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科學:從洞穴到屏幕的絢爛之旅(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59678652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美)亞當‧羅傑斯
譯者:羅妍莉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頁數:平裝/260頁
規格:26cm*18.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紅色,有些人喜歡紫色?
為什麼有些顏色讓我們感到溫暖,有些顏色讓我們感到冷靜?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色彩科學有關。
非洲史前巖畫、中國瓷器、彩虹、世博會場館、鉛白顏料、鈦金屬、《荷馬史詩》、 雙色連衣裙、油畫修護和液晶屏幕——10 件事物,穿越300 萬年,橫跨東西半球,探尋色彩科學研究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
作者簡介
亞當.羅杰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連線》雜志高級記者,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新聞項目研究員。作品《酒的科學》(Proof: The Science of Booze)是《紐約時報》2014 年暢銷書,獲得2014 年國際美食家大獎最佳酒類圖書獎,並被亞馬遜、《連線》、《衛報》評為2014 年最佳科普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10件事物,講清色彩科學史
借助10件常見事物,講述其中涉及的色彩科學知識,展現色彩發展的歷史,構建色彩科學體系,全面展現色彩科學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跨學科融合
涉及物理學、化學、神經科學、材料學、語言學、心理學、藝術等眾多領域,顛覆人們對顏色的既定認知。
★科學性與人文性兼顧
色彩科學史 人類發展史,跨越300萬年的時間,探尋科學研究和人類文明進步對顏色發展的影響。
★大量實例與名人逸聞,兼具趣味性和科學性
伊斯蘭陶器與長沙窯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亞裡士多德誤導了色彩科學的發展?空調其實誕生於印刷廠?色盲患者解開了“人類為何能夠看見顏色”之謎?
序
引言
康沃爾的黑色細沙
想象一下大不列顛島。從島的西南角向凱爾特海,以及更遠處的大西洋延伸出一座半島,形態猶如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纖纖玉足。這只“腳”位於康沃爾的南端,是英國的海濱度假勝地,“腳跟”的位置被稱為利澤德(Lizard),這個名字與詞源學有關,與某種爬行動物毫無關係。
請先記住康沃爾的樣子,記住這只“腳”。現在,我們將時鐘往回撥4 億年,將目光轉移到當時靠近地球赤道的某個地方,一片面積不大的泥濘海底。這就是泥盆紀時期的康沃爾,在大約4000 萬年間,這裡一直不斷積累著火山巖、海洋沉積物和黏糊糊的泥狀物質,直到一個大陸板塊漂移北上,與另一個大陸板塊發生了碰撞。當時,盤古大陸這片泛大陸正在形成中,康沃爾所在的那一小片岩石被夾在了碰撞帶裡。對當時而言,構造地質學產生了未來世界——如今這個世界。
於是,我來到了位於利澤德最北端的一個停車場,它就在卡爾德羅斯皇家海軍航空基地的鐵絲網之外。在我的頭頂上,戰鬥機呼嘯著衝向晴朗的藍天,我把租來的車停在停車場,這樣一來,埃克塞特大學的地質學家羅賓·謝爾就可以開車帶我去兜風了。由於泥盆紀時期一個又一個大陸板塊激烈碰撞的疊加,今天的康沃爾成了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如果你對石頭感興趣,你一定會明白我這麼說的原因。
我和謝爾就對石頭很感興趣。我們要去的那個地方離停車場僅有6 英裡1左右,汽車在年代久遠的下沉式單行道上艱難地行駛半小時,便可到達。兩個世紀前,牧師威廉·格雷戈爾——一個對研究石頭津津樂道的人,在那裡發現了一種名為“鈦”的元素,從此永久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我們剛上路,謝爾就開口為車內的異味向我道歉。據說,一位專門研究利澤德地區的牛津大學地質學家,把他濕淋淋的鞋子在車裡擱了一夜,謝爾直到這天早晨才發現。謝爾把那雙仍然沒幹的鞋裝進一個塑料袋,塞進了後備廂,那裡已經被塞得滿滿當當,除了其他鞋子和各種裝備,還有好幾箱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地質學是一門戶外科學,謝爾戴著眼鏡,胡子拉碴,又高又瘦,衣服透出清晰的肌肉線條,看著像是那種出於工作需要、成天在崖壁上爬來爬去的人。他的後備廂給人一種時刻準備出發的感覺。
謝爾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康沃爾地質學。現在,除了在知名的坎伯恩礦業學院授課之外,他還在該地區的礦業公司工作。“我屬於區域地質學家,”謝爾說,“有些同行認為這樣的研究範圍有點兒狹隘。”我們一路顛簸,經過康沃爾的茅草頂白房子、樹籬外蔥翠的田野以及低矮的石墻,謝爾邊開車邊告訴我,這個地方是如何形成的。
在大陸板塊發生碰撞的地方,淤泥和泥漿受到推擠和牽拉,產生了交疊,形成了褶皺,褶皺變成了山脈,橫跨於地球上,最終形成了大西洋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海西造山運動。
與此同時(確切地說,其實是在接下來的幾億年間,因為時間已經進入了二疊紀,所以嚴格來說算不上“同時”),一塊海洋地殼被削掉了,就像刨絲器蹭上楔形奶酪時,薄薄的奶酪片會向上卷起那樣。最後,這塊地殼被抬高,變得乾燥。用地質學術語來講,這就是蛇綠巖。大不列顛島西南端的一小片高原就以蛇綠巖為主,這裡就是利澤德。這個地名很可能來源於康沃爾方言,意為“高地”。在地質學上,整個康沃爾地區已經很奇特了,而利澤德這塊土地的地質情況又與康沃爾其他地區的有所不同。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 來自大地的顏色 15
中石器時代的顏料作坊 16
使用紅色赭石的原因 21
跟不上進化腳步的顏料 23
藏在鹽桿菌中的秘密 26
消失的白色 31
第二章 陶瓷 35
水下的珍寶 36
顏色大爆炸 38
青瓷和白瓷 40
文化與顏色 43
最早的一抹藍色 46
問題重重的打撈行動 51
第三章 彩虹 55
亞裡士多德的色彩理論 56
解開亂麻的人 59
彩虹與折射 61
色彩理論與顏色需求 63
牛頓的“彩虹之旅” 68
第四章 鉛白貿易 79
重要的白色 80
鉛白生意的艱難起步 83
鉛白的問題 86
鉛白vs 鋅白 88
鉛白引發的悲劇 91
彩色印刷趣聞 94
看不見顏色的人 97
關於色光的偉大發現 100
第五章 世界博覽會 105
注定不太平的世博會 106
純白的勝利和沙利文的叛逆 109
眼見為實 114
批判的聲音 119
彩色時代的開啟 125
第六章 鈦白 131
鈦的研究 132
佛羅裡達的鈦礦 137
鈦礦石的加工 141
二氧化鈦的優越特性 144
二氧化鈦的工業制備 147
藝術中的鈦白 152
誰是最早使用鈦白的人 157
第七章 顏色詞 161
眼中的顏色和口中的顏色 162
光的量化 164
暗酒色的大海 165
薩丕爾 沃爾夫假說 168
色彩空間 170
基本顏色詞 172
分類感知 175
暖色和冷色 181
第八章 黑藍vs 白金 185
一條雙色裙 186
顏色恒常性 191
大腦產生顏色 194
第九章 製造“假顏色”與用顏色“造假” 203
被搞砸的畫 204
一場顏色的“騙局” 208
復制畫 212
第十章 屏幕和銀幕 219
白金龜 220
白與黑 221
梵塔黑 224
共享黑色 228
屏幕上的顏色 232
用顏色激發情感 235
更大的色彩空間 237
用顏色激發生理反應 242
尾聲 246
致謝 258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來自大地的顏色
中石器時代的顏料作坊
布隆伯斯洞穴距開普敦約300千米,洞口低矮但寬敞,站在洞口我們可以俯瞰波光粼粼的印度洋。洞內空間不算大,可能僅有郊區房屋的一間臥室大小。然而,這個小小的洞穴裡提供了關於人類演變方式的極為豐富的信息,地球上幾乎沒有地方能夠與這裡媲美。在布隆伯斯洞穴地下的泥土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關於人類學習製作藝術品以及製造顏色的最早的證據。
在南非,考古學家僅在少數洞穴中發現了石器時代(距今11萬~7.5萬年)人類居住的痕跡,布隆伯斯洞穴便是其中之一。它不啻一座無價的寶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證據,有助於我們了解中石器時代非洲南部的人類對工具的使用能力和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它們雖然被稱為洞穴,但大都只是砂巖懸崖或石英巖上的巖廈,有些距地面僅幾米高,一般都離淡水水源不遠,”南非金山大學起源中心負責人塔米·霍奇基斯說,“這些洞穴原本的樣子應該與現在大不相同,其中很多都被沙子占據了不小的空間。”此外,海平面也發生了改變:在洞內有人類居住的時候,洞穴距離海岸可能有20千米之遙;而如今,我們只要站在洞口,就能欣賞到絕佳的海景。
我們可以把洞穴的地面想成一條豎直的時間軸。埋在最上層的東西年代最近;東西埋得越深,其年代就越久遠。在布隆伯斯洞穴地面的最上層,也就是年代最近的一層,出土了一種狹窄的梨形石器,被稱為雙面柳葉狀尖狀器。考古學家克裡斯托弗·亨希爾伍德(在布隆伯斯成為自然保護區之前,其祖父是附近土地的主人)還發現了41個螺殼。亨希爾伍德的團隊認為這些螺殼其實是穿珠,因為上面有穿孔,似乎有人用某種尖銳的器物從螺殼的天然開口穿入,從後方穿出,以便將其用繩子穿起來。亨希爾伍德的團隊還發現了雕刻過的骨頭,這是早期人類制
作裝飾品、進行藝術創作的又一例證。
有意思的是,他們在洞穴地面的最上層發掘出了赭石。赭石(可以調出紅色、黃色、橙色和棕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顏料之一。以上考古證據表明,早期人類會把這種主要含氧化鐵的礦石收集起來,將它們研磨成盡可能細小的顆粒(大小相當於一個細菌或一粒灰塵,直徑在0.01~1 微米),然後將這些顆粒與某種黏合劑混合,黏合劑可以將顆粒粘在一起,並使其(在多數情況下是永久地)附著於物體表面,使物體呈現本不具備的顏色。和用白堊(碳酸鈣)制成的白色以及從木炭或二氧化錳中提取出的黑色一樣,赭石色也是人類藝術作品中的基礎顏色。
物體具有顏色的原因多種多樣,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各抒己見,給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一種觀點是把光想象成一種波,但光波與水波不完全相同,光的傳播不需要水這樣的介質。不過,二者傳播的原理是一樣的。光波是在電場和磁場之間振蕩的一種能量形式。光的傳播速度極快,光波的振蕩幅度也極小。可見光的波長範圍為390~750 納米。不同波長的光——無論是光源發出的光,還是物體表面反射的光——有不同的顏色。波長短的光偏藍,波長長的光偏紅。不同波長的光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白光。
赭石的基本成分是氧化鐵。金屬鐵是灰色的,但具有一定的金屬光澤。在很大程度上,金屬的顏色是由其基本物理特性決定的。原子內部有原子核,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帶負電荷的電子環繞著原子核在特定的軌道上運行,一條軌道被稱為一個殼層,一個殼層只能夠容納特定數量的電子。被電子填滿的殼層能夠大量反射可見光譜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光,從而產生閃亮的銀白色。但鐵的外層殼層並沒有完全被填滿,所以鐵雖然可以反射可見光譜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光,但反射率低。因此,鐵呈暗淡的灰色。
鐵原子具有容納更多電子的空間,這就意味著它會與其他“合得來”的元素結合,尤其是氧。與氧結合後,它反射的光的波長會發生改變。反射哪種顏色的光取決於化學鍵的類型,以及生成的產物中是否含有其他元素的雜質。
你一定見過氧化鐵,它就是鐵銹。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