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天中,依循本篤會的八個禱告時辰,靜默、祈禱、親近神。
每日規律的靈修,幫助我們時刻思想神,奉獻自己。
本書精選德國經典靈修書《摩拉維亞每日箴言》(Die Losungen)近十年來的禱告文,搭配台灣攝影大師鍾榮光的影像作品,在文與圖的幫襯、交錯之下,安靜心靈,進入默想與禱告之中。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是一般常見的那些作品,而是一本放在茶几上,垂手可得,隨時翻閱,隨時可被啟迪的書。編者將發人深省的雋語與攝影作品以很有渲染力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心靈受教;同時,編者嘗試導引讀者使用本篤會的時辰祈禱來管理日常的生活,的確,日常生活有種種衝動與慾望,需要時辰祈禱的力量帶給我們生命凝聚力。因為唯有先做到時辰祈禱,才能實踐神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必要,就像呼吸的節奏是肉體生命的必要,占據我們一生的生命。宋珮藉由這本書,邀請我們按照神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度過生活中的每個時辰。」——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誠願這本祈禱書引導你我進入與神更親密的同在,不論黑夜、黎明、早晨、正午或黃昏,讓聖靈帶領我們每一次的禱告,就像呼吸生命氣息一般自在無慮。」——盧怡君/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每日規律的靈修,幫助我們時刻思想神,奉獻自己。
本書精選德國經典靈修書《摩拉維亞每日箴言》(Die Losungen)近十年來的禱告文,搭配台灣攝影大師鍾榮光的影像作品,在文與圖的幫襯、交錯之下,安靜心靈,進入默想與禱告之中。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是一般常見的那些作品,而是一本放在茶几上,垂手可得,隨時翻閱,隨時可被啟迪的書。編者將發人深省的雋語與攝影作品以很有渲染力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心靈受教;同時,編者嘗試導引讀者使用本篤會的時辰祈禱來管理日常的生活,的確,日常生活有種種衝動與慾望,需要時辰祈禱的力量帶給我們生命凝聚力。因為唯有先做到時辰祈禱,才能實踐神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必要,就像呼吸的節奏是肉體生命的必要,占據我們一生的生命。宋珮藉由這本書,邀請我們按照神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度過生活中的每個時辰。」——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誠願這本祈禱書引導你我進入與神更親密的同在,不論黑夜、黎明、早晨、正午或黃昏,讓聖靈帶領我們每一次的禱告,就像呼吸生命氣息一般自在無慮。」——盧怡君/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宋珮
大學期間對視覺藝術發生興趣,繼而赴美攻讀藝術史。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之後偶得機會接觸圖畫書,喜見圖文共同敘事的巧妙豐富,始研究圖畫書作家及其作品,試與藝術及信仰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鍾芸
七年七班,台北人。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父母皆從事藝術及教育的自由工作,自己不小心也踏上了這條路。熱愛音樂,大學主修聲樂,研究所主修鋼琴;近年來重拾十年沒碰的長笛,並且開始學習嚮往已久的中提琴。目前擔任教會專職司琴、鋼琴老師以及國小課後班老師。和即將邁入錫婚的丈夫享受助人工作的美好時光。
譯者簡介
盧怡君
德國魯爾大學語言學博士、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李國隆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航空機械博士、中原大學機械工程系兼任副教授
孫雲平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哲學所教授
繪者簡介
鍾榮光
生於屏東縣高樹鄉。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後, 1984年進入美國加州Brooks Institute 專業攝影學院就讀,同年獲得美國西海岸攝影年賽首獎。返回台灣後曾任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大群、視丘、圖騰攝影教室專業攝影講師,及中原大學人育中心與商設系兼任助理教授,並為各大企業執行廣告形象影像拍攝工作。
宋珮
大學期間對視覺藝術發生興趣,繼而赴美攻讀藝術史。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之後偶得機會接觸圖畫書,喜見圖文共同敘事的巧妙豐富,始研究圖畫書作家及其作品,試與藝術及信仰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鍾芸
七年七班,台北人。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父母皆從事藝術及教育的自由工作,自己不小心也踏上了這條路。熱愛音樂,大學主修聲樂,研究所主修鋼琴;近年來重拾十年沒碰的長笛,並且開始學習嚮往已久的中提琴。目前擔任教會專職司琴、鋼琴老師以及國小課後班老師。和即將邁入錫婚的丈夫享受助人工作的美好時光。
譯者簡介
盧怡君
德國魯爾大學語言學博士、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李國隆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航空機械博士、中原大學機械工程系兼任副教授
孫雲平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哲學所教授
繪者簡介
鍾榮光
生於屏東縣高樹鄉。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後, 1984年進入美國加州Brooks Institute 專業攝影學院就讀,同年獲得美國西海岸攝影年賽首獎。返回台灣後曾任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大群、視丘、圖騰攝影教室專業攝影講師,及中原大學人育中心與商設系兼任助理教授,並為各大企業執行廣告形象影像拍攝工作。
序
【序一】
靈修的日常節奏:時辰祈禱
《一天的季節》這本書介紹了修道院一日如何按時禱告,以便幫助我們每天與上帝同行,又能兼顧祈禱、工作、讀經和休息。日課(Divine Office) 又稱時辰祈禱(Liturgy of the Hours),是教會每日固定的禱告時間。日課最早可以追溯自上帝與猶太人所立的聖約,上帝命令祭司亞倫(約西元前1280 年)早晨、黃昏獻祭(出埃及記廿九章38-39節)。
巴比倫時期(西元前587-521年),聖殿被毀,猶太會堂逐漸用誦讀經文、詩篇和讚美詩的儀式取代了聖殿用祭牲的獻祭,也就是用頌讚來敬拜神。這種做法的靈感可能來自詩篇,例如詩篇一一九篇164節,大衛王說自己「一天七次讚美你」,詩篇一篇2 節也說義人「晝夜」研讀上帝的律法。當猶太人返回猶太地,重建聖殿後,巴比倫時期的猶太會堂祈禱儀式便沿用了下來。
我們知道,除了伴隨祭祀的早禱和晚禱,還有每日第三、第六與第九時辰都要禱告。使徒行傳二章15 節和十章3 節指出,基督徒持守在這些時辰禱告,而且儘管使徒不再參與聖殿祭祀,但「擘餅」(聖餐)的意義相同,使徒也繼續在例行禱告時辰前往聖殿(使徒行傳三章1節)。
初期教會時期,修士們發現詩篇是完美的祈禱形式,自此就沒有再更換過。每座修道院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起初有些修道院嘗試每天讀完整部詩篇,共一百五十篇,但最終仍放棄了,轉為每天固定時間誦讀,一週讀完一個詩篇週期(Psalter cycles)。至於該誦讀詩篇的哪幾篇,最早的記載來自努西亞的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寫給修士的《本篤會規》。
《本篤會規》(The Rule of Saint Benedict,拉丁文:Regula Sancti Benedicti)篇幅雖短,卻是西方修道制度史上極具影響力的靈性之作。拉丁文「regula」的意思是準則,原指道路上協助指引旅行者的指路柱或欄杆。因此,本篤立下的準則不是一套嚴峻命令,而是一場需要內化、滋養靈性的盛宴,也是寫給尋求在團契裡與神和諧者的一張地圖。大約西元550 年,本篤的詩篇週期是最早的詩篇週期之一,可在《本篤會規》第八至第二十章中看到。除了說明日課的重要,本篤還為時辰祈禱立下了明確的指引。
每日有八個祈禱時段,分別是:
夜禱(Vigils)、晨禱(Lauds)、第一時辰(Prime)、第三時辰(Terce)、第六時辰(Sext)、第九時辰(None)、晚禱/睡前禱(Vespers / Compline)
日課(或上帝的工作,Opus Dei)為每日頌讚立下了基準,而canon(教規)一詞的原意則是度量單位或標準。然而,canon也是支撐藤蔓的格架。從這個比喻來看時間,對我們所要做的事很有幫助。依據會規,晨禱的時間為日出,第一時辰為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早上六點),第三時辰為第三個小時(上午九點),第六時辰為第六個小時(中午)、第九時辰為第九個小時(下午三點),晚禱的時間為日落(下午六點或點燈時分),睡前禱的時間為就寢之前(晚上九點)。此外,修士們還會在夜裡起床讀經與祈禱,因此夜禱(讀經)也分幾個時段,對應每個「夜更」(詩篇六十三篇5 節)的開始,即晚上九點、午夜和凌晨三點。
夜禱
喜愛在夜裡保持警醒的人常會夜禱。他們以黑夜為庇護,和上帝交通,趁這段平和的時光感受神的臨在。禱告的內容可以很簡單。
晨禱
懷著對上帝的感謝與讚美(laudate)醒來,趁這個時候撥出你的一小段晨光獻給禱告與反省。可以的話,禱告二十分鐘。
第一時辰
花一點時間回顧這一天的時間安排,邀請上帝在你辛勤勞動的每一刻都與你同在。
第三時辰
早休時間,深呼吸片刻,讓聖靈充滿你,之後再繼續早上未完的事務。
第六時辰
中午時分,該是關心全世界,思考世人各種需求的時候了。
第九時辰
下午到傍晚,我們收拾工作,將心力轉回家中。這是尋求寬恕,懇求上帝原諒,放下這天種種的時候。
晚禱/睡前禱
一天即將結束,試著懷抱平靜、禱告,甚至睡前讀經吧!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上帝,直到你再次懷著感恩的心迎接早晨。在一些社群,晚禱和床前禱文的兩個時辰被合併。傳統上,晚禱是日落後的時間,被稱為「傍晚」;而床前禱文則是睡前說的最後一個禱告。
日子愈忙,日課提供的生命步調就愈重要。修道院的靈修步調繁複詳盡,精心分配一天中禱告、服事、用餐和讀經的時間。但這些元素並非彼此相等,可以隨意替換。對修士而言,全心投入禱告、日課和上帝的工作是其他一切事務的基礎。本篤在《本篤會規》第四十三章(43. 1-3)指示我們,「聽見日課的一小時禱告信號,修士們要立刻放下手邊事務,盡速開始……實在告訴你,世上沒有什麼比上帝的工作更值得的事了。」
這本書不是一般常見的那些作品,而是一本放在茶几上,垂手可得,隨時翻閱,隨時可被啟迪的書。編者將發人深省的雋語與攝影作品以很有渲染力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心靈受教;同時,編者嘗試導引讀者使用本篤會的時辰祈禱來管理日常的生活,的確,日常生活有種種衝動與慾望,需要時辰祈禱的力量帶給我們生命凝聚力。因為唯有先做到時辰祈禱,才能實踐神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必要,就像呼吸的節奏是肉體生命的必要,占據我們一生的生命。
宋珮藉由這本書,邀請我們按照神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度過生活中的每個時辰。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序二】
讓禱告如呼吸一般自在
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
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羅馬書八章26節
身為一個基督徒,禱告是我們生活中隨時的經歷,不論是否蒙應允,我們相信神垂聽禱告,而且,身為神的兒女,我們知道神喜悅祂的孩子向祂傾心吐意。聖經裡「人與上帝對話」的記載難以數計,不論是祈求、悔罪、感恩、求問,或是與神立約、奉獻、讚美、敬拜,又或者像亞伯拉罕那樣與神討價還價,或如摩西向神抱怨、約拿對神發怒,甚至像約伯那樣尖銳的質問神,聖經的記載讓我們看到,神對於世人發自內心向祂說的話――不管這些話在人看來重不重要、有沒有價值、是否合乎邏輯――從來不會無動於衷。禱告――讓我們經歷與神更深的關係。
這本《一天的季節》的出版,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意外驚喜,它是十多年來翻譯《摩拉維亞每日箴言》,除了自己在語言鍛鍊以及靈修成長之外,上帝恩上加恩賜予的Bonus。翻開這本書,我真的折服於編者宋珮和鍾榮光伉儷的巧思和創意。書中將摘選自《每日箴言》的近百篇禱詞,對應一天當中八個時辰各自擁有的獨特性格面貌依時序編排而成,所謂的「時辰」不只是切分時間的單位,也蘊含著日影消長過程中不同的季節更迭變化。以時辰串聯之後,再為每篇禱詞搭配情境相應的圖片影像,使得禱詞的文字意象更加深刻。
四年前,宋珮老師透過宇宙光同工傳遞了一個感動,希望從2011-2020《每日箴言》當中的第三段篩選出一些禱詞,加上鍾榮光老師的攝影圖片,編排成一本祈禱書獨立出版。雖然當時還不確定當如何進行,然而我心中想像著,禱詞配上影像圖片,圖、文相互輝映,文意與情境彼此交融,這本祈禱書一定非常精彩獨特,於是在確認版權沒有問題之後,便請宋老師著手策畫。沒想到接下來三年,瘟疫鋪天蓋地而來,改變了世事運行的軌道,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作息,在口罩、疫苗、快篩、隔離、量體溫、線上上課的混亂中,我也不再詢問祈禱書編輯的進度。
當疫情終於過去,又可以像從前一樣出差旅行時,這本《一天的季節》的初稿忽然「咚咚」跳進我的Line。那是一個月黑風高沁冷如水的夜晚,我搭乘的從漢堡開往慕尼黑的火車,因為某種我無法接受的理由在半途中突然宣布不能繼續往前開了,所有旅客必須下車。
半夜十一點半,陌生清冷的車站,不確定下一班車何時到來,德國夏夜攝氏十度的涼風吹得人瑟瑟發抖……。「如果抵達慕尼黑時已經過了凌晨兩點,那就沒有公車地鐵可搭了,我真的不喜歡在深夜裡搭計程車,是不是應該在這附近趕緊找個旅館過夜明天再上路?」我向上帝訴說我的憂慮徬徨。
十二點半,火車終於來了,上車坐定之後,取出手機,我點開了這本祈禱書開始閱讀。才讀了前面幾頁,原本懸懸不安的心已經得著安慰,上帝傾聽並透過禱詞回應了我的禱告。(往後面翻閱,你就會知道那個深夜我讀到的幾段禱詞。)儘管不確定終點何時抵達,但我知道上帝會為我負責一切,「相信」就能經歷奇蹟。
當列車呼嘯奔馳過漆黑天幕籠罩下的原野森林,那一霎時我體悟到「無邊無際的黑暗裡蘊藏著神聖的奧祕……夜晚的風是萬物和我們一同禱告時的呼吸,也是聖靈在暗中吹送的氣息」。
誠願這本祈禱書引導你我進入與神更親密的同在,不論黑夜、黎明、早晨、正午或黃昏,讓聖靈帶領我們每一次的禱告,就像呼吸生命氣息一般自在無慮。
──盧怡君/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靈修的日常節奏:時辰祈禱
《一天的季節》這本書介紹了修道院一日如何按時禱告,以便幫助我們每天與上帝同行,又能兼顧祈禱、工作、讀經和休息。日課(Divine Office) 又稱時辰祈禱(Liturgy of the Hours),是教會每日固定的禱告時間。日課最早可以追溯自上帝與猶太人所立的聖約,上帝命令祭司亞倫(約西元前1280 年)早晨、黃昏獻祭(出埃及記廿九章38-39節)。
巴比倫時期(西元前587-521年),聖殿被毀,猶太會堂逐漸用誦讀經文、詩篇和讚美詩的儀式取代了聖殿用祭牲的獻祭,也就是用頌讚來敬拜神。這種做法的靈感可能來自詩篇,例如詩篇一一九篇164節,大衛王說自己「一天七次讚美你」,詩篇一篇2 節也說義人「晝夜」研讀上帝的律法。當猶太人返回猶太地,重建聖殿後,巴比倫時期的猶太會堂祈禱儀式便沿用了下來。
我們知道,除了伴隨祭祀的早禱和晚禱,還有每日第三、第六與第九時辰都要禱告。使徒行傳二章15 節和十章3 節指出,基督徒持守在這些時辰禱告,而且儘管使徒不再參與聖殿祭祀,但「擘餅」(聖餐)的意義相同,使徒也繼續在例行禱告時辰前往聖殿(使徒行傳三章1節)。
初期教會時期,修士們發現詩篇是完美的祈禱形式,自此就沒有再更換過。每座修道院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起初有些修道院嘗試每天讀完整部詩篇,共一百五十篇,但最終仍放棄了,轉為每天固定時間誦讀,一週讀完一個詩篇週期(Psalter cycles)。至於該誦讀詩篇的哪幾篇,最早的記載來自努西亞的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寫給修士的《本篤會規》。
《本篤會規》(The Rule of Saint Benedict,拉丁文:Regula Sancti Benedicti)篇幅雖短,卻是西方修道制度史上極具影響力的靈性之作。拉丁文「regula」的意思是準則,原指道路上協助指引旅行者的指路柱或欄杆。因此,本篤立下的準則不是一套嚴峻命令,而是一場需要內化、滋養靈性的盛宴,也是寫給尋求在團契裡與神和諧者的一張地圖。大約西元550 年,本篤的詩篇週期是最早的詩篇週期之一,可在《本篤會規》第八至第二十章中看到。除了說明日課的重要,本篤還為時辰祈禱立下了明確的指引。
每日有八個祈禱時段,分別是:
夜禱(Vigils)、晨禱(Lauds)、第一時辰(Prime)、第三時辰(Terce)、第六時辰(Sext)、第九時辰(None)、晚禱/睡前禱(Vespers / Compline)
日課(或上帝的工作,Opus Dei)為每日頌讚立下了基準,而canon(教規)一詞的原意則是度量單位或標準。然而,canon也是支撐藤蔓的格架。從這個比喻來看時間,對我們所要做的事很有幫助。依據會規,晨禱的時間為日出,第一時辰為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早上六點),第三時辰為第三個小時(上午九點),第六時辰為第六個小時(中午)、第九時辰為第九個小時(下午三點),晚禱的時間為日落(下午六點或點燈時分),睡前禱的時間為就寢之前(晚上九點)。此外,修士們還會在夜裡起床讀經與祈禱,因此夜禱(讀經)也分幾個時段,對應每個「夜更」(詩篇六十三篇5 節)的開始,即晚上九點、午夜和凌晨三點。
夜禱
喜愛在夜裡保持警醒的人常會夜禱。他們以黑夜為庇護,和上帝交通,趁這段平和的時光感受神的臨在。禱告的內容可以很簡單。
晨禱
懷著對上帝的感謝與讚美(laudate)醒來,趁這個時候撥出你的一小段晨光獻給禱告與反省。可以的話,禱告二十分鐘。
第一時辰
花一點時間回顧這一天的時間安排,邀請上帝在你辛勤勞動的每一刻都與你同在。
第三時辰
早休時間,深呼吸片刻,讓聖靈充滿你,之後再繼續早上未完的事務。
第六時辰
中午時分,該是關心全世界,思考世人各種需求的時候了。
第九時辰
下午到傍晚,我們收拾工作,將心力轉回家中。這是尋求寬恕,懇求上帝原諒,放下這天種種的時候。
晚禱/睡前禱
一天即將結束,試著懷抱平靜、禱告,甚至睡前讀經吧!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上帝,直到你再次懷著感恩的心迎接早晨。在一些社群,晚禱和床前禱文的兩個時辰被合併。傳統上,晚禱是日落後的時間,被稱為「傍晚」;而床前禱文則是睡前說的最後一個禱告。
日子愈忙,日課提供的生命步調就愈重要。修道院的靈修步調繁複詳盡,精心分配一天中禱告、服事、用餐和讀經的時間。但這些元素並非彼此相等,可以隨意替換。對修士而言,全心投入禱告、日課和上帝的工作是其他一切事務的基礎。本篤在《本篤會規》第四十三章(43. 1-3)指示我們,「聽見日課的一小時禱告信號,修士們要立刻放下手邊事務,盡速開始……實在告訴你,世上沒有什麼比上帝的工作更值得的事了。」
這本書不是一般常見的那些作品,而是一本放在茶几上,垂手可得,隨時翻閱,隨時可被啟迪的書。編者將發人深省的雋語與攝影作品以很有渲染力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心靈受教;同時,編者嘗試導引讀者使用本篤會的時辰祈禱來管理日常的生活,的確,日常生活有種種衝動與慾望,需要時辰祈禱的力量帶給我們生命凝聚力。因為唯有先做到時辰祈禱,才能實踐神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必要,就像呼吸的節奏是肉體生命的必要,占據我們一生的生命。
宋珮藉由這本書,邀請我們按照神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度過生活中的每個時辰。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序二】
讓禱告如呼吸一般自在
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
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羅馬書八章26節
身為一個基督徒,禱告是我們生活中隨時的經歷,不論是否蒙應允,我們相信神垂聽禱告,而且,身為神的兒女,我們知道神喜悅祂的孩子向祂傾心吐意。聖經裡「人與上帝對話」的記載難以數計,不論是祈求、悔罪、感恩、求問,或是與神立約、奉獻、讚美、敬拜,又或者像亞伯拉罕那樣與神討價還價,或如摩西向神抱怨、約拿對神發怒,甚至像約伯那樣尖銳的質問神,聖經的記載讓我們看到,神對於世人發自內心向祂說的話――不管這些話在人看來重不重要、有沒有價值、是否合乎邏輯――從來不會無動於衷。禱告――讓我們經歷與神更深的關係。
這本《一天的季節》的出版,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意外驚喜,它是十多年來翻譯《摩拉維亞每日箴言》,除了自己在語言鍛鍊以及靈修成長之外,上帝恩上加恩賜予的Bonus。翻開這本書,我真的折服於編者宋珮和鍾榮光伉儷的巧思和創意。書中將摘選自《每日箴言》的近百篇禱詞,對應一天當中八個時辰各自擁有的獨特性格面貌依時序編排而成,所謂的「時辰」不只是切分時間的單位,也蘊含著日影消長過程中不同的季節更迭變化。以時辰串聯之後,再為每篇禱詞搭配情境相應的圖片影像,使得禱詞的文字意象更加深刻。
四年前,宋珮老師透過宇宙光同工傳遞了一個感動,希望從2011-2020《每日箴言》當中的第三段篩選出一些禱詞,加上鍾榮光老師的攝影圖片,編排成一本祈禱書獨立出版。雖然當時還不確定當如何進行,然而我心中想像著,禱詞配上影像圖片,圖、文相互輝映,文意與情境彼此交融,這本祈禱書一定非常精彩獨特,於是在確認版權沒有問題之後,便請宋老師著手策畫。沒想到接下來三年,瘟疫鋪天蓋地而來,改變了世事運行的軌道,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作息,在口罩、疫苗、快篩、隔離、量體溫、線上上課的混亂中,我也不再詢問祈禱書編輯的進度。
當疫情終於過去,又可以像從前一樣出差旅行時,這本《一天的季節》的初稿忽然「咚咚」跳進我的Line。那是一個月黑風高沁冷如水的夜晚,我搭乘的從漢堡開往慕尼黑的火車,因為某種我無法接受的理由在半途中突然宣布不能繼續往前開了,所有旅客必須下車。
半夜十一點半,陌生清冷的車站,不確定下一班車何時到來,德國夏夜攝氏十度的涼風吹得人瑟瑟發抖……。「如果抵達慕尼黑時已經過了凌晨兩點,那就沒有公車地鐵可搭了,我真的不喜歡在深夜裡搭計程車,是不是應該在這附近趕緊找個旅館過夜明天再上路?」我向上帝訴說我的憂慮徬徨。
十二點半,火車終於來了,上車坐定之後,取出手機,我點開了這本祈禱書開始閱讀。才讀了前面幾頁,原本懸懸不安的心已經得著安慰,上帝傾聽並透過禱詞回應了我的禱告。(往後面翻閱,你就會知道那個深夜我讀到的幾段禱詞。)儘管不確定終點何時抵達,但我知道上帝會為我負責一切,「相信」就能經歷奇蹟。
當列車呼嘯奔馳過漆黑天幕籠罩下的原野森林,那一霎時我體悟到「無邊無際的黑暗裡蘊藏著神聖的奧祕……夜晚的風是萬物和我們一同禱告時的呼吸,也是聖靈在暗中吹送的氣息」。
誠願這本祈禱書引導你我進入與神更親密的同在,不論黑夜、黎明、早晨、正午或黃昏,讓聖靈帶領我們每一次的禱告,就像呼吸生命氣息一般自在無慮。
──盧怡君/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目次
序一 靈修的日常節奏:時辰祈禱/周學信
序二 讓禱告如呼吸一般自在/盧怡君
守夜
晨曦中的讚美
早上六時:從容的啟始
上午九時:領受主的恩光
正午:持守熱情與承諾
下午三時:日影漸長
點燈的時刻
晚禱:完成一天的運轉
編後記
序二 讓禱告如呼吸一般自在/盧怡君
守夜
晨曦中的讚美
早上六時:從容的啟始
上午九時:領受主的恩光
正午:持守熱情與承諾
下午三時:日影漸長
點燈的時刻
晚禱:完成一天的運轉
編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