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三)本公司尾牙聚餐,門市營業至17:00,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十牛圖頌解
滿額折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十牛圖頌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十牛圖是中國禪宗很重要的祖師語錄,美國毗盧禪寺住持妙參和尚以多年禪宗教學的經驗,詳細剖析十牛圖當中每一個階段所代表的境界,以及在實際修證上如何對照自己的心境、勘驗自己的修行狀態,令學人能明確知悉修證的次第與進程,以提醒、勘驗、落實禪宗的知見與實踐。

作者簡介

釋妙參

毗盧禪寺住持妙參和尚對禪宗本質有深刻領悟,發願將以禪宗心法教導的智慧,藉助現代知識的詮釋方式,把普世真理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為十方往來的眾生開創一條通往智慧與光明的普世大道。

十牛圖頌解序

牧牛圖十幀,
步步出乾坤,
合祖無為道,
返作人天尊。
十牛圖乃禪門修證指南。古來牧牛之說不墜,牧牛之行持,祖祖相傳。禪宗所重,唯證究竟本性,方不負佛祖。但本來無形相,三藏浩瀚,縱知精進,欲入如來無門。佛以牧牛示人明路,祖師慈悲行願效之,導吾輩依牧牛知見而行,漸入自性清淨,再轉身入塵,慈悲度化有緣。山僧雖惑未盡、果未證,但願效祖師行持,入牧牛之列,承佛祖加被,盡一己之薄力,紹繼宗門之風,令禪宗此心不墜,傳無盡燈,光耀宇宙。
肇因學人讀網路所傳十牛圖知見有疑而問法,山僧乃隨緣問答,但慮學人依文解義,錯謬其理,故著手參究,研擬十牛圖教材。一字一句,步步為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恐己不足,妄加審度,誤會原文深意,導學人於生滅纏著。則則次第解析,並以祖師行持公案為註解,使學人於理事上有所依循,不令差池,是為所願。聽山僧頌曰:
認得聲,尋足跡,步步明顯何猜疑。
執舊拘,心外求,只為在近不識伊。
迴光照,參本來,疑來疑去常拈提。
破本參,空覺道,以幻除幻斷執習。
頓中漸,漸中頓,諸祖明示暗中寄。
關過後,重起疑,一切境界皆不理。
破無明,顯神奇,一圖一圖證真契。
大自在,轉身去,入鄽垂手效祖儀。
牛也哞,不見影,試問諸人哪處覓?
問如何,下文長,付在來日自歸期!
感恩佛菩薩出世,歷代祖師言教,護法護持,令吾輩借此十牛圖一窺禪門心要,破無明,合祖宗,入實相而覺他,不負本具性靈,不違菩薩度生本願。若有隻字片語令讀者得益,願將一切功德回向十方一切有情皆能契入本性,得大自在。若有未盡,誤導有情,亦皆懺悔。祈願佛、菩薩、祖師慈悲納受。是為序。

妙參 癸卯年巧月二十五日
序於美國加州毗盧禪寺

目次

序言 無限風光在十牛:寫給《十牛圖頌解》的雅序/2
序言 十牛圖頌解序/22
前言/25
十牛圖的由來與意義/32
廓庵師遠禪師生平與上堂開示/46
廓庵和尚十牛圖頌序/68
十牛圖頌略述/80
尋牛序一/97
見跡序二/110
見牛序三/132
得牛序四/152
牧牛序五/180
騎牛歸家序六/222
忘牛存人序七/239
人牛俱忘序八/286
返本還源序九/318
入鄽垂手序十/340
結語/361

書摘/試閱

十牛圖的由來與意義

菩提達摩祖師將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法門帶到中國,成為禪宗中土初祖,一直傳到六祖。六祖大師可說是中國頓悟禪宗的代表人物,六祖的弟子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系,逐漸開衍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個宗派。南嶽懷讓禪師以下開展出溈仰宗、臨濟宗,青原行思則開出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最早成立宗派的是溈仰宗,最晚成立的是法眼宗,是法眼文益禪師在五代時才創立的宗派。到宋代,臨濟宗石霜楚圓門下出了楊岐方會禪師和黃龍慧南禪師,分別成立黃龍派和楊岐派,所以講禪宗有五家七脈。其實嚴格來講應該是六脈,因為黃龍派和楊岐派是臨濟宗分出來的。
禪門凋零,五宗失綱,七脈難嗣,宗門之事乃衲僧心頭大患。宗門的事情是山僧擔心的事。己力不逮,此舉實乃杞人憂天。山僧自己力量不夠,功夫不夠,擔心這個是杞人憂天。雖如是,亦當盡螢火之光,方不負佛祖深恩。山僧的智慧像螢火蟲那麼大而已,但是也想要為佛法盡一分力。因學人之請,審思再三,重拾十牛圖頌,依序釋解。
十牛圖所述,乃學人從迷至悟,從悟至究竟,從究竟本性後,從體起用利他,化導有情,契入本具,次第修證之理。十牛圖描述學人從迷惑的凡夫開始學習,到初初開悟、到究竟開悟,再從徹悟究竟本性以後,從體起用利他,化導一切有情,讓所有人都能夠契入本性開悟。十牛圖闡述的就是這樣的修證次第之理。
其晰而不紊,實而不虛,十牛圖的道理很清晰、很實在,為末法學人參禪指南。其中次第,若不親履,安能如理實踐。十牛圖當中的次第,如果沒有親自如理地去實踐,是不會到的。山僧釋解時,亦多有受益。雖依樣畫葫蘆,倘有隻字片語,令學人得個入處,亦是所望!山僧在釋解十牛圖的過程中,自己也受益很多。雖然是依樣畫葫蘆,依著文字去解,希望大眾從中能夠有所利益。
禪宗門下有「十牛圖」,亦名「牧牛圖」,乃借用牧人馴牛的經過來說明禪宗修證的過程。宋代廓庵師遠禪師以及普明禪師、明代胡文煥居士、清代夢庵超格禪師等人,都著有十牛圖。其中,以廓庵禪師所作之十牛圖流傳較廣。
據《住鼎洲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圖頌並序》記載,廓庵禪師將宋代清居皓昇禪師所作之「頌牧牛圖一十二章」修改成為十牛圖,並撰寫序和偈頌。清居皓昇禪師是最早著牧牛圖的人,他著有「頌牧牛圖一十二章」,廓庵禪師在這個基礎上改為十牛圖,並且為每一幅圖寫上序和偈頌。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為後世學人所推崇,並被鐫刻在大足石刻之寶頂山石刻群中,至今已八百多年。元代一山一寧禪師將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傳到日本,近代日本鈴木大拙又將之介紹到西方世界,故此十牛圖廣為人知。
所以廓庵禪師的十牛圖是有英文翻譯的。禪宗能傳到歐洲、美國,鈴木大拙的貢獻很多。鈴木大拙當時在大學裡教書,他把禪宗的道理介紹給西方人,他可以說是西方禪宗先驅者之一。西方人稱禪宗是Zen就是因為鈴木大拙,Zen是日本「禪」的發音。一般歐美人不知道禪宗源自中國,講中國「禪」的發音Chan,他們聽不懂,他們比較常講Zen。
以「牧牛」比喻修行,並非禪師所創,而是源自佛經。有經名佛說放牛經,乃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增一阿含經中也有牧牛品,由罽賓國的三藏法師瞿曇僧伽提婆翻譯,內容與佛說放牛經大致相同,應是同本異譯,其中便以「牧童牧牛」來比喻比丘修行。
另有一部佛遺教經是佛對弟子的最終教導,當中述曰:「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佛遺教經就是釋迦牟尼佛圓寂前對弟子最後的教導,當中以牧牛為喻,教誡法師要安住在戒律當中,降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不讓自己放逸而入於五欲。好比牧牛的人拿著鞭子看著牛,不讓牛到處跑、到處傷人或是破壞農作物。
「牧牛之人」指學人,「牧牛行」就是指學人在持戒的基礎上,如法放牧身心,不讓自己的五根陷入於「五欲」(五欲即五根貪著五塵:眼根貪著美色,是色欲;耳根貪著妙聲,是聲欲;鼻根貪著香氣,是香欲;舌根貪著滋味,是味欲;身根貪著爽滑觸感,是觸欲等)。若陷入五欲,則必隨境遷流而造業,將來必招感業果,承受相應的業報。
由於「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因此佛陀開示:「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佛開示,心是五根的主人,要降伏五根,就要制自己的心,也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若學人能夠「制心」,專注於一處,精進行道,則不論是開悟見性、成佛作祖、己事已辦後迴入娑婆利益有情、莊嚴淨土,都能夠成辦,即所謂「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最早記載與「牧牛」相關的禪宗公案,為馬祖道一禪師與弟子石鞏慧藏禪師的對答。撫州石鞏慧藏禪師,本以弋獵為務,惡見沙門。因逐群鹿,從馬祖庵前過,祖乃逆之。藏問:「和尚見鹿過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獵者。」祖曰:「汝解射否?」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箇。」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幾箇?」祖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即無下手處。」祖曰:「遮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藏當時毀棄弓箭,自以刀截髮投祖出家。
「撫州石鞏慧藏禪師」,撫州古代稱為臨川,是江西的一個城市。石鞏慧藏禪師本來是一個獵人,很討厭看到法師。有一次他追著一群鹿從馬祖道一大師的茅蓬前經過,馬祖就站在他面前擋住他。他就問:「和尚有看見鹿經過嗎?」馬祖問他:「你是什麼人?」他就講:「獵者。」馬祖又問:「你知不知道怎麼射箭呢?」他說:「我知道怎麼射箭啊。」馬祖問他:「汝一箭射幾箇?」他就講:「一箭射一箇。」馬祖就說:「你不知道怎麼射箭。」他就反問:「和尚你知道怎麼射箭嗎?」馬祖說:「我知道。」他就很好奇:「和尚一箭射幾箇?」馬祖說:「一箭射一群。」他就說:「彼此都是生命,何用射他一群。」馬祖就說:「你既然知道彼此是生命,你怎麼不射自己。」他就說:「你叫我自己射,我不知道怎麼下手。」馬祖對他說「何不自射」,他迴光返照,刹那之間我執破掉,就悟道了。這麼直接爽快!馬祖就說:「這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慧藏立刻在馬祖大師面前把弓箭折斷,自己用刀把頭髮截斷,投馬祖出家。你看他的根基有多利!本來是獵人,馬上開悟,馬上出家。
一日在厨中作務次。祖問曰:「作什麼?」曰:「牧牛。」祖曰:「作麼生牧?」曰:「一迴入草去,便把鼻孔拽來。」祖曰:「子真牧牛。」師便休。
慧藏禪師有一天在寺廟廚房作務時,馬祖問他:「作什麼?」他就講:「我在牧牛。」馬祖就問:「你怎麼牧?」石鞏慧藏禪師答:「這頭牛一跑到草裡偷吃草,我就把它的鼻孔拽過來。」牛的鼻孔繫有繩子,用繩子一拉,馬上把牛拽回來。馬祖就講:「你是真的牧牛。」
悟道後的人起了煩惱、妄想,空覺不在了,就打自己兩個耳光、罵自己畜生,或是拜佛、懺悔,一定要把念頭轉過來,不能讓妄念持續,這樣就是鞭撻。牧牛就是這樣牧。沒有開悟的人也可以這樣做,這樣做習慣了,以後悟會悟得比較深,開悟後也比較容易保任。真正想修行就不能對自己太客氣,不能說一兩個妄念沒關係,一個念頭就是一重生死。妄念就像毒草,不管它就相當於給毒草灌溉、施肥,它就一直增長。
慧藏禪師的「牧牛」如佛遺教經的「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用功時須是不放縱、不懈怠、不懶惰。而十牛圖闡述的是參禪次第,所謂的「牛」即是「自己的心」,猶如學人執著習深不受控之妄心。此大水牛從初始之粗野狂躁,至牧童馴至溫順入欄,人牛俱忘後成為耕田作務的大白牛。
十牛圖描述了參禪的次第,剛開始是一頭粗野狂躁的野牛,這頭牛跟牧童有一段繩子的距離,牧童有時要鞭打牛,有時拉緊繩子、有時放鬆繩子,用方法來馴服這頭牛,慢慢讓這頭牛能跟著走。再來,牧童可以騎到牛背上,代表能牧的心跟所牧的牛已經逐漸合在一起,就可以慢慢騎牛歸家了。到第六「騎牛歸家」的階段,就慢慢有果位了。歸家之後,牛能夠溫順地入欄,就是牛入空了,但是人還沒有歸空,所以人也要回到家才算了事。第七個「忘牛存人」就是牛入欄了,人也歸到家穩坐了。這個階段是忘了牛,但人還在,代表空覺都在,妄想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一個真。雖然隨時有空覺,但是人還沒有入到空覺的本體,還有一個能覺的人。等到第八個「人牛俱忘」,就是完全徹悟了,能夠覺的人都沒有了,沒有能所了,只有一個覺,完全大光明藏現前,這就是法華經講的大白牛,牛已經完全馴服了。
十牛圖說明了學人參禪起疑、破執悟道、保任涵養、繼續參究、徹悟本來、解脫後行利他大乘菩薩願行等次第。第五個「牧牛」就是悟道後的保任涵養,保任涵養又名管帶。初悟道的人心還不穩,心不夠清淨,容易隨著習氣、妄想跑掉。就像小孩子到市場去,看這個喜歡玩、看那個喜歡吃,就容易走失,所以父母要牽著小孩子的手,管著他、帶著他,就是管帶。一般開悟的人都在保任涵養的牧牛階段,要達到第六個「騎牛歸家」比較難。騎牛歸家就是沒有妄分別,沒有妄想、煩惱、排斥的念頭,心是真正清淨的。
悟道後要牧牛成功才有果位,否則就算開悟,一樣是凡夫。到達第七「忘牛存人」,基本上還是偏空,屬於小乘解脫果,就是小乘果位的究竟,但還沒有入佛性。第八個「人牛俱忘」就是徹悟本性,入到佛性當中,這是從小乘四果轉到大乘登地菩薩的一個大轉折。人牛俱忘是徹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大圓鏡智現前了,但還沒有起用。要從大圓鏡智、如來藏心的真空當中起用,才開始入大乘,也就是第九個階段「返本還源」。第十個階段「入鄽垂手」,入到紅塵世間當中,就是菩薩應世、活佛住世,開闢道場安行眾,百萬人天皆景仰,和光同塵,回入娑婆度有情。
在這十個階段裡,會花最長時間的大概就是牧牛,時間不一定,也許五年、十年、二十年,也許要幾輩子。一輩子能夠做到騎牛歸家的修行人算是很厲害的。到了騎牛歸家,基本上就慢慢有果位了。第八個「人牛俱忘」的階段是完全融入真空,能所完全一如,在這之前都還有能所,不夠究竟。但是從第八到第九又開始能所慢慢分開,但這個能是清淨能,能而無能,此時就不是「我」,就沒有「能」的概念,就是立處即真。從「人牛俱忘」之後,開始從生命源頭、佛性起作用,要看這個人的願力深淺、度眾的廣狹而決定他大乘菩薩的果位。如果沒有度什麼眾,就算已經解脫,菩薩的果位不會太高。例如別教八地菩薩的智慧可以類比四果阿羅漢的智慧,但是菩薩在「用」的智慧和福報通常超過四果阿羅漢。
在第三個「見牛」是好似見到本性,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此時還沒有開悟,第四個「得牛」才算開悟。很多人在禪七或是打坐時,心很清淨、平靜、寧靜,好像空、無念,就以為自己開悟了。雖然好像見到本性,但是沒有入進去,沒有破本參。等到不打坐或是遇到事情了,清淨的覺受就沒有了,心完全迷掉,作不了主,煩惱、生氣、執著什麼都來,這就是沒有開悟,只是見牛,好比遠遠看到家門口,但是還沒有進門。
真正開悟、執著破掉的人會有突然間東西破掉的感覺,好像頭超過雲層一樣的感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如果參禪過程當中沒有真正起疑情,大部分都是處於見牛階段,好像沒有念頭,有清淨、空的感覺,但不是真正開悟,我執沒有破。沒有真正起疑情,縱使悟道也是小悟,很容易又會迷惑掉,好像刹那間牽到牛了,一下子牛的力量又比自己大,就又跑掉了,又回到第二個「見跡」,見到牛的蹤跡。所以有些人悟道以後又迷掉了,對於開悟只有一種模糊的印象,無法回到真實的空覺境界。
修行並不是一直往前進步的,必須牧牛成熟,騎牛歸家、忘牛存人,這樣才不容易退。所以不要以為悟道就了事,悟道只是知見明朗,還是會退。沒有繼續用功,就像沒有照顧、降伏這頭牛,它一下子又跑不見了,又變成見跡了。雖然對悟道有一點印象,對一些道理有相似的了解,但是不是真正安住在空覺當中,知道和做到是差很多的。
迷惑的人就像眼睛一直閉著,悟道的人就像眼睛張開,但是眼睛張開會不會再閉?會。悟道又迷失的人好比眼睛打開看過這個世界,但是做不到眼睛持續張開。當眼睛又閉起來,他對於眼睛張開的情況會有一點印象。一般悟得淺又退失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只是在回憶眼睛張開的狀態,但不是真正心境能夠做到。有些人打坐時心很平靜、清淨、寧靜、空、無念,是屬於見牛,或是見牛跟得牛之間,但是下坐之後又變成見跡或是見牛,總是在進進退退。真正得牛之後要牧牛,就是要拿著鞭子,隨時要拽著牛的頭,也就是隨時保持悟道的空覺、無念的狀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