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以天下耳目新、君臣爭大禮、崇道求長生、海盜亂江南、蒙騎踐京華、操術與臣爭、家庭少歡情七個專題,再現了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一生。
年少時,他由宗藩而登臨皇位,銳意進取。他懲抑宦官,開放言路,清查莊田,抑制土地兼并……緩和了社會矛盾,一掃武宗朝之頹勢。然而,為給父母爭名分,他掀起大禮議之爭,打壓舊勛,朝局為之一變,使“嘉靖新政”過早夭折。進入中年以后,他崇信道教,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甚至長期不理朝政,從而造成國家政治混亂、經濟危機、邊防屢遭侵擾等弊端。他求仙享樂,荒淫縱欲,卻一刻也沒有放松對朝廷的控制。許多重大政治問題,他自有見地,在他統治期間出現了“政歸內閣”的局面,使內閣制度進入鼎盛時期。
本書深入剖析了嘉靖帝的性格,并生動地給讀者展現了一個波詭云譎、氣勢非凡的明王朝的切面。
作者簡介
林乾,1959年生。先后于1983年、1987年、1999年獲得吉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等。主持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等資助的多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出版《柄國宰相張居正》《中國古代的權力與法律》《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等多部專著。
名人/編輯推薦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曾國藩大傳》作者、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林乾教授以7個專題,呈現嘉靖帝傳奇的一生,再現波詭云譎的嘉靖王朝。
☆有料的“話題皇帝”
嘉靖帝從來都是話題度頗高的皇帝:發起大禮議之爭,廷杖一百余人;沉迷修道,長期潛居西苑、不理朝政;薄情寡恩,險被宮女縊死……一個復雜的人物,一位爭議頗多的君主。
本書對嘉靖帝的性格及其成因進行深入剖析,呈現出一個真實而豐富的帝王形象。
☆說嘉靖,而不止于嘉靖
以嘉靖帝為基點,透視整個嘉靖王朝的景象,分析朝堂與邊關的局勢,勾勒各路人物的畫像,明中后期的王朝氣象躍然紙上。
不僅有對嘉靖一朝橫切面的呈現,還有縱向的溯源,追溯內閣等制度的歷史淵源,將嘉靖朝的重要事件放在歷史的脈絡中去考察,以期對其有全面的認識。
☆史料豐富,論述嚴謹
《明史》《明通鑒》《明世宗實錄》《國榷》……征引大量關于有明一代的權威史料,描繪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目次
卷一 天下耳目新 001
一 臨危定策 003
二 迎取天子 013
三 懲抑宦官 022
四 開放言路 038
五 清查莊田 047
卷二 君臣爭大禮 065
一 統嗣之爭 067
二 廷和罷歸 077
三 血濺宮闕 085
四 欽定大獄 096
五 朝局大變 104
卷三 崇道求長生 119
一 齋醮緣由 121
二 西苑齋醮 129
三 道士受寵 135
四 秘煉陰陽 143
五 喜好祥瑞 155
六 大興土木 160
卷四 海盜亂江南 169
一 爭貢之役 171
二 朱紈巡撫 179
三 海盜肆虐 193
四 計擒盜首 203
五 俞戚建功 218
卷五 蒙騎踐京華 229
一 邊關危機 231
二 議復河套 245
三 京師被圍 260
卷六 操術與臣爭 279
一 政歸內閣 281
二 議禮貴人 291
三 夏言之死 307
四 嚴嵩久相 327
五 操權有術 345
卷七 家庭少歡情 365
一 后妃厄運 367
二 巡幸承天 382
三 宮女縊君 400
四 二龍不見 410
五 辭世前后 430
附:嘉靖帝大事年表 451
書摘/試閱
五、操權有術
世宗自從迷上齋醮后,怠于臨朝聽政。嘉靖二十一年,宮中之變發生,他搬出乾清宮,入西苑齋宮專意“靜攝”,在以后的24年間,除“庚戌之變”迫于江山不穩,偶一召見群臣外,幾乎再沒有臨朝聽政。后代史家對大明天子幾十年隱于九重深宮而社稷江山安然如故,感到大惑不解。其實,世宗并非什么超人,能洞悉朝中巨細,只是把法家所強調的君主獨擅權術的理論運用得更為普遍、更為巧妙罷了。
世宗是一個極難侍候的君主,他沒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那樣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以及對權力的極端熱衷與施政上的“事必躬親”;也不似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那樣孜孜守成,傾心委任大臣以成治平之象;同時也迥異于乃兄武宗朱厚照那樣終日荒淫取樂,不理朝政。他曾致力于“嘉靖之治”,也為君臣契合以期恢弘祖業而付出代價,但這些轉瞬即逝。后來他日事齋醮,以興革禮樂為己任,耗費了國家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他雖“靜攝”西苑,但大權不曾失落,乾綱穩操在手,在他的面前,沒有成功者,幾乎都不得善終而去。這里再總結世宗的統治術,將會更理解這位君主的內心。
權力是依據一定的職位而產生的支配地位和狀態,權術則是行使權力的方法以及為有效行使、控制、操縱權力而有意識創造的手段,它往往與權力的正常行使相區別,與按彼時的常規、法律、制度化行使的權力相配合,成為附著其中又游離其外的某種特殊氛圍或形式。作為政治藝術的權術,并非是帝王的專有物,它存在于涉及權力關系的所有人身上,然而,由于權術對權力的依賴關系,權術只對掌權者才有意義和價值,而且掌權者的權力越大,權力對其意義和價值也就越大,遂使帝王成為使用權術頻率最高、條件最優越的人。韓非主張權術應由君主獨擅,即“凡術也者,主之所以執也”。他為“術”下了明確的定義:“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這個概括,包含了君主對臣下的考察、監督、獎懲等整個過程,涉及君主役使、控制群臣的原則、方法。這位法家的集大成者還為君主總結了“七術”:“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他用49個故事詳細闡述“七術”所蘊含的道理。
就世宗而言,在他即位的前幾年,需要樹立一種絕對的權威,因而直接批閱百官奏章,每日召見群臣,屬事必躬親型;操縱權力,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打擊元老勛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眾人之上,大禮議就是集中的體現。嘉靖三年,楊廷和、蔣冕相繼辭職后,毛紀也遞交辭呈,他在辭呈書中這樣講:
昨圣諭國家政事,商榷可否,然后施行。內閣本等職業,顧臣才疏望淺,不能仰承明命。如近者大禮之議,平臺召問,司禮監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榷矣,而皆斷自圣心。臣等所持愚見,未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于笞辱廷臣,動至數百,乃祖宗以來所未有者,亦朝廷之大事也。指出中旨,臣等不得與聞。是知宣召徒勤,而扦格如故,慰留雖切,而詰責隨加。臣忝為輔佐,而可一日安乎?
毛紀的這份辭呈,把皇帝與閣臣間的關系講得十分明白。“皆斷自圣心”,就是由少年天子來決定,內閣只是一種裝飾品,所謂商榷與否,也僅是掩人耳目的官樣文章。世宗在執政的45年“皆斷自圣心”,是自始至終存在的,但在執政初期尤為明顯。從嘉靖朝總體觀之,世宗的統治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恩威莫測,間取獨斷。
申不害曾說過:“一臣專君,群臣皆蔽。”最重要的是不使君主周圍出現“蔽君之明,塞君之聽”的權臣。為此,他為君主提供了一條反壅蔽之術:“明君使其臣,并進輻湊,莫得專君。”意思是使群臣處于相同或相等的位置,不可過于突出或過于親昵其中的任何一兩個人。否則,專君的權臣就會“奪(君主)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世宗一朝,共任用了28位內閣大臣,其中除嚴嵩、徐階二人外,在任沒有超過10年的,首輔共18人次,平均任期不超過3年,更迭十分頻繁。這與嘉靖以前形成鮮明對比。據趙翼統計,永樂以后大臣久于其位的:楊士奇在內閣43年,歷仕四朝,后加至公、孤,始終在樞地,不出內閣一步,古來所未有;同時值內閣者,金幼孜30年,楊榮37年,楊溥22年;六卿中蹇義任吏部尚書34年,夏原吉為戶部尚書29年,胡熒為禮部尚書32年。一時間耆艾滿朝,“龐眉白首,輝映朝列,中外翕然稱名臣無異詞”,諸臣皆福履康強,身名俱泰。與三楊同時在內閣的,又有黃淮、胡廣,各16年,其后的李東陽18年。蹇、夏后又有呂震為禮部尚書19年,馬文升歷各部尚書22年,王直、王翱為吏部尚書各15年,皆久于其位,名實相稱。這種久任大臣的狀況至嘉靖朝已不復存在。論者認為,這表明一種趨勢:明初盛世,閣臣多能久任,到明中葉后,閣臣頻繁更迭,難安于位。世宗任用的閣臣主要有兩種出身:一是在議禮中尊崇世宗生身父母的,二是寫青詞贊玄的。世宗登極不久,就以“大禮議”為借口清除元老派,樹立起張、桂等“新貴”。然而,正當張璁躊躇滿志時,世宗卻于嘉靖八年罷了他的職,距其入閣尚不足二年。
嘉靖十年,彗星見于東井,世宗懷疑大臣擅權,再次令其致仕。張璁的“二進宮”,銳氣已消了大半,“頗愧沮”,“不能專恣如曩時矣”。及至第三次入閣,“以議不用”,多次上疏乞休,果敢任事的作風已蕩然無存。第四次入閣后,“請益力”。嘉靖十三年六月,世宗諭之曰:“卿前以累疏乞退,今日又復為詞,想無甚疾,或疑朕耳。夫疑朕有二:去來進退,四三作矣。我必終不以禮待,不如早求去,一也。方獻夫年力尚未及我而去之,此必信一等人,以勿用我輩,不如早去,二也。”世宗確實道出了張璁乞休的苦衷,然而世宗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責備張璁道:“大臣居丞弼之任一,盡誠以事其君,道之宜也。謀身計禍,此是何如臣耶?”令其一定將真實原因告之。張璁已認識了世宗的真面目,仍上疏乞休不止,這次世宗的語氣大為不滿:“今正內閣缺人,不顧朝廷,必求自遂,是輔臣之謀乎?”張璁不敢再爭下去,只好入閣視事,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不久終染沉疴而歸。值得玩味的是,張璁三次罷歸,但每次罷歸的時間都很短,多者幾個月,少則不足一個月。這說明世宗并非不用張璁,而是有意識地用一進一退殺其勢、挫其銳,達到使其疑懼不安的目的。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