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
★新增第九章離島篇,
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
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
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
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特別推薦】
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
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作者簡介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2019至2021年間曾借調擔任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首任)。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歷年著作】
1992 《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
1993 《台灣火車的故事》(時報出版)
1994 《阿里山森林鐵路紀行》(時報出版)
1995 與鄭銘彰、許乃懿合著《體檢台鐵1988-1995》(鐵道文化協會出版)
1996 與李欽賢合著《台灣古老火車站》(玉山社出版)
1996 與黃威勝等合著《Sky Train‧鐵道迷的航空世界》(雄飛社出版)
1996 《台灣鐵道趣味漫談》(時報出版)
1998 《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
2000 《鐵道世界漫遊》(時報出版)
2000 《珍藏世紀台灣鐵道.幹線鐵路篇》(時報出版)
2001 《珍藏世紀台灣鐵道.地方鐵道篇》(時報出版)
2001 《青春晃舞.日本鐵道紀行》(時報出版)
2003 《鐵道電影院》(時報出版)
2006 《鐵道時光》(玉山社出版)
2007 《台灣氣象傳奇》(玉山社出版)
2010 《最新台灣氣候圖集》(師大地理系出版)
2010 《台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師大地理系出版)
2011 《台灣鐵道文化志》(遠足出版)
2013 《台北帝大氣象學講座物語》(師大地理系氣候實驗室出版)
2014 《台鐵花車百年史》(鐵道文化協會出版)
2015 《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自費出版)
2016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前衛出版)
2017 《台鐵全車輛:莒光號客車》(自費出版)
2018 《台鐵珍貴車輛百選》(師大地理系出版)
2018 《台鐵全車輛:客車轉向架圖鑑》(自費出版)
2023 《台鐵全車輛:復興號、鳴日號客車》(自費出版)
序
新版序
我想,每一本書的字裡行間中,一定都留下了許許多多作者人生裡,某一個階段的印記。這些書中,文字與照片的紀錄,往往都是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才完成,因此再重新看這些書裡的內容,也會記起書寫與整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這本我在2015年出版,原名為「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的書,是前前後後花了將近20年資料收集,實際寫作也大約經過10年才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的題材,相信是許多讀者在知道我眾多鐵道相關研究書籍外,一個比較少人理解我長期投注心力的課題。這些飛行場遺跡與歷史的研究,全部都不是依靠調查研究計劃在支持,真的純粹就是個人的興趣,因此才會如此持續不斷地挖掘史料與實地踏查整理,最後甚至完成這本書。
當年這本書的出版,因為考量到市場上的接受度,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大量印刷,而是以自費出版的方式能夠推出即可。然而相當令我意外的是,在這本書賣完之後在市面上絕版的這些年,陸陸續續有好多好多的讀者都在詢問,有沒有機會再版呢?特別是這幾年國家的文化政策,透過再造歷史現場的許多空間重塑,裡面有不少的歷史場域,都跟戰爭遺跡有關,也都跟這本書裡面所提到的這些飛行場有些連結。因此,好多人都希望這本書能夠再版。而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當年寫作的時候,侷限於台灣本島內的飛機場,也是一個遺憾。
當年會只專注於台灣島內飛行場歷史的主要原因,是那些離島機場如果要一個一個去調查,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雖然我手邊早已掌握了一些資料,但整個研究已經耗時太久,總希望能夠有一個階段性的結束。因此,在捨棄了有些已經開工書寫的離島機場發展文章之後,2015年時就將這本書給出版了。
真的感謝持續不斷支持台灣本土文化的前衛出版社,對於這本書的不離不棄,這幾年來不斷地希望我能夠同意給他們再版,讓這本市場上詢問度、需求度非常高的書,能夠有再度出版上市的機會。就在我的研究生柯孫禮的協助之下,他因為興趣的關係走訪了幾乎所有民航班機會到達的離島飛機場後,讓這本書的最後一塊拼圖得以補足。因此最後這本書,可以用最初想要用的書名——「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來含括所有台灣本島與離島的所有飛機場發展歷史。
其實這本書在10年前能夠出版的主因,是因為很多關鍵史料的陸續出土,特別是美國以及日本方面對於二戰結束前後的那些關鍵資料,適時地提供了現地調查的歷史證據。然而這些史料的運用,也不是不加以判斷的堆積即可,因此在這本書第一次出版的時候,我也特別針對史料的運用加以說明。在這本書絕版而無法於市面上流通的這段期間,台灣的軍事遺跡研究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同時也有很多相當明顯的錯誤資訊在廣泛流傳,甚至逐漸變成許多歷史現場的展示文案。為了讓更多人能理解之前努力調查的成果,不要再繼續錯下去,這本書的再版也就變得非常重要與迫切。
當然,這麼龐大資訊量的書,裡面的錯誤仍然在所難免,特別是許多的二戰及二戰後軍事機密資料,在這些年又陸續的解密出現,讓書中當年調查的時候,可能不是非常清楚的軍事遺跡,能夠更清晰的被理解,特別是一些機場周邊的碉堡或防禦工事。這部分的研究,特別感謝台灣年輕的軍事遺跡研究者魏以恩,在他全面的調查與審視之下,提供了本書一些珍貴的補充資料。
例如有關高雄飛行場(岡山)的部分,書中原本所提到的「短波方位測定所」遺跡,經過他的考證,應是竹子港防空砲台的彈藥庫。因為根據 1946 年 1 月日軍向國軍所提出的「台灣日本海軍航空隊高雄基地營房登記總表呈繳清冊」中,記載岡山街竹子港有混凝土彈藥庫 5 個,經對比美軍航照與現場所見(2 個彈藥庫已拆毀),可以確定現存遺跡應為竹子港防空砲台彈藥庫。此外,魏以恩也特別補充本書中有關臺南、高雄、左營飛行場原本記載的 12.7cm 與 10cm 高射砲描述,由於是雙聯裝的因素,皆應是一座有兩門聯裝砲的配備,因此再版時都將單位從「座」改為「門」。值得注意的是,12cm 的高射砲是單裝設計,所以一座砲只能計算一門。
另外,魏以恩對於碉堡的研究,也讓本書有提到的一些防禦工事,能夠被辨認出是什麼年代所完成。依照他的調查,1949至1951年間,臺灣本島蓋了1萬多座的防禦工事,對於本書提到的一些機槍堡、伏地堡、指揮堡,他也盡量地協助辨認後,讓這次的再版可以有更清楚的指認。
除了這些飛行場周邊的軍事碉堡外,也特別感謝澎湖的吳令丞老師,提供許多澎湖在地的軍事調查史料;而師大地理系出身的學生許純鎰,也提供金門飛行場的一些資料,在此特別感謝。至於我的研究生柯孫禮,因為對機場調查的興趣,跑遍了金馬澎湖、蘭嶼綠島這些的離島,因此讓這本書最後新增的離島機場篇章,能夠有適合的照片,可以說貢獻最大。至於孤懸於南海上的東沙機場,一般人還是難以抵達,非常感謝翁嘉民先生的照片提供。
在整理這本書新增的離島章節時,過去我前往蘭嶼、金門、馬祖、澎湖的這些回憶,又陸陸續續地浮上眼前。在整理當年照片的時候,最讓我掉進歲月記憶中的,莫過於2008年時,曾經與友人林盟傑前往馬祖南竿與北竿,拜訪航迷間有名的關渡機場老友李宏鳴(Ming)教官了。看著那些在馬祖的回憶,想著從十幾歲認識到前幾年他的因病離世,真的不勝唏噓。
當年認識李宏鳴時,他還是個雄中的小屁孩,喜歡火車,我去他家,還跟我說家裡有一個三面有窗的小空間,好像塔台好好玩喔,真想有一天能夠在塔台上班!那時候,他是中分頭髮,最愛酒井法子。後來,Ming 考上了台北的大學,也組織了關渡機場,聚集了許多喜歡飛行與航空的朋友。之後,他考上了塔台的工作,開始成為守護天空的隱形人。2001年Ming到美國找我時,還住我家,記得他興奮地說,下一站要去芝加哥,要去看微軟模擬飛行開機的那個經典小機場。我回台灣後,雖然比較少在鐵道場合看到Ming ,但還是常在塔台的頻道上聽到他的聲音。當年跟林盟傑去馬祖找Ming的那一次,許多的畫面都呈現在這次再版的書中。很感謝我的摯友,守護天空的隱形人李宏鳴(1976-2019),帶我探索了許多飛機場迷人的故事,我永遠忘不了在馬祖塔台上,和你一起看著跑道燈光閃耀的那個片刻。
最後,這本書的完成,還是要感謝前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副社長林君亭、主編楊佩穎、美編Nico Chang以及漂亮封面的兒日設計,讓本書得以在內容不大幅更動的情況下,有了另一個不一樣的面貌問世。
這本書是我人生中一個很重要階段的研究成果,自己在整理這次的再版圖文過程中,其實也蠻佩服當年的我,竟然可以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實地調查整理,還寫出這樣的一本書。說實話,如今的我真的完全沒有力氣再全部重跑一次、重新拜訪每一個書中紀錄過的地點現況,所以也請容許我說聲抱歉,這本書的現況調查,除了離島篇章以外,也就停留在當年2015年第一次出版時候的情形。或許,有一些遺跡在這些年間已經被拆毁,或者有更多不一樣的改變,但這些在若要全部重新增補的話會工程浩大,因此這次的再版也就不會更新,但期待大家的後續調查與補充了。希望,這本書的再版,可以讓飛機場的歷史,以及軍事遺跡的研究,能夠在台灣持續被關注。
目次
自序
卷首語
第一章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
台北練兵場→台北(南)飛行場
屏東飛行場→屏東(南)飛行場
鹿港著陸場→鹿港飛行場
台東著陸場?馬蘭?
花蓮港著陸場→花蓮港(北)飛行場
苓雅寮不時著陸場
第二章台灣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
台北飛行場?松山?
台中飛行場?公館??清泉崗?
台南飛行場?永康?
台東飛行場→台東(北)飛行場
宜蘭飛行場→宜蘭(北)飛行場
淡水飛行場
第三章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湖口陸軍演習場→湖口飛行場
台中飛行場?水湳?
嘉義飛行場
潮州飛行場
佳冬飛行場
恆春飛行場?五里亭?
第四章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新竹飛行場
台南飛行場
高雄飛行場?岡山?
東港飛行場
第五章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紅毛飛行場
後龍飛行場
新社飛行場
二林飛行場
虎尾飛行場
大林飛行場
麻豆飛行場
仁德飛行場
歸仁飛行場
左營飛行場?F要地應急跑道?
大崗山飛行場
第六章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宜蘭(南)飛行場
桃園飛行場
彰化飛行場
北斗飛行場
北港飛行場
?水飛行場
小港飛行場?高雄?
鳳山飛行場
書摘/試閱
澎湖地區飛機場
澎湖位於台灣海峽當中,在甲午戰後連同台灣一起割讓給日本,因而澎湖地區的航空發展史也就跟台灣本島一樣,肇始於日本統治時代。
澎湖最初的飛機起降用地,與台灣島內黎明期航空事業發展時的狀況一樣,使用的其實就是軍隊的練兵場,位於目前澎湖本島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與中山國小之間的土地。這塊練兵場的歷史相當早,明治時代就已經有記載。不過,大約在1933年時,可以看到這處屬於馬公要港部的練兵場,有向民間購入土地擴張的紀錄。從當時公文的附圖看,購入的土地在原本練兵場的東北側,可見一塊300m寬、500m長的用地,位於大案山、前寮、文澳一帶。
從臺灣日日新報上的一些澎湖飛航紀錄來看,1937年時曾有台南、馬公間的民航試驗飛行,1938年11月6日起,更有日本航空輸送會社(後改組為大日本航空)開啟的台南、馬公間定期郵便飛航。報紙中所稱的馬公飛行場,用的就是這處練兵場旁增建的用地,而非日本海軍在二戰期間,於澎湖所建的另一座軍用新機場「豬母水飛行場」。
01二戰間誕生的豬母水飛行場
澎湖的豬母水飛行場,也就是後來一般所稱的澎湖舊機場、五德機場,位於現在的軍方五德營區。紀錄上,此馬公特設航空隊的陸上飛行場建設,於1940年12月由馬公要港部依照防備計畫開始進行土地徵購、大約1941年整備完可開始使用。
從該機場在日本時代的紀錄上看,有一塊略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100m、寬400m(西南端)到500m(東北端)的大片面積起降區域。機場的主要設施都分設於這個起降區的西北側,有多棟兵舍(包含浴場、便所),也有飛機格納庫(機棚)、修理工場、倉庫、燃料庫、彈藥庫等設施。在二戰期間,豬母水飛行場這邊的部隊,留有第三十航空基地戰時日誌,可以看到有九七式艦上攻擊機與九六式艦上爆擊機留駐的相關紀錄。
豬母水飛行場在戰後由中華民國國軍接收,紀錄上1949年4月下旬,有教練機與C-46運輸機飛來此試航降落,可說是戰後澎湖的機場重新啟用的重要時間記載。而國軍為了澎湖的對外空中交通,1949年8月也開啟了機場的修建案,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在原本的大片起降區中,興建一條長1,300m、寬45m的混凝土跑道,以及可以讓飛機滑到新塔台前的滑行道。
從後來的機場航照觀之,這座機場的跑道持續有不斷擴建的各種延伸,因此有多代的跑道遺跡殘存。例如1950年代,為了整修與擴建這處馬公機場的跑道,留有許多空軍總司令部在1957~1958年間的土地征收紀錄。而在工兵的建設下,歷時約一年多,最後在1958年4月1日舉行了新跑道的落成典禮。這條新跑道肩負軍事重任,與美方軍事考量不脫關係,因此在完工典禮時,除了由參謀總長王叔銘親自來主持外,應邀觀禮的還有美軍協防副司令巴塞特、援華顧問團長鮑恩、交通部長袁守謙等。整個竣工典禮結束後,還由「建國號」專機起飛做首航;另外典禮進行中時,還有軍方的噴射機飛行表演。
在跑道擴建完成後,機場除了軍事駐防任務以外,也提供民航客機起降。當時飛航馬公的,是由民航空運隊改組而成的民航公司,紀錄上使用的是C-46型客機飛航。
雖然新跑道的落成,讓澎湖對外的空中交通有了改善,但澎湖地區入冬以後的強勁季風影響,仍然對機場的運作充滿了挑戰。在落成典禮結束後不到一年內就已經傳出風速太大、側風太強,常常造成民航班機無法起降的困難。而軍方與政府民航局,也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能夠有所改善。
02太武計畫下的馬公機場新建
為了解決原本舊的豬母水五德機場諸多問題,軍方在1960年代初開始了一個「太武計畫」的澎湖新機場建設。這座新機場的用地大約於1961年底開始探勘,隔年確定在隘門一地興建新機場,1963年時則由空軍向海軍總部撥用所需土地,並陸續開始興建工程。
據推測,澎湖的這座新機場,也就是如今的馬公機場,大約在1960年代中期完成,並逐步取代了舊機場。在1966年時,民航局在馬公設立了候機室,隸屬高雄航空站。但到1970年時,民航局考量到台澎之間的交通發展日趨繁忙,原有的候機室空間早已不夠用,因此決定擴大改建新的民航站。1971年5月,華航以法國製造的卡拉維爾(Caravelle)噴射客機飛航台北、馬公。1977年8月1日,民航局轄下的馬公航空站正式成立。
2018年8月時,用了將近半世紀的「馬公機場」更名為「澎湖機場」。如今澎湖機場(原馬公機場)與台灣本島間,有著非常繁忙的空中交通,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國外旅遊受限的情況下,國內往澎湖去觀光旅遊的人口大增,整個馬公的澎湖機場旅運繁忙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有多家航空公司飛航台灣本島城市至馬公的航班。根據民航局的紀錄,該機場目前的跑道方位為02/20,全長有3,000m。
03澎湖離島七美與望安的小機場
至於澎湖群島中的七美、望安這兩座小島,目前則有小型客機起降的機場,全由德安航空負責離島的定期航班運輸。
這兩座民用的「離島中的離島」機場設立都是在戰後,比較早啟用的是七美機場。該機場的興建緣由其實也非常有趣,是因為1973年的時候,華視製播了《澎湖七美人》的連續劇,讓澎湖七美名氣大增,遊客明顯增加,於是七美鄉公所就趁勢向民航局提出希望能夠開闢高雄、七美間的空中航線發展觀光。而後,在澎湖縣政府的努力之下,於1976年完成用地徵收,1977年3月時七美機場跑道及候機室完工,同年4月14日正式啟用。
七美機場完工時的跑道長820m、寬18m,方位02/20,只能提供小型飛機起降。開航時,是由永興航空的小飛機,飛航高雄、七美以及馬公、七美的定期航班。而由於七美機場的落成,澎湖地區的另一座離島望安,也希望能夠比照辦理。因此,在民航局專款的補助下,望安機場在1977年8月開工興建,隔年的9月25日完工,而後在1979年2月啟用。目前,望安機場跑道方位為02/20,長822m。
七美與望安這兩座澎湖離島的機場,在落成完工時都是由澎湖縣政府負責營運與管理,不過後來都同時在1991年5月11日轉由民航局接手,為七美輔助站與望安輔助站。2003年5月民航局的航空站組織通則制定後,這兩站改為丁等航空站,由馬公航空站負責業務督導。2023年民航局組織法修訂後,將原本的馬公航空站、七美航空站與望安航空站整併為澎湖航空站,統轄整個澎湖地區的三座機場。
04被遺忘的馬公五德舊機場與餌砲
在如今澎湖天空繁忙的榮景之下,被大家遺忘的,或許就是之前提到,日本時代曾經是澎湖地區重要軍事機場的豬母水飛行場了。這座機場在現在的澎湖馬公機場完工啟用之後,整個飛航的功能逐漸被取代,但這塊地其實一直都沒有釋出,仍是軍方的重要用地,跑道遺跡也仍存在,甚至漢光演習時,也曾經在這裡做反空降作戰的操演。因此,這座日本時代就已經落成的老機場,推測可能仍有軍事遺跡殘存。
這處後來已經被改稱為舊五德機場、五德營區的軍事用地,最近的一次新聞露出是2024年1月31日時,蔡英文總統前往參加五德營區的啟用典禮,並且視導戰鬥部隊戰力展示演練。相對於新聞裡嶄新的營區建設,基地內是否仍留有二戰時的軍事遺跡則就不可知了。但在澎湖的軍事史跡上,很重要的一個文化資產「日軍餌砲」,除了一座在西嶼的外垵之外,另一座是就是在離豬母水飛行場很近的五德餌砲。過去,這餌砲被誤認為是二戰時產物,但依照吳令丞老師的考證,才確認是建於1920年代,為當年用來欺騙華盛頓海軍條約限武下的產物。若豬母水飛行場尚有日本時代的軍事遺跡殘存,則可結合埋藏於荒煙漫草中的五德餌砲,增加澎湖地區的觀光歷史景點。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