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敘事與經典文獻隅論(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9864783212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隆獻
出版日:2020/10/01
裝訂:電子書
檔案格式:PDF
商品碼:2222220086178
定價
:NT$ 1200 元優惠價
:70 折 840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的研究,主要是經學與史學,尤其側重《左傳》、《國語》、《史記》;五十歲以後,擴及於觀念史、敘事學,尤其是「復仇觀」、歷史敘事與文化記憶。本書收錄論文十五篇,分上、中、下三編。材料涵括傳世與出土文獻,雖未必篇篇涉及文獻的考辨/考證,但都論及文獻的解讀與詮釋。上編以歷史敘事與文化記憶為重心,主在論述先秦兩漢的歷史敘事、文化記憶與「人物形象」;中編論禮制與禮俗,尤其是歷代「成年禮」的沿革與特色;下編為文獻與經學史研究,時代由先秦至南北朝,而延及當代兩位著名學者的經學研究與學術成就,充分呈現作者的研究進徑,乃作者較為全面的研究成果結集。
作者簡介
李隆獻
一九五三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現任該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觀念史、禮俗、文化等。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合著)等。近二十年來研究論題聚焦於兩方面:一為「復仇觀」,結集為《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宋元明清編》二書;一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結集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隅論》。
一九五三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現任該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觀念史、禮俗、文化等。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合著)等。近二十年來研究論題聚焦於兩方面:一為「復仇觀」,結集為《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宋元明清編》二書;一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結集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隅論》。
目次
目次
自序 1
上編 歷史敘事與文化記憶
壹 《春秋》始於魯隱公探義 3
一 問題的提出 3
二 舊說的意義與不足 7
三 由史實論《春秋》始於魯隱公的可能意義 20
四 餘論:《春秋》以魯紀年的可能意義 39
貳 《莊子》、《列子》中的「孔子形象」 43
一 前言 43
二 《莊子》中「孔子形象」的特色 50
三 《列子》中的「孔子形象」 61
四 結論 67
參 先秦漢初雜家文獻中的「孔子形象」 71
一 研究材料論略 71
二 《呂氏春秋》「孔子形象」的承轉與特色 79
三 《淮南子》「孔子形象」的承轉與特色 101
四 結論 116
肆 先秦兩漢傳世/出土文獻中的「夏姬形象」 121
一 前言 121
二 通淫與禍國:「夏姬亡陳」說的省思 125
三 「甚美必有甚惡」:「美色不祥」觀念的承變 135
四 年齡爭議:《穀梁》與《繫年》的夏姬載錄 145
五 《史記》的「夏姬形象」 148
六 《列女傳》的編纂動機與夏姬負面形象的渲染 151
七 結論 156
伍 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夏姬敘事」與國際局勢 159
一 前言 159
二 《左傳》、《國語》的夏姬敘事與晉楚吳爭霸 161
三 《繫年》的夏姬敘事與吳楚爭霸 170
四 《公羊》、《穀梁》楚伐陳的論議 174
五 結論 178
陸 「晉悼復霸」說芻論 181
一 問題的提出 181
二 晉悼公其人其事 187
三 晉悼時期權卿述論 207
四 悼公時期晉與諸侯的互動 230
五 結論 239
柒 《左傳》「獻捷」、「獻俘」、「獻功」事例的省察與詮釋 243
一 前言 243
二 「獻捷」、「獻俘」、「獻功」名義考論 245
三 春秋時期「獻捷」的類型與意涵 261
四 《左傳》「獻捷義例」與「獻捷觀念」的省察 278
五 結論 286
中編 禮制與禮俗
捌 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 291
一 研究主題與材料 291
二 先秦成年禮及其特色 296
三 歷代冠笄年齡的變化 310
四 歷代成年禮儀節的特色與沿革 315
五 餘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 345
玖 近代方志所見民間成年禮及其傳承與變化 355
一 研究材料 355
二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沒落趨勢 358
三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殘存活力 366
四 婚禮對成年禮的兼併作用 388
五 特殊類型的民間成年禮 396
六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傳承與變化 404
拾 由《上博.四.內禮》與《大戴禮記.曾子立孝》首章之異論先秦倫常次序的相關問題 409
一 研究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409
二 文獻性質影響倫常次序排列的假設與論證 416
三 〈內禮〉與〈曾子立孝〉所述倫常次序之異的再檢討 435
四 餘論:面對出土/傳世文獻應有的態度 437
下編 文獻與經學史
拾壹 《文選》宋玉〈對楚王問〉箋證及其相關的兩個問題 443
一 前言 443
二 古籍中之宋玉資料 445
三 〈對楚王問〉真偽駁議 449
四 「對問體」之起源與〈對楚王問〉之可能著作時代 453
五 〈對楚王問〉箋證 463
拾貳 〈五柳先生傳并贊〉箋證稿 489
一 例言 489
二 〈五柳先生傳并贊〉箋證 490
附識 532
拾參 《劉子》作者問題再探 533
一 前言 533
二 前賢論據的檢討 539
三 論《劉子》作者當為劉晝 562
四 餘論 580
拾肆 王叔岷先生的《左傳》研究 585
一 弁言 585
二 異文考校 593
三 字句的整理與訓解 603
四 史實探索 619
五 陳言佐證 623
六 舊注斠補 624
七 闡明許慎引經傳改從《說文》通例 630
八 揭示古注、類書引書的各種現象 634
九 結語 642
拾伍 張以仁先生的《春秋》「左傳學」──以經學研究為重心 645
一 前言 645
二 張以仁先生的「春秋學」研究 647
三 論證《左傳》與《國語》的關係 666
四 結語 677
引用書目 681
索引 727
自序 1
上編 歷史敘事與文化記憶
壹 《春秋》始於魯隱公探義 3
一 問題的提出 3
二 舊說的意義與不足 7
三 由史實論《春秋》始於魯隱公的可能意義 20
四 餘論:《春秋》以魯紀年的可能意義 39
貳 《莊子》、《列子》中的「孔子形象」 43
一 前言 43
二 《莊子》中「孔子形象」的特色 50
三 《列子》中的「孔子形象」 61
四 結論 67
參 先秦漢初雜家文獻中的「孔子形象」 71
一 研究材料論略 71
二 《呂氏春秋》「孔子形象」的承轉與特色 79
三 《淮南子》「孔子形象」的承轉與特色 101
四 結論 116
肆 先秦兩漢傳世/出土文獻中的「夏姬形象」 121
一 前言 121
二 通淫與禍國:「夏姬亡陳」說的省思 125
三 「甚美必有甚惡」:「美色不祥」觀念的承變 135
四 年齡爭議:《穀梁》與《繫年》的夏姬載錄 145
五 《史記》的「夏姬形象」 148
六 《列女傳》的編纂動機與夏姬負面形象的渲染 151
七 結論 156
伍 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夏姬敘事」與國際局勢 159
一 前言 159
二 《左傳》、《國語》的夏姬敘事與晉楚吳爭霸 161
三 《繫年》的夏姬敘事與吳楚爭霸 170
四 《公羊》、《穀梁》楚伐陳的論議 174
五 結論 178
陸 「晉悼復霸」說芻論 181
一 問題的提出 181
二 晉悼公其人其事 187
三 晉悼時期權卿述論 207
四 悼公時期晉與諸侯的互動 230
五 結論 239
柒 《左傳》「獻捷」、「獻俘」、「獻功」事例的省察與詮釋 243
一 前言 243
二 「獻捷」、「獻俘」、「獻功」名義考論 245
三 春秋時期「獻捷」的類型與意涵 261
四 《左傳》「獻捷義例」與「獻捷觀念」的省察 278
五 結論 286
中編 禮制與禮俗
捌 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 291
一 研究主題與材料 291
二 先秦成年禮及其特色 296
三 歷代冠笄年齡的變化 310
四 歷代成年禮儀節的特色與沿革 315
五 餘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 345
玖 近代方志所見民間成年禮及其傳承與變化 355
一 研究材料 355
二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沒落趨勢 358
三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殘存活力 366
四 婚禮對成年禮的兼併作用 388
五 特殊類型的民間成年禮 396
六 近代民間成年禮的傳承與變化 404
拾 由《上博.四.內禮》與《大戴禮記.曾子立孝》首章之異論先秦倫常次序的相關問題 409
一 研究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409
二 文獻性質影響倫常次序排列的假設與論證 416
三 〈內禮〉與〈曾子立孝〉所述倫常次序之異的再檢討 435
四 餘論:面對出土/傳世文獻應有的態度 437
下編 文獻與經學史
拾壹 《文選》宋玉〈對楚王問〉箋證及其相關的兩個問題 443
一 前言 443
二 古籍中之宋玉資料 445
三 〈對楚王問〉真偽駁議 449
四 「對問體」之起源與〈對楚王問〉之可能著作時代 453
五 〈對楚王問〉箋證 463
拾貳 〈五柳先生傳并贊〉箋證稿 489
一 例言 489
二 〈五柳先生傳并贊〉箋證 490
附識 532
拾參 《劉子》作者問題再探 533
一 前言 533
二 前賢論據的檢討 539
三 論《劉子》作者當為劉晝 562
四 餘論 580
拾肆 王叔岷先生的《左傳》研究 585
一 弁言 585
二 異文考校 593
三 字句的整理與訓解 603
四 史實探索 619
五 陳言佐證 623
六 舊注斠補 624
七 闡明許慎引經傳改從《說文》通例 630
八 揭示古注、類書引書的各種現象 634
九 結語 642
拾伍 張以仁先生的《春秋》「左傳學」──以經學研究為重心 645
一 前言 645
二 張以仁先生的「春秋學」研究 647
三 論證《左傳》與《國語》的關係 666
四 結語 677
引用書目 681
索引 72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