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義(簡體書)
滿額折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價
:NT$ 324 元
優惠價
87282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金庸先生所構造的那個武俠江湖背後蘊藏著很多重要的政治哲學議題。本書旨在以小見大,從輕鬆有趣的小視角切入,在政治哲學的框架下重新審視金庸江湖群俠所處的政治與道德困境,發掘並重構金庸文本中不為人察知的政治哲學意涵。

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天下”“幫派”與“人物”,各部分都以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故事和人物為案例,講解政治哲學中的重要問題,如講打狗棒就講政治信物的意義與作用,講黃藥師則分析江湖與廟堂的分野,等等。本書是一部以金庸小說為分析案例,為讀者撰寫的政治哲學理論入門圖書,有趣好讀,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蔡棟,科研人員。法學博士。拖延症患者。熱愛美食,擔心血脂。寫過推理,淺嘗輒止。年紀不小,讀書不少。除了體重,一事無成。嘗以孟浩然“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詩句自況,況了那麼多年,發現這句詩已不適合自己,因為自己“無成”的時間遠不止三十年了。

名人/編輯推薦

劉擎、楊斌、周濂、有鬼君 誠意推薦

處江湖之遠,仍思利維坦,用天真光明擊敗叢林黑暗。

歡迎來到武德充沛卻又危機重重的武俠世界。

跳出“厚黑”與“宮斗”,深挖金庸作品的公共關懷。

  • 換個方式讀金庸,發現不一樣的金庸江湖,原來我們都身處江湖

打狗棒百無一用?這根綠瑩瑩的棒子其實是政治信物,關乎傳統與道義;黃老邪為何越來越不邪?黃藥師如何變得“又洪又專”?武功低微,等級不夠,江湖打工人改變命運還能怎麼做?丐幫弟子為何面目模糊?只有幫主一人令人難忘?金庸江湖中的政治女性如何被製造?為何都不討人喜歡?江湖中人對抗“內卷”,為何越抗越“卷”?……

與六神磊磊針砭時弊、近身肉搏不同,蔡棟選擇退後一步,探討金庸世界裡的政治哲學,往更深處挖掘這座富礦,不一樣的理路與礦脈,一樣的刀光劍影、動人心魄。

  • 不“厚黑”,非“宮斗”,挖掘金庸作品的公共關懷,趣味政治哲學入門

歡迎來到武德充沛卻又危機重重的武俠世界。通過江湖、幫派、人物,理解霍布斯、馬基雅維利、漢娜·阿倫特、朱迪絲·施克萊、以賽亞·伯林、哈貝馬斯……還有他們的各種“主義”。

作者透過刀光劍影,關注武俠江湖的議論中時常被忽視的主題:道義、規則、公共關懷、烏托邦式的熱血理想,以及這些追求背後的沉痛代價。這本書議題嚴肅,卻妙趣橫生,讓人在愉悅中獲得啟迪。

  • 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妙語連珠,不抬杠,純講理

作者專治政治學,對金庸武俠的解讀,宛如武當俞蓮舟出手:“越打越快,可是一招一式卻無不清清楚楚,便如擅於唱曲的名家,雖唱到了極快之處,但板眼吐字,仍是交代得乾淨利落,無半點模糊拖沓。”

目次

前言 金庸江湖:一個反烏托邦的烏托邦

天下:處江湖之遠則思利維坦

百無一用的打狗棒:江湖政治信物的衰落與重新發明

躲不掉的廟堂與黃藥師的“又洪又專”之路

陶姑姑的“強迫症”與江湖利維坦之夢

寶藏、秘笈、龍脈:寶物重要性排序的背後

江湖打工人改變命運的兩種路徑

假設《鹿鼎記》有“死亡筆記”

金庸筆下失蹤的歷史與反抗者的烏托邦

幫派:幫幫有本難念的經

“獵巫”戰爭與武林道義

被製造的江湖政治女性

解剖丐幫:一臺戰時機器的進化與停轉

岳不群的美夢虛竹的命:幫派兼並正當可行嗎?

武當侄嬸命不同:“護短”與“清理門戶”

當江湖中人對抗“內卷”:為何越抗越“卷”

大俠的戶口本與遍布江湖的“電子眼”

人物:江湖俠骨已無多

插兄弟一刀的郭大俠

“不義之忠”和“不忠之義”間的慕容四家臣

昆侖掌門何太衝:一個講“大義”的“壞人”?

“江湖不值得”的背後:從風清揚變成岳不群總共要幾步

偽君子與暴虐狂誰更壞:惡人榜排名的生成及其政治意蘊

附錄一 桂王擁唐與天地會擁桂:從《鹿鼎記》的一處歷史錯誤說起

附錄二 數學習題集裡的少林“秘笈”

後 記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書摘/試閱

解剖丐幫:一臺戰時機器的進化與停轉

一、幫主以下,蓋無風彩

金庸筆下的丐幫與歷史上真實丐幫的差別,就是淘寶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差別。前者很理想,後者很現實。歷史上的乞丐一旦結為幫派和行會,便可能與坑蒙拐騙、盜竊勒索有關,其幫眾也並非都是因貧弱致乞,偷惰失業、遊手好閑者占了相當一部分。一些乞丐甚至會成為影響治安的不穩定因素,引起人們不安。反映世情的小說《喻世明言》中說:“世間有四種人惹他不得,引起了頭,再不好絕他。是那四種?遊方僧道、乞丐、閑漢、牙婆。”清代一些史料甚至認定某些地域的花子會“俱系各處無賴之徒,成群結黨”。

但在金庸筆下,丐幫是偉光正的天下第一大幫,幫主多是武藝高強、義薄云天的蓋世英雄,其數十萬幫中弟子幾乎個個慷慨好義、疾惡如仇。這伙人小到“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大到“為國為民、奮不顧身”,就差拯救地球了,簡直是人數比復仇者聯盟多了數萬倍的古代超級英雄天團。

金庸的這一寫法引起過不少批評,論者認為把貧無立錐之地的乞丐寫成心憂天下的無雙國士太過荒唐,既無視了理想追求的現實基礎,又低估了生存性需求的重要性。你很難想象一個天天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拾荒者會時刻關心世界局勢和全球治理問題。

一種為金庸辯護的思路是,金庸筆下的群丐是象徵性的文學符號,集中隱喻了“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士大夫理想形象,畢竟“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它表達了這樣一種想象:道德思考和精神關懷是可以超越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的。貧富程度無關精神境界,就如在康德的理解中,知識水平不等同於道德水平。君子雖棲衡門、居陋室,一樣可以為天下遠謀。金庸筆下的丐幫弟子,是一群背著口袋、拎著打狗棒的士大夫。

既然金庸筆下的群丐,既隱喻了君子的境界,還濃縮了士人的精神,那麼多高級的好詞兒都燴在一鍋,統統裝在了他們的討飯口袋裡,這伙人一定個個都是風彩過人、神氣豪上的真名士、大英雄吧?答案卻是否定的。

丐幫幾大著名幫主確實極具個人風彩:喬峰雄爽慷慨,洪七公詼諧豪邁,黃蓉更是古靈精怪、機智過人。但除了丐幫幫主之外,其他丐幫的諸長老、弟子,基本上都是形象模糊、千人一面、性格單一,毫無任何風彩可言。在《天龍八部》

《射雕英雄傳》中,我們還隱約記得幾大長老的姓氏;但是到《倚天屠龍記》中,丐幫傳功、執法長老,掌棒、掌缽龍頭這些厲害角色居然連名字都沒有,金庸大概也是懶得起了。如果拍攝電視劇,這些人全部找同一個群眾演員扮演,估計都不會有什麼違和感。稍微有幾個讓人記得住的,也都是射雕彭長老、倚天陳友諒、天龍全冠清等壞得“出類拔萃”的惡人。

正所謂幫主以下,蓋無風彩。千人一面,反派除外。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二、高效的丐幫機器

雖然我們很難記住丐幫弟子的個體形象,但對於丐幫弟子的普遍形象,我們卻能達成共識:直爽豪邁、疾惡如仇、性格暴烈、頗愛飲酒,還有一般智商不高。

個體形象不突出,是作者筆力不夠時作品中常出現的毛病。但金庸並非如此,他所塑造的其他幫派,幫中人物形象都各不相同、活靈活現。例如,我們很難界定出武當派的整體形象,卻知道武當弟子性情各異:俞蓮舟的穩重老練、殷梨亭的性情天真,連著墨不多的衝虛道長都以瀟灑淡然、頗富智計的形象深入人心。華山派同為劍宗弟子的風清揚與封不平性格秉性天差地別,同為一師之徒的令狐衝、陸大有、勞德諾、林平之個個不同。但丐幫有普遍的性格形象,卻缺少個別的性格形象;有整體的幫會風彩,卻缺少個體的人物風彩。當然,只有幫主例外。

一部分原因可以在丐幫的管理體制中找到。

丐幫的管理體制與其他幫派並不一樣。一般武林門派,管理較為松散,雖有上下尊卑,但等級並不明顯。華山派令狐衝師兄弟間向來嘻嘻哈哈、沒大沒小;嵩山派除左冷禪外,其他十幾個太保,很難說誰比誰權力大;泰山派退休大叔玉字輩老前輩可以明目張膽叫板掌門。門派不同於幫會,其掌門與弟子間多有師承關係,師長管理弟子擁有天然正當性,也極易形成“君師合一”的狀態。但金庸筆下的門派卻像是大家庭的外在延伸,管理上與大家族並無太多差異。那麼教門呢?明教人多勢眾,但高層也很難對各地部眾形成有效約束。韓山童父子儼然一地諸侯王,尾大不掉。朱元璋更是坐擁百萬之眾,楊逍繼任教主後竟不能與之爭鋒。

丐幫卻是一個異類。它的管理體制,是管理權高度集中的。不少金庸迷都撰文討論過丐幫組織的嚴密與有效。簡要言之,其機構和制度設計,均頗為精妙。幫主之下,設有長老龍頭等,構成丐幫的總部。總部之外,設有各大分舵,機構遍布全國。幫內人員除擔任職務外,均有銜級。例如舵主是職務,類似於部隊的師長、旅長,那麼身上的口袋則代表銜級,八袋弟子可能類似於少將、準將。銜級決定了榮譽待遇、尊卑等級,理順等級關係更易形成有效的管理。丐幫還有嚴格的成文法規,杏子林中執法長老白世鏡和喬峰各自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讓我們得以對浩如煙海的丐幫法典窺豹一斑。

有這樣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嚴密的等級關係,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丐幫只有普遍性格,而缺少個體風彩了。身在丐幫之中,重要的不是展示你的個性,而是服從這個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器。最好的服從就是適應與融入:作為一名丐幫弟子,首先是丐幫的一分子,然後才是自己。只有到幫主那個層級,才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風彩,才可以沒事去皇宮偷吃點御膳,才有閑暇用降龍十八掌的功夫換幾道好菜,或者和大理來的流量小生喝喝酒、拜拜把子。

丐幫形成這樣的制度,必有其因。奧秘就在“戰時”這一特殊條件。

三、持久的戰爭

金庸筆下的丐幫,基本上一直在打仗。

喬峰時代,和遼國人打,丐幫充當了大宋軍方的特別支隊。洪七公時代,丐幫拒不南撤,是抗金的急先鋒,黃蓉、魯有腳時代,更是抗擊蒙古大軍的重要生力軍,史火龍時代,是反元義軍的參與者之一。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丐幫雖已衰落,可還是以反清幫會自居,吳六奇便是幫中弟子,興漢丐幫範幫主雖糊塗,但也算是反清隊伍的一員。可能唯一的太平幫主是《笑傲江湖》中的解風。如果給金庸世界的丐幫設計一曲背景音樂,一定是“滿腔憤恨向誰言”“傷心血淚灑山川”等慷慨悲壯的曲子。

丐幫面臨的最大歷史現實就是“戰時”。丐幫的終極目的,就是取得勝利。這不僅僅是服從於“打仗就要贏”的現實邏輯,還具有重要的價值指向:戰爭在丐幫眼中,是正義對抗不義的戰爭,而戰爭的勝利就是家國大義的現實呈現,就是丐幫弟子自認為於國於民作出的最大貢獻。此是“大節”之所在。

為了有效適應戰爭的節奏,丐幫必須是等級森嚴、管理集中的,它要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能應對複雜的局面。丐幫也必須是集體優先的,個體要服從大局,鑄造集體性格要優於養成個人性格。唯有如此,才能匯聚強大的集體意志,形成高效的動員能力,適應戰時的集體行動。

為取得勝利,幫主雖尊,但可被推翻,森嚴的幫規可被冒死挑戰。杏子林中,為數不少的丐幫弟子以生命為代價發動政變,試圖廢掉喬峰。雖說此舉是受到了全冠清的蠱惑,但根本原因還是他們擔心喬峰身為契丹人會做出危害大局之舉,即在宋遼對峙的這個特殊“戰時”會危害丐幫乃至大宋的整體利益。於是,這也影響了丐幫弟子對於丐幫權力構成的理解:丐幫幫主不等於丐幫,丐幫的利益也不必然和幫主捆綁在一起。就像法國大革命時期,國王不再等同於國家,人民會出於維護國家利益的目的處決路易十六。幫主只是一個能使丐幫在戰時得以利益最大化的具體職務。這種主觀理解,最終形成一種政治文化,客觀上構成了丐幫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幫主沒有做出明顯危害戰爭大局的行為,即使他的命令違反常理、倒行逆施,眾弟子也會凜然遵從。《天龍八部》中新任幫主遊坦之與星宿老怪比拼“腐尸毒”功夫,每一個回合都要犧牲一名“自己人”。丐幫弟子雖“大感駭異”,但仍然“慷慨赴義、臨危不避”,毅然被幫主抓死,充當擲向敵人的毒尸炮彈。對幫主以及這臺高效運轉的幫派機器的絕對服從,是寫在每個弟子骨子裡的程序代碼。

當然,這些還不是奧秘的全部。如果戰時狀態僅僅賦予丐幫高效的組織動員能力和管理機制,那丐幫弟子與訓練有素的雇傭兵集團有何區別?與科層制隊伍有何區別?倘真如此,丐幫便不再是丐幫了,而是《冰與火之歌》中龍媽麾下的太監特戰隊“無垢者”軍團** 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出場的雇傭軍,以冷酷頑強、沒有情感而著稱。

可群丐那一張張咧嘴大笑、熱情洋溢的臟兮兮臉龐,怎麼可能跟面無表情的無垢者一樣?

四、飽滿的熱情

戰時狀態形塑了丐幫集體優先的體制,眾弟子絕對服從集體和大局。但與此同時,丐幫弟子並不是只有服從而無收獲。戰時狀態使他們獲得了極強的公共參與感,激發了極飽滿的熱情。

一個集體優先、權力集中的共同體,必須解決認同的問題。雇傭兵打仗是為了錢,科層制的成員往往會對事業失去激情。丐幫弟子為什麼心甘情願服從如此嚴格的等級秩序和如此高強度的管理?為什麼肯為戰爭慷慨赴死?須知這戰爭不是一年半載的例外狀態,而是持續數百年的日常狀態。

書外一日,書中百年。你讀《天龍八部》時,丐幫高喊“家國之仇,誰不思報”;你讀“射雕三部曲”時,丐幫疾呼“我幫忠義報國,世世與金人為仇”;你讀《鹿鼎記》時,丐幫仍要“誓以滿腔熱血,反清復明”。

面對金庸世界這一場場幾乎永不停息的戰爭,如果沒有極強的信念,意志再堅韌的戰士也會因戰事過久而厭倦,甚至會懷疑共同體本身的正當性。所以,丐幫進行持續不斷的戰爭動員時,必須要把戰爭本身和每個丐幫弟子的責任聯繫起來。

從理念上說,丐幫一直將參與正義戰爭視為俠義精神的外在呈現,同時也是一種最高形式的呈現:為國為民。

俠義精神雖是通過集體行動來實現的,但它從根源上離不開每個行動著的個人。因此,戰爭的勝利也同樣屬於每個人,也正是個人俠義精神的果實。這與丐幫弟子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精神也是一致的。正義戰爭和行俠仗義雖有輕重之分,但都是俠義精神這根藤上結下的瓜。

從現實上說,丐幫還須讓每個弟子真實參與幫內重大事務、獲得充盈的自我實現感,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做一個微不足道的戰爭螺絲釘。

所以丐幫熱衷於召開各種大會,杏子林大會、君山大會、襄陽大會,以及會合天下英雄的大勝關英雄大會。大會上,大家縱論江湖、聲討外敵,七嘴八舌討論幫中事務乃至天下大事。在這種熱火朝天的氣氛中,大家進一步明確:戰勝外敵才能實現天下蒼生的根本利益和丐幫自身的整體利益。低層級弟子即使插不上嘴,也可以拿木棍敲敲地板,以助聲勢。更重要的是,大會的決策過程向每個人公開呈現,每個普通弟子都感受得到熱血沸騰時的溫度。這種“在場”的感覺,會讓他們與有榮焉。

這與盧梭的公意理論有幾成類似。在戰時狀態下,眾丐幫弟子參與正義的戰爭,才是實現俠義精神的最好途徑,這是體現他們共同利益的真正公意。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幫務,大會基於此公意決定重大事務。一切與此公意相違背的私人利益都是一種虛假利益,因為那從根本上有違俠義精神。為了公意的實現,他們甘願無條件服從幫規、服從幫內森嚴的等級制度,也甘願讓渡自己的權利,收斂自己的個性,融入丐幫共同體的大我之中。

人們常詬病的是,在盧梭那裡,個體的形象是不夠清晰的。這與丐幫中普通弟子個人面孔模糊不清也頗為相似:我們根本記不住吳長風和黎生的長相有何區別。他們的面孔模糊不清,卻絕對不是面無表情,而是千篇一律的精神飽滿、斗志昂揚。

五、無戰則衰

《笑傲江湖》的江湖,是丐幫少有的和平年代。但適應了戰爭狀態的丐幫一下子無所適從。幫內文恬武嬉,不成氣候。金庸研究者六神磊磊先生和一些金庸迷都提到過這一階段丐幫的墮落:幫主解風不僅有私生子,還將其安排至青蓮、白蓮使者的高位。丐幫的地位影響不斷下降:副幫主張金鰲武功平庸;幫主解風甚至不能代表正派與魔教比武三戰,地位屈居左冷禪之下;魔教也不把丐幫放在眼裡,上官云竟宣稱:“要滅了丐幫,也不過舉手之勞。”

丐幫作為一個共同體,它不是國家,國家在和平年代可以致力於各項建設;它也不是單一的有師承體系的武林門派,武林門派可以閉門鉆研本門武術秘籍;它又不能學嵩山派去爭霸天下,因為爭霸有違江湖道義。戰時狀態的丐幫,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什麼是公意”的問題,使“行俠仗義”這句有空泛傾向的說辭有了具體的所指。但在和平的江湖中,沒有了非正義的外敵,行俠仗義變得太抽象、太難落實。做幾件好事,行俠仗義,收拾幾個惡霸,這類事情遠遠不夠讓數十萬弟子均有事做。就像一個到處比賽的競技隊伍,一旦沒有賽事可參加,隊伍的內部價值認同將面臨動搖的危險,對外的存在感也會越來越弱。轉型中的丐幫必須思考:對內,依靠什麼維系數十萬弟子的認同;對外,憑倚什麼自雄於江湖。

戰爭的再次來臨是明末清初。但文恬武嬉的丐幫已不適應這樣的節奏,其地位漸被新興的天地會所取代。丐幫只得與天地會聯盟,吳六奇雖是幫中弟子,卻要加入天地會才能凸顯自身價值。

在金庸的敘述中,天地會本脫胎於鄭成功的軍隊,是百戰之師,更適應新的戰時狀態。天地會又借助一整套符號化的儀式以及“洪金蘭”“萬云龍”的神聖敘事完成了幫會內部的價值整合,並打造出“陳近南”這一江湖第一“愛豆”和流量大俠,以維系內外認同。經歷了漫長和平時期的丐幫很快淪為天地會的背景板。

乾隆年間掩蓋了丐幫光芒的是首腦同樣姓陳的紅花會。那時的丐幫已更名為“興漢丐幫”,其幫主範某的武功、智商均讓人忍不住懷疑這個“興漢丐幫”和真正丐幫的關係,大概類似於“金庸新”“金庸巨”和金庸的關係。

金庸修改《天龍八部》時,不惜畫蛇添足增加一段蕭峰傳功給虛竹的情節,為的是讓“降龍十八掌”傳承下去,不與蕭峰共滅。但傳到後世,這一曾威震天下的丐幫絕技大概也只能是電視劇《武林外傳》中李大嘴版本的“降龍十巴掌”,成為遙遠並可笑的傳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