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名著《歎異抄》入門
商品資訊
系列名:眾生
ISBN13:9786267449332
替代書名:歎異抄ってなんだろう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作者:高森顯徹; 高森光晴; 大見滋紀
譯者:《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翻譯組
出版日:2024/11/18
裝訂/頁數:平裝/180頁
規格:21cm*14.8cm*0.9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馳名古今的經典名著
揭示人性與生死意義的永恆大哉問!
跨越700年,解密《歎異抄》!
「如果能早十年知曉東洋有這樣偉大的聖者,我會學習日語,並把傳揚他的教義當作我畢生的事業。」
──海德格爾(二十世紀偉大哲學家)
「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去無人島,我會帶上《歎異抄》。」
──司馬遼太郎(日本文學巨匠)
「即使一切書籍都被燒毀,只要留下《歎異抄》就足矣。」
──西田幾多郎(哲學家,日本文化勳章得主)
既然我們最終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世界名著《歎異抄》,回答了生命的基本問題,恆久吸引著世人。
這本權威性的入門書,領你進入《歎異抄》的世界,即使對佛教或歷史一無所知的「初學者」也能理解!
☆《歎異抄》是什麼?
這是由親鸞聖人的弟子唯圓所著的古典名著。書中回答了生命的根本問題──「既然我們最終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下去?」揭示了「南無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效,幫助人類破除「不知死了以後會如何的黑暗之心」,獲得永遠的幸福。
☆為什麼要讀《歎異抄》?
親鸞聖人的教義強調無論面對多大的痛苦,都不應放棄——因為不論是誰只要聽聞佛法就能得到無上的幸福,這也是《歎異抄》的核心。其重要性跨越了時代和文化的界限,滿載了對於全人類都至關重要的內容。
☆為什麼本書是入門《歎異抄》的最佳選擇?
本入門書旨在引領讀者輕鬆理解《歎異抄》的核心思想。即使對佛教或歷史知之甚少,也能通過書中生動的譬喻故事和清晰的圖表,從零開始逐步掌握親鸞聖人的教義,簡明易懂,直達心靈。
*親鸞聖人始終如一的教導*
「無論遭遇多大的痛苦,都不要放棄!你終將獲得無比巨大的幸福。不分人種、性別、年齡、能力、貧富,任何人都能夠平等地獲得無與倫比的幸福,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喜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高森顯徹
1929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龍谷大學畢業。
長期以來在日本及海外各地舉辦講演會,並執筆寫作。
著作有《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開啟歎異抄》等。
《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中文版已在中國和台灣出版發行。
相關著作:《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人生的大哉問——人為何而活?是你無法逃避的生命課題!》
高森光晴
1953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長期以來在日本及海外各地舉辦講演會,現任淨土真宗學院院長。
大見滋紀
197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淨土真宗學院高級講師。
譯者簡介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翻譯組
目次
前言
序章 讓世界為之傾倒的名著
跨越時空、充滿謎團的美文
五百年前被封印
如何從零開始理解這本書
第一章 難治之症的患者
無法治癒的難治之症──欲望、憤怒、愚癡
無限擴張的「欲望之心」
無論擁有什麼,痛苦都不會消失
欲望的本質是自私自利之心
欲望受到阻礙就會出現的「憤怒之心」
對他人的不幸暗自竊喜的「愚癡之心」
佛眼會看穿我們的心靈深處
肉眼、放大鏡、顯微鏡,哪一個看到的是最真實的狀態?
人到死為止都是煩惱具足的存在
能夠治癒的難治之症──「對死後黑暗之心」
死亡是粗暴無禮的不速之客
如果被醫生告知「你已經是癌症晚期……」
如果未來是黑暗的,現在就無法變得光明
驚駭於死亡的托爾斯泰
親鸞聖人出家,也是因為震驚於這個事實
第二章 名醫的介紹人
追求「超越生老病死」之路的釋迦牟尼佛
「覺悟」有五十二個階位
兩千六百年前的宇宙觀
第三章 名醫
名醫指的是彌陀
釋尊終其一生講說的「彌陀誓願」
親鸞聖人吃葷娶妻的原因
彌陀誓願──讓我們清楚得知死後會怎樣
彌陀誓願──被牢牢救攝、絕對不會被捨棄的幸福
人,為什麼活著?──《歎異抄》為我們揭示了答案
第四章 特效藥
「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只有六個字,其功效卻無窮無盡
現在就清楚得知,死後必往極樂
極樂淨土是怎樣的世界
貓咪往生之淨土,宮殿皆由魚乾做
「幸福」有三個可悲的定律
(一)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二)不可能一直持續
(三)在死亡面前會全部崩潰
怎樣才能吃下這副特效藥呢?
「趁著我哄住金毗羅,趕快把孩子生下來!」
「就沒有哪位神,能拯救沒有祈禱之心的我嗎?」
「聽」,就是認真地聽,深入地理解接受
「聞」,是指疑心盡消、難治之症痊癒的一念
第五章 痊癒
親鸞聖人的教義=平生業成
親鸞聖人在二十九歲的時候,獲得了拯救
疾病痊癒的世界──「無礙之一道」
痛苦轉為歡喜──顛覆常識的幸福
全人類的終極目的
第六章 道謝
感謝的話語──「南無阿彌陀佛」
熊熊烈火中保護下來的《教行信證》
第七章 《歎異抄》開篇的話語
讀懂了這句話,就會讀懂《歎異抄》全文
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拯救
信「必遂往生」
欲念佛之心發起之時
即獲攝取不舍之利益也
七百年前唯圓寫給我們的「書信」
結語
附錄
註釋出處
書摘/試閱
怎樣才能吃下這副特效藥呢?
那麼,要怎樣才能吃下彌陀所製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副特效藥呢?
對於患者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問題,絕對不可以聽錯。
如前文所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副名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特效藥,彌陀已經把它製造出來放在手邊了。於是,在聽聞親鸞聖人教義的人之中,就有人聽錯了這一點,以為「既然去往極樂的特效藥已經做好了,那大家死後就都能去極樂了。」
他們似乎是把藥已經做好這件事,和病已經治好這件事混為一談了。
但是,無論多麼有效的特效藥,如果不吃下去的話,疾病就無法痊癒,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麼,要怎樣才能吃下南無阿彌陀佛這副特效藥呢?這就成為了我們最想知道的事情。
要想詢問關於彌陀所製的特效藥「南無阿彌陀佛」的事情,唯有詢問彌陀的弟子——釋迦牟尼佛這一個途徑。
對此,釋迦牟尼佛也十分明瞭。他反覆地、明確地教導我們說:「彌陀製造的特效藥,是全憑『聞』來吃下的妙藥。」
因此,無論是親鸞聖人還是蓮如上人,都斷言說「佛法極盡於聽聞(要得到彌陀的誓言所說的拯救,唯有依靠「聞」)」。
在世間,一說到宗教,大多數人的印象可能都是什麼「信者得救,要相信神」、「要有信仰之心」、「要祈禱」、「要禮拜」之類的吧。
而一說到佛教,就會聯想到修行、坐禪、暝想、祈願等等,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然而,名醫彌陀其實早就看穿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既沒有相信神、佛的心,也沒有祈禱、禮拜的心。
我們人的相信之心、祈禱之心到底有多麼虛假呢?對此,有這樣一個笑話。
「趁著我哄住金毗羅,趕快把孩子生下來!」
有一對夫婦,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妻子快要分娩了,痛得一邊呻吟一邊在家裡滿地打滾。
因為家裡太窮,別說醫生,就連助產婦也請不起。妻子這麼痛苦,丈夫實在看不下去,於是跑到院子裡打了一桶井水從頭淋下,開始向他一直信仰的金毗羅大神求救:
「南無金毗羅大神,現在我老婆難產,痛得滿地打滾,求您趕快讓她把孩子平安生下來吧,求求您了。」
水淋了好幾桶,又伏在地上三拜九叩,可是妻子還在痛苦地呻吟著。
他想,只是這樣祈求,不供奉東西大概還是不行。可是家裡又沒有什麼可以上供的東西,只好許願說:「金毗羅大神,如果靠您的力量平安生下孩子,我一定供奉您一對銅制的牌樓。求求您,求求您啦!」
他祈禱的聲音很大,屋裡的妻子聽見了,擔心起來,也顧不得陣痛了,大聲叫道:「銅製的牌樓那麼貴,萬一真的一下子生出來怎麼辦?」
丈夫回過頭來,滿不在乎地說:「少囉嗦!趁著我哄住金毗羅的時候,還不趕快把孩子生下來!」
丈夫用井水清潔身體,又三拜九叩地向神祈禱「如果孩子平安生下來,就供奉一對銅牌樓」,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副虔誠的樣子。
然而,他的「祈禱」中其實隱藏著自私的盤算,想著「先跟神說供奉牌樓,等孩子生下來還不是我說了算。」
到實現自己的願望為止,都一直裝出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等到願望實現了就轉頭不認帳。有這種虛假不實之心的,並非只是這個丈夫一個人吧。
可能有人會說,「那種人怎麼能算信徒呢。我的信仰和祈禱都是非常虔誠的。」
的確,也有人不是像剛才所說的笑話裡的丈夫那樣,想要去欺騙神佛,而是在非常認真地相信的。
「就沒有哪位神,能拯救沒有祈禱之心的我嗎?」
日本明治時代的文豪國木田獨步是一名基督徒,因為得了肺結核,年僅36歲就死去了。他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段充滿悲泣的記錄。
國木田躺在茅崎市南湖療養院的病床上,對當初他成為基督徒時的受洗牧師——植村正久訴說自己的苦悶。在記錄中,他這樣寫道:
「氏云唯祈禱。云祈禱可解決一切事。極容易之事也。然余不能祈禱。非湧自衷心之祈禱,主亦不能容也。祈禱之詞雖極簡易,祈禱之心卻難,甚難得之。誰來救此不能祈禱之心耶?」
(祈禱的話語雖然簡單,但是在死亡帶來的不安與恐懼面前,我卻沒有相信神的心,也沒有向神祈禱的心。有沒有誰,有沒有誰來拯救我這個連向神祈禱的心都沒有的人呢?明明心底無法相信,卻讓我去向神祈禱,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最後他說,「誰來救此不能祈禱之心耶?」(就沒有哪一位神,能夠拯救連祈禱之心都沒有的人嗎?)
如果像國木田那樣,認真地凝視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對於神或佛這樣的存在,我們其實既沒有純粹的相信之心,也沒有純粹的祈禱之心。
名醫彌陀早就看穿了,古今中外的全人類,都是既沒有相信之心,也沒有祈禱、繫念之心,根本無法認真地坐禪、冥想的人。
看穿了所有人實相的彌陀,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得出了結論——要想拯救所有的人,唯有透過無條件的拯救,因此彌陀才發下了無條件拯救我們的誓言。
我們聽聞這無條件的彌陀誓言,在清楚得知彌陀的誓言「是真實的」、「不是謊言」,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拯救的聞即信之一念,「對死後黑暗之心」的疾病就會徹底痊癒,得到無上的幸福。
這就是在聞信「原來彌陀的拯救是無條件的」一念獲救,極盡於聽聞的教義。
那麼,所謂聽聞,是指怎樣的聽法呢?
「聽」,就是認真地聽,深入地理解接受
親鸞聖人將「聽」與「聞」嚴格地區分開來,教導我們這兩個字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首先,「聽」指的是直到於一念治癒「對死後黑暗之心」的疾病、獲得無上幸福為止,我們所經歷的路程。
也就是從講說彌陀誓願(誓言)的佛教老師那裡,認真地聽「彌陀誓言」的本、末,並且深入地理解、接受。
「彌陀誓言」的本和末就是說:
彌陀發下誓言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
彌陀發誓要給予怎樣的拯救?
彌陀發誓要如何拯救?
彌陀為了實現自己的誓言,是怎樣做的?
等等……
認真地聽,正確地理解這些內容,就是「聽」。
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去聽就會發現,自己雖然在聽彌陀的誓願,但是卻很難真正地理解、接受。
必然會湧出懷疑、反駁的心:
「我不覺得自己是那種被一切諸佛捨棄的極惡之人。」
「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得到無上的幸福呢?」
「無法相信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裡,有那麼了不起的力量。」
「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是已經沒救了?」
等等。
越是聽,越是不斷湧出對「彌陀誓願」的疑雲。
出現這樣的懷疑之心,正是在認真聽「彌陀誓願」的證明。
然而,彌陀本來就是在對這些全都瞭若指掌的基礎上,才製造出了能夠破除這些疑心的特效藥──南無阿彌陀佛。
因此,這些疑惑心於一念(瞬間)徹底消失的時候必定會到來。
直到對「彌陀誓願」的疑心於一念徹底消失為止,認真地聽這個彌陀的誓願,這就是聽聞的「聽」。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