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圖書分類法 / 社會科學類 / 社會學各論 / 文化

992筆商品,1/50頁
華夏源起,千年文明第一下心跳:綜觀原始部落到古國形成,展現文明的交融與興盛
滿額折
作者:杜學文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5/02/19 裝訂:平裝
追尋文化脈絡,解讀遠古傳承 重返歷史現場 帶領讀者見證華夏文明的誕生與成長 ⚑ 華夏文明的發祥之地 本書探討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從考古證據和歷史資料中揭示其早期形成的過程。作者指出,華夏文明作為人類四大古文明之一,與尼羅河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一樣,擁有顯著的農耕特色和沿河流域的發展特點。透過對比四大文明的地理和文化特徵,書中強調了華夏文明的獨特性。 ⚑ 地理條件 書中詳細分析了華夏文明發祥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包括肥沃的黃土地、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水源和植被,這些為農業的興起和人類聚落的形成提供了基礎。當地的地形特點,如天然屏障和通道的結合,既保護了原生文化,又促進了與外界的交流,形成了開放與封閉相結合的文化地理格局。 ⚑ 歷史演進 作者梳理了從仰韶文化到陶寺文化的過渡,並分析了各階段的重要考古發現,例如彩陶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民族認同的塑造。陶寺文化的形成被視為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其展現了社會階層分化、城市規劃和初步的禮樂制度。 ⚑ 軸心地位 書中引用了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認為華夏文明的發展路徑展示了「軸根系」的特性,即其核心地區在整個文明起源中的突出地位。從陶器和玉器的技術提升到青銅器的發明,這一區域的文化特徵對後來的夏、商、周三代影響深遠,成為中華文明的基石。 ⚑ 華夏與中華 書中深入探討了華夏文明與中華文明的概念差異。作者指出,華夏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部分,在其後來的演化中吸納了周邊多元文化,逐步形成了以華夏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明。這種文化融合促進了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社會結構的複雜化。 ⚑ 開端與傳承 全書在論述華夏文明起源的同時,也強調了這一文明對歷史和文化的深遠影響。作者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和嚴謹的學術分析,展現了華夏文明如何從分散的部落文化逐步演進為完整的文明體系,並最終奠定了文化根基。 本書特色:本書以考古資料與歷史文獻為基礎,探討華夏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展現從遠古文化到早期文明的演進。作者分析自然地理、文化與技術進步,強調多元文化交融對國家形成的影響,提出華夏文明作為中華文化核心的歷史意義與延續性,內容詳實,視角獨到。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399 元, 優惠價:79 315
文化與生活
滿額折
作者:李焯然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5/01/28 裝訂:平裝
「文化是生活的㇐部分,生活本來就不可以沒有文化。」本書收錄了汶萊大學亞洲研究所資深教授李焯然精選的學術隨筆,內容輕鬆有趣,連結古今。全書分為兩部分,第㇐部分深入發掘中國文化與東南亞地區的交織和影響,並且對歷史人物進行多角度分析,包括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故事、許地山的藏書研究、孔子真實樣貌的討論等。作者還考究了㇐些民俗文化趣談,如明代的金魚文化和童謠的文化價值,展現不同時代下文化交融的獨特面貌。第二部分則是對傳統與現代的深刻反思,從古代帝王學到現代企業管理的對話、傳統節日到新時代的文化創新。而在藝術領域中,本書特別討論了年畫創作及三位畫家陳建坡、劉巨德、鍾蜀珩的作品,探討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活力與適應力。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和期待,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探索。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9
定價:670 元, 優惠價:79 529
文化設計:生活再創造指南
滿額折
作者:葉思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5/01/17 裝訂:平裝
文化是什麼?抽象的概念如何轉化為實際感受?融合文化研究與設計實踐的跨領域使用手冊田野觀察╳企畫編輯╳視覺美學╳生活策展文化設計:人人都能參與的生活再創造作者融合多年實務經驗與學術理論,深入淺出,簡練生動,從文化研究觀點切入,跨領域剖析文化再創造的思考脈絡與符號可視化的轉譯過程,穿梭臺灣與世界多國,梳理出文化身分和社會關係之間的獨到見解,同時提出可具體落實的操作方案,為跨領域專業協作系統注入多元視角。無論是新手小白、經驗豐富的文化人,均能從中獲取亮光,開啟生活設計創新的無限可能。
優惠:0213悅讀日
庫存 > 10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無形.有影:發掘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珍貴在地記憶
79折
作者:林茂賢; 林承緯; 徐亞湘; 黃文博; 黃世輝; 黃季平; 趙守彥; 謝國興; 鄭明承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2024/12/05 裝訂:平裝
★第一本無形文化資產介紹&普查完整教學手冊★9位無形文化資產重量級作者引領你發掘臺灣無形文化價值!「有影Ū-iánn」[形]:真實不虛的。透過映照、側寫和折射,發掘無形的文化內涵和狀態。無形亦是有影,有影便是存在。●無形的文化資產,有影的文化記憶!有影,取其詩意的說法是,非直接看見其型態的存在,而是透過映照、側寫和折射,意識發掘無形文化內涵和狀態。這些無形的文化記憶/技藝、在地生活內容,其實都是「有影Ū-iánn」的存在,在台灣的每一處角落,有多元繽紛的發展,實應透過普查研究,來紀錄、保護、傳承這些具有珍貴價值的在地文化。●踏查在地,描出無形文化輪廓相對於有形的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更深植於傳統社群、社會情境及常民生活之中,也常因時空、社群、環境的變動,而改變其傳承延續及表現形式。近年來,社會結構、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的急速轉變,對本土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提出了新的考驗,往昔文化表現與實踐的保存、傳承與延續也面臨到了困難。政府如何從法規政策及行政程序方面保護無形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又該如何認定?首要工作即是——普查。詳細地說,就是廣泛普及並兼具系統性的調查採集和理解。●洞悉文化資產意涵,凝聚在地情感與價值要能適時保護如「現在的過去」(the present past)的無形文化資產,唯有先透過廣泛普及並兼具系統性的調查採集,來掌握文化全貌,才可能從中擇取、保留文化資產價值,以及值得透過相關法令來進行保存維護的對象。透過長時間且廣泛的探查和理解,將多重記憶層裡的地方情感與集體認同變得清晰。普查後經由「登錄認定」程序來保存及後續維護,凝聚在地情感、傳承文化生活面貌。本書特色★開頭3篇好讀易懂懶人包,無痛認識無形文化資產!★文末附有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名錄。★獨家收錄文資評估過程、獅陣珍貴普查實際案例。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3
定價:340 元, 優惠價:79 268
文化研究期刊(第39期/2024秋)
滿額折
作者:吳祥賓; 顧玉玲; 吳國坤; 武嘉文; 傅大為; 朱元鴻; 江玉林; 楊凱麟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4/12/01 裝訂:平裝
2024年秋季號|論壇:從行動到思想:傅柯的另一個角度 **本刊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與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獲2013-2021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第二級** 編輯室報告 秋風送爽的日子迎來《文化研究》第39期的出版。本期共收入四篇研究論文與一場座談會的文字記錄。首先,〈重探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編撰學:以複時書寫與機構分析作為方法〉一文探討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編撰方式。作者吳祥賓指出,過去的臺灣當代藝術研究多採用西方美術史的傳統方法,如傳記、圖像分析和形式研究,這些方法未能有效捕捉臺灣當代藝術的「當代性」特質。為此,作者提出「複時書寫」與「機構分析」兩大研究方法,試圖重新探索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發展。作者開章從哲學角度探討了「當代」的意涵,強調歷史的「複時性」,亦即不同時期的歷史如何交織影響當代藝術的形態。其次,文章深入分析「機構」在當代藝術體制化中的作用,強調藝術生態系統深受文化機構的影響,並透過寇克蘭的機構網絡理論剖析臺灣當代藝術在機構化發展中的困境。本文的貢獻在於突破了傳統美術史的框架,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拓展了對臺灣當代藝術的認識。 延續對臺灣社會與文化議題的關注,〈創傷記憶與哀悼公共化:以台北101伙伴碑為例〉一文探討創傷記憶與哀悼的公共化進程,深刻呈現勞工犧牲與社會反思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顧玉玲回顧2002年331工殤事件,揭示了台北101大樓建設光環背後,勞工付出的巨大代價。透過口述歷史,本文重建了五個勞工家庭的創傷經歷,並深入分析勞資政三方協商設立紀念碑的過程。文章指出,紀念碑的建設象徵哀悼公共化的起點,但創傷的真正轉化仍需時間與集體支撐。研究進一步強調,若社會記憶僅聚焦於建設成就而忽視勞工的犧牲,將形成殘酷的歷史敘事。唯有透過公開的集體哀悼與民主參與,創傷記憶才能真正轉化為具體的社會意識,並促使更廣泛的勞工權益保障與社會關注。本文對臺灣職業災害的反思,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未來勞工安全政策的呼籲。 接著,場景從臺灣轉換到戰後的香港。〈《港澳輪渡》:大英帝國在戰後香港的一個創傷寓言〉一文以1959年上映的同名電影為中心,作者吳國坤探討這部英美合拍片在戰後香港背景下所承載的大英帝國創傷寓言,進而彰顯其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意涵。該片講述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6
穿越鐵道.看見城市:產業遺產的景觀與地域營造
滿額折
作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編輯  出版社:田園城市文化  出版日:2024/10/18 裝訂:平裝
回看那些因為歷史而必然衰敗的農工設施,我們必須理解,它們不只是物質的殘跡,還包含傳說、故事、知識及想像。透過不斷傳誦,文化資產才會再次活過來,成為真正的文化瑰寶。 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那些與工業發展進程有關的遺跡,被稱為「產業遺產」,包括廠房、鐵道、礦山等建物與場域,以及聚落、技術、傳統等文化遺產。台北市的「鐵道產業遺產」即是城市歷史的重要見證,反映了台灣近代工業與交通的發展脈絡,成為城市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於2011年推動「台北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概念保存,本計畫始於與亞洲各國交流的國際研討會,藉由探討鐵路交通與產業遺產,反思台北的產業遺產保存與活化策略。本書以台北市區鐵道為主體,詳述台北車站與南港車站周遭地景變遷,以及各產業遺產如何蛻變為當今的面貌,包括台北糖廠、華山1914文創園區、建國啤酒廠、松山菸廠、台北機廠;此外邀請各界學者闡述都市保存的觀念與實務經驗,並由日本、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學者分享在地實踐,帶領讀者從各種不同面向,認識產業遺產的景觀與地域營造。
庫存:1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2025試題大補帖:文化行政與文化法規(含文化行政概要)(106~113年試題)申論題型
滿額折
作者:洪澤  出版社:大碩  出版日:2024/10/14 裝訂:平裝
【試題大補帖系列熱賣中!】 不容錯過的上榜必備好書在這裡! 精選多年度公職考試歷屆試題,讓你省去到處尋找考古題的煩惱! 試題按照年度排列,迅速掌握出題方向 每道題目提供完整解析,測驗、複習一把罩 本書收錄公職考試【文化行政與文化法規(含文化行政概要)】106~113年的申論試題詳解,幫助您一次準備全面應戰、熟悉題型順利上榜。 本書收錄科目包含:文化行政概要、文化行政與文化法規 本書收錄考試包含:高考三級、普考、地方特考 本書特色: 1.補班名師解題,不用三顧茅廬立即獲得大師精準考題解析。 2.多年度試題一次收錄,輕鬆練習歷屆試題。 3.一題搭配一詳解,演練有錯立即修正,加深印象。
庫存:2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5 494
2025試題大補帖:藝術概論(含藝術概要)(104~113年試題)申論題型
滿額折
作者:洪威喆; 高尚谷  出版社:大碩  出版日:2024/10/14 裝訂:平裝
【試題大補帖系列熱賣中!】 不容錯過的上榜必備好書在這裡! 精選多年度公職考試歷屆試題,讓你省去到處尋找考古題的煩惱! 試題按照年度排列,迅速掌握出題方向 每道題目提供完整解析,測驗、複習一把罩 本書收錄公職考試【藝術概論(含藝術概要)】104~113年的申論試題詳解,幫助您一次準備全面應戰、熟悉題型順利上榜。 本書收錄科目包含:藝術概要、藝術概論 本書收錄考試包含:高考三級、普考、地方特考 本書特色: 1.補班名師解題,不用三顧茅廬立即獲得大師精準考題解析。 2.多年度試題一次收錄,輕鬆練習歷屆試題。 3.一題搭配一詳解,演練有錯立即修正,加深印象。
庫存:4
定價:460 元, 優惠價:95 437
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創刊號
滿額折
作者: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編委會  出版社:蘭臺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這本期刊為一國際型學報,致力於推動文化創意與產業整合,冀能達成為臺灣核心期刊(THCI)。內容涵蓋文化創意理論、跨地域跨文化的整合研究及文創產業政策與策略探討,旨在為學術與產業提供實務性的理論支持。 創刊號共收錄6篇文章,包括5篇學術論文與1篇特邀文章,審稿通過率36%。林均珈的〈《紅樓夢》之文化創意產業〉探討了此經典在文創領域的廣泛應用;高駿華剖析臺灣油畫市場的未來;洪文琪呈現臺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此外,刊物特邀國際知名卡通形象設計師徐明撰寫文章,介紹「南孔爺爺」的品牌策略,展現了傳統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並增添了刊物的實務價值。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符號帝國(羅蘭.巴特對日本文化的精準詮釋,詹偉雄完整導讀,經典新版)
滿額折
作者:羅蘭.巴特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9/05 裝訂:平裝
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日本是書寫的國度,羅蘭﹒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貼近他理念與狂熱的符號系統。理解羅蘭﹒巴特及其符號學的首選入門書——從學者巴特到先鋒寫作者之間的中介★★ 詹偉雄導讀 ★★日本最能遠離西方符號驅力在我身上引發的一切厭惡、惱怒、拒斥。日本的符號很強烈:令人激賞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標示清晰,保有自主,從不西化或理性化。日本的符號是空的:它的符徵逃逸了,在這些無償支配一切的符徵深處,無神、無真理、無道德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處揭示著這種符號呈現出來的優越特質、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舉止(那些我們通常視為毫無意義或庸鄙不堪的行為)之中。因此,符號場域將不會透過它的制度面來探求:重點不在於藝術、民間傳說,甚至是「文明」(我們不會將封建日本與現代科技的日本互為對比)。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都市、商店、戲劇、禮儀、庭園、暴力;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幾個動作、幾道菜、幾首詩;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臉孔、眼睛,還有畫筆。這一切,乃是運筆寫下,而非畫下來的。——羅蘭﹒巴特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符號帝國》書寫的對象是日本,包羅著二十六篇短小的散文,對應著巴特一九六六至六八年三次的日本旅行,雖然巴特因旅行而寫作了這本書,但它卻完全不是一本遊記,沒有可供讀者參照的旅行景點探訪,缺乏政治、經濟、社會的觀察分析,當然也沒有旅行文學的啟蒙老梗。巴特在第一篇〈遠方〉中就坦承,他無意去寫一個真實的日本,相反地,是「日本將作者推入寫作情境」。【時代感書系】從消逝的昨日連結新生的明天為什麼此時此地,我們必須重讀此書?這是「時代感」系列最初的發問。不同領域的大師留下傳世之作,描繪當時他們所處社會樣貌、遭逢處境,將這些廣博深刻的討論置放於當前台灣與華人社會,透過重量級知識人的詮釋和細膩導讀,「時代感」系列試圖全方位地回答:「重讀此書,我們將從中獲得定位自身、前進未來的重要線索。」《共產黨宣言》|斐特烈.恩格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艾瑞克.霍布
庫存:3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 351
符號帝國(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羅蘭.巴特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9/03 裝訂:電子書
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 日本是書寫的國度,羅蘭﹒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貼近他理念與狂熱的符號系統。 理解羅蘭﹒巴特及其符號學的首選入門書 ——從學者巴特到先鋒寫作者之間的中介 ★★ 詹偉雄導讀 ★★ 日本最能遠離西方符號驅力在我身上引發的一切厭惡、惱怒、拒斥。日本的符號很強烈: 令人激賞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標示清晰,保有自主,從不西化或理性化。 日本的符號是空的:它的符徵逃逸了,在這些無償支配一切的符徵深處,無神、無真理、無道德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處揭示著這種符號呈現出來的優越特質、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 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舉止(那些我們通常視為毫無意義或庸鄙不堪的行為)之中。 因此,符號場域將不會透過它的制度面來探求:重點不在於藝術、民間傳說, 甚至是「文明」(我們不會將封建日本與現代科技的日本互為對比)。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都市、商店、戲劇、禮儀、庭園、暴力;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幾個動作、幾道菜、幾首詩;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臉孔、眼睛,還有畫筆。 這一切,乃是運筆寫下,而非畫下來的。——羅蘭﹒巴特 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 《符號帝國》書寫的對象是日本,包羅著二十六篇短小的散文,對應著巴特一九六六至六八年三次的日本旅行,雖然巴特因旅行而寫作了這本書,但它卻完全不是一本遊記,沒有可供讀者參照的旅行景點探訪,缺乏政治、經濟、社會的觀察分析,當然也沒有旅行文學的啟蒙老梗。巴特在第一篇〈遠方〉中就坦承,他無意去寫一個真實的日本,相反地,是「日本將作者推入寫作情境」。 【時代感書系】從消逝的昨日連結新生的明天 為什麼此時此地,我們必須重讀此書? 這是「時代感」系列最初的發問。 不同領域的大師留下傳世之作,描繪當時他們所處社會樣貌、遭逢處境,將這些廣博深刻的討論置放於當前台灣與華人社會,透過重量級知識人的詮釋和細膩導讀,「時代感」系列試圖全方位地回答:「重讀此書,我們將從中獲得定位自身、前進未來的重要線索。」 《共產黨宣言》|斐特烈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73 元, 優惠價:1 273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長洲太平清醮
滿額折
作者:盧智基; 陳子安-著; 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策劃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2024/09/01 裝訂:平裝
國家級非遺: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名錄。酬神祭幽:科儀、飄色與搶包山。深度訪談:了解長洲居民眼中的節慶。每年佛誕萬千市民魚貫進入長洲,體驗節慶氣氛,足見長洲太平清醮已經成為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百多年來,長洲太平清醮是長洲島民每年依例舉行的,以酬神及祭幽為主的民間宗教活動。五日四夜的醮會由一系列祈福逐疫的科儀,至驅除邪氣的神鑾飄色以及緊張刺激的搶包山活動組成,舉辦者及參加者祈望藉此獲取神明的眷佑。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香港其中一項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名聞遐邇。《長洲太平清醮》一書除了闡述太平清醮的緣起及發展以外,還以2023年打醮為例,介紹其儀式及活動流程,與此同時亦會探析傳承團體――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在傳承有關活動上歷年所作的貢獻。此外,透過記錄多位長洲居民的口述歷史,使讀者了解受訪者眼中的長洲太平清醮。最後,我們以討論長洲醮會面對的種種挑戰與機遇作為全書的總結。
庫存:5
定價:760 元, 優惠價:9 684
世界遺產與文化巡禮
滿額折
作者:周健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所審定的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已達一千餘處,即使是職業導遊,窮極一生,也無法全部造訪,只有間接神遊,以補足遺憾。旅遊是最佳的消費,也是草民生活的重要成份。百聞不如一見,身歷其境的感動,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生命應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今累積部分作品,集結成冊出版,可供觀光及學術研究的參考。溫故才能知新,目睹各種遺產,油然而生人類既渺小亦偉大,部分遺產已成千古之謎,難以複製。歷史進化與退化現象並存,當思考在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中,如何安身立命?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宗族春秋二祭
滿額折
作者:劉智鵬; 黃君健; 盧惠玲-著; 嶺南大學-策劃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田野調查:蒐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精美插畫:呈現祠祭和墓祭的流程宗族歷史:梳理新界各大宗族系譜一本關於香港新界宗族春秋二祭的珍貴時代記錄,見證祠祭和墓祭的儀式傳統的世代傳承。「宗族春秋二祭」是香港新界宗族的傳統祭祖儀式。每逢農曆二月、三月及九月、春分和秋分,不少宗族的成員會穿上長衫,齊聚祠堂或祖先墓地,向祖先奉上祭品,焚香叩拜,並誦讀祝文和祖先教誨,寄託哀思。新界宗族至今仍保存着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風俗,秉承了儒家的孝道文化精神。這項源遠流長的傳統,於2017 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書聚焦宗族春秋二祭的歷史流變,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輔以手繪插圖呈現祭祀儀式,述及其傳承體系和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
庫存:4
定價:620 元, 優惠價:9 558
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泰瑞.伊格頓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24/07/04 裝訂:電子書
「伊格頓是當今英語世界中最頂尖的文化批評家。」──《衛報》(The Guardian) 「一個能夠以最純粹的方式欣賞文化與社會診斷之藝術的罕有機會!伊格頓在本書中獨樹一格地雜揉理論說理與尖酸雋語、批判性的歷史反省與『重大』形上學問題的提問能力。《理論之後》不僅指出後現代文化研究衰微之後的研究方向,它本身更是一個『理論之死』後的傑出理論範式。」──斯拉維.紀傑克(Slavoj Žižek) 「令人驚奇……泰瑞.伊格頓從來沒有如此深奧與機智過,他妥善地處理了當代所有的重要議題……同時超越了他在《文學理論導讀》達至的智識成就。如果這本書不會造成一股大騷動,我才真的會驚訝。」──法蘭克.科摩德(Frank Kermode) 在今日,高階文化與低階文化的藩籬已經消失,然而,正如同伊格頓在書中所問的: 這是否表示我們對「文化」的執迷已經取代了一切? 在今天這個什麼都可以的後現代時代裡,我們還有辦法積極地參與政治嗎? 當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每天賴以維生的金額連兩美元都不到時,還可以心安理得地研究《六人行》嗎? 在這種迫切的全球境況中,究竟需要怎樣的新理路? 伊格頓的重要著作《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啟發了新一代的文化研究者,並使他成為左派最頂尖的思想家之一。在本書中,他指出理論的高峰期已經結束,並試著找出未來應然的發展方向。細述文化理論從一九六○年代到一九九○年代的興衰,伊格頓追索令文化理論得以誕生的文化與政治因素,檢驗諸如巴特、傅柯、拉岡與克莉絲蒂娃等開創性的理論家如何從邊緣引出性別、權力、性慾與族群等主題。他對文化理論的得失做出誠實的評斷,就許多對文化理論提出的標準指控加以駁斥,同時卻也指出文化理論對於諸多重大議題是保持靜默與迴避的事實。 《理論之後》的戲劇性結論是:面對資本主義新起的全球敘事,後現代主義可能已經死去。而文化理論所忽視或否定的──愛、邪惡、死亡、道德、形上學、宗教與革命──正是必須積極探索的領域。正如同這本分析現狀的熱情而基進的論著所顯示的,這些主題在當今的重要性更勝以往。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80 元, 優惠價:1 280
202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
滿額折
作者:陳濟民等人  出版社: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出版日:2024/07/01 裝訂:軟精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3年報,內容涵蓋2023年各業務之執行成果及各項文化資產統計數字,內容共分為五大篇章,除了總論外,包含文化資產保存整體發展、有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文化資產保存科學暨修護技術等。
庫存:2
定價:200 元, 優惠價:88 176
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
滿額折
作者:泰瑞.伊格頓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2024/07/01 裝訂:平裝
「伊格頓是當今英語世界中最頂尖的文化批評家。」──《衛報》(The Guardian)「一個能夠以最純粹的方式欣賞文化與社會診斷之藝術的罕有機會!伊格頓在本書中獨樹一格地雜揉理論說理與尖酸雋語、批判性的歷史反省與『重大』形上學問題的提問能力。《理論之後》不僅指出後現代文化研究衰微之後的研究方向,它本身更是一個『理論之死』後的傑出理論範式。」──斯拉維.紀傑克(Slavoj Žižek)「令人驚奇……泰瑞.伊格頓從來沒有如此深奧與機智過,他妥善地處理了當代所有的重要議題……同時超越了他在《文學理論導讀》達至的智識成就。如果這本書不會造成一股大騷動,我才真的會驚訝。」──法蘭克.科摩德(Frank Kermode)在今日,高階文化與低階文化的藩籬已經消失,然而,正如同伊格頓在書中所問的:這是否表示我們對「文化」的執迷已經取代了一切?在今天這個什麼都可以的後現代時代裡,我們還有辦法積極地參與政治嗎?當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每天賴以維生的金額連兩美元都不到時,還可以心安理得地研究《六人行》嗎?在這種迫切的全球境況中,究竟需要怎樣的新理路?伊格頓的重要著作《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啟發了新一代的文化研究者,並使他成為左派最頂尖的思想家之一。在本書中,他指出理論的高峰期已經結束,並試著找出未來應然的發展方向。細述文化理論從一九六○年代到一九九○年代的興衰,伊格頓追索令文化理論得以誕生的文化與政治因素,檢驗諸如巴特、傅柯、拉岡與克莉絲蒂娃等開創性的理論家如何從邊緣引出性別、權力、性慾與族群等主題。他對文化理論的得失做出誠實的評斷,就許多對文化理論提出的標準指控加以駁斥,同時卻也指出文化理論對於諸多重大議題是保持靜默與迴避的事實。《理論之後》的戲劇性結論是:面對資本主義新起的全球敘事,後現代主義可能已經死去。而文化理論所忽視或否定的──愛、邪惡、死亡、道德、形上學、宗教與革命──正是必須積極探索的領域。正如同這本分析現狀的熱情而基進的論著所顯示的,這些主題在當今的重要性更勝以往。
優惠:大專開學書展
庫存:2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文化研究的變奏:理論旅行與本土化實踐
滿額折
作者:顏桂堤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本書詳盡地勾勒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國大陸的理論之旅與本土化實踐。「理論旅行」與「中國經驗」是本書的理論焦點,文化研究的概念譜系、問題場域、範式轉換、中國問題、接合實踐、闡釋效能、內在性難局以及文化研究的未來趨向,這些問題成為了作者重點關注的理論疆域。從對文化研究的概念譜系考察出發,本書持續思索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國的理論旅行以及中國化的過程,關注文化研究如何影響並改造中國的文學生產與社會文化生活。文化研究在中國的接受過程──被譯介、重新闡釋、重新挪用,它服務於中國問題與新的社會文化現象的闡釋。「文化研究」開放的話語場域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加之「中國經驗」的複雜維度,文化研究在中國更顯得多元紛呈。「文化研究」在中國正朝著批判性的、多元開放且具有闡釋力和本土經驗的方向發展,它逐漸成為批判知識分子重新介入當下社會的重要場域。儘管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悖論,但是其讓人看到許多原先無法發現的內容、思想與方法。在此基礎上,文化研究的諸多理論方法與理論資源競相爭放、相互對話與博弈。文化研究深刻參與了當代社會文化的現實闡釋與意義生產,並且形成了「中國經驗」與中國特色。借助文化研究,文學理論重新激活了危機意識,提升了實踐品格。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730 元, 優惠價:9 657
文化研究的變奏:理論旅行與本土化實踐(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顏桂堤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電子書
本書詳盡地勾勒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國大陸的理論之旅與本土化實踐。「理論旅行」與「中國經驗」是本書的理論焦點,文化研究的概念譜系、問題場域、範式轉換、中國問題、接合實踐、闡釋效能、內在性難局以及文化研究的未來趨向,這些問題成為了作者重點關注的理論疆域。從對文化研究的概念譜系考察出發,本書持續思索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國的理論旅行以及中國化的過程,關注文化研究如何影響並改造中國的文學生產與社會文化生活。 文化研究在中國的接受過程──被譯介、重新闡釋、重新挪用,它服務於中國問題與新的社會文化現象的闡釋。「文化研究」開放的話語場域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加之「中國經驗」的複雜維度,文化研究在中國更顯得多元紛呈。「文化研究」在中國正朝著批判性的、多元開放且具有闡釋力和本土經驗的方向發展,它逐漸成為批判知識分子重新介入當下社會的重要場域。儘管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悖論,但是其讓人看到許多原先無法發現的內容、思想與方法。在此基礎上,文化研究的諸多理論方法與理論資源競相爭放、相互對話與博弈。文化研究深刻參與了當代社會文化的現實闡釋與意義生產,並且形成了「中國經驗」與中國特色。借助文化研究,文學理論重新激活了危機意識,提升了實踐品格。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730 元, 優惠價:7 511
墨影花香,看懂雅士墨客賦予花卉的詩情畫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寄情於花卉中的感性與理性
滿額折
作者:過常寶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4/05/08 裝訂:平裝
對中國文學與民間傳說中花卉的深入剖析 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展現花卉的神祕與浪漫 從牡丹的雍容華貴到梅花的清雅高潔,生動地描繪花卉的魅力 【探索花之美與哲學】 本書首先專注於探討花的美麗與哲學,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從花與美人的緊密連繫,到花與君子的道德意義的探索,再到花與情感的深刻交融,以及花的隱含寓意。這一章節綜合運用了詩詞歌賦、古籍典故等豐富文獻,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引領讀者深入理解花在中國文化中的複雜而深遠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 第二章深入探討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將讀者帶入一場關於花的生活藝術的奇妙探索。本章節將從古人戴花的習俗開始,細緻解說古代人們如何將花融入日常穿著、儀式中,展現了花在生活中的獨特地位。接著細緻解說賞花的習俗,從春遊賞梅到秋日賞菊,描繪對四季花卉的喜愛與讚美。人們更是將花融入飲食文化之中,從花茶、花果酒到花素菜,探討了花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與獨特魅力。 【花卉蘊含的文化印記】 牡丹、梅花、蘭花、荷花、菊花、杜鵑、水仙、海棠、桂花、桃花等等各具特色的花卉,在中國文化中擔當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花卉的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在文學藝術中的應用。透過對於每種花卉的深入探索,讀者將更加了解人對於自然界的詩意讚美和情感寄託,以及這些花卉在中國文學藝術中的豐富意象。 【茶道哲學】 本書透過對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以及花妖等等神祕故事的深入解讀,讀者不僅可以瞭解中國人對於花的神話傳說的獨特想像,更能窺探到中國文化中對於自然與人性的深刻思考。這些神話故事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的想像力,更蘊含著人們對於自然界力量和人性情感的感悟和探索。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介紹並探討花以及花在中國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花與美人的詩意連結,到各種花卉的文化印記,以及民間傳說中的花神、花仙與花妖等,凸顯花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書中列舉的古今文人詩詞、傳統習俗、民間故事等多重元素,豐富了讀者對花文化的理解,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花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魅力。
庫存:3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5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