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
電子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400~$599 (3)
出版日期

2023~2024 (2)
2019~2020 (1)
裝訂方式

平裝 (2)
作者

楊寧茵 (1)
楊寧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
楊寧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
出版社/品牌

時報文化 (2)
野人文化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筆商品,1/1頁
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把我變成我們,11個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
滿額折
作者:楊寧茵;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4/08/27 裝訂:平裝
用破框力,打造共生社區 認識臺灣共生社區實踐的第一本書!從新北市民活動中心、臺南老街、彰化農村,到花東偏鄉;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社區營造蹲點地方,也有一個人的共生之旅。看這些人如何打破框架,找到新的突破點,重新設計自己的社區與生活! 你理想中的社區生活是什麼模樣? 阿公、阿嬤平日能到社區的公共空間共餐、玩桌遊,而不是整天窩在家看電視;小朋友放學了也不怕沒人照顧,他們能在長輩們的陪伴下,寫作業、與同伴玩耍;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則可以安心上班,不怕有突發狀況無法請假處理…… 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放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彼此照應,又不互相打擾。 「共生社區」讓每一個人都不再是孤島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臺灣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即將突破20%。隨著國家人口高齡少子化,勢必面臨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攀升的衝擊,社會福利與資源量能不足,這時候更需要社區中自己長出來的「互助」能量。「共生社區」正是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自己所長。就像傳統農村鄰里間彼此認識,不同世代可以共同幸福生活那般,看似平凡的日常,底層是居民互相信賴、扶持所結成的安全網。 11個臺灣在地案例,指引一條可能的未來本書用十一個熱血感人的在地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共生社區。不同的人、文化、環境會造就出不同的社區和共生條件,因此營造共生社區並沒有一個標準的SOP;甚至大部分的人一開始並非有意識地營造共生社區,但他們做了某些很關鍵的事,讓社區長出了共生價值。共生模式無法直接套用,但共生的經驗可以借鏡與學習,藉由前人的道路,指引出一條可能的未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這些故事中,提出屬於自己的,共生社區想像與實踐。 ▍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找到一個突破點,打破框架,善意就會在社區循環!² 先讓大家願意來,從歡迎每一個人,任何人都可以放鬆待在這裡的社區客廳開始!──高雄前金「林投好客廳」² 誰說長輩只能是被照顧的對象?活化農村長輩的技能做金碳稻,發揮永續社會影響力──彰化埔鹽「大有社區」關懷據點² 帶著爺爺奶奶一起當保母,在社區成立嬰幼兒臨托服務,疫情期間成為防疫人員堅強後盾──新北永和「民權社區」關懷據點² 調解舊(年長)居民與新(年輕)商
庫存:2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作者:楊寧茵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2019/11/06 裝訂:平裝
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高齡化是「問題」還是「機會」,是「負擔」還是「資產」?作者楊寧茵旅居矽谷多年,曾帶領一群平均年齡81歲的不老騎士,前往美國進行騎蹟之旅,與這群「心不老、夢不老、行動不老」的長者近距離接觸,顛覆了她對老年生活的想像,重新思考對老人家來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缺貨無法訂購
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把我變成我們,11個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楊寧茵;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4/08/23 裝訂:電子書
用破框力,打造共生社區 認識臺灣共生社區實踐的第一本書! 從新北市民活動中心、臺南老街、彰化農村,到花東偏鄉; 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社區營造蹲點地方,也有一個人的共生之旅。 看這些人如何打破框架,找到新的突破點, 重新設計自己的社區與生活! 你理想中的社區生活是什麼模樣? 阿公、阿嬤平日能到社區的公共空間共餐、玩桌遊,而不是整天窩在家看電視;小朋友放學了也不怕沒人照顧,他們能在長輩們的陪伴下,寫作業、與同伴玩耍;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則可以安心上班,不怕有突發狀況無法請假處理…… 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放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彼此照應,又不互相打擾。 「共生社區」讓每一個人都不再是孤島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臺灣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即將突破20%。隨著國家人口高齡少子化,勢必面臨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攀升的衝擊,社會福利與資源量能不足,這時候更需要社區中自己長出來的「互助」能量。 「共生社區」正是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自己所長。就像傳統農村鄰里間彼此認識,不同世代可以共同幸福生活那般,看似平凡的日常,底層是居民互相信賴、扶持所結成的安全網。 11個臺灣在地案例,指引一條可能的未來 本書用十一個熱血感人的在地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共生社區。不同的人、文化、環境會造就出不同的社區和共生條件,因此營造共生社區並沒有一個標準的SOP;甚至大部分的人一開始並非有意識地營造共生社區,但他們做了某些很關鍵的事,讓社區長出了共生價值。 共生模式無法直接套用,但共生的經驗可以借鏡與學習,藉由前人的道路,指引出一條可能的未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這些故事中,提出屬於自己的,共生社區想像與實踐。 ▍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找到一個突破點,打破框架,善意就會在社區循環! 先讓大家願意來,從歡迎每一個人,任何人都可以放鬆待在這裡的社區客廳開始!──高雄前金「林投好客廳」 誰說長輩只能是被照顧的對象?活化農村長輩的技能做金碳稻,發揮永續社會影響力──彰化埔鹽「大有社區」關懷據點 帶著爺爺奶奶一起當保母,在社區成立嬰幼兒臨托服務,疫情期間成為防疫人員堅強後盾──新北永和「民權社區」關懷據點  調解舊(年長)居民與新(年輕)商家對立,讓古都不同世代一起好好生活─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 31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