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志》明代王世貞撰,一卷,明抄本。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曆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後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複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王世貞主張博古通今,崇尚直書實錄,重視史料考辨,具有發展史觀,其務實求真思想影響尤為深遠。這部《倭志》是明代中國與日本交涉關係概述,雖然只有簡短一卷,但史料價值依然不容小覷,其中就有趙秩出使日本的記載,此書也是王世貞影響比較大的一部志類著作,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海國聞見錄》清代陳倫炯撰,二卷,清乾隆刻本。陳倫炯,字資齋,福建同安人,他出身官宦之家,從小隨父出入東西洋,並博覽群書,具有豐富的海外地理知識。1730 年(清雍正八年),陳倫炯寫成《海國聞見錄》書。該書上卷收文八篇:《天下沿海形勢錄》、《東洋記》、《東南洋記》、《南洋記》、《小西洋記》、《大西洋記》、《昆侖記》、《南澳氣記》,下卷為圖六幅:《四海總圖》、《沿海全圖》、《臺灣圖》、《臺灣後山圖》、《澎湖圖》、《瓊州圖》。這本著作是根據陳倫炯所見所聞而編撰的,內容涉及各地山川險扼、道裡遠近、沙礁島嶼、風雲氣候、民風習俗、物產狀況,是關於我國沿海地理形勢和東半球各地的綜合地理著作。儘管由於歷史條件和地理知識的限制,書中所記地名存在著許多模糊和錯誤之處,但是大體上能夠反映出18世紀初期中國人對中國沿海和世界地理情況的瞭解,從而為後人提供了一份具有參考價值的史地資料。也對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支撐。
定價:540 元,
優惠價:87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