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的自己:難民符玉鸞的無憾人生
商品資訊
系列名:名人傳記
ISBN13:9789868610439
出版社:財團法人亞人文化基金會
作者:符玉鸞
出版日:2025/03/29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21cm*14.8cm*1.6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從難民到企業家,從母親到慈善公益
她用一生證明,選擇善與愛,人生便無憾
這本書《360度的自己:難民符玉鸞的無憾人生》,是一位堅毅女性符玉鸞的真摯人生回憶錄。她從戰亂中的寮國輾轉來到台灣,歷經艱辛,憑藉勇氣與智慧,在家庭、事業與公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與熱。
本書從她的成長背景談起,如何在困境中培養出獨立堅韌的性格,以及她如何憑藉一張小桌子起步,逐步創立自己的事業,秉持「即使吃虧,也要維護信用」的經營理念,最終帶領台灣磁鐵公司穩健發展。她不僅是一位卓越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慈善家,長年投身慈濟,秉持「有捨才有得」的精神,持續回饋社會。
在家庭方面,她選擇「嫁給對的人,而非嫁給有錢人」,與丈夫相知相守四十五年,並以身作則,將教育融入日常,堅持「機會教育」的理念,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們。書中收錄了她的子女們對母親的感言,展現了她在家中無私的奉獻與深遠的影響。
此外,符玉鸞透過生命歷程中的種種經歷,與讀者分享她的人生智慧。從商場到家庭,從個人成長到社會公益,她以真誠的筆觸,記錄下自己如何用愛鋪設人生的道路,如何在困境中選擇樂觀、勇敢,並堅守初心。
這本書不僅是符玉鸞留給子孫的傳家寶,也希望能帶給讀者啟發與力量,讓我們從她的人生故事中,看見堅持、奉獻與無悔的人生哲學。
「4 5 年的相知相伴,玉鸞和我始終堅信:『家和事事興』,而我們的家和,正是來自於玉鸞的無私奉獻與付出。
從很多的角度來看,玉鸞都是令我很敬佩的一位女性。她用不服輸的態度和行動,顛覆世俗的觀念,也不被任何人事物所束縛。在我眼中的玉鸞,不僅成功地扮演好女兒、妻子、媳婦、母親和祖母的角色,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企業家和慈善家,實現了他人眼中的不可能。」
____典華學習長 林齊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符玉鸞
1953年出生於寮國,家中排行第五。
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來到台灣求學,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3月29日,與先生林齊國結為連理。同年,創立「台灣磁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身磁鐵產業。
符玉鸞從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逐步成為人妻、媳婦、母親、祖母與企業負責人。七十多年來,始終秉持著回饋社會的信念,從首次捐出一百萬開始,至今仍持續投入公益,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創造價值。
婚姻的維繫之道:信任;經營事業,誠信最為重要;教養孩子,則以「慈善心」為本,希望助人與奉獻的精神,能夠在孩子心中深植發芽,代代相傳。
序
用愛鋪著路走過來
前些年,曾受邀至大學演講,那是我第一次對年輕學子述說自己的故事。特地花了些時間回想自己七十多年的一生:從寮國至台灣,從貧苦生活,到結婚生子,進而創業……一幕幕的畫面不斷浮現腦海,至今想起陳年往事,仍不禁淚濕衣襟。一邊整理資料,一邊思考著:究竟我的人生能給予現代年輕人什麼樣的啟發呢?
演講當天,分享了我的人生經驗,現場的年輕學子有不少的回饋,讓我深深感覺到自己在人生歷程中所做的每一個環節,似乎都做得還不錯。尤其是現在年輕人,很少有像我們這樣的生活經驗—戰亂、經濟環境差、工作機會少、家庭不富裕等,對於責任感與家庭概念等價值觀也大不相同。凡此種種,觸發了想將我的經歷與觀念傳承下去的念頭。
│觀念轉個彎,生命無限寬│
二○二一年是慈濟五十五週年。五月某日,我從台北當天來回花蓮,前去參加活動。回程火車上,我和同行朋友的位置是分開的,上車時相鄰的位置沒有人,我們就先坐在一起。到了宜蘭,一位小姐上車,表示我們有個位子是她的。我們希望能跟她換位子,但她不願意。朋友於是換去旁邊,我就和這位小姐一起坐。
車子開動了,我與這位小姐自然地聊了起來。我問她是去哪裡,她說她到礁溪去找朋友,散步,拍照。隨後慢慢聊到她的工作、她的家庭。她的年紀大概四十多歲,說結婚十年了,生了兩個小孩,當初和先生談戀愛就是因為拍照。可能談話投緣,或她需要有人說話,她說了些對先生的抱怨,說是與先生感情不好。
我說她還年輕,也許先生是覺得她只顧工作和小孩,不夠重視他,兩人感情就這樣少了經營。她面露懷疑,不太相信我的話。我告訴她,在家庭與婚姻觀念方面,有時候為了家庭,我們要先改變自己。這是慈濟傳達給我們的觀念。「既然妳和先生因為拍照結緣,妳就趁這個機會和他聊妳去礁溪拍照的事啊,慢慢找回共同的話題。我相信妳先生還是很愛妳的。」我說。
她還是有點猶豫, 但她說自己從來沒有那樣對待先生。
從宜蘭到松山,我們聊了快一個多小時,下車前也沒有留下聯絡方式。過了大約一個半月,慈濟宗教處有人打電話來問:「符師姐,妳那天是不是搭火車,有位小姐跟妳坐一起?」我說對。這才知道那天那位小姐特地寫信去慈濟找我,問了很多人都沒找到。好不容易連絡上,她說她一定要親自謝謝我。
她說那天我對她講的話,她每一句都聽在心裡,這一個半月來,也做了不少改變。她坦承那天為什麼不願和我們換位置,是因為她原本對慈濟很反感,沒想到一趟車程聊下來,我的想法影響了她,也扭轉了她對慈濟的觀感。
這雖然只是一件尋常小事,卻也證明了,這是一個善的循環。
│知足天地寬│
同樣在這一年,七月,我因心律不整,一個月內進出急診室四次。
回想起第一次進急診室的那天, 我一如往常地去上班,不覺得有什麼異樣,只是感覺很疲累,呵欠連連,但我並不在意。下午照常開車到兒子家,想抱孫子卻發現沒力氣。我有點困惑,但也以為只是血糖太低,想著應該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就好,卻還是虛弱無力。
晚餐過後, 不適的感覺依舊。原本兒子要送我回家休息,剛好先生齊國在公司要與美國視訊,我便決定開車到公司等他。一到公司,我便無力地趴在桌上,直到晚上十一點半才和齊國準備回家。當時的我,頭腦雖然很清晰,但身體就像洩氣的氣球一樣軟趴趴的。回家路上經過三軍總醫院,整天的無力讓我憂心自己的狀況,便轉去三軍總醫院掛急診。
到了急診室門口,齊國去停車,我強忍不舒服自己走進去,面對護士的詢問,我僅說得出全身無力。護士替我量了血壓,發現脈搏只有三十,急忙推來病床;同時也測量了我的心跳,發現心輸出指數只有二點八秒,已經接近休克,如果是三秒就要急救了。這個晚上我一共打了四次強心針,加上一整晚的點滴,才逐漸恢復精神。如果我當時回家睡覺,可能就回天乏術了。
十一月,我換了一位新醫生,建議我在心臟裝節律器。手術前,我詢問醫生,那兩顆讓心跳變慢的藥是否可以停用?醫生說可以。沒想到停用那兩顆藥後,我精神變好了,眼睛也好了。於是醫生建議我先出院觀察,一直到現在。
有時候半夜三更,我因為心律不整醒來,看著身旁睡著的齊國,心想,就這樣吧。我很滿意我這一輩子的生活,七十多歲了,家庭、兒孫、事業、伴侶,我全部都很滿意,沒有任何遺憾。我也常常告訴齊國,假若哪天我真的在睡著時走掉,請你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已經很滿足了。
回想起自己從小幫忙打理生意,從寮國來到台灣,求學、結婚、創業, 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 成為人妻、媳婦、母親、祖母、公司負責人,並且在二○二三年獲得全球傑出僑生校友社會公益獎;這七十多年來,可說了無遺憾。我看淡生活,努力對社會創造價值、堅持公益,從婚後不久首次捐出一百萬開始,持續捐款至今,秉持的便是證嚴上人開示的「一口井」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一口井,您拿一瓢水給別人,水不但沒變少,還會源源不斷,愈湧出愈清澈。
從小我就從母親身上學會「給予」的快樂,想讓自己有能力成為「手心向下」的人,盡可能去幫助他人。一路走來,無論碰到什麼天大的事情,我採取的態度都是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我認為, 只要談好處理方式, 心中再無罣礙;甚至適時認賠,吃一點虧,讓事情圓滿解決,自然就不會有多餘的負擔。
「有捨才有得」,當我們懂得給予,沒有計較心、懂得付出時,也許冥冥之中也會有一股力量流回到你身上,成為一種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就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有了良性的互動、善意的循環。
這也就是我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什麼的想法。貪嗔癡乃人性之不可避免,然而,不屬於我們的,不要強求;屬於我們的,該來自然就來。假使以「貪」的方向去面對事情,那會很辛苦;但如果以「善」的念頭為導向,就會往「善」的方向去處理,兩者反應出來的因果自也不同。果報的輕重,就端看我們自己的決定。
人生無常,生死只是在瞬間。已過七十的我對此更是感觸良多。我很滿意自己的一生,對生死已然看淡,如今只想留下一些東西給兒孫,希望以自身的經歷,讓愛傳承,讓善延續。也許記錄成書是不錯的方式,那就盡快來完成它吧。
目次
序 家和事事興
˙ 序 用愛鋪著路走過來
第一章 一位女企業家的養成
˙ 一張小桌子開始的企業
˙ 把雞蛋分著放
˙ 即使吃虧,也要維護信用
˙ 過去成就未來
第二章 龍坡邦的日子
˙ 生意囝的自我培育
˙ 我那傳統的父親
˙ 堅忍好施的母親
˙ 第五個女兒
第三章 嫁給對的人,而非嫁給有錢人
˙ 嫁入豪門,不如門當戶對
˙ 理性選擇,感性相伴
˙ 從兩人到兩家人
˙ 因為信任,所以幸福
˙ 彼此是對方的定心丸
第四章 將教育化入日常
˙ 化身黑臉虎媽
˙ 四十五天後的家庭教育
˙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 日常中的機會教育
˙ 一生公益,時時助人
第五章 家人的話
˙ 大女兒V e r a 的話
從女兒到母親:在媽媽的愛裡學會愛
˙ 大兒子V a n 的話
成長才有的體悟
˙ 小兒子V i n 的話
母愛的影響與傳承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