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學志、林振興和張瓅勻三位教授共同編著,針對常用部首及漢字,基於認知學習原理,獨創了一套結合關鍵字記憶法及圖像聯想的「漢字鍵接圖像(Chinese Character Key-image Mnemonics)」而編寫出此套教材,以協助學習者克服漢字記憶和書寫困難,奠定日後大量學習漢字的基礎。華語是聯合國的正式語文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語言產業,國際對華語文學習的需求日增,然而
本書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學志、林振興、張瓅勻和曾千芝四位教育心理及華語文教學專家共同編撰,針對常用部首及漢字,基於認知學習原理,獨創了一套結合關鍵字記憶法及圖像聯想的「漢字鍵接圖像(Chinese Character Key-image Mnemonics)」而編寫出此套教材,以協助學習者克服漢字記憶和書寫困難,奠定日後大量學習漢字的基礎。華語是聯合國的正式語文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語言產業,國際對華語文學習的需求日增,然而「漢字教學」卻成為眾多華語教學者的一大難題。《我也繪漢字》系列便是為了因應教學者與學習者的需求,以創新的認知策略,開發出高效的漢字學習方法,使學習者快速認識實用的漢字。經過實證研究,這套教材確實能夠提高漢字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明顯優於傳統反覆記憶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學雙方也更有裨益。‧饒富趣味的鍵接圖像,充滿創意的文字解說‧熟習漢字的結構關係,全面掌握漢字的變化‧系統式建構學習基礎,快速且大量記憶漢字‧正體字和簡體字並列,教與學都能方便使用‧本冊收錄更多合體字,有助於習得各種新字「漢字鍵接圖像(Chinese Character Key-image Mnemonics)」是介於漢字字形和字義之間的一種圖像,讓學習者一看到圖像就能和漢字產生連結,幫助學習者快速記憶漢字。圖像的呈現與鍵接的字義相關,因此當學習者見到漢字鍵接圖像時,就如同關鍵字記憶法一般,可同時聯想到漢字的字形及字義。「漢字鍵接圖像(Chinese Character Key-image Mnemonics)」超越了傳統的漢字教學法,不但能激發使用者的興趣與熱忱,還能擴展他們的視野和認知能力,可說是劃時代的創舉。
產品屬性:#教育桌遊 #漢字初學者 #附贈教學資源包 #適合於課室教學情境、親子同樂時刻、自主學習時光Product: educational board games, pre-A to A1, online teaching kit included (suitabl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self-learning, family activities)源自臺灣師範大學漢字教學研究團隊,首創「鍵接圖記憶術」,為您打開漢字新視界!精選78個高頻且最具有優先學習價值的漢字及部件,以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研發「鍵接圖」,透過關「鍵」串「接」起字形與字義的圖像,讓漢字學習事半功倍、組字知識高效提升。一套卡牌,十種玩法,雙語說明的遊戲指引,循序漸進且能自由變化,這套從識讀到書寫、鞏固形音義連結的教育桌遊,讓遊戲融入漢字學習,讓快樂伴隨能力成長。適用對象:• 華語文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 外語人士的部件字入門指引• 喜歡寓教於樂的漢字初學者特色亮點: ✦ 臺灣師範大學研發,國際期刊發表✦ 獨創鍵接圖,字形與字義易學易記 ✦ 78個精選漢字部件,奠定學習基礎 ✦ 10種以上玩法,悅趣化學習提升動機✦ 中英雙語說明書,附贈數位教學資源包【English Version】Playing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Key-Images — Learn Through Play!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Research Team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innovative product introduces the groundbreaking Chinese Key-Image Strategy (CKIS). The CKIS revolutionizes how you perceive and remember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資訊社會研究》第 41 期,「AI、傳播與社會」專題在作者、編輯委員與評審 委員們的努力與合作之下順利出刊。在這個人工智慧的運作日漸深入日常傳播情境的今天,這個專題希望能夠向讀者更深入地介紹人工智慧相關現象與議題。「AI、傳播與社會」專題由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王維菁教授擔任客座主編。王維菁教授本身即是 AI 與傳播領域的重要學者,曾擔任科技部 AI 創新研究中心專題計畫案總主持人。本期專題在王維菁教授主編之下,共收錄了三篇專題論文。 第一篇專題論文為劉湘瑤、張震興、張瓅勻、趙恩、李思賢等人的〈人工智能倫理的挑戰與反思:文獻分析〉,本篇論文中,作者們針對 2018 年至 2019 年間,AI 與倫理相關文獻進行綜合剖析,期能借鏡國外 AI 與倫理相關研究,來作為我國 AI 科技治理策略之參考。第二篇論文是黃昭謀的〈人工智慧開採行為剩餘:串流遊戲平台的演算法監控與遊戲工人勞動〉,本篇論文中,作者從監控資本主義出發,分析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等業者跨足串流遊戲市場,如何以演算法監控並開採遊戲工人的行為剩餘。第三篇論文則是則是林思平的〈人工智慧與人機傳播:傳播的擴充與弔詭〉,本篇論文從工具理論切入,耙梳人類與機器的關係,並從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思考人機傳播所代表的意義。這三篇論文涵蓋了基本的 AI 倫理議題、人機傳播現象的探究,以及演算法監控的經驗現象分析,相信可以提供讀者們具啟發性的討論與視野,也期待本專題作為引子,激起資訊社會學界更多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 本期除了「AI、傳播與社會」三篇專題論文外,也收錄了一篇一般論文。這篇論文是孟祥瑄與王紹蓉的〈熟齡族 Line「長輩圖」分享因素:使用滿足與社會情緒選擇觀點〉。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們分析了台灣近年來頗為熱議的 Line 群組「長輩圖」傳播現象,探究其分享背後的相關因素。 而在〈對話世界頂尖學者〉專欄,本期邀請到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藝術與科學 學院院長Prabu David教授,與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張皪元副教授進行對談。對談主題為:「新冠肺炎大流行下的中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