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2021年倡議「數位十年」(Digital Decade)願景,以「數位羅盤」(Digital Compass)模型,具體化展現「數位能力、安全永續基礎建設、企業數位轉型、數位化公共服務」等四個發展方向。積極推動數位歐洲計畫(Digital Europe Programme),提升歐盟整體數位能力,加強歐盟公民、企業與公共行政部門的競爭優勢,支持產業、中小企業與公共行政部門的數位轉型,彌平數位科技研究與市場採用技術之間的差距,在強化歐盟韌性與數位主權的過程中,逐步達成歐盟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的雙重目標。隨著新冠疫情、物價通貨膨脹、氣候變遷加劇及全球地緣政治情勢緊張等情勢變遷因素,包含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的「雙軸轉型」策略,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兩項技術應用趨勢。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驅使全球重視「數位經濟、數位轉型、數位發展」等新興議題,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推出與數位經濟相關的倡議、發展目標與計畫。由於各國的軟硬體基礎設施具備差異性,因此對於諸多數位議題的思考方式也各有其側重之處,研析各國大型政策計畫的運作機制與執行情況,將有助於瞭解計畫執行思維,包括重點發展產業及具體優先發展項目等施政方針及方向。南韓政府於2020年推動「數位新政」,預期透過建置基礎建設、輔導企業導入數位技術等政策,達成引領產業進入數位經濟的終極目標。臺灣政府近年來陸續推出「智慧國家方案」及「臺灣2050淨零排放」等施政,規劃透過補助、輔導等措施,協助產業推動雙軸轉型策略,提升整體競爭力並克服相關社會問題。南韓政府擁有與臺灣相仿的產業競合環境,觀察相關計畫之規劃內容及執行經驗,應可獲取值得借鏡之處。臺灣的經濟發展環境,不容忽視外在地緣政治及氣候變遷等因素的影響,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ESG發展等情勢,更彰顯強化彈性適應風險「韌性」能力的重要性,疫情後的企業也更應該追求具彈性適應力的「韌性」以取代「效率」。韌性是「企業遭受重大中斷時,能夠回復原狀的能力」,世界經濟論壇認為「企業韌性」是「企業能夠盡量維護到重大衝擊前的營運水準的能力或者能維持繼續營運的能力」。英國標準組織BSI將組織韌性定義為「能夠預測、準備、應對、適應環境的持續變化,以及突發性的營運中斷,讓組織能繼續生存和繁榮發展的能力」。因此衡量「韌性企業」或「韌性供應鏈」的重點,不再是著重於回復中斷前的「恢復能力」,而是重視是否能夠隨著環境
20世紀享譽全球的英國都市規劃學者彼得.霍爾(Peter Hall),在其經典著作《明日城市》(Cities of Tomorrow)中深入剖析都市規劃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僅引導資源與空間的分配,更是一門城市與區域發展的藝術,指引城市在全球化變遷的過程中走向最適合的方向。邁入21世紀,環境氣候的驟變、科技與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迫使許多城市重新思索都市規劃的方向。地方文化的保存、自然生態的保護、產業發展、經濟成長,以及民眾生活需求,在全球化加速推進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引領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臺中市做為臺灣重要城市之一,積極回應國際趨勢提出施政藍圖,包括2050願景計畫、十五項守護臺中幸福策略,引領臺中市成為以人為本、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也是健康、創新、幸福、富強、宜居及永續的城市。2020年臺中市被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網絡(GaWC)評為世界城市的Gamma級,為臺灣僅有的五個入榜城市之一;2024年從APSAA亞太暨臺灣永續行動獎評選中抱回二十四座獎項,並連續兩年從亞太地區眾多參賽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宜居永續城市獎Outstanding City的最高榮譽。此外,更屢次在全國性的評比調查中,拿下施政滿意度、宜居城市首獎。書中梳理了臺中市引領都市規劃發展的八大實踐計畫,並針對達成的效益以及理想目標詳加介紹,同時更對接國際案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發布報告指出,現今全球氣候變遷規模及嚴峻程度是數世紀甚至是數千年以來前所未見,除非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二十一世紀地球升溫勢必超過1.5度,嚴重衝擊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人類健康。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全球最有可能發生的十大風險,前五名都和氣候危機有關。專家咸認,善用氣候科技或許是解決燃眉之急最有效的因應策略。所謂氣候科技,係指聚焦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變遷衝擊的各種新科技與新商業模式,涵蓋範圍包括交通運輸、能源、農業與糧食、工業與製造、建築與居住環境、碳捕捉/封存/再利用、氣候變遷管理、金融服務及氣候相關消費性產品等。根據「Net Zero Tracker」2022年6月發布的報告,承諾要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國家占全球GDP比重已達91%,遠高於2019年年中的16%;富比士(Forbes)全球2,000大企業中,有702家公開上市企業設有淨零排放目標,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隨著允諾將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國家、城市、企業數量持續增加,預計對於氣候科技的需求將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1》報告,氣候科技市場2013年全球投資僅4.18億美元,每年以210%的速度成長,截至2020年下半年與2021上半年這一年間,氣候科技投資交易總額達875億美元,8年來成長超過200倍。本期封面故事特別推出氣候科技專題,由專家及業者闡述氣候科技市場趨勢及商機,分享實務經驗,並提供市場切入策略,以利臺商航向氣候科技新藍海。經貿透視雙周刊社長 張曉茜
The book describe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to develop an open-access crop-climate impact modeling platform (Agroecological Zone Simulator - AZS) for the Latin American region and the use of the AZS 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