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思考!從枯燥到創新,打破思維的邊界:當思考邏輯被重塑,混沌中的難題將迎來突破的契機
商品資訊
ISBN13:9786264081542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美)小理查德.威爾
譯者:李江艷
出版日:2025/02/05
裝訂/頁數:平裝/246頁
規格:21cm*14.8cm*1.4cm (高/寬/厚)
版次:1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撬開僵局的鑰匙,不是力量
而是那一刻的深刻思考
走出迷霧,找到常規思維的突破口
讓每個念頭成為實現目標的工具
➤探索思考的必要性
多數人未能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則,因此,優秀的思考者稀少。作者以自身的職場經驗點出現代人面臨的核心挑戰: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進行高效思考以解決問題,引領讀者練習有效地運用思考工具,應對現實中的多種挑戰。這不僅是個人成功的關鍵,也是企業穩定運行的基石。
➤揭示思考的本質
本書首要闡明思考的定義,從基本概念出發,引導讀者理解思考的必要性,回顧思考的歷史背景,彰顯思考在社會、歷史與文化發展中的重要角色,探究人類深度思考的內容。
➤學習思考的技巧
作者詳細介紹各種思考工具,闡述了提升思考效率的重要原則,更重要的是,本書深入探討了篩選與運用工具的特殊規則,讀者在面對不同情境時,能夠選擇適合的方法應對,有效提升讀者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技巧。
➤思考的實際應用
本書最後聚焦於思考的實踐,涵蓋行政決策、公共關係及財務管理等多個領域。作者以生動的案例展現了如何將思考轉化為具體成果,強調每個行動背後的思考邏輯,進一步剖析思考對於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性影響,將思考提升到更高層次。
➤重新詮釋思考的價值
對於渴望突破自我限制、提升思維深度的讀者而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部實踐指南。書中提供解決問題之道,致力培養讀者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分析力、創造力與決策力,在實踐中感受到思維的力量。
本書特色: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調,搭配幽默的敘事手法,探索思考的本質、方法及應用。全書從剖析思考的必要性出發,介紹直覺、演繹與歸納等思考工具,更提供實際應用於行政、財務與管理的職場案例,引領讀者在複雜問題中找到有效解決之道,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實用價值的經典著作。
而是那一刻的深刻思考
走出迷霧,找到常規思維的突破口
讓每個念頭成為實現目標的工具
➤探索思考的必要性
多數人未能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則,因此,優秀的思考者稀少。作者以自身的職場經驗點出現代人面臨的核心挑戰: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進行高效思考以解決問題,引領讀者練習有效地運用思考工具,應對現實中的多種挑戰。這不僅是個人成功的關鍵,也是企業穩定運行的基石。
➤揭示思考的本質
本書首要闡明思考的定義,從基本概念出發,引導讀者理解思考的必要性,回顧思考的歷史背景,彰顯思考在社會、歷史與文化發展中的重要角色,探究人類深度思考的內容。
➤學習思考的技巧
作者詳細介紹各種思考工具,闡述了提升思考效率的重要原則,更重要的是,本書深入探討了篩選與運用工具的特殊規則,讀者在面對不同情境時,能夠選擇適合的方法應對,有效提升讀者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技巧。
➤思考的實際應用
本書最後聚焦於思考的實踐,涵蓋行政決策、公共關係及財務管理等多個領域。作者以生動的案例展現了如何將思考轉化為具體成果,強調每個行動背後的思考邏輯,進一步剖析思考對於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性影響,將思考提升到更高層次。
➤重新詮釋思考的價值
對於渴望突破自我限制、提升思維深度的讀者而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部實踐指南。書中提供解決問題之道,致力培養讀者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分析力、創造力與決策力,在實踐中感受到思維的力量。
本書特色: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調,搭配幽默的敘事手法,探索思考的本質、方法及應用。全書從剖析思考的必要性出發,介紹直覺、演繹與歸納等思考工具,更提供實際應用於行政、財務與管理的職場案例,引領讀者在複雜問題中找到有效解決之道,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實用價值的經典著作。
作者簡介
小理查德.威爾(Richard Weil Jr),美國企業家、作家。著作以嚴謹的學術架構,闡述顛覆性的思考藝術,深受讀者喜愛。
李江艷,專職翻譯工作多年,出版譯作有《閃擊戰──古德里安回憶錄》、《第一偵探推理謎題系列》、《幸好,書店還在》(合譯)等。
李江艷,專職翻譯工作多年,出版譯作有《閃擊戰──古德里安回憶錄》、《第一偵探推理謎題系列》、《幸好,書店還在》(合譯)等。
序
前言
在第一章的開頭部分,你或多或少會發現促使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想在這篇前言中簡要地描述其中一個特殊目的,它既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之一,同時也影響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要面對一連串不得不去解決的實際問題,透過思考找到這樣或者那樣的解決辦法。當面試求職者時,我們試圖去了解能勝任該職位的人的思考方式。當將某人安排在任何需要承擔責任的位置上時,我們試著去提高他們思考工作的效率。在處理日常業務問題時,我們試著將解決方案建立在良好思考的基礎之上。
但問題是良好地思考並不能輕易地做到,優秀的思考者同樣如此。我們不難找到有良好品格的人來工作。找到將良好品格、豐富的相關業務經驗以及令人滿意的開朗性格集於一身的人也不會難到哪裡去。真正困難的在於找到那些知道如何運用自己頭腦的人。
我們碰到的最大的麻煩(我堅信不疑,其他公司也都是如此)是尋找明白這一點的人: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採取某些特定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即使是一些如此簡單的事情,例如查明你是否有足夠的資訊,以及這些資訊是否可靠,人們似乎都是違背順序的情況比遵守順序的情況更多。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規則是你必須首先說明問題是什麼,而這條規則似乎並不總是能明顯地影響商業人士的思考。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很多並不知道規則存在的人都試圖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他們十分努力地工作,試圖透過獲得豐厚的回報來實現富有,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一個他們每小時都會打破規則的遊戲中,然而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規則叫什麼。
我曾考慮過把一位高級主管介紹到我們公司來任職,他會享有一個響亮的頭銜,他的工作只是去教會其他那些高級主管思考──並不是要他們成為智囊,而僅僅是去學習(並偶爾實踐)一些這樣的基本規則。當我提到的這個人決定繼續他的學術生涯時,計畫就化為了泡影。
我接下來想對我腦海中的理念做一個簡單的概述,並組織一系列非正式的討論組,目的是讓對此感興趣的人們有所了解。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透過討論組有效地、廣泛地傳播這一理念。我曾有一個想法(現在也有),那就是使在學習這個理念時所遇到的麻煩相對較小的那些人都獲得加薪。
就在那時,舒斯特先生來了,他說道:「你為什麼不寫一本這樣的書呢?」於是我就寫了這本書。
小理查德.威爾
在第一章的開頭部分,你或多或少會發現促使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想在這篇前言中簡要地描述其中一個特殊目的,它既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之一,同時也影響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要面對一連串不得不去解決的實際問題,透過思考找到這樣或者那樣的解決辦法。當面試求職者時,我們試圖去了解能勝任該職位的人的思考方式。當將某人安排在任何需要承擔責任的位置上時,我們試著去提高他們思考工作的效率。在處理日常業務問題時,我們試著將解決方案建立在良好思考的基礎之上。
但問題是良好地思考並不能輕易地做到,優秀的思考者同樣如此。我們不難找到有良好品格的人來工作。找到將良好品格、豐富的相關業務經驗以及令人滿意的開朗性格集於一身的人也不會難到哪裡去。真正困難的在於找到那些知道如何運用自己頭腦的人。
我們碰到的最大的麻煩(我堅信不疑,其他公司也都是如此)是尋找明白這一點的人: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採取某些特定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即使是一些如此簡單的事情,例如查明你是否有足夠的資訊,以及這些資訊是否可靠,人們似乎都是違背順序的情況比遵守順序的情況更多。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規則是你必須首先說明問題是什麼,而這條規則似乎並不總是能明顯地影響商業人士的思考。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很多並不知道規則存在的人都試圖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他們十分努力地工作,試圖透過獲得豐厚的回報來實現富有,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一個他們每小時都會打破規則的遊戲中,然而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規則叫什麼。
我曾考慮過把一位高級主管介紹到我們公司來任職,他會享有一個響亮的頭銜,他的工作只是去教會其他那些高級主管思考──並不是要他們成為智囊,而僅僅是去學習(並偶爾實踐)一些這樣的基本規則。當我提到的這個人決定繼續他的學術生涯時,計畫就化為了泡影。
我接下來想對我腦海中的理念做一個簡單的概述,並組織一系列非正式的討論組,目的是讓對此感興趣的人們有所了解。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透過討論組有效地、廣泛地傳播這一理念。我曾有一個想法(現在也有),那就是使在學習這個理念時所遇到的麻煩相對較小的那些人都獲得加薪。
就在那時,舒斯特先生來了,他說道:「你為什麼不寫一本這樣的書呢?」於是我就寫了這本書。
小理查德.威爾
目次
前言
Part 1 探索思考的本質
第一章 思考的必要性
第二章 剖析思考的定義
第三章 思考歷史中的重要啟示
第四章 思考的可能性
Part 2 掌握思考的技巧
第五章 思考的核心工具箱
第六章 提升思考能力指南
第七章 精準運用思考工具
Part 3 實現思考的價值
第八章 決策中的思考實踐
第九章 宣傳與公關策略中的思考運用
第十章 財務規劃中的思考突破
第十一章 管理中的思考創新
第十二章 銷售手法中的思考應用
第十三章 聚焦思考的終極目標
Part 1 探索思考的本質
第一章 思考的必要性
第二章 剖析思考的定義
第三章 思考歷史中的重要啟示
第四章 思考的可能性
Part 2 掌握思考的技巧
第五章 思考的核心工具箱
第六章 提升思考能力指南
第七章 精準運用思考工具
Part 3 實現思考的價值
第八章 決策中的思考實踐
第九章 宣傳與公關策略中的思考運用
第十章 財務規劃中的思考突破
第十一章 管理中的思考創新
第十二章 銷售手法中的思考應用
第十三章 聚焦思考的終極目標
書摘/試閱
人們已經注意到,在過去的兩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人類生存活動的基本階段並沒有完全被忽視,事實上過去有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對此都進行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觀察。我們暫且讓思緒回到西元前5世紀那個神話般的希臘黃金時代。在那個時期,哲學真正地誕生了,並且蓬勃發展。思考非常重要,思考的方式同樣如此。
早期的希臘人追求完美,不管手頭上的事情是一場競走比賽,或是修建一個新建築物的裝飾雕刻帶,又或者是比較兩種思考方式來發現其中哪一種更好。希臘人做所有這些事情的方式都是嚴肅的,而且只有完美才是可以被完全接受的。讓我們來澄清兩件事情。我所說的這些早期的希臘人,嚴格來講,是指古老而神奇的希臘文明在後期厚積薄發開出的文明之花。不過,他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發現,但確實很接近找到實質性發現的方法,據我所知,這樣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在哲學領域,特定環境特別有利於驚人的發展。希臘人思想中不安的躁動始終傾向於努力戰勝未知,思辨帶給他們的快樂,以及他們與生俱來的耀眼的智慧,這些都是構成他們哲學成就的一部分。在那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周圍湧現出了很多所謂的學校,不管是因為運氣好還是管理得好,進出學校的人們無論老少,都是渴望智慧和真理的人。當你進一步補充說明某些公民領袖慷慨贊助這些學校、滿足學校研究和物質上的需求時,你會發現學校似乎是可以培育出最好的哲學成果的完美土壤。在湧現出一長串較為次要的人物之後,我們滿懷欣喜地等到了那個善良、醜陋而又充滿智慧的人,他就是蘇格拉底。他當之無愧地被認為是許多優秀的辯證法之父,而且僅憑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永遠對他感激不盡。他相信辯證法在良好的交談中可以留給人一種不那麼矯揉造作的印象。他相信辯證法是因為辯證法本身。蘇格拉底實踐辯證法,提倡辯證法,同時在他溫和的引導之下,辯證法成長起來,變得興盛,而且達到了最高水準。他知道世界上最值得追求的目標就是真理,他也相信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會產生智慧。當然,他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要找到真理,但是他教導學生們,如果他們知道真理是存在的,儘管他們還沒有掌握真理,那也應該已經是朝著真理的方向邁出了堅定的一步,另外,或許也獲得了智慧。
蘇格拉底的傳記是一部特別致力於勾勒出他的精神和學說的著作,是由他最優秀的學生柏拉圖所著的。如果你碰巧還不熟悉這位天才學生為他的導師所編撰的極具啟發性的傳記,我希望你不要再遲疑,應該立刻去感受這本書帶給你的快樂。關於蘇格拉底的書都是柏拉圖所著,這一點令人非常遺憾,其他人所著的關於柏拉圖的書同樣如此;因為不去細細品味本人的原著,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或許也有很多人在讀這樣的著作時會有所感悟,但轉述的著作可能是最差勁的。
這個偉大的「思想三重奏」中的第三個人是亞里斯多德,在我看來,他是最偉大的一位,他繼承了前人的知識,並將其轉化成了更偉大的東西。亞里斯多德在分析上擁有卓越的天分,而且最複雜和最混亂的東西在他神奇的整理之下也會變成具體化而有意義的形式。他的研究領域囊括了哲學的所有範圍,並將其劃分為邏輯、道德、科學和美學四個領域。他分類和細化了每一個主題,為子孫後代描繪出一個如此清晰和完整的知識圖譜,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需要在他勾勒出的具有說服力而不可推翻的知識圖譜上填滿細節就可以了。
亞里斯多德體系的基石是他的邏輯學。作為一個希臘人,他所關注的是做事情的方式,他這樣說道,如果你能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式,那麼你就能正確地思考關於倫理、科學和美學的問題。亞里斯多德的思考體系承認三種思考形式──直覺、形式邏輯以及能進行必要的有效推理的科學,而其他那些有用但推理不那麼令人信服的思考形式,後來的數學家們藉助機率論進行了探究。亞里斯多德大部分的著作都與形式邏輯有關,為此,他完成了他的傑作,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三段論。三段論的體系是由一套正規的方式所組成的,憑藉這一體系,假如一個人知道某一事物是怎樣的,那麼他就能推斷出其他某些特定事物的必然性。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三段論的科學之處在於其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我想要指出的是三段論就是所謂的「假如……那麼……」這種推理形式最初的框架。亞里斯多德清晰而精確地指出什麼樣的前提可以合理地推斷出什麼樣的結論。由特定的前提和特定的中項是不可能推斷出任何一般性結論的。你也不可能由否定的前提和否定的中項推斷出肯定的結論……諸如此類的情況不勝枚舉。亞里斯多德列舉出了形式推理中的11種謬誤。其中有4種被稱為「形式謬誤」;也就是說,不管推理的論題是什麼,只要存在一個形式謬誤,那麼這個推理就是沒有必要或者沒有根據的。他又進一步列舉出了7種實質謬誤:也就是說,這樣的謬誤與推理的論題本身有關。在亞里斯多德最初列舉的實質謬誤中,諸如「不根據前提的推理」和「竊取論題」這樣耳熟能詳的表述都是被包含其中的。
我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去了解亞里斯多德關於三段論發展的規則或者可能存在11種謬誤的事實,並沒有任何固有利益。了解這些的唯一好處是在你的日常生活和思考中,你可以感受到避免一些嚴重錯誤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益處,因為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存在,那麼就會因為違背這些規則而出現嚴重錯誤。如果你對這些規則一無所知,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三段論」這個詞,但是你可以做到始終如一地推理恰當並且避免這些錯誤,那麼毫無疑問,嘗試去熟悉這些東西完全就是浪費你的時間。然而事實上,即使你知道這些規則,要做到好好思考並且避免錯誤依然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我應該這麼說,根據我自己的觀察來判斷,當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時候,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早期的希臘人追求完美,不管手頭上的事情是一場競走比賽,或是修建一個新建築物的裝飾雕刻帶,又或者是比較兩種思考方式來發現其中哪一種更好。希臘人做所有這些事情的方式都是嚴肅的,而且只有完美才是可以被完全接受的。讓我們來澄清兩件事情。我所說的這些早期的希臘人,嚴格來講,是指古老而神奇的希臘文明在後期厚積薄發開出的文明之花。不過,他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發現,但確實很接近找到實質性發現的方法,據我所知,這樣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在哲學領域,特定環境特別有利於驚人的發展。希臘人思想中不安的躁動始終傾向於努力戰勝未知,思辨帶給他們的快樂,以及他們與生俱來的耀眼的智慧,這些都是構成他們哲學成就的一部分。在那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周圍湧現出了很多所謂的學校,不管是因為運氣好還是管理得好,進出學校的人們無論老少,都是渴望智慧和真理的人。當你進一步補充說明某些公民領袖慷慨贊助這些學校、滿足學校研究和物質上的需求時,你會發現學校似乎是可以培育出最好的哲學成果的完美土壤。在湧現出一長串較為次要的人物之後,我們滿懷欣喜地等到了那個善良、醜陋而又充滿智慧的人,他就是蘇格拉底。他當之無愧地被認為是許多優秀的辯證法之父,而且僅憑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永遠對他感激不盡。他相信辯證法在良好的交談中可以留給人一種不那麼矯揉造作的印象。他相信辯證法是因為辯證法本身。蘇格拉底實踐辯證法,提倡辯證法,同時在他溫和的引導之下,辯證法成長起來,變得興盛,而且達到了最高水準。他知道世界上最值得追求的目標就是真理,他也相信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會產生智慧。當然,他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要找到真理,但是他教導學生們,如果他們知道真理是存在的,儘管他們還沒有掌握真理,那也應該已經是朝著真理的方向邁出了堅定的一步,另外,或許也獲得了智慧。
蘇格拉底的傳記是一部特別致力於勾勒出他的精神和學說的著作,是由他最優秀的學生柏拉圖所著的。如果你碰巧還不熟悉這位天才學生為他的導師所編撰的極具啟發性的傳記,我希望你不要再遲疑,應該立刻去感受這本書帶給你的快樂。關於蘇格拉底的書都是柏拉圖所著,這一點令人非常遺憾,其他人所著的關於柏拉圖的書同樣如此;因為不去細細品味本人的原著,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或許也有很多人在讀這樣的著作時會有所感悟,但轉述的著作可能是最差勁的。
這個偉大的「思想三重奏」中的第三個人是亞里斯多德,在我看來,他是最偉大的一位,他繼承了前人的知識,並將其轉化成了更偉大的東西。亞里斯多德在分析上擁有卓越的天分,而且最複雜和最混亂的東西在他神奇的整理之下也會變成具體化而有意義的形式。他的研究領域囊括了哲學的所有範圍,並將其劃分為邏輯、道德、科學和美學四個領域。他分類和細化了每一個主題,為子孫後代描繪出一個如此清晰和完整的知識圖譜,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需要在他勾勒出的具有說服力而不可推翻的知識圖譜上填滿細節就可以了。
亞里斯多德體系的基石是他的邏輯學。作為一個希臘人,他所關注的是做事情的方式,他這樣說道,如果你能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式,那麼你就能正確地思考關於倫理、科學和美學的問題。亞里斯多德的思考體系承認三種思考形式──直覺、形式邏輯以及能進行必要的有效推理的科學,而其他那些有用但推理不那麼令人信服的思考形式,後來的數學家們藉助機率論進行了探究。亞里斯多德大部分的著作都與形式邏輯有關,為此,他完成了他的傑作,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三段論。三段論的體系是由一套正規的方式所組成的,憑藉這一體系,假如一個人知道某一事物是怎樣的,那麼他就能推斷出其他某些特定事物的必然性。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三段論的科學之處在於其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我想要指出的是三段論就是所謂的「假如……那麼……」這種推理形式最初的框架。亞里斯多德清晰而精確地指出什麼樣的前提可以合理地推斷出什麼樣的結論。由特定的前提和特定的中項是不可能推斷出任何一般性結論的。你也不可能由否定的前提和否定的中項推斷出肯定的結論……諸如此類的情況不勝枚舉。亞里斯多德列舉出了形式推理中的11種謬誤。其中有4種被稱為「形式謬誤」;也就是說,不管推理的論題是什麼,只要存在一個形式謬誤,那麼這個推理就是沒有必要或者沒有根據的。他又進一步列舉出了7種實質謬誤:也就是說,這樣的謬誤與推理的論題本身有關。在亞里斯多德最初列舉的實質謬誤中,諸如「不根據前提的推理」和「竊取論題」這樣耳熟能詳的表述都是被包含其中的。
我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去了解亞里斯多德關於三段論發展的規則或者可能存在11種謬誤的事實,並沒有任何固有利益。了解這些的唯一好處是在你的日常生活和思考中,你可以感受到避免一些嚴重錯誤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益處,因為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存在,那麼就會因為違背這些規則而出現嚴重錯誤。如果你對這些規則一無所知,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三段論」這個詞,但是你可以做到始終如一地推理恰當並且避免這些錯誤,那麼毫無疑問,嘗試去熟悉這些東西完全就是浪費你的時間。然而事實上,即使你知道這些規則,要做到好好思考並且避免錯誤依然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我應該這麼說,根據我自己的觀察來判斷,當你不知道這些規則的時候,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