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起練愛,重拾彼此,再說一次我愛你!
---------- 暢銷作家、享譽全美的家庭關係治療師 ----------
泰倫斯・瑞爾
對許多美國夫妻及伴侶而言,泰倫斯・瑞爾是個擁有神奇魔法的關係治療師,許多觸礁且求助無門的感情在他的指引下逐漸有了轉圜餘地。好萊塢明星們更是趨之若鶩,學習如何維繫伴侶間的情感。
------------------------------------------------
明明已經跟自己說過很多次,這一次絕對不能又理智斷線,可是——糟糕,情緒一上來,卻還是會不小心拉高音量,脫口講出傷人的話......
或者,你不是會爆炸的那種類型,你不會對別人猛烈開砲,而是會整個人當機......
又或者,你既不會咄咄逼人,也不會躲起來耍孤僻,為人溫和理智、性情平穩——其實另一半才是激動的那一位。
只能說,歡迎體驗人性。
其實,大家都渴望與另一半能好好溝通,不然就是希望對方乾脆都不要來煩自己。
問題是,當情緒像脫韁野馬那樣爆發時,我們可能只能眼睜睜看著溝通場面被情緒帶著衝向懸崖。有時,我們心裡明知不應該情緒失控,而且也不想搞成這樣,但卻還是放任溝通場面變得難以收拾。忘記去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處理方式,讓語氣愈來愈不客氣,顯得愈來愈沒有溝通意願。
幾分鐘、幾小時,還是幾天,甚至是幾個星期,恢復理智;接著收拾殘局。當然兩個人也可能會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馬照跑、舞照跳。但是這樣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
這樣不累嗎? 不後悔嗎?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啊!
* 情感的經營,從來就不容易。
許多關係中的衝突源於「我」與「你」的對立,而這種對立,也會使得伴侶之間的情愛逐漸減弱。真正親密關係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從而轉向「我們」的思維。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伴侶關係常常面臨著各種考驗。《我們,一起練愛》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伴侶之間的互動。
作者結合數十年臨床工作的智慧、研究及創新教學,鼓勵讀者從「我」與「你」的思維轉變為「我們」的思維,這不僅是語言上的轉變,更是情感上的升華。每一個章節都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在關係中的角色,並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伴侶共同面對挑戰。無論你是面對溝通困難,還是感到情感疏離,這本書都能成為你重建關係的寶貴指南。
「我想抱抱你,跟你說聲真心的我愛你。」
---------- 暢銷作家、享譽全美的家庭關係治療師 ----------
泰倫斯・瑞爾
對許多美國夫妻及伴侶而言,泰倫斯・瑞爾是個擁有神奇魔法的關係治療師,許多觸礁且求助無門的感情在他的指引下逐漸有了轉圜餘地。好萊塢明星們更是趨之若鶩,學習如何維繫伴侶間的情感。
------------------------------------------------
明明已經跟自己說過很多次,這一次絕對不能又理智斷線,可是——糟糕,情緒一上來,卻還是會不小心拉高音量,脫口講出傷人的話......
或者,你不是會爆炸的那種類型,你不會對別人猛烈開砲,而是會整個人當機......
又或者,你既不會咄咄逼人,也不會躲起來耍孤僻,為人溫和理智、性情平穩——其實另一半才是激動的那一位。
只能說,歡迎體驗人性。
其實,大家都渴望與另一半能好好溝通,不然就是希望對方乾脆都不要來煩自己。
問題是,當情緒像脫韁野馬那樣爆發時,我們可能只能眼睜睜看著溝通場面被情緒帶著衝向懸崖。有時,我們心裡明知不應該情緒失控,而且也不想搞成這樣,但卻還是放任溝通場面變得難以收拾。忘記去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處理方式,讓語氣愈來愈不客氣,顯得愈來愈沒有溝通意願。
幾分鐘、幾小時,還是幾天,甚至是幾個星期,恢復理智;接著收拾殘局。當然兩個人也可能會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馬照跑、舞照跳。但是這樣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
這樣不累嗎? 不後悔嗎?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啊!
* 情感的經營,從來就不容易。
許多關係中的衝突源於「我」與「你」的對立,而這種對立,也會使得伴侶之間的情愛逐漸減弱。真正親密關係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從而轉向「我們」的思維。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伴侶關係常常面臨著各種考驗。《我們,一起練愛》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伴侶之間的互動。
作者結合數十年臨床工作的智慧、研究及創新教學,鼓勵讀者從「我」與「你」的思維轉變為「我們」的思維,這不僅是語言上的轉變,更是情感上的升華。每一個章節都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在關係中的角色,並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伴侶共同面對挑戰。無論你是面對溝通困難,還是感到情感疏離,這本書都能成為你重建關係的寶貴指南。
「我想抱抱你,跟你說聲真心的我愛你。」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泰倫斯・瑞爾(Terrence Real)
享譽國際的家庭治療師、講師、作家。他創立了「關係生活伴侶治療機構」(Relational Life Institute),舉辦工作坊協助伴侶、個人、家長,並設計專業培訓課程,教導臨床專業人員相關的心法。著有暢銷書《男人其實很憂鬱》(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親愛的,我要怎麼說才能說進你心坎?》(How Can I Get Through to You?,暫譯)、《新婚姻守則》(The New Rules of Marriage)。
譯者簡介:
陳映廷
嘉義人,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師大翻譯所畢業,希望成為佳譯人。
譯有《療癒次級創傷: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改變世界的政治哲學思考:人類偉大思潮30傑》、《帶領遠端團隊:跨國、在家工作、自由接案時代的卓越成就法則》、《每天做一件你害怕不敢做的事》等書。
序
前言:
有人把世界上的伴侶互動分成兩種,一種熱吵,一種冷戰。我想加上第三種: 以上皆是,也就是一方在發飆,一方在停擺。
我以關係專家的身分,到世界各地分享如何建立高品質的人際關係,並針對企業、大眾、心理治療師舉辦過工作坊。三十多年來,有上千名企業教練與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學習我所創建的治療模型「關係生活伴侶治療(Relational Life Therapy,RLT)」,許多人、許多伴侶都因此受惠。 假如老是在和另一半爭吵;假如常常覺得不受重視、受到嚴重控制、對方過度疏離、雙方築起高牆留下孤單的自己,或者覺得沒有被善待,都可以參考書中提供的方法,幫忙搭起兩人的情感橋樑。秘訣就是:改變看待感情關係的方式,如此一來,生活才不會只能在沙 漠與戰場中二選一。
我會教大家如何重新建立連結,第一步找回與自己的連結,包含感受、需求、渴望等,因為所有美好的情感交流都是始於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接著,說明如何掌握成熟務實的「關係科技」,討論怎麼做才能從情感互動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帶著大家走出過去的幽暗林蔭,踏入流動不息的生命之川。
不過,這趟路可不輕鬆,而且我想你應該早就知道了。 如果你現在正在讀這本書,那麼可能代表你已經體認到血淋淋的事實:感情可以很折磨人。緊密關係裡面會有心與心的短兵相接,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失控的時候,而且往往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時,很容易會忘記眼前這個正在被自己痛罵、正在被自己一 直往外推的對象,其實是生命中那個自己最在乎的人。因此,會需要像我這樣的人來介入協助,我會幫大家扭轉情勢。
有人把世界上的伴侶互動分成兩種,一種熱吵,一種冷戰。我想加上第三種: 以上皆是,也就是一方在發飆,一方在停擺。
我以關係專家的身分,到世界各地分享如何建立高品質的人際關係,並針對企業、大眾、心理治療師舉辦過工作坊。三十多年來,有上千名企業教練與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學習我所創建的治療模型「關係生活伴侶治療(Relational Life Therapy,RLT)」,許多人、許多伴侶都因此受惠。 假如老是在和另一半爭吵;假如常常覺得不受重視、受到嚴重控制、對方過度疏離、雙方築起高牆留下孤單的自己,或者覺得沒有被善待,都可以參考書中提供的方法,幫忙搭起兩人的情感橋樑。秘訣就是:改變看待感情關係的方式,如此一來,生活才不會只能在沙 漠與戰場中二選一。
我會教大家如何重新建立連結,第一步找回與自己的連結,包含感受、需求、渴望等,因為所有美好的情感交流都是始於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接著,說明如何掌握成熟務實的「關係科技」,討論怎麼做才能從情感互動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帶著大家走出過去的幽暗林蔭,踏入流動不息的生命之川。
不過,這趟路可不輕鬆,而且我想你應該早就知道了。 如果你現在正在讀這本書,那麼可能代表你已經體認到血淋淋的事實:感情可以很折磨人。緊密關係裡面會有心與心的短兵相接,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失控的時候,而且往往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時,很容易會忘記眼前這個正在被自己痛罵、正在被自己一 直往外推的對象,其實是生命中那個自己最在乎的人。因此,會需要像我這樣的人來介入協助,我會幫大家扭轉情勢。
目次
第一章:關係中的你是什麼樣子
第二章:個人神話
第三章:為什麼「我們思維」會變成「你我意識」
第四章:家庭裡的個人主義者
第五章:開始培養團隊意識
第六章:愛的世界沒有尊卑
第七章:粉紅泡泡幻滅之後,才真的是在過日子
第八章:感情需要激烈的親密火花與柔軟的溝通力量
第九章:許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第十章:成為完整的我們
結語:在光的碎片之間修復感情
第二章:個人神話
第三章:為什麼「我們思維」會變成「你我意識」
第四章:家庭裡的個人主義者
第五章:開始培養團隊意識
第六章:愛的世界沒有尊卑
第七章:粉紅泡泡幻滅之後,才真的是在過日子
第八章:感情需要激烈的親密火花與柔軟的溝通力量
第九章:許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第十章:成為完整的我們
結語:在光的碎片之間修復感情
書摘/試閱
四十八歲的保羅,腳踝翹在膝蓋上坐著,手指心不在焉地敲著翹起的那隻腳。五十五歲的老婆雪若,覺得自己實在是受夠了,因為老公太封閉、太疏離,無法填補她情感互動的需求。然而,保羅跟我保證,他擁有正常快樂的童年,沒有人會吼他、打他、欺負他。這種情形我以前也遇過,但現在晤談才剛開始,還很難確定保羅的家是真的缺乏愛,還是只是比較安靜。
我問:「覺得受傷或害怕的時候,你通常會找誰給你安慰、讓你安心呢?」
他沉思道:「為什麼這樣問?印象中我不會找人討拍,我都靠自己。」
「那是從幾歲開始的呢?」
「什麼意思?」
「第一次學會要自己處理的時候,你多大呢?」
他說:「我不知道,有記憶以來就都是這樣。」
我告訴他:「好,那表示很久以前你就關上感受的大門,久到都不記得了。可是你不是生下來就長那樣,早在記憶開始形成之前,應該還是有過個一兩次,希望爸媽可以安慰你,只是他們的反應讓你覺得還是不要依賴他們來照顧你的情感才好。」
保羅邊聽邊在椅子上動了一下。
「當時沒有人幫你調節感受,所以年紀還小的你做了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就是把情緒關起來,全部關在門後。」
在愛情裡,保羅屬於第一型逃避人格,套用當今心理學的說法,屬於逃避—排斥型的依附情人。保羅住在牆後,因為小時候他們全家都住在牆後,那麼問題在哪裡呢?畢竟關起來不去感受對保羅來說非常正常。如果說今天他一個人住那就沒什麼關係,只是現在他不是一個人,家裡還有老婆、很多小孩,他們全都需要保羅。事實上,人類不能像醫生在動手術時那樣抽離情感,只用理性的態度來處理感受,當我們為一種情緒打開門縫,其他的感受也會奪門而出,而此刻雪若正大力敲著保羅的心門。問題是對老婆敞開心扉,就意味著要重新打開小時候已經牢牢關上的門。實際上,保羅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只是他沒有識別情緒的工具而已。
後來諮商時我對他說:「你以為自己已經拋下了感受,但其實它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只是一直在一點一點地滲透出來。現在只需要稍微推一把,幫你與感受重新搭上線,好讓你認得出它們。」
我需要教保羅做個有情緒的人,才能與老婆分享。
諮商到後期,雪若坦承說有段時間她對婚姻感到很厭倦。保羅需要與雪若分享自己的情緒,也需要開始關注雪若的情緒。不過,他需要幫助才能夠做到,因為以前當他從腳踏車上摔下來的時候,身邊的大人選擇撇過頭去,或只是面無表情地盯著他看。
我向保羅說明什麼是消極虐待與情感忽視,他的問題並不是出現了什麼不應該出現的東西(像是性慾流動、怒氣),而是應該要有的東西不見了:引導、撫慰、分享。有愈來愈多的孩子需要離家安置是因為遭到忽視,反而不是暴力虐待。(想多了解嬰幼兒在連結關係被切斷時會有什麼反應,可以上YouTube找愛德華・楚尼克博士「面無表情」的撲克臉實驗。)
我推薦保羅去看某支楚尼克博士的影片:「你看到的就是這個,影片的開頭很美好,媽媽腿上坐著一個約莫一歲半、二歲的孩子。男孩拿著雷龍玩具,用恐龍娃娃餵媽媽吃東西,媽媽也假裝吃著玩具餵給她的食物。母子低語交談。接著媽媽突然把頭撇開,靜止不動,這樣的動作不帶敵意,也不是在給孩子什麼訊號,單純是一張面無表情的臉。就這樣持續兩分鐘,只有兩分鐘而已。」
「可是這兩分鐘令人難以忍受。剛開始,小男孩拚命想用動作吸引媽媽,幾乎嘗試了所有的可能,而且顯得愈來愈著急絕望。他咕咕喃喃地發出聲音,把恐龍舉到媽媽面前,試著想要讓媽媽繼續吃東西,想要媽媽和他一起。這時,他發現什麼都沒有用,於是使出「抗議行為」,開始大吼大喊,厲聲尖叫,弓起身體。最後,小男孩只剩下代償失調的行為,他邊哭邊搖晃身體,口水從嘴巴滴下來,不斷用後腦勺大力去撞媽媽的身體。」
我跟保羅說:「這只有兩分鐘而已,你覺得過去自己經歷了幾分鐘呢?」
保羅小時候缺乏的正是這種同步的情感經驗,照顧者反覆與孩子互動,會引發強烈的生物反應,可以減輕痛苦、產生愉悅。人際連結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充滿催產素,湧出大量內源性類鴉片,讓依附關係更穩固。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可是如同楚尼克博士不斷警告大家的,真實的關係是很混亂的,照顧者和兒童之間會不斷重複和諧、失和、修復的循環。
我問:「覺得受傷或害怕的時候,你通常會找誰給你安慰、讓你安心呢?」
他沉思道:「為什麼這樣問?印象中我不會找人討拍,我都靠自己。」
「那是從幾歲開始的呢?」
「什麼意思?」
「第一次學會要自己處理的時候,你多大呢?」
他說:「我不知道,有記憶以來就都是這樣。」
我告訴他:「好,那表示很久以前你就關上感受的大門,久到都不記得了。可是你不是生下來就長那樣,早在記憶開始形成之前,應該還是有過個一兩次,希望爸媽可以安慰你,只是他們的反應讓你覺得還是不要依賴他們來照顧你的情感才好。」
保羅邊聽邊在椅子上動了一下。
「當時沒有人幫你調節感受,所以年紀還小的你做了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就是把情緒關起來,全部關在門後。」
在愛情裡,保羅屬於第一型逃避人格,套用當今心理學的說法,屬於逃避—排斥型的依附情人。保羅住在牆後,因為小時候他們全家都住在牆後,那麼問題在哪裡呢?畢竟關起來不去感受對保羅來說非常正常。如果說今天他一個人住那就沒什麼關係,只是現在他不是一個人,家裡還有老婆、很多小孩,他們全都需要保羅。事實上,人類不能像醫生在動手術時那樣抽離情感,只用理性的態度來處理感受,當我們為一種情緒打開門縫,其他的感受也會奪門而出,而此刻雪若正大力敲著保羅的心門。問題是對老婆敞開心扉,就意味著要重新打開小時候已經牢牢關上的門。實際上,保羅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只是他沒有識別情緒的工具而已。
後來諮商時我對他說:「你以為自己已經拋下了感受,但其實它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只是一直在一點一點地滲透出來。現在只需要稍微推一把,幫你與感受重新搭上線,好讓你認得出它們。」
我需要教保羅做個有情緒的人,才能與老婆分享。
諮商到後期,雪若坦承說有段時間她對婚姻感到很厭倦。保羅需要與雪若分享自己的情緒,也需要開始關注雪若的情緒。不過,他需要幫助才能夠做到,因為以前當他從腳踏車上摔下來的時候,身邊的大人選擇撇過頭去,或只是面無表情地盯著他看。
我向保羅說明什麼是消極虐待與情感忽視,他的問題並不是出現了什麼不應該出現的東西(像是性慾流動、怒氣),而是應該要有的東西不見了:引導、撫慰、分享。有愈來愈多的孩子需要離家安置是因為遭到忽視,反而不是暴力虐待。(想多了解嬰幼兒在連結關係被切斷時會有什麼反應,可以上YouTube找愛德華・楚尼克博士「面無表情」的撲克臉實驗。)
我推薦保羅去看某支楚尼克博士的影片:「你看到的就是這個,影片的開頭很美好,媽媽腿上坐著一個約莫一歲半、二歲的孩子。男孩拿著雷龍玩具,用恐龍娃娃餵媽媽吃東西,媽媽也假裝吃著玩具餵給她的食物。母子低語交談。接著媽媽突然把頭撇開,靜止不動,這樣的動作不帶敵意,也不是在給孩子什麼訊號,單純是一張面無表情的臉。就這樣持續兩分鐘,只有兩分鐘而已。」
「可是這兩分鐘令人難以忍受。剛開始,小男孩拚命想用動作吸引媽媽,幾乎嘗試了所有的可能,而且顯得愈來愈著急絕望。他咕咕喃喃地發出聲音,把恐龍舉到媽媽面前,試著想要讓媽媽繼續吃東西,想要媽媽和他一起。這時,他發現什麼都沒有用,於是使出「抗議行為」,開始大吼大喊,厲聲尖叫,弓起身體。最後,小男孩只剩下代償失調的行為,他邊哭邊搖晃身體,口水從嘴巴滴下來,不斷用後腦勺大力去撞媽媽的身體。」
我跟保羅說:「這只有兩分鐘而已,你覺得過去自己經歷了幾分鐘呢?」
保羅小時候缺乏的正是這種同步的情感經驗,照顧者反覆與孩子互動,會引發強烈的生物反應,可以減輕痛苦、產生愉悅。人際連結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充滿催產素,湧出大量內源性類鴉片,讓依附關係更穩固。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可是如同楚尼克博士不斷警告大家的,真實的關係是很混亂的,照顧者和兒童之間會不斷重複和諧、失和、修復的循環。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