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於莎士比亞名著《漢姆萊特》研究的學術專著。它的主要價值在於作者用文化與跨學科的視域對英國文學中最著名的經典名著作出新的論述,拓寬學術界的文學批評思路。全書共分10章,第一章“漢姆萊特的延宕與阿裡奇亞叢林中的儀式”試圖從Frazer在《金枝》中所開創的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視角來對主人公的延宕作出解讀。第二章“漢姆萊特懷疑和探索所折射的悲劇意義”、第三章“漢姆萊特“To be, or not to be”的隱喻性”、第四章“漢姆萊特的命運意識”、第五章“漢姆萊特與披勒斯的復仇”則從宗教、古希臘悲劇傳統、闡釋學等角度對作品中的某些關鍵性主題作出解讀。第六章“《漢姆萊特》翻譯中的缺失”則從翻譯學的角度分析國內數個譯本在傳遞作品悲劇精神方面的得失。第七章“漢姆萊特與竇娥”則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來審視不同文化與文學傳統下對悲劇主題的不同處理手法。第八章“‘To be, or not to be’再議”從悲劇精神的角度審視這句世界劇作中最著名獨白的深層內涵。第九章“I think nothing”則分析父(夫)權制下女主人公莪菲麗霞的思想缺失。第十章“《漢姆萊特》的批評軌跡”則對國內外莎士比亞學者圍繞作品悲劇精神所展開的文學評論作一脈絡梳理。本書對英語專業文學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英國文學研究,都將具備理論與實際的指導意義。對廣大的普通讀者也能拓寬其視野,加深其理解。本書在該學科領域裡應該具有一定的獨創性與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