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貝恩(1889-1964)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是英國獨立學派之精神分析理論的重要奠基者,對客體關係理論之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被譽為「客體關係理論之父」。★在費爾貝恩的理論中,「關係」始終是人類心理和經驗的中心,他認為原慾基本上在尋求關係,而不是如佛洛伊德所言,是尋求享樂滿足。★費爾貝恩的觀點描繪了一幅不同於古典理論的心靈圖像,並啟迪了後來許多理論的發展。自1952年本書出版後,費爾貝恩對客體關係的重視已使精神分析學界把兒童對關係的需求視為發展的核心。他的客體關係理論闡述了一個精神結構模式,此一結構建立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及重要他人相處經驗的內化和修改。同時他亦說明了自體(self)或自我(ego)如何在客體內化之後,以自我碎裂及潛抑痛苦內在客體關係等方式,去處理所有關係中皆無法避免的不滿足。費爾貝恩的著作是許多學者研究的起點,如鮑比(Bowlby)的依附理論、剛特利普(Guntrip)和蘇特蘭(Sutherland)對自體的論述、狄克斯(Dicks)對婚姻的理解、肯柏格(Kernberg)對嚴重人格違常患者之治療、及米謝爾(Mitchell)的關係理論等。費爾貝恩的觀念已成為精神分析的中心;以致常被視為老生常談,我們很難相信在他那個時代,對關係的需求並不被認為是發展與治療的重心。這本古典的文集,首次以平裝本發行,附有大衛.夏夫(David E. Scharff)與艾莉諾.費爾貝恩.比爾特斯(Ellinor Fairbairn Birtles)合寫的一篇緒論,這篇文章追溯費爾貝恩思想的起源並概述與現代理論的相關性,讓讀者對費爾貝恩的作品有新的認識。
◆中法雙語兒少讀物。◇法國作家與台灣畫家的圖文對話。◆水手、女巫、勇敢的孩子編織出法國布列塔尼的傳奇。◇連續兩年被德國Archive雜誌評選為”200 Best Illustrators worldwide”的台灣畫家Inés H. 力作。她,是人們又敬又怕的女巫。他,是不畏艱難的水手。在一群淘氣而純真的孩子圍繞下,一個可怕的祕密將被揭開!故事發生在法國最神祕的布列塔尼地區。面對未知的詛咒、驚人的魔法、陰森的城堡,胡鬧的膽子變成冒險的勇氣。而人與人間真誠的關愛,編織出這則女巫費姬與水手羅米不可思議的美麗傳奇。作者葛利歐 Joël Guerriau 是現任法國參議員,也是青少年與兒童讀物作家。這本《女巫費姬可怕的秘密》被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羅馬尼亞並改編成戲劇而獲首獎。台灣畫家Inés H. 曾連續兩年被德國Archive雜誌評選為”200 Best Illustrators worldwide”,是國際品牌,時尚雜誌、飯店與廣告公司喜愛的合作對象。這本中法雙語版的書籍不但同時呈現兩種文字之美,更以文學與繪畫間的唱和,呈現多聲道的故事張力與豐富情感。
「精彩絕倫!以性的歷史為題的圖文創作,前所未見。從宏大的深入研究,作者帶給讀者一本又刺激又有教育意義的好書。」法國 L’Express 週刊「對於人類的情慾一次人類學、科學而又風趣的檢視。」西班牙 El País 日報「一本博學、機智又開心的好書,毫無忌諱的講述另一種歷史。」法國 La Voix du Nord 日報❤️❤️❤️在暢銷世界的⟪性愛大歷史-西洋篇⟫獲得廣大迴響之後,人類學家Philippe Brenot 與漫畫家Laetitia Coryn 再次攜手出版了這本⟪性愛大歷史-亞非篇⟫。取材歷史與學術研究書籍,以漫畫的活潑生動,帶我們從性與愛的視角,由非洲到中東,自印度、中國到日本,走一趟世界文明之旅。在幽默而深入簡出的圖文中,我們看到性與愛有哪些部分是舉世皆然?又有哪些是因地而異?關注到在不同時空的文化裡女性是何處境?性傾向如何被看待?而從二十世紀中葉才開始的一些改變,又是如何打破過往的禁忌,尤其打破源自男性及異性戀的宰制?這些歷程,這本書也要告訴你。異國之人如何做愛?其他的文化、其他的傳統,是怎麼辦事的?與大家可能以為的相反,性事並非出於「自然的天性」,而是出於「文化的養成」,是經過教育而習得、經過法律與習俗的規制、經過倫理道德的演變而形塑的。歷史學者經常對於性事部份感到尷尬,而避開不談,但這本《性愛大歷史:亞非篇》,則會引領我們發現性愛行為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如《愛經》的起源與印度王公的婚禮習俗;《一千零一夜》的情慾篇章;非洲傳統社會的陰蒂女與情愛法術;中國道教的長生秘訣與皇帝的男女通吃;杭州的青樓與廣州的花舫;平安時代的情慾、厭女的武士、以及外界對於藝妓的誤解…《性愛大歷史》系列讓我們能夠跳脫種種禁忌,去理解私密行為。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女性在世界各地,都系統性地受到宰制?是否有些更自由的社會呢?如今大家是遭受了更多的壓迫,還是獲得了更多的解放呢?各種性傾向又受到了什麼樣的認可呢?本書史無前例地以華麗的圖像,有如廣角鏡一般,呈現了人類表達慾望的各種方式。
菲利普.德斯寇拉作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人類學榮譽教授,無疑當今最為知名的人類學者。2023年11月中他將應法國官方邀請訪台,參與一系列有關氣候變遷、生態危機的台法文化交流活動。這本他2022年發表的最新作品《將來世界民族誌》,深入淺出,可以讓台灣讀者認識其思想,讓交流能夠豐富。本書獲得2022年France Culture/Arte 論述類書籍大獎。菲利普.德斯寇拉(Philippe Descola)作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人類學榮譽教授、師承李維史陀的美洲印地安研究大家、「四大存有論」學說的創立者,無疑是當今最為知名的人類學者。這本他2022年發表的《將來世界民族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跨界思想對談錄。藉由受過哲學訓練、兼具人類學素養的生態運動者、漫畫家亞歷山德羅.皮諾紀(Alessandro Pignocchi)的參與,甚至主導,使這本書在議題設定、論述及呈現方式上都別開生面。兩位作者以各自的學思生命經驗為基底,探問我們這個空前富裕的時代為何會同時充滿極端的仇恨與痛苦,世界到底是從甚麼時候開始走上這條失控的道路、改變命運的典範與可能又藏在哪裡。觀點前衛縝密,文字淺白易解,不論在學術研究、社會實踐面向,都深具意義且有出色成績。而對話之外穿插其間的漫畫,幽默具象,也讓作者對當代社會的反思與批判更加鮮明可親。本書凸顯資本主義社會由經濟邏輯宰制所有領域的荒謬與難以為繼。從法國荒地聖母保衛區反機場運動切入,並借重其他社會、時空強調不可比性的價值系統,提醒我們,面對傷痕累累的地球,「公民不服從」、與萬物平等共好的環保運動不是意識形態的產物、也不只是社會責任的實踐,而是我們應該繼續深化思考與堅持選擇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