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星漢燦爛三國史」叢書簡介
「星漢燦爛三國史」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細說漢末三國歷史的非虛構通俗讀物,起自184年黃巾起義,止於280年孫吳政權結束。
作者南門太守在整理研讀三國史料30多年後,以《後漢書》《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等為主要依託,旁涉其他材料,按時間段細述重大史實和紛繁人事——面對不確定的變局,上到宮省皇室,下到地方勢力,他們如何決策取捨?各自迎來了怎樣的成敗得失?亂流之中,從帝王到有名的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視的中、小人物,他們又如何自處?不同的選擇,將他們帶上了怎樣始料未及的生命軌跡?
叢書以海量細節、沉浸視角,聚焦事件演進、勢力更替,考辨分析懸案爭議,兼及社會生活、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力求帶領讀者撥開迷霧、身臨其境,與古人展開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複雜生動的歷史脈絡。
叢書共12卷,每卷約20萬字,將以3卷一組的形式陸續推出。
第三卷簡介
《建安:官渡大決戰(196-200)》是「星漢燦爛三國史」的第三卷,聚焦建安時代的第一個五年。這五年仍是群雄混戰的階段,但爭鋒的節奏突然加快了。短短幾年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有少數人堅守歷史舞臺,多數人成為過客與配角,歷史的邏輯性與淘汰法則仍然發揮著作用
作者簡介
南門太守,本名陳忠海,2005年加入陝西省作家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觀察》專欄作家和多家知名自媒體平臺的專欄作家。
多年來致力於後漢、三國歷史的研究,窮搜廣集,遍訪各地歷史遺跡,自20119年起先後以「南門太守」為筆名創作出版了《曹操秘史》《曹操》《三國往事》《孫權大傳》《劉備大傳》《諸葛亮傳》《呂布傳》《司馬懿》《三國英雄記》等30餘部三國題材作品,並開通抖音號「南門太守盤三國」。
寫史態度嚴謹、考證詳實、忠於史實、文筆輕鬆,不戲說亦不正襟危坐,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名人/編輯推薦
高清鏡頭呈現紛繁細節,力圖將三國大勢細說分明。穿過由耳熟能詳的大事件、大英雄構成的主脈,拋開演繹故事帶來的爽感,南門太守用高清鏡頭對準史料的字裡行間,抽絲剝繭、連綴細節,織就一幅脈絡清晰、信息量緻密的歷史圖卷,支脈與主脈、局部與宏觀一一浮現。
寫大英雄,更寫小人物,帶你走進漢末三國的群星閃耀時。忠義還是背叛?英雄還是反賊?良策還是敗筆?從宮省到地方、從帝王到百姓,誰能始終洞若觀火、穩操勝券,誰能預測和左右未來的軌跡?透過一件件事、一個個人,還原血淚交織、充滿偶然性和「神轉折」的紛爭亂世。
一條與古人對話的時空隧道,為你提供具體而微的歷史參考。無論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還是白領、基層工作者,又或是面臨重大選擇的普通人,都能讀懂歷史發展的邏輯與規律,與不同的人、事共情,獲得更為立體、豐富的歷史認知。
序
序言
歷史的邏輯性與淘汰法則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使用的第五個年號,始於196年,止於220年,長達25個年頭。這也是漢末歷史中最精彩的時期,一些著名戰役都發生於這個階段,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漢中之戰等。建安時期的前五年(196—200年)仍處在群雄混戰的階段,但與前一階段不同的是,這時的爭鋒節奏突然加快了。短短幾年中,曹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消滅了公孫瓚,孫策死於刺殺。少數人留了下來,多數人成為歷史的過客與配角。
留下來的人,有留下來的理由;被提前淘汰出局的,也有被淘汰的原因。被淘汰的,有的因為智謀不夠、不會用人,比如公孫瓚;有的因為野心太大,能力與實力無法匹配,比如袁術;有的則是因為缺乏長期戰略,信譽太差,比如呂布。還有一些人,如李傕、郭汜、楊奉、韓暹、李樂、胡才之流,只是憑著運氣闖進了歷史的舞臺,但自身的才德根本無法支撐起。
他們曾經得到的高位,注定只能成為配角中的配角,如曇花般消逝在歷史的天幕中。如果加上之前退出歷史舞臺的何進、董卓、陶謙等人,就更能看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在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只有德、才、智、信等方面更突出的人才能在歷史的舞臺上堅持得更久。這樣的歷史邏輯在東漢末年仍然發揮著作用,說明歷史的車輪無論多麼踉蹌,其基本的方向仍然沒有偏差,任何想憑空改變歷史規律的嘗試都是徒勞的。
從紛亂到整合,從“粗放式發展”迅速進入“兼並重組”,北方很快形成了曹操和袁紹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一場決戰不可避免。與袁紹相比,曹操處處居於下乘:袁紹儀表堂堂,曹操容貌平平;袁紹出身於清流名門,曹操出身於宦官家庭,在當時被稱為濁流;同樣是討伐董卓,曹操起兵很早,也最為積極,卻只能屈居袁紹甚至張邈之下;從實力上說,袁紹的地盤更加廣大,兵馬數量也遠多於曹操。所以,袁紹對打贏這場決戰很有信心,而曹操則明顯信心不足。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中,袁紹被曹操打敗了,敗得很徹底。有人認為曹操運氣實在太好了,眼看就要被消滅,卻突然有許攸這樣的“貴人”相助,一舉扭轉了乾坤。有人假設,如果時光倒流,讓袁紹、曹操重新打一仗,失敗的一定是曹操。只可惜歷史不容假設,袁紹沒有機會了。
其實,戰前已經有一些人不看好袁紹了,除曹操陣營中荀彧和賈詡的“四勝論”、郭嘉的“十勝論”外,割據南陽的張繡、割據關中的馬騰、活躍在徐州的臧霸以及涼州刺史韋端等人都以實際行動站在了曹操的一邊,割據荊州的劉表雖然選擇坐山觀虎斗,但他手下的主要人物也幾乎都支持曹操。實力更強大的袁紹為何不被眾人看好?曹操“奉天子”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因為袁紹的性格缺陷以及在群雄爭霸中的所作所為。荀彧將袁紹評價為“布衣之雄”,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認為他“能聚人而不能用”;郭嘉評價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認為“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程昱認為袁紹雖有“並天下之心”,但“智不能濟也”;韋端的下屬楊阜認為袁紹“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斷言袁紹雖強卻“終不能成大業”。
回顧袁紹的發家史,以上評價並沒有冤枉他。引外兵入京、挑起關東聯軍內斗、以欺騙手段奪取冀州等盡人皆知。在駕馭屬下方面袁紹也難以做到公平、公信,喜歡搞權術,縱容屬下內斗,這些短線操作不僅有損於袁紹的形象,而且為他的失敗埋下了隱患。袁紹敗給曹操,說明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在歷史發展中起作用,比如品德、毅力與努力。袁紹外表寬容,內心猜忌,器量狹小,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手下能人不少,卻無法凝聚成合力,由於內斗嚴重,正確的主張在關鍵時刻得不到支持,錯誤的戰略卻屢屢被通過。曹操的勝利、袁紹的失敗其實仍在情理之中,沒有跳出歷史的淘汰法則,歷史也沒有因此失去其邏輯性。
本書是“星漢燦爛三國史”系列的第三卷,講述的是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間發生的大小事件,在考察歷史主流事件的同時不放過歷史細節,在此基礎上探究興衰的原因,總結成敗的規律。本書仍延續之前以時間為順序的寫法,為使書中的時間線索不發生混亂,凡涉及的月份如無特別注明均依據史書原文呈現。為更好地還原歷史,書中使用了一些漢末三國時期通用的度量衡單位,如“斤”“裡”“石”等,並在必要處進行了古今換算。特此說明。
南門太守
2024年4 月
目次
序言 歷史的邏輯性與淘汰法則
第一章 遷都許縣(196年)
一、袁紹的「觀察團」
二、漢獻帝重返洛陽
三、「奉天子以令不臣」
四、曹操迎駕受阻
五、董昭的「洛陽對」
六、新的政治中心
第二章 逐鹿東南(196年)
一、袁術憤怒了
二、呂布反客為主
三、麋氏兄弟
四、劉備能屈能伸
五、呂布轅門射戟
六、孫策攻佔會稽郡
七、「屠東冶」真相
第三章 許縣新氣象(196—197年)
一、袁紹的不滿
二、大將軍與司空
三、徵召四方英才
四、不同的選擇
五、狂士禰衡
六、解決吃飯問題
第四章 袁術稱帝(197年)
一、脊背驚出冷汗
二、兵敗淯水
三、一條神秘預言
四、壽春偽皇帝
五、招來一片聲討
六、淮南混戰
第五章 大浪淘沙(198—199年)
一、安眾突圍戰
二、「四勝」與「十勝」
三、激戰小沛
四、陳宮的無奈
五、水攻下邳城
六、白門樓上話短長
七、安撫「泰山幫」
八、易京陷落
第六章 命運浮沉(199—200年)
一、漢獻帝的「衣帶詔」
二、煮酒論英雄
三、劉備起兵徐州
四、袁劉「機」與「謀」
五、袁術嘔血而死
六、孫策銳不可當
第七章 外圍爭奪戰(199—200年)
一、鄭玄的「龍蛇之年」
二、張繡的選擇
三、劉表坐山觀虎鬥
四、李通與桓階
五、關中與漢中
六、叢林中的刺客
七、少年的手段
第八章 官渡之戰(200年)
一、一篇戰鬥檄文
二、關羽「刺顏良」
三、南阪誅文丑
四、關羽和趙雲回歸
五、曹仁的「閃電戰」
六、雙方陷入苦戰
七、曹操的解壓法
八、奇襲烏巢
九、袁軍大潰敗
附錄 歷史大事記(196—200年)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選摘一
(選自《建安:官渡大決戰(196—200)》第二章第二節)
二、呂布反客為主
建安元年春天,劉備率關羽等南下迎擊袁術,留張飛駐守大本營下邳(今江蘇省睢寧北)。這一仗打成了拉鋸戰,劉備和袁術在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一線交戰,雙方互有勝負。從人數上說袁術占優勢,但從士氣上看劉備更旺。袁術很郁悶,打不過曹操,現在連名不見經傳的劉備都打不過。
曹操聽說劉備與袁術開戰,立即對劉備給予支持。曹操表奏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曹操自己是鎮東將軍,怎麼會再表奏劉備為鎮東將軍呢?是《三國志·先主傳》寫錯了嗎?其實這裡面有一個時間差,曹操的鎮東將軍是楊奉所表奏,時間當在建安元年夏六月,而曹操表奏劉備為鎮東將軍,時間是在這一年的春夏之交,那時曹操還沒有鎮東將軍的頭銜,也沒有控制朝廷,他是按照群雄常用的“遙拜”“表奏”方式進行的,目的是拉攏劉備,所以《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沒有錯。當然,曹操被朝廷正式任命為鎮東將軍後,劉備的這個鎮東將軍就尷尬了,後來曹操完全控制了朝廷,又以漢獻帝的名義任命劉備為左將軍。
盡管劉備收留呂布讓曹操不快,但為大局著想,曹操還是把現在的劉備當成了自己人。對曹操而言,奪取徐州是上策,但更重要的事情是控制朝廷,能不戰而把徐州由敵人轉化為友軍當然是可以接受的。劉備已經取得了徐州刺史的職務,但他還沒有新的軍職。劉備的上一個軍職是公孫瓚授予的別部司馬,現在一下子升為鎮東將軍,連升了十級左右。張飛此時的軍職仍是司馬,在下邳城裡比他職務高的有曹豹,曹豹是下邳國相,相當於郡太守。還有陶謙的舊部許耽,職務是中郎將,也比張飛的職務高得多。這樣勢必會產生矛盾,張飛是劉備的親信,是後方的實際負責人,但職務卻不高。更重要的是,劉備率嫡系主力南下後,下邳城的防務以陶謙舊部為主,很容易出問題。張飛是一員猛將,打仗在行,但處理複雜微妙的局面並不拿手。如果劉備此去很快獲勝,後方不會出現大的閃失,但如果打了敗仗或陷入長期僵持,那就不好說了。有人恰恰看到了這樣的問題,立即意識到機會來了。
這個人就是呂布,他見劉備主力南下,於是有了乘虛襲取劉備後方的想法。呂布到了小沛,並不甘心給劉備“站崗放哨”,他曾偷偷地給袁術寫過信。《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記載:“布初入徐州,書與袁術。”呂布去信的內容不詳,袁術給他的回信卻保存了下來,信中寫道:
昔董卓作亂,破壞王室,禍害術門戶,術舉兵關東,未能屠裂卓。將軍誅卓,送其頭首,為術掃滅仇恥,使術明目於當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將金元休向兗州,甫詣封丘,為曹操逆所拒破,流離迸走,幾至滅亡。將軍破兗州,術復明目於遐邇,其功二也。術生年已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對戰;術憑將軍威靈,得以破備,其功三也。將軍有三大功在術,術雖不敏,奉以生死。將軍連年攻戰,軍糧苦少,今送米二十萬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當駱驛復致;若兵器戰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
袁術在信中對呂布大加夸贊,說呂布至少有三件大功:一是誅殺董卓,為天下移除國恨,為袁氏報了家仇;二是兗州刺史之位空缺,朝廷任命金元休為兗州刺史,曹操不分青紅皂白把金元休拒之門外,使其流離失所,是呂布在兗州起兵,主持了正義;三是劉備向袁術發起挑戰,袁術說自己憑借呂布的神勇把劉備打敗,這也是一大功勞。上面這三件事,第一件呂布當之無愧,第二件勉強與呂布沾點邊,至於第三件則純屬東拉西扯。袁術與劉備相斗,呂布還沒有幫過任何忙,勝負與他何幹?袁術在信中提到的金元休就是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之前已說過,他被曹操打跑後到了袁術那裡。袁術在批評劉備的同時也暗指曹操藐視朝廷,可問題是袁術起兵時不僅身份不合法,而且後來扣留過朝廷的特使,隨意任命官吏。現在就連朝廷都變得很務實了,漢獻帝已經下詔承認了曹操兗州牧的身份,袁術仍舊事重提,顯得有些無聊。
不過這些都是客套話,說說而已,不必當真。真正有用的是信中的最後幾句,袁術暗示,只要呂布與他結成同盟,他願意為呂布提供二十萬斛大米,以後如有需要,還會源源不斷提供,至於兵器戰具,則要多少給多少。“斛”是一種像斗一樣的量器,漢代“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1976年6月國家計量局度量衡史小組用小米實測考古發掘的漢斛,得到一斛的容量約為兩萬毫升,盛小米約十五千克。二十萬斛相當於三百萬千克,也就是三千噸,這麼多大米,得拉上幾百卡車,所以袁術在信上說將“駱驛復致”。中原大亂,分崩離析,加之天災,糧食奇缺,袁術另辟蹊徑,趁別人都在忙,搶占了揚州刺史部大部分地區,這裡號稱魚米之鄉,他手裡有的是糧食。
呂布接到袁術的信,決定立即動手。其實,即便沒有這封信,呂布也會在劉備的背後來上一刀。劉備安排呂布駐扎在小沛,這看似很高明,可以用呂布替自己緩衝曹操方面的壓力,但呂布與曹操已成死敵,在小沛無法安心,強烈的危機感促使呂布求變。
下邳城裡的曹豹此時也有很強的危機感。曹豹是陶謙的舊部,劉備到徐州後曹豹的心情十分郁悶,不知道劉備坐穩徐州以後會不會對自己下手。劉備南下與袁術作戰,留張飛守下邳。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張飛與曹豹之間發生了矛盾,張飛甚至揚言要殺曹豹,呂布利用這個機會,一舉奪取了下邳。關於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王粲在《英雄記》中記載:
備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於淮陰石亭,更有勝負。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
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裡。備中郎將丹陽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陽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陽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陽兵悉開門內布兵。布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
這兩條記載,一條說曹豹與張飛發生矛盾後秘密聯絡呂布,約好裡應外合,之後呂布得手;另一條沒有提及曹豹與呂布秘密約定的事,二人似乎事先沒有聯絡。既然出自同一部書,理應不會出現矛盾的記載,這是怎麼回事呢?王粲的《英雄記》在隋唐時仍能看到全貌,大約十卷。《三國志》六十五卷、三十六萬多字,《漢書》一百二十卷、八十多萬字,據此推算《英雄記》的總字數應在五萬到七萬字之間。但是,到宋代這部書就看不到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明朝王世貞雜抄諸書輯佚一冊,記有四十四個人的事跡,以後在《說郛》《廣漢魏叢書》《黃氏逸書考》等叢書中有輯本。今人俞紹初校點的《王粲集》,在前代輯佚的基礎上又廣搜博征,加以補充,是目前能見到最全的版本,根據這個版本,《英雄記》只剩下1.2萬字的佚文,約相當於原書的20%。呂布是《英雄記》著墨較多的人物,原著對其奪取徐州的過程記述較詳,只是佚失太多,造成所剩下的這兩條記載看起來有些矛盾。
綜合《英雄記》的記載,再結合《三國志》相關人物傳記,事情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曹豹與張飛發生矛盾後派人秘密前往小沛聯絡呂布,呂布大喜,領兵由小沛殺往下邳;小沛在下邳城的西北方向,兩座城池都臨泗水,呂布除了走陸路,還帶來一支水軍,呂布來徐州時間並不長,他是“逃難”來的,身邊不可能有水軍,這支水軍應當是到小沛後新組建的,劉備讓呂布守小沛,是讓他替自己抵擋北方之敵,這並不需要水軍,而呂布組建水軍,用意不是向北而是向南,可見他早就居心叵測;呂布率部到達下邳城西四十裡的地方扎營,負責下邳城防務的中郎將許耽派司馬章誑來見呂布,報告了下邳城裡的情況,呂布這才得知張飛已把曹豹殺了,城中大亂,許耽要麼是曹豹的部下,要麼是同謀,所以會主動派人來聯絡呂布;章誑告訴呂布城裡現在人心惶惶,大家互不信任,張飛根本控制不住局面,曹豹的嫡系是丹陽兵,此時丹陽兵有一千人屯駐在下邳城的西門,聽說呂將軍要來,大家都特別高興,好像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建議呂布引兵向西門,丹陽兵自會開門相迎;呂布於是連夜進兵,於清晨時分來到下邳城下,丹陽兵果然打開西門,呂布進城,之後將指揮所設下邳城西門城樓上,在這裡指揮手下人馬和丹陽兵四處放火,大破張飛;張飛不敵,逃出城,劉備的妻子甘氏、劉備手下將士的家眷以及大量軍用物資均落入呂布手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