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心富: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打破「成就至上」的致富心法
79折

心富: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打破「成就至上」的致富心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79331
促銷優惠
2025看蛇麼
庫存:5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成功不一定要一直奔跑,
有時只要好好過就好。

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
一條你從未看到的「新路徑」!

美國當代最受矚目的人生策略領袖!
《華爾街日報》財富專家重磅力作!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平台年度最佳好書!

想從「負人」變「富人」,
晉升夢想的人生勝利組,
第一步要學會的是,
讓你的心先富起來。

$$$$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一定要犧牲自己的生活嗎?
能不能同時有錢、自由又幸福?

我們活在一個「成就至上」、推崇忙碌打拚的社會,不管是日常加班,還是斜槓兼差,人們相信唯有「賺錢」才能實現自我價值,但在奮力求財的背後,我們卻默許自己失去自我與健康,但……非得如此嗎?

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瑪妮莎.塔克爾,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致富之道「心富」,教我們如何正確掌握自己與金錢之間的關係。心富是了解內心的渴望,避免熱情無謂消耗;心富是停止盲目工作,建立豐厚的人脈資產;心富是將情緒化為利器,隨時準備開創新局。心富的人不只賺錢,更能將金錢與幸福感完美融合在一起。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選項,富裕也是。真正的有錢人,關心的從來都不只有錢,只要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財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擴展,從「心」贏得生活自主權,你就能走上真正的財富自由之路。

$$$$

【頂尖學者、知名作家、各界菁英一致盛讚】

【哈佛商學院教授】艾希莉.惠蘭斯
【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高階主管教育講師】多利.克拉克
【國家公共廣播平台資深製作人】蘿倫.三垣
【HerMoney Media執行長】珍.查茲基
【《週二的寧靜》作者】勞拉.范德卡姆
【《自由時刻》作者】珍妮.布雷克
【《我曾經掌控過生活,結果卻崩潰了》作者】瑪麗.洛維德
【《第一.少數.唯一》作者】迪帕.普魯索塔曼
【設計人生教練、人氣播客、圖文作家】Vito大叔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暢銷書《慢富》作者】慢活夫妻George & Dewi
強力推薦
●中文推薦人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來自世界的最高讚譽】

為什麼這麼多人感到不快樂又疲憊不堪?在這部真誠、挑釁又充滿智慧的書中,瑪妮莎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答案:我們是崇拜「永遠不夠」的虔誠信眾。對於想要重新思考工作與金錢的關係、為真正重要的事物騰出時間,並過得更快樂、更有意義的人來說,《心富》是你的必備之書。——哈佛商學院教授、《時間智能》作者/艾希莉.惠蘭斯

會讀這本書,原是希望對個人理財有一些幫助,沒想到竟為我帶來了巨大衝擊!「心富」的真正含義是讓我們明白,工作成癮將如何侵害生命。瑪妮莎.塔克爾投身金融業數十年,她的工作成就與健康數據證明了,她不是唯一擁有這種狀況的人。就算你工作成癮的程度並不嚴重,我也很高興現在有人提醒你,世上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存在。——國家公共廣播平台資深製作人/蘿倫.三垣

瑪妮莎.塔克爾擁有一種罕見的天賦,能從粗淺的內容中,挖掘出潛在的(通常是混亂的)真相,帶我們了解是什麼阻礙我們過上最好的財務與情感生活。身在一個不斷比較的世界,我們會無意識地將「自我價值」和「淨值」畫上等號,並輕易陷入「永遠不夠」的思維裡。作者教我們如何從這種破壞性的價值觀中獲得解放,並創造兼顧「財務健康」與「情感財富」的生活。——HerMoney Media執行長兼創辦人/珍.查茲基

我們許多人都在努力弄清楚,如何才能將工作、生活,以及其他事物完美結合。在這本發人深省的書中,瑪妮莎提供了明智的建議,只要同步強化我們的「財務健康」和「情感財富」,就能成就一個單一因素所無法達到的境界。——《週二的寧靜》作者/勞拉.范德卡姆

藏在金錢、名譽和權力餓鬼背後的,是一個更具顛覆性的東西:憂慮。具體而言就是:我們擁有的到底夠不夠?以及自己是否覺得足夠。瑪妮莎.塔克爾的「心富」是一道完美處方,它能完美根除我們藏在內心深處的金錢恐懼。此外,她更結合了各種故事與實用策略,帶我們卸除了心中那張「金錢」代表的自我價值計分卡。——《自由時刻》、《軸心》作者/珍妮.布雷克

其實有很多專業人士,也都無止境地落入追求「更多」的陷阱裡,瑪妮莎.塔克爾為我們提供了一項指引——一條通往理想生活與工作的永續之路。——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高階主管教育講師/多利.克拉克

如果你覺得,「全力以赴」就能「擁有一切」是種成功、健康與幸福的策略,那麼你已經深陷其中了,因為疲憊、不知所措、失去快樂將迫使我們採取全然不同的應對方式,而「心富」將幫助我們登上「感覺足夠」的生命救生艇。趕快上船吧!——《我曾經掌控過生活,結果卻崩潰了》作者/瑪麗.洛維德

「心富」是一份宣言,讓我們能夠冷靜、自信、清楚地面對「工作」和「金錢」所發揮的作用。瑪妮莎用她多年的專業為我們證明,不論何時開始擁抱「心富」都不會太早,更不會太遲。——《第一.少數.唯一》作者/迪帕.普魯索塔曼

這本書是一道強烈呼籲,要求人們趕快離開辦公桌!——《出版者週刊》

作者簡介

瑪妮莎.塔克爾 Manisha Thakor
威爾斯利學院學士,哈佛商學院MB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美國國家金融教育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華爾街日報》財富專家小組成員,CNBC財務顧問委員,金融教育顧問公司MoneyZen創辦人。
曾在金融業服務三十餘年,擔任過多家投資顧問公司要職,長年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Real Simple》和《Women's Health》等刊物撰寫文章,並在《NPR》、《PBS》、《CNN》等媒體發表專業評論,致力提倡女性的經濟自主,同時也是全美國該領域的思想先驅。
另與莎朗.凱達(Sharon Kedar)合著有《自立自強》(On My Own Two Feet, 2007, 2013)、《財務赤裸》(Get Financially Naked, 2009)。《心富》是她的最新代表作,一出版就獲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平台「年度最佳好書」的肯定。現居於奧勒岡州和緬因州,在城市和鄉村兩地之間遨遊。

官方網站:MoneyZen.com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永遠不夠
第二章 羞恥與財富
第三章 拚到發瘋
第四章 做成為你所愛
第五章 天生奔忙
第六章 財務健康+情感財富=心富
第七章 解放「足夠」
結論:允許自己少一點成就
致謝

 

書摘/試閱

在我的金融領域,底薪是有上限的。但獎金呢?獎金沒有極限。理論上,你能領多少獎金是由商業因素決定,例如你有多努力工作、你為團隊貢獻多少,以及最重要的,你幫公司賺了多少錢。實際上,通常也有其他無形因素,例如上面感覺你為工作奉獻的程度。而我如果不奉獻,就一無是處。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走?打勾。不管多小的簡報都賣力表現每一個細節?打勾。(我從一個同事那裡學到一招:上班時間,萬一你得出門辦私事,帶你的皮夾和車鑰匙離開就好;你的西裝外套請繼續掛在椅背上,手提包請放在文件櫃旁邊地板醒目的地方,讓你看起來只是離開一下,馬上回來──因為誰會不帶手提包離開大樓呢?)

我們很少、很少和彼此分享自己的獎金數字。因此,這個年度儀式有一部分就是默默觀察同事耶誕新年假期後的舉動來猜他的獎金多寡。例如,一月來臨時,你可能會聽說某同儕從C-Class的賓士升級到S-Class,或是在科羅拉多特柳賴德買了一畝未開發建地準備蓋他第二個家,這樣你就可以想當然地猜想,他們拿到的金額鐵定比你好。

 

要是我們對「成功」的一切信念實為假象呢?要是我們追名逐利的傾向並未帶給我們自由,反而讓好多人沉溺其中,即便那會引發憂鬱、焦慮、關係破裂,還釀成「我們做得永遠不夠」──我們就是不夠──的感覺呢?

近三十年來,我沉淪於「永遠不夠」邪教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我多早開始或多晚結束工作,時間永遠不夠。不管我賺了多少錢,都不夠讓我覺得可以讓腳離開油門。不管我獲得多少盛讚,多少獎勵,也始終不足以讓我事後不再感覺空虛,我還是在想:好,我要怎麼超越呢?甚至在我一生財務收入的顛峰,我也不斷遭到金錢憂慮荼毒。

我想要在這裡暫停一下,細述金錢問題和金錢憂慮之間的差異。坊間有數不清的財務「專家」在書裡、Podcast和電視亮相時聲稱,要解決你的金錢問題,只要多賺點、少花點就行。我認為這太簡化了。財務健康不會化為一句一體適用的金句,有許多個人無法掌控的作用力,會使金錢問題雪上加霜。

現實世界的經濟議題,像是薪資停滯、生活成本增加、高通膨、可負擔的住宅短缺,以及頂端0.1%美國人擁有的財富,與底層85%一樣多的現象──這些都是可怕的金錢問題。我們信任教師協助我們教育和塑造孩子,教師的酬勞卻遠遠比不上他們為社會貢獻的價值,這件事就告訴你,我們國家的財富不平等有多離奇。若我們沒有給民眾應得的報酬,要三分之二靠薪水過活的美國人多賺點,或少花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諸如此類的金錢問題需要各種金融方案才能解決──有些專門針對你個人的經濟情況,有些則要企業、機構和政府決策者一起修正我們更大的經濟不平等現象。

但金錢憂慮截然不同,我們將在這本書探討的金錢憂慮(也就是源於「永遠不夠」心態的憂慮)迫切需要情感和智識的對策,因為那通常跟我們的財務沒什麼關係。那是一種集體的疼痛,一種不管我多努力嘗試,都永遠無法符合標準的感覺。

人人都可以讀這本書:不分所得,只要你打從心底覺得必須更努力工作、賺更多錢、贏得更多讚譽、享有更多成就──哪怕犧牲關係、健康,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寫這本書最大的目標就是幫助你擺脫「永遠不夠」的心態,讓你到達屬於你自己的「心富」。

「心富」不是什麼神秘的概念,那純粹描述一種人生觀。秉持這種人生觀,你就能在金錢方面作出敏銳、周延,且不斷提升情感財富的決定。可惜,多數人永遠到不了這個境地,這本書將探討箇中緣由,以及可以怎麼克服。

我的工作狂只是我「永遠不夠」心態的一種症狀,不惜犧牲心理健康、執意追求事業成就,就是我正遭受「永遠不夠」折磨的明顯跡象了,我確實是如此。但過去我就是無法把每一個點連起來,看出在我腦袋裡喃喃叨念「你還不夠」的聲音,就是許多有害行為的根源。

我所謂的「永遠不夠」邪教與佛家所說的「餓鬼道」類似。餓鬼行走人間,不斷尋找愛、理解和歸屬感,但就算有足夠的愛、理解和歸屬感,他們也無法攝入,因為他們的喉嚨小如針眼,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永遠得不到足夠。

心理學家暨作家塔拉.布萊克博士(Tara Brach)將餓鬼心態形容為內心感覺疏離和空洞,致使人們極欲追求愛、理解、歸屬的「代替品」。「就像喝鹽水解渴,代替品永遠滿足不了更深層的需要。」她這麼說。而意識到自身的貧乏會帶來更多渴望與羞恥。「永遠想要不一樣的東西,」她說:「我們錯過了此時此地的生命。」

就像餓鬼永不饜足,「永遠不夠」邪教的追隨者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我們的靈魂有個洞,而我們想要用工作、金錢、讚美、成功等事物來填補,但這些代替品永遠無法反映我們身而為人的價值。

當然,自我懷疑的折磨是種時不時困擾我們的普遍經驗,這本書打算探究「永遠不夠」的信念系統是如何左右我們的決定和行為,特別是在金錢、工作和成就方面。話雖如此,我也得澄清,「永遠不夠」的感覺並非只在這些領域作亂。假如你曾經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沒資格參與朋友之間高水準的對話;覺得你精心準備的感恩節大餐永遠無法和爸媽用魔法變出的相提並論;或是認為不管你投入多少時間心力展現你最好的一面,還是功敗垂成──這些都是一顆執迷心靈的幽暗小徑,也代表你還對「永遠不夠」的虛妄信念深信不疑。在為這本書進行研究調查時,人們跟我分享無數種感到「永遠不夠」的方式──時間、金錢永遠不夠,信心、平靜永遠不夠,甚至是採用最新飲食法減去的體重永遠不夠……族繁不及備載。

當你為了感覺「我夠了」而全神貫注於任一種會犧牲個人健康和關係的事物,就是任憑餓鬼吸走你生命中的愉悅──不論它化為什麼樣的形體出現。

回到工作上,請務必記得,執著於表現未必是受自尊或貪婪驅動。工作狂是一種人人機會均等的疾苦,可能影響任何背景、任何職業和所有所得等級的人。我遇過好幾個以論文獲得的引用次數衡量成敗的教授、用同時進行的案件數衡量價值的設計師、只在意下載次數的Podcaster。不知怎麼地,不管那些數字有多漂亮,還是不夠。

這就是微妙的部分。企望攀上事業更高峰本身不是問題;學習新的技能和達成新的里程碑,都可能為一個人的生命帶來莫大的滿足。但當追求太過(當你的自我價值和那些數字牢牢綁在一起,像我過去那樣),那麼再多引用、再多業主、再多下載,你也覺得不夠。餓鬼讓你無止境地需索,佛教釋一行禪師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設計成這樣,使我們天天生出數萬隻餓鬼。」

從許多方面來看,我們的處境極為不利。我們將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見到,現代社會長久支持的工作環境,會讓「永遠不夠」失調症無盡蔓延。比如社群媒體就是一條通往各種社會比較的途徑:為了與同儕並駕齊驅,我們相信自己必須做得更多、成為更多、賺更多錢。我們擁抱資本主義,就是和這樣的制度綁在一起:透過生產力和消費力來衡量我們做為人類的價值。我們的雇主鼓吹一種「起床就奮鬥」(rise and grind)」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同儕也支持,而這往往會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災難。

這不只是美國的問題,工作過度已在全球造成健康危害。在日本,二○二一年共有一千九百三十五人「過勞死」(工作過度而猝死);法國,全國最大電信公司的數名高階主管在二○一九年因「機構精神騷擾」被判罪:那營造出殘酷的壓力環境,導致三十五名員工在兩年內自殺身亡;中國,過勞死的數字更令人肝腸寸斷:每天都約有一千六百人做到死。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人員於二○二一年提出一項劃時代的報告,他們發現,工作過度在二○一六年造成七十四萬五千人因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死者大多是哪些人呢?死時六十到七十九歲,而在四十五歲到七十四歲之間每週工作超過五十五小時的人。換句話說,工作狂跟抽菸差不多,就算你現在戒掉過勞,那仍可能在之後導致早死。

以上或許是極端的例子,但也提醒我們,組織(而非個人)才是工作狂──我們將工作置於家庭、友情、健康……可說一切事物之上──的最大受益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1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