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將帥傳奇,將帥風雲與文韜武略:孫武、白起、岳飛、關羽……從上古至近世的忠義軍魂,譜出歷史的戰歌
滿額折

將帥傳奇,將帥風雲與文韜武略:孫武、白起、岳飛、關羽……從上古至近世的忠義軍魂,譜出歷史的戰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預購中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透過歷史長河中不斷演進的軍事智慧,
帶領讀者走進古代名將輩出的風雲時代。
從春秋戰國的「詭道」兵家,
到秦漢隋唐的忠勇猛將,
直至五代十國至元代的忠義軍魂,
這些將帥不僅是各時代的英雄,
更成為戰場上以智謀取勝的典範。

▶詭道兵家:春秋戰國智勇無雙的英雄時代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各諸侯國間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爭方式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指揮作戰的專職軍人,他們都是各個諸侯國所倚重的優秀兵家。
戰爭中的「詭道」是智慧的代名詞。堪稱兵家的人總是智勇兼備,用兵布陣正奇相依,變化無窮,而春秋時期將帥們的戰爭實踐,代表了上古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有英雄的民族是值得驕傲的。這些「詭道」兵家就是後世所津津樂道的英雄。

▶忠勇猛將:秦漢至隋唐的江山守護者
秦漢至隋唐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古時期。在封建社會初步確立的秦漢時期,戰事不斷,將軍的重要性突顯。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軍事力量,千方百計選拔人才,一批驍勇善戰之將脫穎而出。隨著政治和戰爭格局的演變,武將的地位在戰亂中得以提升。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時期的隋末唐初,猛將亮劍,在一定意義上確立了一個王朝的大業。
中古時期的這些將帥,能征慣戰,忠君報國,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更為後世為將之道建立了精神目標。

▶忠義軍魂:五代至元代的將帥風骨
從五代十國至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古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政權短暫,將帥級別的人物常常歸屬於比較穩定的政權,比如楊業就是其中之一。宋朝名將岳飛,其愛國之心天地可鑑,即使明知要被官場暗流溺斃,也在抒發「踏破賀蘭山」的壯志。元代的哲別更是對鐵木真的知遇之恩感恩戴德,願效死力。
近古時期的將帥甘願應對戰爭之危、承載軍人使命,即便遭人陷害,即便戰死疆場,他們為國捐軀的軍魂依然長存於天地間。

▶戰爭哲理的傳承:明清時期的軍事智慧與名將風采
明清兩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世時期。在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君主集權達到巔峰,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越加尖銳,發生了連綿不斷的大規模的戰爭,出現如明代戚繼光,清代岳鍾琪等一批著名將軍和統帥。
明清武臣在軍事領域頗有建樹,他們不僅以軍事行動奏功於封建王朝,同時,對現代人來說,他們的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或許更能表現出戰爭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一般規律,以至於對後來的軍事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本書以分時期的方式,深入解析中國歷史上的軍事智慧與名將風采,從春秋戰國的「詭道」兵家到秦漢隋唐的忠勇猛將,經歷五代十國至元代的忠義軍魂,直至明清時期的戰爭哲理傳承。每個時代的將帥們以智勇兼備的風骨,為當時的王朝和百姓奮勇抗戰,並在各自的軍事實踐中創下無數功績。

作者簡介

肖東發,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1995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入《國際名人辭典》。主編及合著有《年鑑學概論》、《中外出版史》、《中國書史》、《中國編輯出版史》等。

劉文英,編著有《地理探究:地學歷史與地理科技》、《思想宗師:先賢思想與智慧精華》。

序言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帶來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蘊含豐富寶藏。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建構具有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相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厚重文化底蘊。
本書縱橫捭闔,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目次

序言
上古時期—兵家智謀
兵學鼻祖孫武
兵家代表吳起
赫赫戰神白起
智勇戰將王翦
德聖武神廉頗
常勝將軍李牧
中古時期—將帥風雲
中華第一勇士蒙恬
最勇猛的武將項羽
傑出軍事人才韓信
漢之飛將軍李廣
無一敗績的衛青
克敵遠征的霍去病
五虎上將之首關羽
三國第一勇將呂布
功蓋諸葛的王猛
足智多謀的史萬歲
勇猛將帥薛仁貴
近古時期—軍中戰神
驍勇善戰的楊業
精忠報國的岳飛
蒙古第一猛將哲別
近世時期—叱吒英雄
明朝開國將軍徐達
民族英雄戚繼光
武臣巨擘岳鍾琪
湘軍將領左宗棠
民族英雄鄧世昌

書摘/試閱

兵學鼻祖孫武

孫武(約西元前535~?),字長卿。生於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13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武也被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原來是齊國人,由於避難到了吳國。為了施展生平所學,他拿著自己所著的兵書,去求見吳王闔閭,讓自己領兵打仗。闔閭想要伐楚,正需要孫武這樣的人才,再加上有伍子胥的推薦,於是就接見了孫武。
闔閭和孫武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覺得孫武是個難得人才,最後正式任命孫武為大將。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養有了明顯的提升。
西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吳國大夫伍子胥和上任不久的大將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舒國。
這時,闔閭想要直接攻克楚都郢,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一支勁旅,非鍾吾國和舒國可比。我軍已連滅兩國,現在人疲馬乏,軍資消耗很大,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闔閭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
於是伍子胥和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對楚國進行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進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國對峙中完全占據上風。
西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蔡國,這給了吳軍伐楚的藉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0,000名精兵,乘坐戰船,直趨蔡國與楚國交戰。
楚軍見吳軍來勢凶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沔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
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就這樣,孫武在30,000名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名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隨後攻入楚國的國都郢。
孫武以30,000名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避免亡國被迫遷都。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還計劃征服越國。只是眼下時機未到,正在抓緊準備。
西元前496年,闔閭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主動迎戰,施展巧計,把吳軍殺得大敗,吳軍倉皇敗退。
闔閭也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戈斬落了腳趾,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在陘地。後葬蘇州虎丘山。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
西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出發,夫差率10萬名精兵迎戰於夫椒。
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大敗越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
西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
西元前482年,孫武隨同夫差又率領著數萬名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不再那麼重視,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與此同時,越王勾踐為了消沉吳王鬥志、迷惑夫差,達到滅吳目的,一方面自己親侍吳王,臥薪嘗膽;一方面選美女西施入吳。
西施入吳後,夫差大興土木,建築姑蘇臺,日日飲酒,夜夜笙歌,沉醉於酒色之中。
孫武、伍子胥一致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理睬孫武、伍子胥的苦諫。
由於伍子胥一再進諫,夫差大怒,製造藉口逼其自盡。伍子胥自盡後,夫差又命人將他的屍體裝在皮袋裡,扔入江中,不給安葬。
伍子胥的死,給了孫武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識到吳國已經無可救藥。孫武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便悄然歸隱。
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終於完成了兵法13篇。
孫武死後,他的後世子孫孫臏把孫武的用兵思想廣為傳播並發揚光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預購中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