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沒有不治之症,只有用錯方法!
癌症治療不能只攻擊腫瘤,
還要恢復新陳代謝功能,強化人體的自然防禦系統,
德國名醫給你的另一條生路,
逆轉「無藥可醫」的良心建議!
★以色斯醫師被譽為「癌症的整合醫學之父」
★不反對癌症常規療法,但主張常規療法應該只是「整體療法」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處理身體的內在環境
一位罹患乳癌的四十歲婦女,在醫生的建議下摘除了雙乳和腋下的腺體,一年之內又陸續拿掉了卵巢、腎上腺和腦垂體,最終卻沒有從手術復原……
最佳的癌症治療不能只攻擊腫瘤,
以免疫學打開全身療法的抗癌、防癌大門!
喬瑟夫‧以色斯醫師創立了歐洲第一個專門收治被判為「無藥可醫」癌症病患之醫院,行醫30年,治療了超過1萬2000名病患。以色斯醫師以極高的治癒率在歐洲各國享有高度評價,美國、瑞士及日本至今仍有許多醫學機構施行或參考他的療法。
.癌症手術橫行100年、放療70年、化療30年,痊癒機率卻只有20%,還會抑制自然免疫力。
.早期診斷的技術1940年就開始了,但治癒率的提升卻很有限。
.牙齒和扁桃腺問題會決定一個人的罹癌傾向!
.舌頭濕黏,表示「人體毒素出口」──腸子運作正常,癌症等慢性病病患的舌頭乾燥少黏液。
.癌細胞不耐高溫,攝氏40.5度就可以損害惡性細胞……
.幾小時的發燒,有時可以增加抗體效價10倍!
.想靠「人體第三個腎」──皮膚排毒,運動比泡蒸氣浴等其他升高體溫的做法都更有效!
.所有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因為營養不良所導致。
.你吃得愈多,身體需要的水分就愈多。
比起對付腫瘤,以色斯醫師更著重在免疫力的恢復。他認為,手術和放療在癌症治療上有其一席之地,但應該只是整體療法中的一部分,它們對癌症這種慢性、全身性失調的疾病無法提供終極的解決辦法。身體的自然抵抗力才是抗癌之路上,真正具決定性影響的一環!因此,最重要的是處理身體的內在環境。
免疫療法、神經療法、臭氧療法、發熱療法、營養療法、去除環境致病因素……
癌症無法歸咎單一因素,全身療法才能提高治癒率!
.第一個將病因療法(提升免疫力)和病症療法(對付腫瘤)做整合的癌症療法:能提高存活率、達成身體的全面治療,甚至能減低開刀風險、降低放療等傳統療法的副作用。
.強調刺激身體的免疫反應:想要消滅在身體裡處擄掠的癌細胞,需要刺激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讓先天的自然防癒力去克服惡性腫瘤。
.搭配「免疫療法」效果卓著:第一位以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醫師為德國醫生施密特,有63%的病人反應良好,28%的腫瘤完全萎縮。以色斯醫師因此將免疫療法納入治療的一環。
.全身「解毒」:不但能醫治被主流醫界判定為「無藥可醫」的癌末病人,對體質惡化引起的嚴重慢性疾病也同樣有效。
.「發熱療法」摧毀癌細胞:許多醫師發現,當患者體溫飆升時,腫瘤會萎縮或甚至消失,此外,發熱療法能讓化療藥物降低1/3或更多,治療效果一樣好,副作用更少。
.「熱乙醚療法」排除致癌毒素:毒素和致病物質會貯存在脂肪中,熱乙醚療法它能溶化致病的脂質,再透過腎臟和腸子排出體外。
.「血氧化療法」創造有氧環境:血氧化療法透過讓血液充氧,打擊以無氧代謝為等徵的微生物和致癌性病毒,讓它們無在活性有氧環境下生存;同時,惡性細胞也會受到攻擊。
.「自體激素療法」改變新陳代謝:將「短波」穿過大腦與製造賀爾蒙的腺體,打破癌症病人典型的「自律神經僵固」,讓自律神經控制的功能正常化,這等於去除掉癌症的一個重要致病因子。
.去除「病灶」很重要:病灶會以神經、毒素、過敏、細菌的方式影響身體整體的健康,以色斯醫師更是發現牙齒和扁桃腺病灶會決定一個人的罹癌傾向,不能放著不處理。
扭轉罹癌體質,
是活下來的關鍵!
癌症治療不能只攻擊腫瘤,
還要恢復新陳代謝功能,強化人體的自然防禦系統,
德國名醫給你的另一條生路,
逆轉「無藥可醫」的良心建議!
★以色斯醫師被譽為「癌症的整合醫學之父」
★不反對癌症常規療法,但主張常規療法應該只是「整體療法」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處理身體的內在環境
一位罹患乳癌的四十歲婦女,在醫生的建議下摘除了雙乳和腋下的腺體,一年之內又陸續拿掉了卵巢、腎上腺和腦垂體,最終卻沒有從手術復原……
最佳的癌症治療不能只攻擊腫瘤,
以免疫學打開全身療法的抗癌、防癌大門!
喬瑟夫‧以色斯醫師創立了歐洲第一個專門收治被判為「無藥可醫」癌症病患之醫院,行醫30年,治療了超過1萬2000名病患。以色斯醫師以極高的治癒率在歐洲各國享有高度評價,美國、瑞士及日本至今仍有許多醫學機構施行或參考他的療法。
.癌症手術橫行100年、放療70年、化療30年,痊癒機率卻只有20%,還會抑制自然免疫力。
.早期診斷的技術1940年就開始了,但治癒率的提升卻很有限。
.牙齒和扁桃腺問題會決定一個人的罹癌傾向!
.舌頭濕黏,表示「人體毒素出口」──腸子運作正常,癌症等慢性病病患的舌頭乾燥少黏液。
.癌細胞不耐高溫,攝氏40.5度就可以損害惡性細胞……
.幾小時的發燒,有時可以增加抗體效價10倍!
.想靠「人體第三個腎」──皮膚排毒,運動比泡蒸氣浴等其他升高體溫的做法都更有效!
.所有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因為營養不良所導致。
.你吃得愈多,身體需要的水分就愈多。
比起對付腫瘤,以色斯醫師更著重在免疫力的恢復。他認為,手術和放療在癌症治療上有其一席之地,但應該只是整體療法中的一部分,它們對癌症這種慢性、全身性失調的疾病無法提供終極的解決辦法。身體的自然抵抗力才是抗癌之路上,真正具決定性影響的一環!因此,最重要的是處理身體的內在環境。
免疫療法、神經療法、臭氧療法、發熱療法、營養療法、去除環境致病因素……
癌症無法歸咎單一因素,全身療法才能提高治癒率!
.第一個將病因療法(提升免疫力)和病症療法(對付腫瘤)做整合的癌症療法:能提高存活率、達成身體的全面治療,甚至能減低開刀風險、降低放療等傳統療法的副作用。
.強調刺激身體的免疫反應:想要消滅在身體裡處擄掠的癌細胞,需要刺激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讓先天的自然防癒力去克服惡性腫瘤。
.搭配「免疫療法」效果卓著:第一位以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醫師為德國醫生施密特,有63%的病人反應良好,28%的腫瘤完全萎縮。以色斯醫師因此將免疫療法納入治療的一環。
.全身「解毒」:不但能醫治被主流醫界判定為「無藥可醫」的癌末病人,對體質惡化引起的嚴重慢性疾病也同樣有效。
.「發熱療法」摧毀癌細胞:許多醫師發現,當患者體溫飆升時,腫瘤會萎縮或甚至消失,此外,發熱療法能讓化療藥物降低1/3或更多,治療效果一樣好,副作用更少。
.「熱乙醚療法」排除致癌毒素:毒素和致病物質會貯存在脂肪中,熱乙醚療法它能溶化致病的脂質,再透過腎臟和腸子排出體外。
.「血氧化療法」創造有氧環境:血氧化療法透過讓血液充氧,打擊以無氧代謝為等徵的微生物和致癌性病毒,讓它們無在活性有氧環境下生存;同時,惡性細胞也會受到攻擊。
.「自體激素療法」改變新陳代謝:將「短波」穿過大腦與製造賀爾蒙的腺體,打破癌症病人典型的「自律神經僵固」,讓自律神經控制的功能正常化,這等於去除掉癌症的一個重要致病因子。
.去除「病灶」很重要:病灶會以神經、毒素、過敏、細菌的方式影響身體整體的健康,以色斯醫師更是發現牙齒和扁桃腺病灶會決定一個人的罹癌傾向,不能放著不處理。
扭轉罹癌體質,
是活下來的關鍵!
作者簡介
喬瑟夫‧以色斯(Josef M. Issels)
喬瑟夫‧以色斯醫學博士,生於1907年,卒於1998年,在歐洲建立了第一個專門收治「無藥可醫」癌症病人的醫院,治療超過1萬2000名病人。
1981年起到退休為止,以色斯博士在德國聯邦政府委員會的「對抗癌症」計畫裡擔任專業成員,出版了超過55篇論文和3本專書來談他的癌症療法以及治療結果。相關的獨立統計數據在經過同儕審查後,刊登在醫療期刊上。
喬瑟夫‧以色斯醫學博士,生於1907年,卒於1998年,在歐洲建立了第一個專門收治「無藥可醫」癌症病人的醫院,治療超過1萬2000名病人。
1981年起到退休為止,以色斯博士在德國聯邦政府委員會的「對抗癌症」計畫裡擔任專業成員,出版了超過55篇論文和3本專書來談他的癌症療法以及治療結果。相關的獨立統計數據在經過同儕審查後,刊登在醫療期刊上。
序
具名推薦
李平,前總統府耳鼻喉科特聘醫師
專家推薦
以色斯醫師的全身療法架構一直被沿用至今,歐美較前衛的癌症整合療法依然可以看出以色斯醫師的影響。當然,他那個時代使用到的各個療法已有部分被取代了,不過很多療法還是被保留著,包括神經療法、臭氧療法、溫熱發燒療法、營養療法、免疫療法,以及去除環境致病因素。
癌友可能會沮喪地說,這些療法在台灣根本找不到,錯了!雖然台灣沒有一位醫師能提供如以色斯醫師那般完整的整體療法,但除了神經療法與特殊的免疫療法外,多數重要的個別療法都被不同族群的台灣醫師使用著,你可以主動去整合這些療法與醫師,拯救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坐以待斃……
總之,本書提供癌友以色斯大師數世代寶貴的臨床經驗與全身性療法的組合架構,我極力鼓勵癌友積極地整合,你可以在地執行並以負擔得起的療法自救!我更鼓勵治療癌症的中西醫師閱讀此書,拓寬癌症治療的視野。
──陳立川,毒理學博士、癌症研究另類療法調查專家
半個世紀前,高瞻遠矚的整合醫學之父喬瑟夫‧以色斯醫師就已經指出,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而腫瘤則是表現出來的晚期「症狀」。因此,他認為唯有接受全身性治療和免疫療法,才可以恢復人體的排毒功能,並增強自然抵抗力,從改善病因來幫助癌症病人。
根據他的分析報告,370位接受過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再以全身和免疫療法來治療的病人中,五年後存活並完全無腫瘤的比率高達87%。其中大都是無法用標準療法醫治的癌末病人,但是以色斯醫師證明,搭配免疫療法的全身療法,仍然可以治療這些病人……
一般大眾常被教育成認為只有手術、化療、放療才是正統的癌症治療,其他的療法都是騙人、無效、沒科學根據的。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那些直接摧毀腫瘤、「症狀」治療導向的正統療法,對於大部分中晚期和復發型癌症病人不僅只是暫時、治標、消極性的醫療,而且還帶來許多副作用,摧殘病人生命的尊嚴。
以色斯醫師獨特的洞見,讓他走了一條「鮮少有人走過的道路」,他在書中有感而發的說:「我窮盡一生捍衛全身療法,也遭遇許多人的反對和誤解。」他鼓勵其他醫師勇於接受挑戰,使用可以提高存活率的全身療法來治療癌症病人。
如果你或你家人是癌症病人,建議你先看完本書再擬訂治癌計畫,至少先尋求癌症治療的「第二意見」吧!
──趙榮杰,傑出診所院長、美國癌症免疫治療學會醫師
李平,前總統府耳鼻喉科特聘醫師
專家推薦
以色斯醫師的全身療法架構一直被沿用至今,歐美較前衛的癌症整合療法依然可以看出以色斯醫師的影響。當然,他那個時代使用到的各個療法已有部分被取代了,不過很多療法還是被保留著,包括神經療法、臭氧療法、溫熱發燒療法、營養療法、免疫療法,以及去除環境致病因素。
癌友可能會沮喪地說,這些療法在台灣根本找不到,錯了!雖然台灣沒有一位醫師能提供如以色斯醫師那般完整的整體療法,但除了神經療法與特殊的免疫療法外,多數重要的個別療法都被不同族群的台灣醫師使用著,你可以主動去整合這些療法與醫師,拯救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坐以待斃……
總之,本書提供癌友以色斯大師數世代寶貴的臨床經驗與全身性療法的組合架構,我極力鼓勵癌友積極地整合,你可以在地執行並以負擔得起的療法自救!我更鼓勵治療癌症的中西醫師閱讀此書,拓寬癌症治療的視野。
──陳立川,毒理學博士、癌症研究另類療法調查專家
半個世紀前,高瞻遠矚的整合醫學之父喬瑟夫‧以色斯醫師就已經指出,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而腫瘤則是表現出來的晚期「症狀」。因此,他認為唯有接受全身性治療和免疫療法,才可以恢復人體的排毒功能,並增強自然抵抗力,從改善病因來幫助癌症病人。
根據他的分析報告,370位接受過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再以全身和免疫療法來治療的病人中,五年後存活並完全無腫瘤的比率高達87%。其中大都是無法用標準療法醫治的癌末病人,但是以色斯醫師證明,搭配免疫療法的全身療法,仍然可以治療這些病人……
一般大眾常被教育成認為只有手術、化療、放療才是正統的癌症治療,其他的療法都是騙人、無效、沒科學根據的。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那些直接摧毀腫瘤、「症狀」治療導向的正統療法,對於大部分中晚期和復發型癌症病人不僅只是暫時、治標、消極性的醫療,而且還帶來許多副作用,摧殘病人生命的尊嚴。
以色斯醫師獨特的洞見,讓他走了一條「鮮少有人走過的道路」,他在書中有感而發的說:「我窮盡一生捍衛全身療法,也遭遇許多人的反對和誤解。」他鼓勵其他醫師勇於接受挑戰,使用可以提高存活率的全身療法來治療癌症病人。
如果你或你家人是癌症病人,建議你先看完本書再擬訂治癌計畫,至少先尋求癌症治療的「第二意見」吧!
──趙榮杰,傑出診所院長、美國癌症免疫治療學會醫師
目次
目錄
專家推薦
序
引言
Chapter1 據實以告還是隱而不宣?
──對病情疑神疑鬼給病人的壓力
Chapter2 早期醫師:癌症是全身性疾病
──腫瘤只是疾病的症狀
Chapter3 局部主義觀點的隱憂
──切除、化療,然後蔓延
Chapter4 人體功能先異常,才得癌症
──癌症的出現不能歸咎單一因素
Chapter5 於是,腫瘤出現了
──內在環境的全面崩潰
Chapter6 在全身療法中納入免疫療法
──啟動身體的防禦力
Chapter7 全身療法的完整系統
──結合病因療法和特定腫瘤治療
Chapter8 別放著病灶不管
──牙齒和扁桃腺病灶會創造適合腫瘤發展的體內環境
Chapter9 改變你也在吃的「半自養飲食」
──避免營養不良導致癌症
Chapter10 另一條生路
──為被判「無藥可醫」的病人移除腫瘤環境
Chapter11 扭轉罹癌傾向
──癌症疾病早在腫瘤形成前就存在了
Chapter12 癌症的第二意見
──你有更好的路可走
專家推薦
序
引言
Chapter1 據實以告還是隱而不宣?
──對病情疑神疑鬼給病人的壓力
Chapter2 早期醫師:癌症是全身性疾病
──腫瘤只是疾病的症狀
Chapter3 局部主義觀點的隱憂
──切除、化療,然後蔓延
Chapter4 人體功能先異常,才得癌症
──癌症的出現不能歸咎單一因素
Chapter5 於是,腫瘤出現了
──內在環境的全面崩潰
Chapter6 在全身療法中納入免疫療法
──啟動身體的防禦力
Chapter7 全身療法的完整系統
──結合病因療法和特定腫瘤治療
Chapter8 別放著病灶不管
──牙齒和扁桃腺病灶會創造適合腫瘤發展的體內環境
Chapter9 改變你也在吃的「半自養飲食」
──避免營養不良導致癌症
Chapter10 另一條生路
──為被判「無藥可醫」的病人移除腫瘤環境
Chapter11 扭轉罹癌傾向
──癌症疾病早在腫瘤形成前就存在了
Chapter12 癌症的第二意見
──你有更好的路可走
書摘/試閱
精采試讀
走入死胡同的主流癌症療法
每一天、每一秒,都有男性、女性或小孩死於癌症。
這個數據說明了為什麼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寫這本書。人們已經花了數十億美金研究癌症,改善手術技術,研發更先進的放射機器,研發能夠根除身體裡所有癌細胞的藥物,同時不會產生讓人不舒服的副作用。但儘管如此,當今每6個人之中還是有1個人感染並死於癌症。
惡性細胞疾病用讓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在人體組織裡開始繁殖,讓好幾百萬數不清的人悲慘地以為,用一般的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都無法治癒、控制或甚至抑制他們的癌症。每5個接受這些治療的病人之中,會有4個人在五年內死亡。這種情況說明的不只是癌症的破壞力,還嚴正地反映出一般治療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對於癌症的觀點如何的侷限。
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個共通處:它們都把癌症局部化。外科醫生的首要考量是把局部的惡性組織切除,然後隨之而來的放射治療也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有腫瘤的地方摧毀癌細胞。外科醫生和放射治療師總認為,我們無法確切發現有哪一小部分的細胞會溜出它們原來的範圍,然後在其他部位散布癌症,使後續的手術或放射幾乎毫無療效。
當這些方法都宣告無效時,意味的是病人就要等死了。病人不知道還有其他經過驗證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存在,這種方法完全不相信人們普遍對癌症的看法—癌症是一種局部性的疾病。由於這種方法涉及整個身體的防衛系統,因此在德文裡被稱為ganzheits therapie,或全身療法。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如何在理論和實務上一步步實現上述的目標。這本書不只是給專業的醫護人員看,也給一般非專業人士看。我希望能夠讓大家清楚了解,這種治療能夠那些患了為所謂「不治之症」的人,延續真正有價值的生命長度,甚至提供治癒的方法。
我盡可能減少使用醫學術語,希望能藉由直言坦白,能夠讓人們明白我們能做的其實比大家想像的還多,進而根除許多人對癌症的恐懼。
我不會假裝說這是一條好走的路,但是當最後有關治療癌症的一切知識都被遺忘時,這裡還有一種結合了外科醫生、放射治療師、化療師以及免疫治療師的混合療法,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彼此合作,藉此挽回更多生命。
提升免疫力更勝於對付腫瘤
在1931年,位於巴塞爾的大學醫院,院裡的外科部醫療主任亨斯臣曾說,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因此必須使用全身性醫療與手術來治療它。幾年之後,另一個傑出的外科醫生法蘭玆‧克尼格說:「治療癌症不完全是一個手術的問題,它很大程度取決於身體的防禦能力。」
至於放射線療法,位於日內瓦的國際抗癌聯盟主席艾瑞克‧伊森博士承認說:「『從純粹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想像放射線還能有什麼重要的進展。」
約翰馬提亞斯博士是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的顧問醫生,當在寫到化療的時候,他承認很難只靠藥物就治好癌症。
這種坦白的態度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受人歡迎。更重要的是,這種誠實的答案解答了為什麼那些癌症已經嚴重到無法治療, 也對放射線毫無反應的病患,應該採用全身療法來治療。
腫瘤的生長,無論是原發性腫瘤、續發性生長或腫瘤轉移,都一定意味著兩個因素:
一、腫瘤環境的出現以及抵抗力的降低,因此,身體有了製造腫瘤的傾向。
二、出現的癌細胞能夠增生。
我們無法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除去這些因素。
就理論來說,採取激烈手術的是為了要徹底把身體裡的癌細胞都清除。就算我們曾經達到這個目標,但這還是相當罕見的結果,因為就算是最小的微小癌,癌細胞也會不斷轉移。馬泰、爾巴和其他研究人員透過動物研究顯示,就算病人做過最完美的手術,之後再用放射線治療,身體裡還是會有數百萬的癌細胞。
在1962年,魯賓和其他人提出報告說,那些無法開刀也不適合做放射線治療的病人,他們的壽命、痊癒情況與體內剩下的抵抗力之間,有直接的關係。剩下的防禦系統如果很強,身體對手術的反應就會很好,而且常常痊癒。抵抗力衰弱的人則完全不同,他們的反應很差,而且後來會出現明顯復發的跡象。
很明顯地,對病人和醫生來說,他們都無法接受這種窘境。如果我們不想靠運氣而痊癒,就非得在執行手術和放射線療法的前後,立即採取一些必要措施。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身體的防禦系統能夠被啟動,並且協助它恢復它的自然角色,藉此防止腫瘤復發。
一個人接受過傳統治療後卻產生復發,並不是因為外科醫生或放射治療師欠缺技術,若只是小心翼翼地把腫瘤除去,這樣是不夠的,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必須時時遵循那些能夠移除腫瘤環境、同時強化身體防禦力的療程。
沒有不治之症,除非用錯了方法
手術或放射線之所以無法每每成功解決腫瘤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這些方法註定不能把人醫好。
當我們無法將被癌細胞侵占的器官完全摘除時,我們就會認為病人已經到了無藥可醫的地步,因為這些器官對宿主來說十分重要,或是腫瘤已經擴散到很多地方,因此再也無法用開刀清除。對於已經入侵腦部、肝臟、膽管和胰臟以及主要血管的腫瘤來說,無法動刀的情況更是常見。發生在骨骼、肺部或其他器官的遠端轉移,常常在我們診斷之前就存在了,這就是所謂的「原發性不治之症」,也就是診斷後,傳統的治療方式都束手無策的狀況。
如果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問題)和癌症一起出現,也會產生原發性不治之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被認為風險太大。就統計上來說,所有癌症病患在診斷的時候,應該被視為是原發性可治癒。至於剩下三分之一的人,手術和放射線療法提了一些痊癒的希望,但是,這些方法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經驗顯示,大多數接受過傳統療法的病人都有續發性問題出現,而這些問題通常再也無法被處理,然後就成了大家所知的「續發性不治之症」。
如果把這些個案也包含在一起的話,無藥可醫的癌症個案總數就會達到將近百分之八十。換言之,每十個個案裡,就有八個被診斷出有癌症的人無法從手術、放射線療法或化療那裡得到一勞永逸的盼望,而這三種方法卻是我們當今在用的方法。
但是,有兩件事我們一定要弄清楚:
一、當腫瘤入侵重要的器官或發生轉移時,外科醫生一般就會認為此病無藥可醫,也無法移除。但是,這些狀況應該只被歸類為無法動手術。
二、許多無法開刀的腫瘤也許還是會對放射線療法起相當的反應,但如果它們再也沒有反應了,放射線學家就傾向說它們是無藥可醫。然而,這些腫瘤只不過是無法用放射線療法醫治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知道人們對於什麼叫做「無藥可醫」的定義已經失效了,因為第三條路的出現──也就是全身療法,已經讓這種定義過時了。我們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去放棄好幾百萬個被當成是無法醫治而放棄的病人。
面對無藥可醫的人──那些一開始對傳統療法還有反應的人,全身療法包括兩個基本的目標:
一、盡可能移除腫瘤,甚至讓無法開刀的腫瘤變得可以開刀,或對放射線治療起反應。
二、用特定治療病因的方法,把身體看成一個整體,將惡性疾病移除。
這兩個目標並非互斥,我們必須同步進行,而且彼此相輔相成。再強調一次,無法用傳統療程處理的腫瘤,也許仍然會對免疫療法、化療或酵素療法起反應,如果將所有的方法都統合在全身療法的架構下,它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就我的經驗來說,即使是病情最嚴重的病人,還是常常會發生一種狀況:看起來好像已經愛莫能助的病人,卻有了相當驚人的反應。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癌症之外,其他像是風濕病、糖尿病甚至是肝硬化,都曾經被全身療法所緩解或甚至治癒,因而再次證明這種混合療法才是真正治療病因的方法。
這本書是為了所謂無藥可醫的人所寫的:支持局部觀點的人,把絕大多數的癌症病患當成沒有盼望的一群而放棄他們,這些人是無法用傳統方法治療的人,但如果我們採用全身療法(包括免疫療法)的話,他們未必會無藥可醫。所以我比較喜歡用「無法用傳統方法醫治」的人來形容這些病人。實際上,搭配免疫療法的全身療法,仍然可以治療這些病人。
當前的免疫學已經為我們指出治療癌症應該走的方向,他們已經敞開了一條通往全身療法的大門──可以為癌症與其他慢性疾病提供對策。
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癌症統計數據能夠比今天的數據好看, 我們就應該朝這個方向前進,而未來的子孫就再也不需要和我們一樣,生活在一個讓許多人平白犧牲的窘境裡。
走入死胡同的主流癌症療法
每一天、每一秒,都有男性、女性或小孩死於癌症。
這個數據說明了為什麼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寫這本書。人們已經花了數十億美金研究癌症,改善手術技術,研發更先進的放射機器,研發能夠根除身體裡所有癌細胞的藥物,同時不會產生讓人不舒服的副作用。但儘管如此,當今每6個人之中還是有1個人感染並死於癌症。
惡性細胞疾病用讓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在人體組織裡開始繁殖,讓好幾百萬數不清的人悲慘地以為,用一般的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都無法治癒、控制或甚至抑制他們的癌症。每5個接受這些治療的病人之中,會有4個人在五年內死亡。這種情況說明的不只是癌症的破壞力,還嚴正地反映出一般治療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對於癌症的觀點如何的侷限。
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個共通處:它們都把癌症局部化。外科醫生的首要考量是把局部的惡性組織切除,然後隨之而來的放射治療也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有腫瘤的地方摧毀癌細胞。外科醫生和放射治療師總認為,我們無法確切發現有哪一小部分的細胞會溜出它們原來的範圍,然後在其他部位散布癌症,使後續的手術或放射幾乎毫無療效。
當這些方法都宣告無效時,意味的是病人就要等死了。病人不知道還有其他經過驗證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存在,這種方法完全不相信人們普遍對癌症的看法—癌症是一種局部性的疾病。由於這種方法涉及整個身體的防衛系統,因此在德文裡被稱為ganzheits therapie,或全身療法。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如何在理論和實務上一步步實現上述的目標。這本書不只是給專業的醫護人員看,也給一般非專業人士看。我希望能夠讓大家清楚了解,這種治療能夠那些患了為所謂「不治之症」的人,延續真正有價值的生命長度,甚至提供治癒的方法。
我盡可能減少使用醫學術語,希望能藉由直言坦白,能夠讓人們明白我們能做的其實比大家想像的還多,進而根除許多人對癌症的恐懼。
我不會假裝說這是一條好走的路,但是當最後有關治療癌症的一切知識都被遺忘時,這裡還有一種結合了外科醫生、放射治療師、化療師以及免疫治療師的混合療法,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彼此合作,藉此挽回更多生命。
提升免疫力更勝於對付腫瘤
在1931年,位於巴塞爾的大學醫院,院裡的外科部醫療主任亨斯臣曾說,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因此必須使用全身性醫療與手術來治療它。幾年之後,另一個傑出的外科醫生法蘭玆‧克尼格說:「治療癌症不完全是一個手術的問題,它很大程度取決於身體的防禦能力。」
至於放射線療法,位於日內瓦的國際抗癌聯盟主席艾瑞克‧伊森博士承認說:「『從純粹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想像放射線還能有什麼重要的進展。」
約翰馬提亞斯博士是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的顧問醫生,當在寫到化療的時候,他承認很難只靠藥物就治好癌症。
這種坦白的態度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受人歡迎。更重要的是,這種誠實的答案解答了為什麼那些癌症已經嚴重到無法治療, 也對放射線毫無反應的病患,應該採用全身療法來治療。
腫瘤的生長,無論是原發性腫瘤、續發性生長或腫瘤轉移,都一定意味著兩個因素:
一、腫瘤環境的出現以及抵抗力的降低,因此,身體有了製造腫瘤的傾向。
二、出現的癌細胞能夠增生。
我們無法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除去這些因素。
就理論來說,採取激烈手術的是為了要徹底把身體裡的癌細胞都清除。就算我們曾經達到這個目標,但這還是相當罕見的結果,因為就算是最小的微小癌,癌細胞也會不斷轉移。馬泰、爾巴和其他研究人員透過動物研究顯示,就算病人做過最完美的手術,之後再用放射線治療,身體裡還是會有數百萬的癌細胞。
在1962年,魯賓和其他人提出報告說,那些無法開刀也不適合做放射線治療的病人,他們的壽命、痊癒情況與體內剩下的抵抗力之間,有直接的關係。剩下的防禦系統如果很強,身體對手術的反應就會很好,而且常常痊癒。抵抗力衰弱的人則完全不同,他們的反應很差,而且後來會出現明顯復發的跡象。
很明顯地,對病人和醫生來說,他們都無法接受這種窘境。如果我們不想靠運氣而痊癒,就非得在執行手術和放射線療法的前後,立即採取一些必要措施。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身體的防禦系統能夠被啟動,並且協助它恢復它的自然角色,藉此防止腫瘤復發。
一個人接受過傳統治療後卻產生復發,並不是因為外科醫生或放射治療師欠缺技術,若只是小心翼翼地把腫瘤除去,這樣是不夠的,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必須時時遵循那些能夠移除腫瘤環境、同時強化身體防禦力的療程。
沒有不治之症,除非用錯了方法
手術或放射線之所以無法每每成功解決腫瘤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這些方法註定不能把人醫好。
當我們無法將被癌細胞侵占的器官完全摘除時,我們就會認為病人已經到了無藥可醫的地步,因為這些器官對宿主來說十分重要,或是腫瘤已經擴散到很多地方,因此再也無法用開刀清除。對於已經入侵腦部、肝臟、膽管和胰臟以及主要血管的腫瘤來說,無法動刀的情況更是常見。發生在骨骼、肺部或其他器官的遠端轉移,常常在我們診斷之前就存在了,這就是所謂的「原發性不治之症」,也就是診斷後,傳統的治療方式都束手無策的狀況。
如果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問題)和癌症一起出現,也會產生原發性不治之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被認為風險太大。就統計上來說,所有癌症病患在診斷的時候,應該被視為是原發性可治癒。至於剩下三分之一的人,手術和放射線療法提了一些痊癒的希望,但是,這些方法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經驗顯示,大多數接受過傳統療法的病人都有續發性問題出現,而這些問題通常再也無法被處理,然後就成了大家所知的「續發性不治之症」。
如果把這些個案也包含在一起的話,無藥可醫的癌症個案總數就會達到將近百分之八十。換言之,每十個個案裡,就有八個被診斷出有癌症的人無法從手術、放射線療法或化療那裡得到一勞永逸的盼望,而這三種方法卻是我們當今在用的方法。
但是,有兩件事我們一定要弄清楚:
一、當腫瘤入侵重要的器官或發生轉移時,外科醫生一般就會認為此病無藥可醫,也無法移除。但是,這些狀況應該只被歸類為無法動手術。
二、許多無法開刀的腫瘤也許還是會對放射線療法起相當的反應,但如果它們再也沒有反應了,放射線學家就傾向說它們是無藥可醫。然而,這些腫瘤只不過是無法用放射線療法醫治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知道人們對於什麼叫做「無藥可醫」的定義已經失效了,因為第三條路的出現──也就是全身療法,已經讓這種定義過時了。我們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去放棄好幾百萬個被當成是無法醫治而放棄的病人。
面對無藥可醫的人──那些一開始對傳統療法還有反應的人,全身療法包括兩個基本的目標:
一、盡可能移除腫瘤,甚至讓無法開刀的腫瘤變得可以開刀,或對放射線治療起反應。
二、用特定治療病因的方法,把身體看成一個整體,將惡性疾病移除。
這兩個目標並非互斥,我們必須同步進行,而且彼此相輔相成。再強調一次,無法用傳統療程處理的腫瘤,也許仍然會對免疫療法、化療或酵素療法起反應,如果將所有的方法都統合在全身療法的架構下,它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就我的經驗來說,即使是病情最嚴重的病人,還是常常會發生一種狀況:看起來好像已經愛莫能助的病人,卻有了相當驚人的反應。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癌症之外,其他像是風濕病、糖尿病甚至是肝硬化,都曾經被全身療法所緩解或甚至治癒,因而再次證明這種混合療法才是真正治療病因的方法。
這本書是為了所謂無藥可醫的人所寫的:支持局部觀點的人,把絕大多數的癌症病患當成沒有盼望的一群而放棄他們,這些人是無法用傳統方法治療的人,但如果我們採用全身療法(包括免疫療法)的話,他們未必會無藥可醫。所以我比較喜歡用「無法用傳統方法醫治」的人來形容這些病人。實際上,搭配免疫療法的全身療法,仍然可以治療這些病人。
當前的免疫學已經為我們指出治療癌症應該走的方向,他們已經敞開了一條通往全身療法的大門──可以為癌症與其他慢性疾病提供對策。
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癌症統計數據能夠比今天的數據好看, 我們就應該朝這個方向前進,而未來的子孫就再也不需要和我們一樣,生活在一個讓許多人平白犧牲的窘境裡。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