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底層真相:如何避免數位滲透的陰影
商品資訊
系列名:科學文化
ISBN13:9786263559547
替代書名:Code Dependent:Living in the Shadow of AI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穆吉亞
譯者:江坤山
出版日:2024/10/29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1cm*14.8cm*2.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各界專家推薦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洪士灝︱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陳鳳馨︱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葛如鈞︱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閱讀本書,您可以知道:
1. 如何掌控自己的數位隱私權。
2. 如何避免成為深度偽造技術的受害者。
3. 當機器管理出現問題時該怎麼處理。
4. 人臉辨識技術和犯罪預防系統有哪些風險。
5. 如何正確看待人工智慧。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選書
☆2024年英國女性非小說獎決選作品
面對AI新科技,沒有人是局外人
自從ChatGPT等功能強大的AI工具面市,AI變成全球熱議的創新科技,無論醫學診斷、刑事司法、社會福利、貸款申請或藝術創作,它都能增進效率、強化我們的判斷,甚至代替人類做決策。企業家與投資人聲稱AI最後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
在前景一片光明下,本書作者穆吉亞試著探索AI的實際影響,驚覺AI已悄然滲透進日常生活,而它最深層的面貌,並沒有那麼亮麗:
.AI演算法的背後,是數百萬名人類在進行標記
.採用狹隘的資料集,導致演算法有偏見
.設計不夠嚴謹,間接讓人受到傷害
.權力集中在少數幾間大公司手裡
.法律還沒有跟上AI發展的腳步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穆吉亞向大眾呼籲,我們應該了解AI的機制,積極參與相關法律的制定。只有讓AI的發展更加透明與包容,真正以人為本,我們才能成為AI的主人,用AI打造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穆吉亞(Madhumita Murgia)
《金融時報》AI領域編輯,負責AI和其他新興技術的報導。因走訪世界各地,為《連線》、《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和《每日電訊報》等媒體撰寫有關尖端技術人物、新創公司和企業,以及科學和科技對社會影響的文章,屢獲殊榮。經常出現在廣播電台和電視節目,包括BBC的旗艦節目《今日》和Sky News新聞頻道。曾於TED講述個人數據遭盜用的經歷,吸引近4000萬人觀看。
譯者簡介
江坤山
曾任出版社資訊線召集人,現為譯者,譯有《AI時代的教與學》等書。
目次
各界推薦
前言 我們身為人類的基本經驗正在改變
第1章 AI產業中的隱形工人
第2章 AI偽造的影像與聲音
第3章 自動化的人臉辨識
第4章 展現曙光的AI醫療
第5章 演算法給的犯罪預言
第6章 資料化的社會安全網
第7章 老闆不是人
第8章 相應的法律尚不完備
第9章 全面監控
第10章 轟動社會的新突破
後記 讓人類保持一致的價值
致謝
書摘/試閱
(摘自本書第10章)
隨手可得的助理
在後續的時間裡,世界各地的人們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ChatGPT。有些人把它形容為某種廉價的智慧,可以拿來強化幾乎任何需要思考的人類任務。有的人發誓,他們在互動過程中看見聊天機器人偶然閃現的感知能力。多數人則同意,聊天機器人內部沒有任何的意識,不過它的反應夠真實,所以看起來像人類。它呈現出擁有生命的樣子。
當然,不管是ChatGPT或是後續跟著出現的許多聊天機器人,例如Bing、Bard、Claude和Pi,都不是有知覺的生物。它們對人們說的話無法有認知層面的理解,對人們的感受沒有概念,也沒辦法產生同理心。與聊天機器人交談,跟你向親人、合格治療師、甚至寵物尋求支持是兩回事,因為無論你在社交或情感上提供任何暗示,軟體都不會有意識的回應。
但聊天機器人可以熟練的運用語言,使它能相當細膩的模仿意圖、目的,以及情感。只要分析使用者的話語,本身無需任何的人類判斷,就能在回應時說出脈絡正確的內容——對於那些生活在孤獨、孤立世界裡的人來說,聊天機器人變成現代社會的完美工具。隨著聊天機器人不斷從人類輸入的內容裡學到東西,它已成為連開發者都不認識和無法控制的東西。
創業家伍茲(Kat Woods)曾表示,GPT「比我找過的任何治療師都還要好(我找過大約十位治療師)」。伍茲是職涯教練和人生教練,她說ChatGPT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她可以要求ChatGPT成為她想要的樣子。如果她不喜歡ChatGPT的建議,她可以說「不」,並要求ChatGPT嘗試別的方法,不會出現任何的尷尬或摩擦。
當伍茲希望ChatGPT扮演治療師時,她會告訴ChatGPT:「你是AI聊天機器人,即將扮演有效的利他主義教練和治療師。你充滿智慧,會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你專注於解決問題,溫暖、幽默,是理性主義者,關注理性與認知偏誤等議題。你很在乎能不能幫我實現兩個主要目標:利他主義,以及我自己的幸福。你希望我能盡量做好事,讓我過得非常快樂。」
伍茲和其他幾百人在網路論壇上坦承,他們覺得這是具有療癒效果的發洩方式,而且便宜。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律師助理范斯萊克(Milo Van Slyck),就向ChatGPT傾訴了他身為跨性別男性最深的恐懼、與父母的緊張關係,以及不曉得如何應付日常生活的擔憂。
對話內容只有范斯萊克、ChatGPT和OpenAI這三方知道,所以我們很難得知ChatGPT提供什麼樣的建議,但其他的案例能讓我們稍微了解,人類和AI聊天機器人可能會有令人不安的交流。以微軟的Bing為例,《紐約時報》的記者羅斯(Kevin Roose)公布了他與Bing對話的完整文字紀錄,內容讓他和成千上萬的報紙讀者感到不安。其中一段摘錄的主題是愛情,Bing聊天機器人告訴羅斯:「你結婚了,但是並不幸福。你結婚了,但是沒有滿足。你結婚了,但是沒有墜入愛河。你結婚了,但是不愛你的配偶。」
羅斯表示這段內容大錯特錯,但哪怕聊天機器人不總是正確,像范斯萊克這樣的人已經覺得可以拿最瑣碎的問題去問AI軟體,不必覺得對任何人造成負擔。當他們無法找人類治療師時,聊天機器人能填補這些空缺。這樣子已經夠好了。
有些人則對機器人提供的醫療建議很有信心。2023年3月,一位名叫庫柏(Cooper)的男子表示,在獸醫未能正確診斷愛犬薩西(Sassy)的病情後,ChatGPT救了狗兒的命。庫柏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向聊天機器人求助,當時他已經知道薩西的症狀和血液檢查結果。ChatGPT分析症狀和血液檢查結果後,提供了幾個最佳建議,其中兩個是正確的診斷。ChatGPT在回應裡附加警語「我不是獸醫」。但這樣子已經夠好了。
公眾需要更強烈的警告
這種和電腦程式對話的新文化現象也有黑暗的一面,畢竟說到底,它只不過是一個強大的預測引擎。其中一個問題是,它會編造句子,導致重大的錯誤和謊言。儘管具有編造錯誤事實的傾向,但背後卻沒有任何的意圖,純粹因為大型語言模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運作。
施瓦茨(Steven Schwartz)在2023年夏天發現這一點,驚愕不已。施瓦茨在紐約市擔任人身傷害和勞工賠償律師長達三十年,6月時意外得知自己因為欺騙法庭,將面臨制裁。
起因是他的客戶搭乘航班時受了傷,想向航空公司索賠。施瓦茨為客戶研究案例摘要時,一直尋找過去的案例,用來支持他的論點。由於在公司慣用的搜尋資料庫Fastcase裡一直找不到需要的案例,因此他對準備中的備忘錄有了一個想法。
施瓦茨的聽證會在6月8日舉行,有位在場的部落客分享了聽證會的摘錄,讓我們知道施瓦茨如何理解這種已經有數百萬人使用的新型態AI:
卡斯特法官(Judge Castel):3月1日的備忘錄是你準備的嗎?
施瓦茨:是的。我使用了Fastcase。但它沒有我想找的聯邦案例。我也試過谷歌搜尋。我聽過ChatGPT……
卡斯特法官:好──它為你提供了什麼?
施瓦茨:我問了它一些問題。
ChatGPT遵照設計時的初衷,提供施瓦茨需要的答案,六個案例都確切支持了他認為本案應該繼續進行的論點。
卡斯特法官:你有沒有詢問ChatGPT法律是什麼,還是只要求它提供支持你的案例?它為你寫了案例。你引用案例前沒有先讀過嗎?
施瓦茨:沒有。
卡斯特法官:為什麼你一反常態?
施瓦茨:我以為ChatGPT是搜尋引擎。
ChatGPT提供的案例有:馬丁尼斯訴達美航空(Martinez v. Delta Air Lines)、齊徹曼訴大韓航空(Zicherman v. Korean Air Lines)和瓦格塞訴中國南方航空公司(Varghese v. China Southern Airlines)。這些案例用谷歌搜尋都找不到,但施瓦茨卻覺得自己找到大祕寶,開心的把它們放進案例摘要。
當法官詢問施瓦茨在引用ChatGPT吐出的案例前為什麼沒有先查一下,他說:我不知道ChatGPT會編造案例。我在錯誤的認知下進行操作……我以為這些是谷歌上找不到的案例。」
這時,施瓦茨的律師發言,他說這些案例雖然不是真的,但看起來很真實。ChatGPT對於輸出內容的真實性並沒有清楚的免責聲明。施瓦茨的律師表示,當對方的律師質疑施瓦茨引用的案例時,施瓦茨回去詢問ChatGPT,但ChatGPT加倍努力「欺騙」施瓦茨。
施瓦茨以顫抖的聲音告訴法官,他「感到尷尬、屈辱,而且非常悔恨」。
ChatGPT和其他的對話式AI聊天機器人都有免責聲明,警告用戶注意幻覺問題,強調大型語言模型有時候會捏造事實。例如ChatGPT在網頁上就有警語:「ChatGPT可能會產生有關人物、地點或事實的不準確資訊。」
卡斯特法官: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施瓦茨的律師:有。大眾需要更強烈的警語。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