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陳幸婉1951年出生於台中,其父親是台灣著名的前輩雕塑家陳夏雨,因此從小親近藝術、喜愛繪畫。197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西畫組。內容簡介陳幸婉在三十歲前後辭去教職工作,改以教導兒童美術為業,並致力於藝術創作。1981年師從李仲生,創作大量的「現代素描」,成為她日後藝術創作的基底,也形成她藝術生涯的轉捩點。1984年榮獲台北市立美術館首屆「新展望獎」及「抽象繪畫競賽獎」,備受台灣現代藝術界的肯定。從1990年代起,陳幸婉開始參與國際藝術家的交換計畫,赴瑞士巴塞爾瑪莉安基金會(Christoph Merian Stifung)工作室,開展現代水墨的試探;赴法國巴黎國際藝術村,開拓視野及反思創作的理念;赴美國舊金山海得蘭藝術中心(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受到人類歷史上的屠戮、災難,引發對於苦難的觸動,因而創作「戰爭與和平」系列作品。她先後在紙上水墨,和複合媒材之上著力,繼而將兩者交互運用,作品的形式跨越繪畫和雕塑的邊界,訴說對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以及對人類處境的省思觀照,尤以象徵真理精髓的「原形」意象,以及充滿生死張力的「開闔」造形,最為深刻顯著。由於多年的海外創作與行旅經驗,使陳幸婉拓展了藝術視野的深度及廣度,在創作上迭有精進,複合媒材和紙上墨水雙線進行,從平面發展為立體,從立體復歸於平面,形式相互推演轉化,逐漸走向內斂通透。到了後期的作品,色調趨向厚重而沉穩,創作媒材則是結合皮革、紗網、麻布、獸骨等多種現成物。2004年陳幸婉因乳癌病逝於巴黎,年僅五十四歲。對於生命的探索,是她一貫的創作理念,追尋一種純粹、真實、合乎自然的原形與精神性,尤其對時間、生命、死亡、人類的戰爭殺戮等主題,有著深刻的省思與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