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革命,哲學大師教你推翻不適任的文字:學者讀書,智者讀世界,唯有獨立思考才能發掘閱讀的真正價值
商品資訊
ISBN13:9786264161893
出版社:崧燁文化
作者:[德] 阿圖爾.叔本華
譯者:劉大悲;陳曉南
出版日:2024/12/18
裝訂/頁數:平裝/128頁
規格:21cm*14.8cm*0.7cm (高/寬/厚)
版次:1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寧靜中閱讀,從深思中覺醒
停止無用的知識堆積
獨立內化,才能把書本變成真正的精神財富
⚑ 閱讀與思考的哲學之旅
本書匯集了哲學家叔本華關於「為什麼讀書?」以及「如何讀書?」的核心思想,介紹了高效閱讀的方法。這本書不僅是一部讀書指南,更是一場思維的啟示。叔本華批判機械化閱讀,主張在孤獨與思考中發現閱讀的真正意義,倡導透過深度的閱讀體驗打開自我與世界的真理之門。
⚑ 反對機械化閱讀
書中,叔本華堅決反對「死讀書」和「讀死書」。他認為,單純地大量閱讀而缺乏思考,猶如習慣乘車者逐漸喪失步行能力一樣,過度依賴他人的思想會削弱自己思考的能力。過量閱讀使大腦如同被反覆塗抹的黑板,失去清晰和邏輯。
⚑ 提升理解的關鍵
叔本華認為孤獨的狀態能讓人遠離干擾,保持冷靜,猶如將心靈化為一杯澄澈的清水。在這種純粹的心境下,讀者能夠更深入地與書籍對話,從中看清自身與世界的關系。他強調孤獨閱讀並非孤立,而是思想的沉澱與昇華,是一種必要的精神獨處。
⚑ 精讀的藝術
書中強調閱讀的品質重於數量。叔本華建議讀者與經典為伴,追求內容的精鍊與深度,而非對普通書籍的大量閱讀。他以哲學家特有的嚴謹提醒讀者,選擇優質書籍猶如篩選人生的導師,閱讀經典不僅能累積知識,更重要的是觸發思想的火花。
⚑ 閱讀的終極目標
書中將閱讀比作消化過程,書籍是外界的攝入,思考是消化的過程。他鼓勵讀者在閱讀中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而非單純接受書中內容,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智慧。
⚑ 哲學式的閱讀體驗
叔本華將閱讀視為了解自我與世界的工具,孤獨與冷靜的狀態是發現真理的催化劑。本書透過哲學式的思考,引導讀者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書本世界中重新看待現實與人生。
⚑ 閱讀是一場精神修行
本書以獨特的哲學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閱讀方法。它提醒我們,閱讀不僅僅是獲取資訊的工具,更是心靈成長的橋梁。透過思考、選擇和行動,書籍不僅能幫助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更能帶領我們邁向深層次的自我探索與智慧覺醒。本書適合那些追求深度閱讀、渴望獨立思考的人,是提升閱讀品質和培養哲學思維的不二選擇。
本書特色:本書以叔本華的閱讀哲學為核心,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機械化閱讀。書中指出,過度讀書而缺乏獨立思考會削弱大腦能力,如同久坐車馬損害步行能力。本書的特點在於將閱讀提升為一場思想修行,引導讀者重塑閱讀習慣,使之成為有深度的內心對話,具有哲學深度和實際指導意義。
停止無用的知識堆積
獨立內化,才能把書本變成真正的精神財富
⚑ 閱讀與思考的哲學之旅
本書匯集了哲學家叔本華關於「為什麼讀書?」以及「如何讀書?」的核心思想,介紹了高效閱讀的方法。這本書不僅是一部讀書指南,更是一場思維的啟示。叔本華批判機械化閱讀,主張在孤獨與思考中發現閱讀的真正意義,倡導透過深度的閱讀體驗打開自我與世界的真理之門。
⚑ 反對機械化閱讀
書中,叔本華堅決反對「死讀書」和「讀死書」。他認為,單純地大量閱讀而缺乏思考,猶如習慣乘車者逐漸喪失步行能力一樣,過度依賴他人的思想會削弱自己思考的能力。過量閱讀使大腦如同被反覆塗抹的黑板,失去清晰和邏輯。
⚑ 提升理解的關鍵
叔本華認為孤獨的狀態能讓人遠離干擾,保持冷靜,猶如將心靈化為一杯澄澈的清水。在這種純粹的心境下,讀者能夠更深入地與書籍對話,從中看清自身與世界的關系。他強調孤獨閱讀並非孤立,而是思想的沉澱與昇華,是一種必要的精神獨處。
⚑ 精讀的藝術
書中強調閱讀的品質重於數量。叔本華建議讀者與經典為伴,追求內容的精鍊與深度,而非對普通書籍的大量閱讀。他以哲學家特有的嚴謹提醒讀者,選擇優質書籍猶如篩選人生的導師,閱讀經典不僅能累積知識,更重要的是觸發思想的火花。
⚑ 閱讀的終極目標
書中將閱讀比作消化過程,書籍是外界的攝入,思考是消化的過程。他鼓勵讀者在閱讀中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而非單純接受書中內容,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智慧。
⚑ 哲學式的閱讀體驗
叔本華將閱讀視為了解自我與世界的工具,孤獨與冷靜的狀態是發現真理的催化劑。本書透過哲學式的思考,引導讀者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書本世界中重新看待現實與人生。
⚑ 閱讀是一場精神修行
本書以獨特的哲學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閱讀方法。它提醒我們,閱讀不僅僅是獲取資訊的工具,更是心靈成長的橋梁。透過思考、選擇和行動,書籍不僅能幫助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更能帶領我們邁向深層次的自我探索與智慧覺醒。本書適合那些追求深度閱讀、渴望獨立思考的人,是提升閱讀品質和培養哲學思維的不二選擇。
本書特色:本書以叔本華的閱讀哲學為核心,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機械化閱讀。書中指出,過度讀書而缺乏獨立思考會削弱大腦能力,如同久坐車馬損害步行能力。本書的特點在於將閱讀提升為一場思想修行,引導讀者重塑閱讀習慣,使之成為有深度的內心對話,具有哲學深度和實際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西元1788~1860年),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代表作有〈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從悲劇中開出幸福花朵的人生智慧》等。
劉大悲,譯有《認識力──叔本華選集》、《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巴斯噶冥想錄》等。
陳曉南,譯有《愛與生的苦惱》、《鄉愁》、《叔本華論文集》等。
劉大悲,譯有《認識力──叔本華選集》、《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巴斯噶冥想錄》等。
陳曉南,譯有《愛與生的苦惱》、《鄉愁》、《叔本華論文集》等。
目次
第一章 時間的竊賊
流星、行星及恆星
內容和形式
時間的竊賊
袒裎地表達真理
油畫上的瑕疵
逗號與句號
作家和「勞動者」
痛苦短暫,快樂永恆
第二章 愛文字的純粹
何謂文學?
文學的使命
青年的煩惱與追尋
純粹感受
作家的選擇
抒情詩,敘事詩和戲曲
悲劇之魅力
活著,或死去
悲劇之本質
莎士比亞的悲劇世界
存在就是原罪
分析喜劇
第三章 如果思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思考和閱讀
真理與生命的守護神
如同哲學家一樣思考
閱讀不是思考的「替身」
精神世界裡的王
思想就像戀人
不平凡的平凡人
書不是看得越多越好
絕對不要濫讀
追逐保值的文藝
經久不衰
第四章 文學就是一面鏡子
詩和歷史
文學之力
文學不分國界
讓概念接近知覺
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都是詩人
詩歌中的魅力
詩歌中的價值
真實的詩人
人之鏡
純粹的展現藝術
流星、行星及恆星
內容和形式
時間的竊賊
袒裎地表達真理
油畫上的瑕疵
逗號與句號
作家和「勞動者」
痛苦短暫,快樂永恆
第二章 愛文字的純粹
何謂文學?
文學的使命
青年的煩惱與追尋
純粹感受
作家的選擇
抒情詩,敘事詩和戲曲
悲劇之魅力
活著,或死去
悲劇之本質
莎士比亞的悲劇世界
存在就是原罪
分析喜劇
第三章 如果思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思考和閱讀
真理與生命的守護神
如同哲學家一樣思考
閱讀不是思考的「替身」
精神世界裡的王
思想就像戀人
不平凡的平凡人
書不是看得越多越好
絕對不要濫讀
追逐保值的文藝
經久不衰
第四章 文學就是一面鏡子
詩和歷史
文學之力
文學不分國界
讓概念接近知覺
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都是詩人
詩歌中的魅力
詩歌中的價值
真實的詩人
人之鏡
純粹的展現藝術
書摘/試閱
文學的目的
文學的目的是推動我們的想像,啟示我們「理念」,換句話,就是以一個例子來表示「人生和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文學家的先決條件是,洞悉人生和世界。由他們見解的深淺,來決定作品的深度。
理解事物性質的深度和清晰度,可區分出很多等級,同樣,文學家的品類也很多。其中大部分都以為他已把自己所認知的非常正確地描寫出來,和原物殊無二致,認為自己是卓越、偉大的作家;或者,他們閱讀大文豪的作品時,也覺得他們的認知不見得比自己多,不見得比自己高明,滿以為自己也可躋入名家之列。這就是他們的眼光永遠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
第一流文學家能知道別人的見解為何淺薄,也能知悉其他人所看不到、所描寫不出來的東西,更知道自己的眼光和描述究竟在什麼地方比別人優秀。他也知道自己是第一流的文學家,那些淺薄的人無法了解他們。
因此,真天才、大文豪,往往要陷入一段長時期的絕望生活。能中肯地評價一流作家的,本身已不平凡,這種知音太難得了。而平庸的文人又不尊重他們,正如他也不尊重平庸文人一樣,所以,在未得世人的稱讚之前,只好長久地過著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日子。然而,世人又要求他們應該自謙,連自我稱讀都受到妨礙,就這樣,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價值的人,和那些毫無所知的人,無論如何總是談不攏。
偉大就是偉大,不凡就是不凡,實在不必謙遜,如果從塔的基底量至塔尖是三百尺,那麼從塔尖至基底也應該是三百尺,不會少一絲一毫。古來的名家如賀拉斯、盧克萊修、奧維德等從不菲薄自己,都說得很自負,近如但丁(Dante)、莎士比亞,及其他許多作家,也莫不如此。不了解自己的偉大所在,但又能產生偉大作品,天下絕無此理。謙稱自己無價值,只是那些絕望的沒有能力的人,用以勸慰自己的歪理。
某個英國人說了一句話,乍聽有點滑稽,但蘊含至理,他說:
merit(價值)和modesty(謙遜),除頭一個字母相同外,再無共通之點。
我常常懷疑,大家要求謙遜的想法是否正確。柯爾紐更直截了當地說:
對虛偽的謙遜,不能寄予太大的信任。我知道自己的價值,別人也信任我所談的事情。
歌德也不客氣地說:
只有無用的奴輩才謙遜。
不讀書的藝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不讀書的藝術是對那些在任何特定時間引起一般讀者興趣的作品,根本不產生興趣。當某些政治上或教會方面的小冊子、小說、詩歌產生很大影響時,你應該記住,凡是為愚者寫作的人都很容易獲得大量的讀者。
讀好書的先決條件是不讀壞書,因為人生是短暫的。
文學的目的是推動我們的想像,啟示我們「理念」,換句話,就是以一個例子來表示「人生和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文學家的先決條件是,洞悉人生和世界。由他們見解的深淺,來決定作品的深度。
理解事物性質的深度和清晰度,可區分出很多等級,同樣,文學家的品類也很多。其中大部分都以為他已把自己所認知的非常正確地描寫出來,和原物殊無二致,認為自己是卓越、偉大的作家;或者,他們閱讀大文豪的作品時,也覺得他們的認知不見得比自己多,不見得比自己高明,滿以為自己也可躋入名家之列。這就是他們的眼光永遠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
第一流文學家能知道別人的見解為何淺薄,也能知悉其他人所看不到、所描寫不出來的東西,更知道自己的眼光和描述究竟在什麼地方比別人優秀。他也知道自己是第一流的文學家,那些淺薄的人無法了解他們。
因此,真天才、大文豪,往往要陷入一段長時期的絕望生活。能中肯地評價一流作家的,本身已不平凡,這種知音太難得了。而平庸的文人又不尊重他們,正如他也不尊重平庸文人一樣,所以,在未得世人的稱讚之前,只好長久地過著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日子。然而,世人又要求他們應該自謙,連自我稱讀都受到妨礙,就這樣,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價值的人,和那些毫無所知的人,無論如何總是談不攏。
偉大就是偉大,不凡就是不凡,實在不必謙遜,如果從塔的基底量至塔尖是三百尺,那麼從塔尖至基底也應該是三百尺,不會少一絲一毫。古來的名家如賀拉斯、盧克萊修、奧維德等從不菲薄自己,都說得很自負,近如但丁(Dante)、莎士比亞,及其他許多作家,也莫不如此。不了解自己的偉大所在,但又能產生偉大作品,天下絕無此理。謙稱自己無價值,只是那些絕望的沒有能力的人,用以勸慰自己的歪理。
某個英國人說了一句話,乍聽有點滑稽,但蘊含至理,他說:
merit(價值)和modesty(謙遜),除頭一個字母相同外,再無共通之點。
我常常懷疑,大家要求謙遜的想法是否正確。柯爾紐更直截了當地說:
對虛偽的謙遜,不能寄予太大的信任。我知道自己的價值,別人也信任我所談的事情。
歌德也不客氣地說:
只有無用的奴輩才謙遜。
不讀書的藝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不讀書的藝術是對那些在任何特定時間引起一般讀者興趣的作品,根本不產生興趣。當某些政治上或教會方面的小冊子、小說、詩歌產生很大影響時,你應該記住,凡是為愚者寫作的人都很容易獲得大量的讀者。
讀好書的先決條件是不讀壞書,因為人生是短暫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