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信息交互設計的演進研究(簡體書)
網絡營銷基礎與實踐(簡體書)
African Ecomedia: Network Forms, Planetary Politics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Cosmology:From a Static Universe through the Big Bang towards Reality
The Wintringham Mystery
畫卿笑:白描古風動漫人物從入門到精通(簡體書)
中國文字學綱要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簡體書)

TOP
5
0
1/22(三)本公司尾牙聚餐,門市營業至17:00,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79折

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79379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預購中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地震、颱風都不能阻止的熱血任務
兩年來的計畫進一步證實──
每年三月到十月間有抹香鯨群分批來到花蓮海域,
而這裡很可能是牠們生產及育嬰的場所。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海上觀察二年記,讓海洋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領域

期待有一天,台灣社會接納並認同抹香鯨是我們引以為榮的海洋鄰居,
並以「海洋台灣新地標」的視角和態度來珍視及善待牠們。
──廖鴻基

二〇二四年是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為期三年的「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之第二年,因四月初的大地震和之後餘震不斷,造成船班考察的困難,震後近兩個月的觀察掛零。但之後陸續有重大發現,透過這年的觀察注意到,花蓮海域有可能是抹香鯨的育嬰和休息場所。
不論是否被抹香鯨群選為休養生息的場域,我們都該以恆春半島大翅鯨滅絕的前車之鑑,以新時代、新觀點來關注這場西太平洋抹香鯨的發現,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擁有、如何善待。

管碧玲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專文推薦

陳致遠 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陸曉筠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
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劉靜靜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們習慣於陸域的視角跟決策,《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帶我們從海洋國家的思維重新看待人與海的關係,在一段段的文字中,看到太平洋抹香鯨的生命故事,也看到對台灣海洋保育的行動……
──陸曉筠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
從第一屆海洋文化獎得主廖老師一個人的海洋文化,到一群愛海人的海洋薈萃,本書豐富了我們對於海洋無比的期待與想像。
──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跟隨海幫手的航程筆記與心得,彷彿置身大海,與鯨豚同行,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與震撼,更是提醒我們要積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劉靜靜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

作者簡介

廖鴻基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台灣賞鯨活動,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創會理事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同時以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為核心來創作。
出版作品包括《魚夢魚:阿料的魚故事》、《最後的海上獵人》、《23.97的海洋哲思課》、《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黑潮漂流》、《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後山鯨書》等多本。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曾獲時報文學獎第十六、十八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最佳書獎,一九九六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第十二屆巫永福文學獎,二○○六年九歌年度散文獎,二○一一年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二○一六年花蓮縣文化薪傳獎,二○一八年當代台灣十大散文家,二○一九年吳三連文學獎、二○二二年九歌年度小說獎。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
台灣是一座面對太平洋的群島國,我們是一群關心海洋環境、生態與文化的工作團隊,由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領,於二○二二年九月成立「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將執行多樣海洋計畫,讓台灣社會轉過頭來看見並關懷我們的海。二○二三年由協會策畫,廖鴻基等人共同執筆著作《台灣π: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推薦序
花蓮海域的祕密,抹香鯨的生命之歌
管碧玲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自然、與海洋深層對話的書,也是一封來自深海的信。在廣袤的太平洋中,有一群靜謐而優雅的海洋旅人――抹香鯨,身影在海浪之間若隱若現,在波濤中翩然浮現,又在深邃的海底悄然消失,千萬年來守護著這個星球的大洋祕密。《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這本書將帶領我們走入一段生命之歌,藉由與抹香鯨的邂逅,重新認識我們與海洋的關係。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的「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從二〇二三年啟行,在二〇二四年經歷了強震與颱風的侵襲,都未曾讓研究腳步停歇。透過協會與廖鴻基老師不懈的努力,二十八趟航班、三十一筆聲音數據的採集,逐漸描繪出抹香鯨在花蓮海域的生活圖景。每年三月至十月間,這些海洋巨人從太平洋深處而來,分批造訪台灣並孕育新生命,那優雅的倩影,是這個藍色星球的希望。
回顧台灣海洋生態史,大翅鯨曾因人類活動而從恆春半島海域消失。這段憂傷的歷史提醒我們,來自海洋的神祕與溫柔並非永恆。當抹香鯨選擇花蓮海域作為棲息地,這不僅是物種遷徙的中途站,更是一種生命的信任。這份信任,促使我們深刻反思,如何珍惜並善待每一種海洋的生命力,在敬畏與承諾中,與這片蔚藍大海共存。
每一隻抹香鯨的身影,都是台灣在保護海洋及鯨豚研究努力的見證,促使我們思考與海洋和諧共生,也讓我們明白,海洋的生命之歌需要大家共同演繹。誠摯邀請每一位讀者共同閱讀這封深海的信、聆聽抹香鯨的低語、感受海洋的心跳,並以人類溫柔的合聲,伴護這片蔚藍海洋與其中無數生命的吟唱,將人類與海洋的美好共存延續到未來每一個世代。

目次

推薦序 花蓮海域的祕密,抹香鯨的生命之歌(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管碧玲)

地標(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理事長 廖鴻基)/二〇二三計畫概要(廖鴻基)/二〇二四首航(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 藍振峰)/繪製一張海洋生活地圖──〇一一四航海日誌(海幫手 曾于真)/幸福的航程(多羅滿賞鯨小編)/心中的一片海(水下聲學訊號處理專家 溫在昇)/收音(海幫手 蔡雯潔)/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海幫手 林鼎傑)/我能為海洋做什麼(海幫手 陳心宥)/探尋他者路徑的旅程(曾于真)/與鯨相遇(航行參與 張愷玲)/信天翁與偽虎鯨(藍振峰)/「鯨彩」的二月航班──〇二二八航海日誌(海幫手 沙珮琦)/開春(廖鴻基)/混群(廖鴻基)/成為海幫手(海幫手 邱稟瑤)/空拍(海幫手 趙浩宇)/海上和平──〇三三一航海日誌(沙珮琦)/海上瑰寶(航班參與 晶婷)/四月三日,地震(廖鴻基)/前行(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副總幹事、海幫手 曾天白)/震後第一抹(廖鴻基)/今年的節氣比較慢 ──〇六〇一航海日誌(曾于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航行參與 孤鯨)/舉尾(航行參與 謝祥昇)/每次的舉尾都是在說再見(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設計、海幫手 鄭欣宜)/目標(航行參與 林蕙姿)/鯨喜(航行參與 姜正雄)/午睡航班(航行參與 曾鏡穎)/圓滿(航行參與 張馨文)/「鯨探」連「蓮」(嘉大附小、航行參與 黃琦智、林歆嵐、陳曉玄)/今年夏天我們一起追鯨豚(航行參與 黃琦智)/期待(小學二年級生、航行參與 曾紹誠)/阿誠的賞鯨行(曾紹誠的母親、航行參與 張簡亮亮)/好歹(廖鴻基)/盡興的體驗(航行參與 賴美容)/來到現場(航行參與 Sarah Chen)/初航(海幫手 Yao)/育嬰(廖鴻基)/幼小的抹香鯨──〇七一三航海日誌(海幫手 鍾硯丞)/潛往何方(航行參與 黃冠霖)/集結(廖鴻基)/時間不過是一種成本(航行參與 王敬皓)/〇七二八天氣晴(航行參與 葉晉嘉)/鯨艘(航行參與 陳紀伶)/歸去,歸來(航行參與 一弦)/黑衫(廖鴻基)/與糙齒海豚的魔幻相遇(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祕書 何姿樂)/飽滿(廖鴻基)/終於(航行參與 洪巧芸)/出海也是要靠運氣(海幫手 郭庭榕)/海幫手筆記(海幫手 游原煥)/有喔(海幫手 曾筱君)/裡外(廖鴻基)/越是看不到,就越想去探索(海幫手 盧玨寧)/明年繼續(Hsiaohan Wen)/呼風喚雨(誤)的航海記(航行參與 黃詩涵)/來自深海(廖鴻基)/不可能是虎鯨吧?(海幫手 高欣宇)/未知(海幫手 蘇峻霖)/意義(海幫手 吳婕暄)/計畫兩年心得(沙珮琦)/海上的人(鄭欣宜)/二〇二五(廖鴻基)

書摘/試閱

地標
廖鴻基
地標(Landmark),過去用來指稱特殊的地形、地貌,或是具代表性的人為建築。碩大、代表性夠、形貌特殊,被認為是地標的三個基本要件。然而,自一九七〇年聯合國大會宣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各項原則後,各國的管轄範圍自此明顯地由陸地延伸到海域。此後,全球絕大部分的沿海國或島國,將十二浬領海,甚至將離岸兩百浬專屬經濟海域,延伸為藍色國土來看待、來經營。
地標這個詞,因為國家主權範圍的延伸而突圍了陸地限制。相對於陸地的穩固,海洋以開放、流動、多元著稱,地標不再限定是固著於定點的狀態。或許可以加上「海洋」兩字,以「海洋地標」的概念來分別為屬於地表十分之三的陸地和十分之七的海洋。
台灣海洋圍繞,海域資源豐富,海洋產業發達。無論遠洋漁業或貨櫃海運,每艘船上的每一寸甲板都是台灣領土的延伸,或可看待是台灣川流不息的海洋地標。
除了來往於四方的船舶,是否每年來到台灣東部海域的西太平洋抹香鯨群,經由「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的努力與累積,有一天若是提到抹香鯨,國際社會將直接聯想到台灣;是否有一天,台灣社會接納並認同這抹香鯨是我們引以為榮的海洋鄰居,並以「海洋台灣新地標」的視角和態度來珍視及善待牠們。


二〇二三計畫概要
廖鴻基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是二〇二三年至二〇二五年的三年計畫。
二〇二三年啟航的目標是「發現」和「回訪」。也不曉得多久了,抹香鯨在我們家門口來來去去,而台灣社會似乎未曾對牠們的到訪有所回應,因而二〇二三年計畫的重點:代表台灣社會帶著回訪的目的開出航班,以計畫來證實牠們的存在。
好幾次相遇,有年輕個體主動游近船邊,那近切距離幾乎擦觸到船身但又分毫未曾觸及,還遇過牠們三五成群一起游在船邊。也許台灣這座島與海、島與抹香鯨的莊嚴互訪儀式,在如此海闊天空的場合一次次往前推進。
或許有人會認為過於一廂情願,我是這麼認為,至少我們帶著回訪的善意,以具體行動來調整過去的不理會和不作為。
經由二〇二三年統計資料,至少我們確認每年四月到九月,確實有好幾群太平洋抹香鯨,分批來到我們十二浬領海範圍內。二〇二三年我們開出三十四次計畫航班,抹香鯨發現率約百分之十一.七六,花蓮海域年度鯨種發現排名第六,也證實每年七月、八月是牠們全年出沒的高峰。
這些資料足以證實,儘管台灣社會對海仍不夠友善,但老天善待我們,仍留給我們年年穩定來訪的大型鯨――抹香鯨朋友。

二〇二四首航
藍振峰
今天是抹香鯨調查計畫第二年的第一次出海,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好天氣,難得在冬天還有風平浪靜,陽光普照,微風徐徐,適合海上調查的海況。
上船後,照例進到船長室討論一下今天出港後航行的方向及離岸距離。一年來的配合,與工作船船長之間已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如果海況及時間能配合,離岸越遠越好,航行距離越長越好,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去到更遠的海域收集更多的線索。
結束討論後,我悠悠地對船長說,去年的今天,我們記錄到全台灣第一筆白子花紋海豚,可惜那一趟我不在船上。船長安慰我說:「放心,我在上一個航班有丟了一張A4的下去,等等一定找得到這張白紙(白子)。」真是令人內心充滿期待的一句承諾,有時得要好好跟船長相處過後,才能了解討海人的幽默。
出港後,船長將船筆直地朝著東南方向駛去,沒去留意過了多久的時間,只覺得還沒享受夠暖暖的冬陽,三樓麥克風傳來三點鐘方向,發現鯨豚線索。二樓甲板上有一對情侶,相機裝備在水準之上,看似有備而來,心急地朝著船頭的方向想要找到鯨豚的身影。然而其他遊客有點擋到他們的視線,我忍不住出聲提醒他們,其實十點鐘方向也有花紋海豚,不妨先忽略船頭的那一群,找尋容易拍攝的角度吧。
女生有點膽怯但很有禮貌地問我:「你應該就是船上特約的攝影師吧?」咦,什麼時候又多一個頭銜?「不是……我只能算是個特別懶的攝影師,妳看,我的相機都還沒拿出來呢。其實我今天期待的是拍攝白子花紋海豚。」
於是無限輪迴就開始了,這一整個下午的航程,發現的鯨豚種類就是花紋,然後花紋,接著花紋,再來花紋,又是花紋,還是花紋。仁澤船長都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因為你想看白子花紋,所以我很努力地找花紋海豚,看看有沒有白子混在裡面。」船長這樣說,並沒有比較安慰到我。
觀察這八次花紋海豚的過程中,我到船頭跟欣宜聊天,我開玩笑問她,今天最喜歡的鯨豚是不是花紋海豚?她笑著說:「你有讀我寫的文章喔,知道我很善變,今天誰出現,誰就是我心裡的最愛。」
我其實有點擔心欣宜會不會反問我這個問題,我擔心的是自己恐怕無法回答、無法評斷誰是我的最愛了。海上幾年經驗後我發現,自己內心裡早已失去第一次看到海豚或鯨魚的興奮感,取而代之的是看到甲板上的工作夥伴以及海上鯨豚們都還在的欣慰感。
自己常年在陸域、海域生態觀察及記錄,總記得在某個山坡上遇上了悠閒散步的藍腹鷴,某棵樹上停了焦躁愛打架的台灣綠蛺蝶,某個海域遇上了優雅慢游的花紋海豚……每當再次遇上的時候,我嘴角總是略微揚起,心中想著,「啊,大家都還在啊。」
大家都還在,心裡便覺得更踏實;大家都還在,才讓我一次又一次地來看大家,樂此不疲。
忘了已經是第幾群花紋海豚,總之多到讓大家直接放棄觀察,趁著天色還沒完全暗下來,往回程的方向試試找到其他種類。大約在三棧溪出海口,突然看到十點鐘方向有隻海豚,個體大小及游速都不像花紋海豚,於是走到船長室提醒船長。船長放慢船速後,終於遇上了今天的第二種,一群搶親、母子對混在一起的飛旋海豚。
船長將引擎關掉讓我們進行水下錄音,他點了根菸並開口說,這群交配的先錄,等等再去錄前面還有一群在覓食的,回去分析看看,求偶、交配時的聲音,跟呼朋引伴吃飯的聲音是不是不一樣。
哇,突然覺得我們做這些工作好偉大啊!如果可以記錄及分析出來,聽聲音或看頻譜圖就知道鯨豚在做什麼,聽起來真是太有趣了。來訂個題目叫「聽見海豚」好了。
執行計畫的第二年,很多事情都在重複地做、重複地記錄,這些記錄需要透過分析、整理、再製,才能轉換成感動人心的文章、影像或科學報導。二〇二四年的第一次出航調查,也是很多志工第一次出海實戰。下船時看著海幫手們的表情,對於五小時的航程適應得還算不錯。
二〇二四年協會又新增了一群海幫手,而且很多志工都已經是各領域的菁英、翹楚。希望藉由尋找抹香鯨計畫,持續地出海、持續地記錄,累積更多的資料,將來讓不同背景的志工們,各自就自己專業來創造出令人激賞的作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預購中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