業臨床實例,使人很容易明白、吸收和應用。
處在現今多元、訊息萬變、充滿壓力的社會中,身為牧者,除了聖經真理、靈命成長、教會行政之外,在許多方面都需要進修,需要具備多角度的常識、知識,才能面對來自會友們的問題。以愈來愈多心理、精神方面疾病的求助者為例,所謂隔行如隔山,我常需要藉助專業人士,因此遇到相關問題時,我會打電話請教商醫師,他常提供我一些有效的幫助,並介紹我相關的書籍。我為他感謝神,在精神醫學專業領域裡,神為我們預備一位具有醫學專業素養、聖經真理清楚、愛主、愛人的醫師。
這本《逆向幸福》探討了一些人性的基本問題,如驕傲、失落、憤怒、飢渴、饒恕、衝突⋯⋯等。作者以生動的例證為前言,然後分析問題原因,再提供解方,中間穿插聖經中的例證或有關經文,使無法突破人性軟弱的人,找到有所突破的能源。若能將本書加以咀嚼、應用,相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各章末了所附的練習題,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個人反思或複習,也可把它用在小組聚會上,信徒藉此可以彼此建造。
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細讀此書之後,我考慮列入節慶送人的禮物清單。讀本書就像「台大醫師到我家」,把它放在家中,自己隨時可以閱讀,有時也可以借人讀,何樂而不為!
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退休牧師
蘇桂村
自序
隱藏的豐富祝褔
逆向幸福是什麼?從前有一位奧地利的心理醫生,他以專業輔導幫助了許多憂鬱症患者恢復健康。一位美國人到歐洲旅遊,途中憂鬱症宿疾發作,心情十分低落,經友人介紹去找這位心理醫生看診,希望獲得幫助,順利度過心靈低潮,以便能平安返國。心理醫生很為難,因為他只會講德語,不太會講英語,而心理輔導需要透過語言的溝通與聆聽才能達到效果,他該怎麼辦呢?
為了幫助個案,這位心理醫生只能硬著頭皮,以十分有限的英語能力與個案交談。在輔導過程中,他經常說「Excuse me」及「Pardon」,請個案不斷重複說過的話,他才能大致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最後他勉強做完心理輔導,但實在沒有把握以他這種蹩腳的英語溝通能對個案帶來多少幫助。
過了不久,個案返回美國,寄了一封信給這位心理醫生。收到來信時,醫生心想,糟糕!個案一定是不滿意上次的心理輔導,因為整個溝通的過程很不順利,他一定認為我是個庸醫,不但沒有得到幫助,反而讓情況更加惡化。心理醫生忐忑不安地打開信件閱讀,讓他意外的是,個案不但沒有抱怨和指責他,反而在整封信中充滿誠摯的感謝;個案覺得從上次輔導所獲得的幫助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因為他從未感受到有人那麼仔細地聆聽他所說的話,甚至反覆確認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全神貫注地了解和體會他內心深處的感受。在輔導過程中,個案覺得自己受到莫大的尊重,是一位有價值的人。從那次心理輔導後,他的情緒獲得改善,也順利返回美國,因此特別寫信表達對心理醫生由衷的感謝。
原本心理醫生有限的英語能力是輔導上的劣勢,然而「劣勢」不等於「壞事」,正是這種劣勢讓他更加專注聆聽對方所說的一字一句,他全神貫注的態度讓個案感到被尊重、被支持,因而獲得了莫大的幫助。
這就是一種「逆向幸福」,與我們原本以為的幸福方程式不一樣,是在表面的逆向,甚至是逆境下,隱藏著化了妝的幸福禮物。
一般人認為幸福方程式的要素包括成功、財富、聲望、權力等等,如果擁有這些要素,就等於擁有幸福。而聖經中的「八福」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八褔是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以及為義受逼迫等八個面向,表面上這些似乎與幸褔無關,甚至是與幸褔不相容的逆境,聖經卻以深刻的洞見顯示其中所隱藏的豐富祝褔。
本書期待將「八褔」應用在與現代人習習相關的生活壓力和逆境中,進而享受逆向幸福的美好禮物。
本書得以問世,要感謝出版團隊在整個出版過程中的總體策畫與精心構思;也要感謝妻子洛琳和兩位青春期的孩子,因為你們的愛心和接納,讓我得以有力量,在生命的每一個逆向幸褔中,更深地體會上帝的恩典是如此長闊高深!
幸福人生的祕訣
商志雍教授是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目前也是台灣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主任。筆者擔任台大醫學院副院長並兼任醫學校區學務分處主任,在學生關懷的議題上,和商主任有許多共同討論的機會。我們也都是台大醫院愛心團契的一員。聽過志雍教授的分享,看過他的著作《來自父親的禮物》,知道他是非常有愛心、耐心,也對聖經心理學有相當研究的好醫師。很榮幸有機會為志雍教授的新書寫序。
《逆向幸福》一書提出八個逆轉選擇,指出迎向幸福人生的祕訣,由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以實例提出各種事件的發生與人們潛在心理因素與反應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能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也接納別人,書中有很多智慧的話值得深思。
選擇放下過度自信:指出在「成功」之後,一旦引發「過度自信的驕傲」,即會造成「失敗」,提醒我們不要認為自己絕不會驕傲;我們也需要檢討成功,聆聽忠告。誠如耶穌所言:「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
選擇在失落中成長:強調我們不要壓抑悲傷,可容許自己有一段時間去經歷痛苦,需要經歷悲傷才能走出失落感,但要注意不要讓悲傷一直成為自己生命的中心。失落會讓人哀傷,但哀傷也是個機會,邀請我們進入生命的深處,更加認識自我內在的空缺,也因此願意去尋找能滿足內心的永恆之愛。「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4)
選擇管理憤怒之火:選擇管理情緒需要學習,否則會被情緒管理。書中提醒我們:不要複習傷害和憤怒,我們很容易不斷地回想傷害和憤怒,以至於重複受傷,需要避免受此轄制。當人感受到外在刺激時,如果能先安靜一下,不立即發洩情緒,可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溫柔乃是能夠管控內心的憤怒,發揮積極的建設力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
選擇傾聽內心的飢渴:每個人心中都有極大的需求,傾聽內心的飢渴可以讓我們看見需要,並為著需要而努力。然而有一種內心的飢渴只有無限的上帝才能填滿。因著這份飢渴使人願意尋求神,而得著真正的滿足。「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
選擇在饒恕中得自由:饒恕就像是排毒劑,不饒恕會影響生理健康,人必須願意主動放下仇恨,選擇釋放對方和自己。選擇饒恕使人能健康而真實地活在上帝的慈愛恩典中。「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7)
選擇充實而不充塞:清心就是立定志向,專注做一件事。愛使清心成為一種享受,也使專注充滿了喜悅。清心是可以不忙亂,也能享受每一刻。「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8)
選擇拆解衝突的引信:化解衝突需要溝通。進行溝通時須注意仔細聆聽,不只聽對方說了「什麼」,還要聽到對方「為什麼」這麼說。為了預防衝突,千萬不要用毀滅性的話語互相攻擊,真的是很重要的提醒。夫妻相處最怕攻擊對方的父母或家人。我和先生結婚已經三十七年了,在我們結婚之初,彼此就互相約定,無論有任何衝突或不同意見,絕對不能說「離婚」二字。在關係裡沒有「輸贏」,只有「雙贏」,如果一定要在關係裡拚輸贏,結果就是雙輸。「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5:9)
選擇愛中有苦的滋味:愛的程度與忍耐的程度成正比。愛是充滿勇氣,主動面對一切挑戰。耶穌為了堅持付出愛而承受苦難。「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
本書提供很好的人生哲學與智慧,可做為面對個人情感、內心情緒的心靈雞湯。在與人相處的各樣人際關係中,書中皆有很好的審視與提醒,也指出實際可行的方法。書中更藉著「幸福練習題」,讓讀者反思,不僅適合個人閱讀,亦適合團體討論,是很好的心理輔導教材與指引;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親子關係和人際溝通的重要守則,值得再三反覆閱讀。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陳敏慧
推薦序二
一本以聖經真理為軸心的好書
能認識商醫師是我的榮幸。二○一三年暑假,他以訪問學者身分,全家來到紐約一年。經過朋友介紹,來到我們的教會──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那時,我們一起在教會配搭,因為住得離教會很近,我們常有機會接觸,便成為好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繫,彼此代禱。他也把新城教會當作另一個家,每當我們回台灣,他百忙中騎著腳踏車或搭車從台大醫院來跟我們敘舊,每次見面都有很好、很溫馨的分享。
我平時很留意講台信息的分享,有幾次我邀請他在教會主日崇拜、福音茶會和退修會擔任講員,他的信息有很多優點,如真理紮實、簡潔、生動、親切、生活化⋯⋯等。文如其人,他的講道和他寫的書,以聖經真理為軸心,配合專業臨床實例,使人很容易明白、吸收和應用。
處在現今多元、訊息萬變、充滿壓力的社會中,身為牧者,除了聖經真理、靈命成長、教會行政之外,在許多方面都需要進修,需要具備多角度的常識、知識,才能面對來自會友們的問題。以愈來愈多心理、精神方面疾病的求助者為例,所謂隔行如隔山,我常需要藉助專業人士,因此遇到相關問題時,我會打電話請教商醫師,他常提供我一些有效的幫助,並介紹我相關的書籍。我為他感謝神,在精神醫學專業領域裡,神為我們預備一位具有醫學專業素養、聖經真理清楚、愛主、愛人的醫師。
這本《逆向幸福》探討了一些人性的基本問題,如驕傲、失落、憤怒、飢渴、饒恕、衝突⋯⋯等。作者以生動的例證為前言,然後分析問題原因,再提供解方,中間穿插聖經中的例證或有關經文,使無法突破人性軟弱的人,找到有所突破的能源。若能將本書加以咀嚼、應用,相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各章末了所附的練習題,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個人反思或複習,也可把它用在小組聚會上,信徒藉此可以彼此建造。
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細讀此書之後,我考慮列入節慶送人的禮物清單。讀本書就像「台大醫師到我家」,把它放在家中,自己隨時可以閱讀,有時也可以借人讀,何樂而不為!
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退休牧師
蘇桂村
自序
隱藏的豐富祝褔
逆向幸福是什麼?從前有一位奧地利的心理醫生,他以專業輔導幫助了許多憂鬱症患者恢復健康。一位美國人到歐洲旅遊,途中憂鬱症宿疾發作,心情十分低落,經友人介紹去找這位心理醫生看診,希望獲得幫助,順利度過心靈低潮,以便能平安返國。心理醫生很為難,因為他只會講德語,不太會講英語,而心理輔導需要透過語言的溝通與聆聽才能達到效果,他該怎麼辦呢?
為了幫助個案,這位心理醫生只能硬著頭皮,以十分有限的英語能力與個案交談。在輔導過程中,他經常說「Excuse me」及「Pardon」,請個案不斷重複說過的話,他才能大致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最後他勉強做完心理輔導,但實在沒有把握以他這種蹩腳的英語溝通能對個案帶來多少幫助。
過了不久,個案返回美國,寄了一封信給這位心理醫生。收到來信時,醫生心想,糟糕!個案一定是不滿意上次的心理輔導,因為整個溝通的過程很不順利,他一定認為我是個庸醫,不但沒有得到幫助,反而讓情況更加惡化。心理醫生忐忑不安地打開信件閱讀,讓他意外的是,個案不但沒有抱怨和指責他,反而在整封信中充滿誠摯的感謝;個案覺得從上次輔導所獲得的幫助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因為他從未感受到有人那麼仔細地聆聽他所說的話,甚至反覆確認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全神貫注地了解和體會他內心深處的感受。在輔導過程中,個案覺得自己受到莫大的尊重,是一位有價值的人。從那次心理輔導後,他的情緒獲得改善,也順利返回美國,因此特別寫信表達對心理醫生由衷的感謝。
原本心理醫生有限的英語能力是輔導上的劣勢,然而「劣勢」不等於「壞事」,正是這種劣勢讓他更加專注聆聽對方所說的一字一句,他全神貫注的態度讓個案感到被尊重、被支持,因而獲得了莫大的幫助。
這就是一種「逆向幸福」,與我們原本以為的幸福方程式不一樣,是在表面的逆向,甚至是逆境下,隱藏著化了妝的幸福禮物。
一般人認為幸福方程式的要素包括成功、財富、聲望、權力等等,如果擁有這些要素,就等於擁有幸福。而聖經中的「八福」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八褔是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以及為義受逼迫等八個面向,表面上這些似乎與幸褔無關,甚至是與幸褔不相容的逆境,聖經卻以深刻的洞見顯示其中所隱藏的豐富祝褔。
本書期待將「八褔」應用在與現代人習習相關的生活壓力和逆境中,進而享受逆向幸福的美好禮物。
本書得以問世,要感謝出版團隊在整個出版過程中的總體策畫與精心構思;也要感謝妻子洛琳和兩位青春期的孩子,因為你們的愛心和接納,讓我得以有力量,在生命的每一個逆向幸褔中,更深地體會上帝的恩典是如此長闊高深!
目次
推薦序一 幸福人生的祕訣
推薦序二 一本以聖經真理為軸心的好書
自序 隱藏的豐富祝福
選擇1
放下過度自信症候群:
放下舊有的成功模式,正視在耀眼的卓越成就之下內心的貧窮缺乏,讓永恆的愛穿透層層盔甲,進入人們心靈深處來填滿生命的空虛。
選擇2
在失落感中成長:
失落讓人哀傷,但哀傷並非只是個「問題」,同時也是個機會,邀請我們進入生命的深處,更多認識自己內在愛的空缺,也因此願意去尋找能滿足內心的永恆之愛。
選擇3
管理憤怒之火:
溫柔的人是有效管理憤怒情緒的人,他能夠發揮生命中的力量,讓自己的溫柔為周圍環境帶來建設性的改變。
選擇4
傾聽內心的飢渴:
當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都不能真正滿足人時,我們可以把這份飢渴視為一個望向永恆世界的窗口,讓永恆的上
帝親自滿足我們內心的飢渴與虛空。
選擇5
在饒恕中得自由:
在饒恕裡我們不只表達對別人的憐恤,更親身經歷了蒙福的生命,因為被仇恨綑綁的心靈得到釋放,破碎的自我形象得以重建。
選擇6
充實而不充塞:
擁有的事物愈來愈多,生活卻變得愈來愈疲累緊張。清心是一份使心靈得釋放和自由的禮物,當我們沉浸在清心的專注與愛慕時,便能脫離忙亂與空虛的舞步。
選擇7
拆解衝突的引信:
把衝突視為成長的機會,將目光從別人轉向自己,反思內在的盲點。透過覺察生命中的盲點,修正問題,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有智慧。
選擇8
愛中有苦的滋味:
若在黑夜中把目光從四周環境轉向上方,抬頭仰望天空,那麼我們看到的會比白天更遙遠,因為在黑夜中可以看見遠處的眾星閃爍發光。
推薦序二 一本以聖經真理為軸心的好書
自序 隱藏的豐富祝福
選擇1
放下過度自信症候群:
放下舊有的成功模式,正視在耀眼的卓越成就之下內心的貧窮缺乏,讓永恆的愛穿透層層盔甲,進入人們心靈深處來填滿生命的空虛。
選擇2
在失落感中成長:
失落讓人哀傷,但哀傷並非只是個「問題」,同時也是個機會,邀請我們進入生命的深處,更多認識自己內在愛的空缺,也因此願意去尋找能滿足內心的永恆之愛。
選擇3
管理憤怒之火:
溫柔的人是有效管理憤怒情緒的人,他能夠發揮生命中的力量,讓自己的溫柔為周圍環境帶來建設性的改變。
選擇4
傾聽內心的飢渴:
當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都不能真正滿足人時,我們可以把這份飢渴視為一個望向永恆世界的窗口,讓永恆的上
帝親自滿足我們內心的飢渴與虛空。
選擇5
在饒恕中得自由:
在饒恕裡我們不只表達對別人的憐恤,更親身經歷了蒙福的生命,因為被仇恨綑綁的心靈得到釋放,破碎的自我形象得以重建。
選擇6
充實而不充塞:
擁有的事物愈來愈多,生活卻變得愈來愈疲累緊張。清心是一份使心靈得釋放和自由的禮物,當我們沉浸在清心的專注與愛慕時,便能脫離忙亂與空虛的舞步。
選擇7
拆解衝突的引信:
把衝突視為成長的機會,將目光從別人轉向自己,反思內在的盲點。透過覺察生命中的盲點,修正問題,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有智慧。
選擇8
愛中有苦的滋味:
若在黑夜中把目光從四周環境轉向上方,抬頭仰望天空,那麼我們看到的會比白天更遙遠,因為在黑夜中可以看見遠處的眾星閃爍發光。
書摘/試閱
在失落感中成長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我們家有一組用了十多年的沙發,孩子們年幼時曾坐在上面學習認字,有時也在沙發上跑跳嬉鬧,玩累了就躺在上面小憩。對孩子而言,這組沙發是陪伴他們成長的好朋友,然而使用多年之後,沙發逐漸破損凹陷,當我們終於決定更換新沙發時,孩子們卻非常傷心難過,彷彿將失去一位摯友,甚至央求晚幾天再把舊沙發送走。這時我若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者「要懂得斷、捨、離,家裡才會煥然一新」,恐怕不能讓孩子們感到安慰。所以我讓他們知道,爸爸非常願意聆聽並分享他們內心的感受,同時也跟他們述說自己小時候面對失落感的傷心經驗。當時我養了好多年的鴿子病死,經歷了一段痛苦難過的人生低谷。孩子們聽完後開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知道爸爸願意陪伴他們一起經歷悲傷,而不是試圖把他們拉出悲傷或壓抑悲傷。
最高壓力指數:失落
人生會遭逢各式各樣的壓力,而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不盡相同。何慕斯( _omas Holmes)與雷伊(Richard Rahe)兩位學者將各種壓力事件予以量化,發展出「社會再適應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其中壓力指數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配偶死亡」、「離婚」和「分居」,而這三者都與生離死別的重大失落有關。
人生會面對工作、健康、財富、地位等各種失落,甚至可以說人生就是一連串失落與重建的過程。傳道書三章四節說:「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失落常伴隨著痛徹心扉的哭泣和哀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
嬰兒出生的第一天就失去與母親生理上的連結,隨著年歲增長,開始面對學校畢業、轉換工作以及成家立業等人生週期,年老時則是孩子離家的空巢期,這段過程可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落,其中因死亡而失去最親近的伴侶或家人,更
是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傷慟。宋朝文人蘇軾在妻子過世十年後,仍難掩內心的失落與哀傷,寫下了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和妻子王弗婚後十分恩愛,可惜王弗二十七歲便因病去世,這對蘇軾的打擊非常大。這首悼念詞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夢見愛妻,醒來之後,在傷慟中寫下的一首感人肺腑之作。
近代英國文學家魯益師,在妻子喬伊因為癌症過世之後,他把對愛妻的思念寫成《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 )一書,字裡行間深情地呼喊著:「親愛的,親愛的,回來吧!哪怕只是短暫的驚鴻一瞥⋯⋯直到此時此刻,我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究竟失落了什麼。」
日本岩手縣大槌町有一座「風之電話」,這座電話亭裡擺設了一台黑色電話,最特別的地方是電話沒有連接任何線路,因此無法撥通。雖然如此,還是有許許多多人排隊要來打電話,為什麼呢?因為二○一一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隨之而來的海嘯造成了重大傷亡,倖存者面對沉重的失落和悲痛,需要一個可以對逝去親友訴說內心感受的管道,這就是「風之電話」的功能。
雖然沒有任何線路,設計者佐佐木格希望透過「風之電話」,能將人們的思念與哀傷隨著輕風吹拂而飄散。
失落為何是人生壓力指數最高的事件?因為失落感是愛的延伸,因為有愛,在失去時才會感到悲傷和痛苦。對於那些我們不甚在意的人事物,失去了往往不會太難過。真正會讓我們痛徹心扉的失落,都是我們所摯愛的對象。愛的深度和失落感的強度呈正比,愛得愈深,失落的痛苦就愈強烈。
失落的四種型態
人生有林林總總不同的失落,大體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類別:
1│關係的失落(relationship loss):因為失去所愛的人而產生親密關係的失落,包括因搬家、分居、離婚、疾病或死亡等,造成關係的改變或終止。蘇軾和魯益師面對摯愛妻子的過世、東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家庭破碎,都屬於關係的失落。
2│自我的失落(loss of some aspect of self):因為關係的失落而產生內在自我的失落。根據聖經心理學的「關係―性格―行為」模式,由於關係會塑造內在的性格,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也來自於關係互動中的回饋,因此關係的失落會產生自我身分與價值的失落。例如:當一位母親不幸失去自己的孩子時,除了要面對與孩子關係的失落之外,她的自我身分也失落了,因為在孩子活著的時候,她是孩子的母親,可是在孩子過世之後,她同時失去了母親的角色和身分,這屬於自我的失落。
3│珍愛事物的失落(loss of treasured objects):失去所珍愛的事物,特別是這些事物與所愛之人有密切的關聯。例如:父母過世之後,子女要把老家的房子賣掉,房子所代表的往昔天倫之樂也會煙消雲散。
4│發展的失落(developmental loss):因人生發展階段的自然轉換而經歷的失落。例如:面對成長或老化,人們可能要放棄原本的行為模式,這屬於發展的失落。有人說男性的一生可以用聖誕老公公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小男孩,他滿心期待收到聖誕禮物;第二個階段是不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青少年,男孩長大了就不再認為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公公;第三個階段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的中年人,結婚建立家庭之後,男性就要扮演聖誕老公公的角色送禮物給孩子;第四個階段是看起來像聖誕老公公的老人,髮鬚斑白,肚子變大,青春已逝,男人看起來就像聖誕老公公。這是用詼諧的方式描述男性的發展與老化,也點出成長過程可能面對的種種變化和失落。
人們失落時會感到哀傷和難過,這是自然而必經的過程,如果沒有好好地經歷哀傷,傷痛不但不會自然消失,還可能進一步衍生出憂鬱、憤世嫉俗,甚至自暴自棄的問題。如何面對失落並走過哀傷,是需要好好學習的重要人生課題。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我們家有一組用了十多年的沙發,孩子們年幼時曾坐在上面學習認字,有時也在沙發上跑跳嬉鬧,玩累了就躺在上面小憩。對孩子而言,這組沙發是陪伴他們成長的好朋友,然而使用多年之後,沙發逐漸破損凹陷,當我們終於決定更換新沙發時,孩子們卻非常傷心難過,彷彿將失去一位摯友,甚至央求晚幾天再把舊沙發送走。這時我若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者「要懂得斷、捨、離,家裡才會煥然一新」,恐怕不能讓孩子們感到安慰。所以我讓他們知道,爸爸非常願意聆聽並分享他們內心的感受,同時也跟他們述說自己小時候面對失落感的傷心經驗。當時我養了好多年的鴿子病死,經歷了一段痛苦難過的人生低谷。孩子們聽完後開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知道爸爸願意陪伴他們一起經歷悲傷,而不是試圖把他們拉出悲傷或壓抑悲傷。
最高壓力指數:失落
人生會遭逢各式各樣的壓力,而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不盡相同。何慕斯( _omas Holmes)與雷伊(Richard Rahe)兩位學者將各種壓力事件予以量化,發展出「社會再適應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其中壓力指數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配偶死亡」、「離婚」和「分居」,而這三者都與生離死別的重大失落有關。
人生會面對工作、健康、財富、地位等各種失落,甚至可以說人生就是一連串失落與重建的過程。傳道書三章四節說:「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失落常伴隨著痛徹心扉的哭泣和哀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
嬰兒出生的第一天就失去與母親生理上的連結,隨著年歲增長,開始面對學校畢業、轉換工作以及成家立業等人生週期,年老時則是孩子離家的空巢期,這段過程可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落,其中因死亡而失去最親近的伴侶或家人,更
是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傷慟。宋朝文人蘇軾在妻子過世十年後,仍難掩內心的失落與哀傷,寫下了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和妻子王弗婚後十分恩愛,可惜王弗二十七歲便因病去世,這對蘇軾的打擊非常大。這首悼念詞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夢見愛妻,醒來之後,在傷慟中寫下的一首感人肺腑之作。
近代英國文學家魯益師,在妻子喬伊因為癌症過世之後,他把對愛妻的思念寫成《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 )一書,字裡行間深情地呼喊著:「親愛的,親愛的,回來吧!哪怕只是短暫的驚鴻一瞥⋯⋯直到此時此刻,我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究竟失落了什麼。」
日本岩手縣大槌町有一座「風之電話」,這座電話亭裡擺設了一台黑色電話,最特別的地方是電話沒有連接任何線路,因此無法撥通。雖然如此,還是有許許多多人排隊要來打電話,為什麼呢?因為二○一一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隨之而來的海嘯造成了重大傷亡,倖存者面對沉重的失落和悲痛,需要一個可以對逝去親友訴說內心感受的管道,這就是「風之電話」的功能。
雖然沒有任何線路,設計者佐佐木格希望透過「風之電話」,能將人們的思念與哀傷隨著輕風吹拂而飄散。
失落為何是人生壓力指數最高的事件?因為失落感是愛的延伸,因為有愛,在失去時才會感到悲傷和痛苦。對於那些我們不甚在意的人事物,失去了往往不會太難過。真正會讓我們痛徹心扉的失落,都是我們所摯愛的對象。愛的深度和失落感的強度呈正比,愛得愈深,失落的痛苦就愈強烈。
失落的四種型態
人生有林林總總不同的失落,大體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類別:
1│關係的失落(relationship loss):因為失去所愛的人而產生親密關係的失落,包括因搬家、分居、離婚、疾病或死亡等,造成關係的改變或終止。蘇軾和魯益師面對摯愛妻子的過世、東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家庭破碎,都屬於關係的失落。
2│自我的失落(loss of some aspect of self):因為關係的失落而產生內在自我的失落。根據聖經心理學的「關係―性格―行為」模式,由於關係會塑造內在的性格,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也來自於關係互動中的回饋,因此關係的失落會產生自我身分與價值的失落。例如:當一位母親不幸失去自己的孩子時,除了要面對與孩子關係的失落之外,她的自我身分也失落了,因為在孩子活著的時候,她是孩子的母親,可是在孩子過世之後,她同時失去了母親的角色和身分,這屬於自我的失落。
3│珍愛事物的失落(loss of treasured objects):失去所珍愛的事物,特別是這些事物與所愛之人有密切的關聯。例如:父母過世之後,子女要把老家的房子賣掉,房子所代表的往昔天倫之樂也會煙消雲散。
4│發展的失落(developmental loss):因人生發展階段的自然轉換而經歷的失落。例如:面對成長或老化,人們可能要放棄原本的行為模式,這屬於發展的失落。有人說男性的一生可以用聖誕老公公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小男孩,他滿心期待收到聖誕禮物;第二個階段是不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青少年,男孩長大了就不再認為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公公;第三個階段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的中年人,結婚建立家庭之後,男性就要扮演聖誕老公公的角色送禮物給孩子;第四個階段是看起來像聖誕老公公的老人,髮鬚斑白,肚子變大,青春已逝,男人看起來就像聖誕老公公。這是用詼諧的方式描述男性的發展與老化,也點出成長過程可能面對的種種變化和失落。
人們失落時會感到哀傷和難過,這是自然而必經的過程,如果沒有好好地經歷哀傷,傷痛不但不會自然消失,還可能進一步衍生出憂鬱、憤世嫉俗,甚至自暴自棄的問題。如何面對失落並走過哀傷,是需要好好學習的重要人生課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