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中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少年俊秀到「尚父」封王,一位傳奇名將
以不屈的信念書寫忠臣典範,力挽大唐危局
他的百戰功勳與坦蕩胸襟足以照耀千秋
走進郭子儀波瀾壯闊的一生,重現盛唐將相之魂
【郭子儀的家族背景與早年經歷】
本書詳細考證了郭子儀的家族世系與早年生活。郭子儀出身於陝西華州的名門世家,華縣「駙馬村」的地理特徵勾勒出其家族淵源與地方特色。書中進一步追溯其七代祖先,並探討華州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對郭子儀成長的重要影響。作為一位少年時期勤奮好學、身體力行的英才,郭子儀早年的教育背景和求仕之路奠定了其日後的軍事與政治成就。
【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貢獻】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卓越表現是全書的核心。從叛亂初期與李光弼聯手擊敗叛軍,包括嘉山大捷、收復潼關、西京與東都兩京的光復等經典戰役,詳細描寫了郭子儀在戰場上的謀略與英勇。郭子儀在唐王朝最危急的時刻逆轉局勢,不僅打擊叛軍士氣,更成功阻斷其後援補給,為平叛打下堅實基礎。本書亦剖析了他與各方勢力的矛盾與合作,展現了郭子儀如何以大局為重,克服朝廷內部的紛爭。
【安定中唐政局與抵禦外敵】
在安史之亂平定後,郭子儀繼續肩負起安定國家的重任,成功平息了僕固懷恩與回紇、吐蕃等外敵的侵擾。本書闡述郭子儀在抵禦外敵與維持邊疆穩定時,如何運用靈活的策略以及他個人的威望化解了多次危機,尤其是單騎入敵營說服回紇的傳奇事跡。深入探討郭子儀在朝廷內的政治智慧,以及他為政局犧牲個人利益所展現出忠臣風範,這些行動對唐朝中期的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代名將的傳奇晚年與歷史評價】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聚焦於郭子儀晚年的軍事、政治活動以及其個人風範,記述了他如何平衡功高震主的險境。對唐德宗的忠誠以及推功於君的態度,使他成為備受後世推崇的忠武之臣。本書也同時分析了郭子儀家族在其去世後的變故及影響、其孫女郭太后在宮廷中的重要地位。最後,作者援引《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料,總結郭子儀的歷史地位,充分肯定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軍事才能、政治智慧與道德風範。
本書特色:本書詳實考證唐代名將郭子儀的生平、功績及家族世系,條理分明,結構嚴謹。全書共八章,涵蓋郭子儀的家族背景、仕途履歷、平定安史之亂及後續重大歷史事件,充分展現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及忠誠心性。書中運用大量史料,細緻解析唐代軍政體制,既是研究唐史的專業著作,也是適合普通讀者了解郭子儀及其時代的知識類讀物。
以不屈的信念書寫忠臣典範,力挽大唐危局
他的百戰功勳與坦蕩胸襟足以照耀千秋
走進郭子儀波瀾壯闊的一生,重現盛唐將相之魂
【郭子儀的家族背景與早年經歷】
本書詳細考證了郭子儀的家族世系與早年生活。郭子儀出身於陝西華州的名門世家,華縣「駙馬村」的地理特徵勾勒出其家族淵源與地方特色。書中進一步追溯其七代祖先,並探討華州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對郭子儀成長的重要影響。作為一位少年時期勤奮好學、身體力行的英才,郭子儀早年的教育背景和求仕之路奠定了其日後的軍事與政治成就。
【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貢獻】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卓越表現是全書的核心。從叛亂初期與李光弼聯手擊敗叛軍,包括嘉山大捷、收復潼關、西京與東都兩京的光復等經典戰役,詳細描寫了郭子儀在戰場上的謀略與英勇。郭子儀在唐王朝最危急的時刻逆轉局勢,不僅打擊叛軍士氣,更成功阻斷其後援補給,為平叛打下堅實基礎。本書亦剖析了他與各方勢力的矛盾與合作,展現了郭子儀如何以大局為重,克服朝廷內部的紛爭。
【安定中唐政局與抵禦外敵】
在安史之亂平定後,郭子儀繼續肩負起安定國家的重任,成功平息了僕固懷恩與回紇、吐蕃等外敵的侵擾。本書闡述郭子儀在抵禦外敵與維持邊疆穩定時,如何運用靈活的策略以及他個人的威望化解了多次危機,尤其是單騎入敵營說服回紇的傳奇事跡。深入探討郭子儀在朝廷內的政治智慧,以及他為政局犧牲個人利益所展現出忠臣風範,這些行動對唐朝中期的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代名將的傳奇晚年與歷史評價】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聚焦於郭子儀晚年的軍事、政治活動以及其個人風範,記述了他如何平衡功高震主的險境。對唐德宗的忠誠以及推功於君的態度,使他成為備受後世推崇的忠武之臣。本書也同時分析了郭子儀家族在其去世後的變故及影響、其孫女郭太后在宮廷中的重要地位。最後,作者援引《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料,總結郭子儀的歷史地位,充分肯定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軍事才能、政治智慧與道德風範。
本書特色:本書詳實考證唐代名將郭子儀的生平、功績及家族世系,條理分明,結構嚴謹。全書共八章,涵蓋郭子儀的家族背景、仕途履歷、平定安史之亂及後續重大歷史事件,充分展現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及忠誠心性。書中運用大量史料,細緻解析唐代軍政體制,既是研究唐史的專業著作,也是適合普通讀者了解郭子儀及其時代的知識類讀物。
作者簡介
穆渭生,西元1954年10月生。先師從黃永年先生學習歷史文獻學,後師從史念海先生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學。從事教學和中國歷史地理、隋唐史研究工作。已發表論文和出版著作40多種。主要作品有《郭子儀評傳》、《唐代關內道軍事地理研究》等。
序
引子 橫刀立馬赴國難
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十月四日,長安(今西安市)興慶宮,玄宗皇帝鑾駕出京,東幸驪山華清宮(今陝西臨潼區南)。
年屆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龍顏喜悅,與他同輦而行的楊貴妃(楊玉環),雍容華貴,儀態超群,寵冠六宮。每年冬春天寒時節,唐玄宗與楊貴妃照例要駕幸驪山華清宮「避寒」,洗浴溫泉,歌舞宴樂。
貴胄王公、朝廷顯要隨駕前往。內外命婦,錦衣彩繡,簪花飾鈿,豔麗妖嬈。車騎儀衛,官吏僕從,浩浩蕩蕩,填塞道路。
驪山腳下的華清行宮(原名溫泉宮),外築羅城,氣勢宏偉。羅城之內,殿閣樓臺依據山勢,錯落分布;湯池分等列置,迴廊曲折相連;朱漆門戶,畫梁粉壁,松柏蒼翠,掩映樓閣。使人宛若身臨仙境。
這一處皇家行宮,正是四十年太平皇帝、人世間風流天子李隆基縱情享樂的美妙勝境。老皇帝企慕長生,佞道學仙;豔貴妃承歡侍宴,獨占恩澤。李隆基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楊玉環天生麗質,能歌善舞。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西元772年至西元846年)的〈長恨歌〉詠云: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十一月十日清晨。河北道薊縣(今北京市西南)城南。身兼范陽(今北京市)、平盧(今遼寧朝陽市)、河東(今山西太原市)三鎮節度使,久蓄異志的蕃將安祿山,以其統領的15萬諸蕃和漢族軍隊,舉旗叛國。安祿山檢閱了調集的軍隊,宣稱:「奉皇帝密詔,入朝討伐奸相楊國忠!」並張榜於軍中:「膽敢有異議擾亂軍心者,滅其三族!」
誓師之後,安祿山乘坐鐵甲兵車,率領精銳的騎兵部隊,向南進發。叛軍號稱20萬,戰鼓聲聲,震天動地,車馬奔馳,煙塵沖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范陽兵變!雜胡造反!」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打破了蕭索仲冬的安寧。由於唐朝內地久無戰事,郡(州)縣官府武庫裡的兵仗鎧甲已經生鏽腐朽。猝聞范陽兵變,州縣官員魂飛魄散,或棄官逃匿,或開城投降。河北道本屬安祿山統轄,叛軍所過,州縣無不望風瓦解。鄉野村落的黎民百姓,人人驚駭膽顫,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從。
十一月十五日,安祿山公開反叛的警報,傳到了驪山華清宮。面對急報,陶醉於「歌舞昇平」之中的唐玄宗毫無預料,將信將疑;文武大臣聞警失色,相顧無言。唯有當朝宰相楊國忠洋洋自得,大言誇口道:「啟稟陛下,真正反叛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他部下的將士們並不想反叛,過不了十天,就會割下安祿山的人頭,送到這裡來。」
唐玄宗心懷僥倖,竟信以為然,只是派遣特進(文散官正二品)畢思琛前往東京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前往河東(今山西永濟市),招募丁壯,就地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抵抗叛軍。
十六日,安西(今新疆庫車縣)節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來到華清宮,聞知范陽兵變,慷慨請纓。玄宗大喜,立即任命其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封常清臨危受命,飛馬奔赴洛陽,招募兵員,部署防禦事宜。
二十一日,玄宗起駕返回京城,再次調兵遣將,全面部署防禦陣線,阻擋叛軍攻勢。其邊疆大將職務任免之一是:徵調朔方(今寧夏吳忠市)節度使安思順(其叔父為安祿山的繼父)入朝,改任戶部尚書(即解除其兵權);擢升朔方右廂兵馬使、豐州(今內蒙古五原縣西南)都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立即率領本鎮兵馬,東進討賊。
是年,郭子儀(西元697年至西元781年)59歲,從戎宿衛,戍守邊塞已近四十個春秋。自古以來,君上蒙塵,忠臣效命勤王;朝廷危難,大將橫刀立刻。郭子儀臨危受命,率師東進,討伐叛國逆賊,開始了他「一身繫天下安危」的輝煌功業。
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十月四日,長安(今西安市)興慶宮,玄宗皇帝鑾駕出京,東幸驪山華清宮(今陝西臨潼區南)。
年屆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龍顏喜悅,與他同輦而行的楊貴妃(楊玉環),雍容華貴,儀態超群,寵冠六宮。每年冬春天寒時節,唐玄宗與楊貴妃照例要駕幸驪山華清宮「避寒」,洗浴溫泉,歌舞宴樂。
貴胄王公、朝廷顯要隨駕前往。內外命婦,錦衣彩繡,簪花飾鈿,豔麗妖嬈。車騎儀衛,官吏僕從,浩浩蕩蕩,填塞道路。
驪山腳下的華清行宮(原名溫泉宮),外築羅城,氣勢宏偉。羅城之內,殿閣樓臺依據山勢,錯落分布;湯池分等列置,迴廊曲折相連;朱漆門戶,畫梁粉壁,松柏蒼翠,掩映樓閣。使人宛若身臨仙境。
這一處皇家行宮,正是四十年太平皇帝、人世間風流天子李隆基縱情享樂的美妙勝境。老皇帝企慕長生,佞道學仙;豔貴妃承歡侍宴,獨占恩澤。李隆基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楊玉環天生麗質,能歌善舞。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西元772年至西元846年)的〈長恨歌〉詠云: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十一月十日清晨。河北道薊縣(今北京市西南)城南。身兼范陽(今北京市)、平盧(今遼寧朝陽市)、河東(今山西太原市)三鎮節度使,久蓄異志的蕃將安祿山,以其統領的15萬諸蕃和漢族軍隊,舉旗叛國。安祿山檢閱了調集的軍隊,宣稱:「奉皇帝密詔,入朝討伐奸相楊國忠!」並張榜於軍中:「膽敢有異議擾亂軍心者,滅其三族!」
誓師之後,安祿山乘坐鐵甲兵車,率領精銳的騎兵部隊,向南進發。叛軍號稱20萬,戰鼓聲聲,震天動地,車馬奔馳,煙塵沖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范陽兵變!雜胡造反!」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打破了蕭索仲冬的安寧。由於唐朝內地久無戰事,郡(州)縣官府武庫裡的兵仗鎧甲已經生鏽腐朽。猝聞范陽兵變,州縣官員魂飛魄散,或棄官逃匿,或開城投降。河北道本屬安祿山統轄,叛軍所過,州縣無不望風瓦解。鄉野村落的黎民百姓,人人驚駭膽顫,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從。
十一月十五日,安祿山公開反叛的警報,傳到了驪山華清宮。面對急報,陶醉於「歌舞昇平」之中的唐玄宗毫無預料,將信將疑;文武大臣聞警失色,相顧無言。唯有當朝宰相楊國忠洋洋自得,大言誇口道:「啟稟陛下,真正反叛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他部下的將士們並不想反叛,過不了十天,就會割下安祿山的人頭,送到這裡來。」
唐玄宗心懷僥倖,竟信以為然,只是派遣特進(文散官正二品)畢思琛前往東京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前往河東(今山西永濟市),招募丁壯,就地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抵抗叛軍。
十六日,安西(今新疆庫車縣)節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來到華清宮,聞知范陽兵變,慷慨請纓。玄宗大喜,立即任命其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封常清臨危受命,飛馬奔赴洛陽,招募兵員,部署防禦事宜。
二十一日,玄宗起駕返回京城,再次調兵遣將,全面部署防禦陣線,阻擋叛軍攻勢。其邊疆大將職務任免之一是:徵調朔方(今寧夏吳忠市)節度使安思順(其叔父為安祿山的繼父)入朝,改任戶部尚書(即解除其兵權);擢升朔方右廂兵馬使、豐州(今內蒙古五原縣西南)都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立即率領本鎮兵馬,東進討賊。
是年,郭子儀(西元697年至西元781年)59歲,從戎宿衛,戍守邊塞已近四十個春秋。自古以來,君上蒙塵,忠臣效命勤王;朝廷危難,大將橫刀立刻。郭子儀臨危受命,率師東進,討伐叛國逆賊,開始了他「一身繫天下安危」的輝煌功業。
目次
序
增訂序言
引子 橫刀立馬赴國難
第一章 郭子儀家族世系
第二章 京城禁軍宿衛官
第三章 邊疆歷練宿將之路
第四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
第五章 輔佐廣平王復兩京
第六章 結束平叛戰爭
第七章 一身繫天下安危
第八章 諡號忠武垂青史
附錄
李白何處識子儀
參考文獻
初版自序
增訂序言
引子 橫刀立馬赴國難
第一章 郭子儀家族世系
第二章 京城禁軍宿衛官
第三章 邊疆歷練宿將之路
第四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
第五章 輔佐廣平王復兩京
第六章 結束平叛戰爭
第七章 一身繫天下安危
第八章 諡號忠武垂青史
附錄
李白何處識子儀
參考文獻
初版自序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郭子儀家族世系
西元697年中秋節(八月十五),郭子儀出生於華州鄭縣。郭姓淵源於姬周天潢,世代為太原著姓。唐代華州鄭縣的郭氏家族,早在西漢時就遷來關中;自北魏末年以降,名登仕版者,代不乏人。郭子儀之父郭敬之,才兼文武,居官曆四州刺史。
一、陝西華縣的「駙馬村」
從西安市東行,過臨潼、渭南,大約170里路程,就到了華縣(唐代華州治所鄭縣)。其南部橫亙著峭拔綿延的秦嶺山脈,巍峨的少華山聳立在縣城東南,東鄰的華陰縣境內,坐落著壁立千仞、雄奇險峻的西嶽華山,北界隔著渭河與大荔縣(唐代同州治所)相望。
在華縣縣城東北10里許,有一條季節性小河,叫羅紋河,發源於少華山,向北流入渭河。在羅紋河東岸不遠處,有一個叫做「西馬村」的村子──陝西歷史名人、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的故里。據鄉老傳說,「西馬村」是由「駙馬村」傳演而來,更早的村名已無從知道了。
而「駙馬村」的「駙馬」,指的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兒昇平公主。按照唐朝的職官制度慣例,凡是娶皇家公主者,就有了「駙馬都尉」(從五品下階)的官銜,算是「高級官員」了。郭曖的墳墓在縣城西南面10里的五龍山弔紙坪。如此說來,現今西馬村的郭姓人家,大多就是郭曖這一支的後裔了。
在西馬村南面2里許,原本有郭子儀的「招魂塚」,據說埋葬著郭子儀的一雙戰靴。但是在20世紀中期被平掉了,墓園裡僅剩下一塊明朝刻立的「汾陽王之墓」石碑。而郭子儀的真墳,是陪葬在唐肅宗(李亨)的建陵(今陝西禮泉縣境內)。
在華縣縣城東關,有郭子儀祠。在清朝末年重修的郭子儀祠東側,曾經建有一座四柱三間的木結構郭子儀牌樓,上面的橫額分別題寫著「功蓋天下」與「再造唐室」。各級官員經過這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致敬行禮。然而,同樣可惜的是,這座牌樓也在1966年遭遇厄運,被拆毀了。
在明清時期,西馬村與所在的鄉,享有「將相里」、「將相鄉」和「令公鄉」的美稱;郭子儀故宅的水井,被稱為「汾陽王井」。
西元697年中秋節(八月十五),郭子儀出生於華州鄭縣。郭姓淵源於姬周天潢,世代為太原著姓。唐代華州鄭縣的郭氏家族,早在西漢時就遷來關中;自北魏末年以降,名登仕版者,代不乏人。郭子儀之父郭敬之,才兼文武,居官曆四州刺史。
一、陝西華縣的「駙馬村」
從西安市東行,過臨潼、渭南,大約170里路程,就到了華縣(唐代華州治所鄭縣)。其南部橫亙著峭拔綿延的秦嶺山脈,巍峨的少華山聳立在縣城東南,東鄰的華陰縣境內,坐落著壁立千仞、雄奇險峻的西嶽華山,北界隔著渭河與大荔縣(唐代同州治所)相望。
在華縣縣城東北10里許,有一條季節性小河,叫羅紋河,發源於少華山,向北流入渭河。在羅紋河東岸不遠處,有一個叫做「西馬村」的村子──陝西歷史名人、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的故里。據鄉老傳說,「西馬村」是由「駙馬村」傳演而來,更早的村名已無從知道了。
而「駙馬村」的「駙馬」,指的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兒昇平公主。按照唐朝的職官制度慣例,凡是娶皇家公主者,就有了「駙馬都尉」(從五品下階)的官銜,算是「高級官員」了。郭曖的墳墓在縣城西南面10里的五龍山弔紙坪。如此說來,現今西馬村的郭姓人家,大多就是郭曖這一支的後裔了。
在西馬村南面2里許,原本有郭子儀的「招魂塚」,據說埋葬著郭子儀的一雙戰靴。但是在20世紀中期被平掉了,墓園裡僅剩下一塊明朝刻立的「汾陽王之墓」石碑。而郭子儀的真墳,是陪葬在唐肅宗(李亨)的建陵(今陝西禮泉縣境內)。
在華縣縣城東關,有郭子儀祠。在清朝末年重修的郭子儀祠東側,曾經建有一座四柱三間的木結構郭子儀牌樓,上面的橫額分別題寫著「功蓋天下」與「再造唐室」。各級官員經過這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致敬行禮。然而,同樣可惜的是,這座牌樓也在1966年遭遇厄運,被拆毀了。
在明清時期,西馬村與所在的鄉,享有「將相里」、「將相鄉」和「令公鄉」的美稱;郭子儀故宅的水井,被稱為「汾陽王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