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
電子書 (1)
政府出版品 (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
庫存狀況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800以上 (4)
出版日期

2025年 (1)
2021~2022 (2)
2019~2020 (1)
裝訂方式

平裝 (3)
作者

朱師右、杜佩圜、張皓甯、鄭凱安、楊可歆、林育烽、張軒豪、張家維、楊海嵐、何心宇、王麗星 (1)
楊海嵐 (1)
王怡方、楊海嵐 (1)
蕭子訓、陳治均、劉家介、何心宇、施舜耘、張凱傑、溫麗琪、鄭伊庭、卓彥均、王怡方、許桂芬、楊海嵐、潘俊良、近岡裕、高市清治、NIKKEI MONOZUKURI (1)
出版社/品牌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3)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4筆商品,1/1頁
新興能源與城市淨零發展趨勢
滿額折
作者:王怡方; 楊海嵐  出版社: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出版日:2025/01/10 裝訂:平裝
為了對抗氣候變遷的威脅,全球興起「淨零碳排」(減碳量等於排碳量)旋風,各國也相繼提出更嚴格的環境及能源之相關規範與氣候政策,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及2021年聯合國締約國大會COP26之「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目的在於緩解氣候變遷對全球環境的衝擊。而「綠色氫能」(利用再生能源電解產製的氫能)更是COP26周邊會議的熱門討論主題,目前在全球積極發展各項低碳及減碳技術中,「氫能」被視為能夠跨產業推動低碳轉型的關鍵環節,因此各國紛紛制定國家氫能戰略,宣示政策方向,建置並帶動氫能發展,同時也為產業創造更多的成長空間,更進一步的催化低碳經濟成形發展。目前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澳洲等主要國家皆參與氫能發展,承諾將於2025年前,開發能應用於船舶的氫能與氨能之燃料技術,並且在全球建立六個海運「綠色廊道」(green corridors),藉以降低海上運輸的碳排放量。本專書經由觀察英國、法國、韓國與澳洲等主要國家的氫能戰略,綜整勾勒國際氫能的發展輪廓,提供相關企業加速利用氫能或切入氫能產業鏈之參考。在全球持續擴大發展淨零碳排聲浪之際,許多企業積極採取各項減碳行動,藉以降低營運碳足跡,其中採用「購買綠電」以降低範疇二之碳排放,是許多企業率先採用的減碳策略;而在國際品牌企業的領導下,我國身居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企業,也紛紛加入綠電採購的行列,將大幅帶動國內的綠電需求。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有50%的人口是居住在城市裡,雖然貢獻全球80%的國內生產總額(GDP),但是也同時消耗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70%以上。城市裡的建築碳排放量占全球的9%,包含營運碳及隱含碳(embodied carbon)兩類型,過往建築減碳是以降低建築「營運碳」為主要的減碳重點,但是要在2050年將所有建築過程皆達到「淨零排放」的願景,削減建築「隱含碳」才是次階段的減碳關鍵重點。預估至2050年,全球居住於城市的人口比例將提高至68%,屆時落實地方治理以實現淨零碳排將更為重要。
優惠:0213悅讀日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6000 元, 優惠價:95 5700
從COP25看我國產業轉型契機(電子書)
80折
  • 電子書
作者:楊海嵐  出版社: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出版日:2020/01/01 裝訂:電子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000 元, 優惠價:8 1600
ICT產業白皮書2021(下):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電動車/智慧醫療
滿額折
作者:朱師右; 杜佩圜; 張皓甯; 鄭凱安; 楊可歆; 林育烽; 張軒豪; 張家維; 楊海嵐; 何心宇; 王麗星  出版社: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出版日:2021/11/01 裝訂:平裝
COVID-19疫情自2019年底由中國大陸開始向外蔓延,至2020年演變成全球疫情,所幸各國政府採取財政援助措施,減緩了經濟成長率的下滑幅度。2021上半年疫情持續蔓延,甚至在英國、南非、巴西、日本等地陸續出現了變種病毒的蹤跡,全球經濟前景依舊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經濟活動仍與疫情發展密切相關。2021年全世界的經濟復甦速度主要取決於COVID-19疫情與疫苗之間的拉力戰,由於各國疫苗施打進度不均以及陸續出現新變種病毒,持續左右疫情和經濟成長的前景。不過觀察目前全球的疫苗施打進度,進入第二季後各國接種情況日漸普及,疫苗覆蓋率的提高有助全球經濟逐步擺脫疫情的拖累,正因如此,IMF預估全球經濟成長將有望在2021年反彈成長至6.0%。儘管疫情尚未被擊敗,全球經濟復甦力量仍強勁,包含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先進開發國家政府陸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擴大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撐受疫情衝擊的實體經濟。此外,發展中經濟體,包含中國大陸、越南、泰國等,也紛紛實施景氣復甦計畫,採取降息、降準、專案貸款等適當措施,以支持物價及金融穩定。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議題是各國即將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除了藉由施打疫苗控制疫情之外,新經貿秩序轉向開放市場與供應鏈調整並重,對全球經濟將產生更多長遠影響。另一方面,因為疫情面臨與過往不同的生活交流模式,居家辦公、線上學習、在家娛樂等新生活形態亦將為資訊硬體產業帶來全新的變局。觀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化,美國漲幅領先其他國家,由於經濟復甦態勢力道增強,旅遊相關服務成本從疫情受限的程度持續反彈,帶動CPI成長力道,相對的,通膨議題也同步浮上檯面,主因為美國經濟快速復甦,企業產能滿足不了消費者強勁需求所致。反觀日本表現卻是相對於其他國家落後,顯示與歐美國家當前的通膨走勢不同,呈現通縮現象。觀察2020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6,317.7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2.8%,其中出口金額增加4.9%,創歷年來新高,進口金額亦增加0.1%,刷新過去紀錄。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萎縮,然疫情之下帶來的遠距商機,讓全球增加科技產品的使用需求,加上2020年我國防疫有成、臺商回流投資生產,以及政府持續加強拓銷,使得我國在出口表現上相當亮眼。進一步剖析主要進出口市場與貨品,2020年我國第一大進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含香港),最大進出口貨品皆為電子零組件。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12000 元, 優惠價:95 11400
淨零碳排關鍵議題與發展趨勢分析
滿額折
在各國環保意識加重的背景下,近年來國際上已逐步達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共識。然而,目前各國的規劃,距離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範圍內的目標甚遠,也因此,各國均面臨極為沉重的2030年減碳壓力,勢必需要提出更具雄心的作為。未來幾年,以歐盟及美國為首等國家均將陸續推出碳關稅的制度,依據目前國際情勢,碳關稅將基於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進行徵收。因此,盤點自家產品的碳足跡未來將成為各企業的例行功課,積極且持續擴大的減碳目標,了解自家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進一步評估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將是未來需要開始面對的問題。氣候承諾成為全球各國顯學,然而所採取政策作法,近期以歐盟與中國大陸最為積極。歐盟為達成新版氣候法案減碳目標,維護歐盟境內產業競爭力,降低碳洩漏(Carbon Leakage)風險,規劃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修訂能源效率、碳交易制度、能源稅等指令等,以達2030年減碳目標。居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國之首的中國大陸,也提出要在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減碳目標,並將其明文納入「十四五」篇章。同時啟動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所,先納入2,225家電力企業,未來將擴大到另外七個高碳排放產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航空,有鑑於主要工業國家已針對國際氣候議題逐漸凝聚共識,全球產業將面臨不同程度的能源轉型壓力與去碳課題,影響企業短、中期之策略布局,同時也促進新的產業服務類型與商業模式形成。「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概念形成趨勢,氣候科技(Climate Tech) 以產業明日之星姿態崛起,逐漸獲得投資者、企業、政府單位之支持。未來氣候科技的發展將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對抗氣候變遷影響之技術方略。再加上永續金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等概念催動下,「減碳」儼然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發展目標,也促使產業界積極轉型循環經濟。在上述趨勢下,全球發起各式綠能倡議督促企業減碳,進而影響旗下供應鏈的同步轉型。綠色供應鏈的興起,不僅將使綠電成為產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更可被視為未來投資的新選項。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彰顯了全球以「低碳永續」為核心、兼顧經濟與環境的產業發展策略,並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14000 元, 優惠價:95 1330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