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簡體書)
79折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79469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圍繞個人私密信息的規範構造展開,遵循權利物件、權利客體和權利保護的線索,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重點,圍繞“雙向辨析”和“雙重保護”,主要回答“個人私密信息是什麼”和“如何保護個人私密信息”的問題。具體而言,個人私密信息作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物件,對私密性的判斷從“雙向辨析”視角出發,梳理研究私密信息的規範歷史和體系定位,針對實踐中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的現狀,提出個人私密信息的檢驗模型,並進一步區分個人私密信息與相似概念(個人信息、隱私、個人敏感信息),以期從“證成”和“證偽”兩個角度對個人私密信息這一權利物件展開詳實論證。同時分析個人私密信息的權利客體: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從權利保護角度區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的“雙重保護”規則,細化“隱私權優先”二階遞進模式的法律適用。1.縱向上對個人私密信息的立法沿革做系統梳理,橫向上比較分析個人私密信息與域外類似個人信息類型,推動我國學界對私密信息認識的深化,為後來者對這一類特殊個人信息的研究提供詳實的研究素材,為世界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浪潮中貢獻中國智能。 2.界定個人私密信息的概念特徵和構成要件,明確個人私密信息的判斷標準,為今後個人私密信息領域的細化規則和司法實踐提供建議。3.研究個人私密信息保護的法律效果,尤其具體解讀“隱私權規則優先”的法律適用,從可適用性角度切實對個人私密信息特殊保護的法律效果作出明確,促進民法理論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更迭和發展。"

作者簡介

張璐,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計算法學、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數據治理等,在SSCI, CSSCI上發表論文近10篇,出版譯著《隱私即信任——數字時代的信息隱私》一書。

名人/編輯推薦

圍繞個人私密信息的規範構造展開,遵循權利物件、權利客體和權利保護的線索,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重點,圍繞“雙向辨析”和“雙重保護”,主要回答“個人私密信息是什麼”和“如何保護個人私密信息”的問題

厘清隱私與個人信息之間的關係,界分個人私密信息的範疇,是數字時代諸多法律問題展開討論前提的基礎理論問題,具有事實和規範的雙重價值。個人私密信息的界分與保護,從根本上講是關於中國特色的隱私和個人信息關係問題的研究。盡管在我國《民法典》編纂的過程中對於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關係存在不同的觀點,但是從《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即“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來看,我國已明確采取對隱私和個人信息區分保護的二元模式。《民法典》第
一千零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這種“私人生活安寧”和“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的“1 3”模式即為現行法上關於隱私權的基本界定。而法律對於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立場完全不同,個人信息的主要價值在於社會交往的可識別性,其功能定位於正常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基礎,個人信息在社會交往中發揮著個人與他人及社會的媒介作用。隱私與個人信息並非簡單的平面式交叉關係,而是在立體上處於完全不同的層次。正因如此,私密信息便不僅僅是隱私與個人信息的重合部分,而是處於事實層的隱私在信息層上的投射。如此便形成不同於歐美模式的“第三條道路”,這種混合繼受也給概念區分和權利構造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對個人私密信息研究的本質是立足個人信息之上多元利益的區分,厘清個人信息保護層級體系,實現個人信息權益保護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平衡。在現行法上,隱私與個人信息的區分保護已成定局,關鍵在如何對二者予以準確的權利界分,私密信息的規範適用等問題在學說和實踐中仍存爭議。私密信息是私密空間、私密活動以及私人生活安寧所涉事項的信息化表達。其特殊性在於: 此類信息一方面具有私密性,因此落入隱私權的保護範圍; 另一方面又以信息的形式存在,應作為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對比,盡管《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 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但並不能機械地認為,就私密信息的法律適用隱私權的規定一定優先於個人信息保護。私密信息既是信息也是隱私,它既要適用隱私的規定,也要適用信息保護和利用的規制,具體法律適用應從強化私密信息保護的規範目的出發進行判斷。

本書作為國內第一本專門針對個人私密信息進行研究的學術著作,必將推動我國學界對個人私密信息認識的深化。從體例上講,本書沿著權利物件、權利客體、權利保護的研究主線,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重點,圍繞“雙向辨析”和“雙重保護”,主要回答“個人私密信息是什麼”和“如何保護個人私密信息”的問題。從縱向上看,本書對個人私密信息的立法沿革做系統梳理,包括對我國歷史上具有隱私屬性的個人信息保護的發展歷程、《民法典》編纂中個人私密信息的立法過程
的詳細考究,可以推動我國學界對私密信息認識的深化,以期為後來者對這一類特殊個人信息的研究提供
翔實的研究素材。從橫向上看,本書比較分析個人私密信息與域外類似的特別個人信息類型,在全球視角下為我國個人私密信息找到合適的體系定位,也在世界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浪潮中貢獻中國智能。從結論上看,本書界定個人私密信息的概念特徵和構成要件,明確個人私密信息的判斷標準,以響應個人信息的類型化保護,為今後個人私密信息領域的細化規則和司法實踐提供了建議,鄭重推薦研究該領域的人士來閱讀這本令人期待的學術作品。

本書作者張璐是我的學生。作為老師,我一路見證了她的成長,很欣慰地看到她對學術的敬仰和對科研的熱愛。不論是碩士還是博士期間,她一直對法學研究的前沿性和時代性選題充滿興趣,對個人信息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也產出了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讀博期間,張璐曾到英國牛津大學訪學,其間就個人私密信息在國際知名期刊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英文論文,這是第一篇以我國個人私密信息為主題的英文文獻,對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做出了貢獻,也展示了新一代學者的研究實力和學術擔當。


作為老師,很高興看到學生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得以出版,這是她一直以來努力的見證,期待張璐博士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張璐博士是一名優秀的年輕學者,她勤奮上進、樂觀開朗、團結合作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她入職中國政法大學,開啟了自己熱愛的教師生涯,期待著她在未來的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勇攀學術高峰。

是為序。


申衛星
2024年1月12日

目次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價值
1.2研究物件和方法
1.2.1研究物件
1.2.2研究思路
1.2.3研究方法
1.3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評
1.3.1國內研究現狀簡評
1.3.2國外研究現狀簡評

第2章權利物件: 個人私密信息的體系定位與檢驗實踐
2.1我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關係的發展歷程
2.1.1我國隱私權的發展
2.1.2通過隱私權保護個人信息階段: 2017年《民法總則》之前
2.1.3《民法典》響應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關係
2.2個人私密信息: 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物件
2.2.1隱私權及其保護物件
2.2.2個人信息權益的性質及其保護物件
2.2.3“二元路徑”簡析
2.3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實踐
2.3.1隱私權與個人信息關係的民事糾紛
2.3.2典型案例
2.3.3案例分析總結
2.4本章小結

第3章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基準和雙向辨析
3.1“私密”的法律基準概述
3.1.1德國“領域理論”
3.1.2英國“違反保密信息制度”
3.1.3個人信息私密性界分的思路
3.2個人信息私密性調研
3.2.1研究方法
3.2.2調研結果
3.2.3個人私密信息列舉式規範
3.3個人私密信息的特徵
3.3.1識別性
3.3.2秘密性
3.3.3私人性
3.4個人信息的私密性檢驗模型
3.4.1隱私保護的“場景理論”
3.4.2影響個人信息性質的場景因素
3.4.3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模型
3.5本章小結

第4章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信息
4.1個人信息類型化概述
4.1.1類型化思維概述
4.1.2數字時代個人信息的特徵與分類保護
4.1.3私密信息與隱私利益
4.2隱私與個人信息區分的既有理論
4.2.1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
4.2.2人格尊嚴與信息資源
4.2.3內在人格與外在行動
4.2.4不為他人所知與為他人正確認知
4.2.5限制權力與疏導權力
4.2.6一般與特別
4.2.7簡析
4.3隱私與個人信息界分——本書的觀點
4.3.1規範物件
4.3.2規範目的
4.3.3規範邏輯
4.3.4規範手段
4.4本章小結

第5章個人私密信息與隱私
5.1德國模式: 一般人格權下的隱私權和信息自決權
5.1.1德國法上的人格尊嚴
5.1.2一般人格權與隱私權保護
5.1.3一般人格權與信息自決權
5.1.4評析
5.2美國模式: “大隱私”下的“信息隱私”保護
5.2.1美國法上隱私權的發展
5.2.2數字技術與信息隱私
5.2.3信息隱私的定義與分類
5.2.4評析
5.3歐盟模式: “個人數據保護權”下的獨立綜合立法
5.3.1歐洲的隱私文化
5.3.2歐洲個人數據保護的發展歷程
5.3.3隱私權與個人數據保護權
5.3.4歐盟新近案例簡析
5.3.5評析
5.4英國模式: 違反保密信息制度與隱私權
5.4.1英國法上違反保密信息制度的歷史
5.4.2英國違反保密信息制度與隱私權保護
5.4.3違反保密信息制度的發展
5.4.4評析
5.5中國路徑: 私密信息在隱私中的識別
5.5.1隱私權保護範圍界定的主要學說
5.5.2私密信息與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的關係
5.5.3私密信息與私人生活安寧的關係
5.6本章小結

第6章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敏感信息
6.1個人敏感信息的概念及界分
6.1.1個人敏感信息概述
6.1.2個人敏感信息的界分
6.1.3我國個人敏感信息界分標準
6.2個人敏感信息處理的特殊規則
6.2.1禁止處理原則
6.2.2嚴格限定的例外情形
6.2.3加重敏感信息處理者的責任
6.3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敏感信息關係的既有理論
6.4“敏感信息覆蓋說”下兩者關係的三重視角
6.4.1保護法益
6.4.2保護物件
6.4.3保護規則
6.5本章小結

第7章權利客體: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及其構造
7.1個人私密信息之上權利客體的雙重結構
7.1.1個人私密信息之上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
7.1.2隱私權: 一種具體人格權
7.1.3個人信息權益: 一種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
7.2《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的法律適用
7.2.1隱私權規則優先的理論依據
7.2.2“沒有規定”的法律適用
7.2.3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規則適用的四種情形
7.2.4小結: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請求權競合
7.3《民法典》與《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關係
7.3.1兩者關係的既有學說
7.3.2對既有理論的評析
7.3.3《個人信息保護法》: 特定領域的綜合法律
7.4本章小結

第8章權利保護: 個人私密信息的特殊保護規則
8.1個人私密信息雙重保護之權利行使
8.1.1個人私密信息處理的合法性基礎
8.1.2個人信息的權能體系
8.2個人私密信息雙重保護之權利救濟
8.2.1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責任請求權的關係
8.2.2人格權請求權
8.2.3侵權責任請求權
8.3侵害個人私密信息造成“損害”的認定
8.3.1個人信息權益糾紛中的“損害”
8.3.2“風險即損害”理論
8.3.3個人私密信息與損害的特殊認定
8.4本章小結

第9章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69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