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有同樣本質的耶穌禱告,是否只是為人樹立禱告榜樣?還是說,與人有同樣本質(具有身體和靈魂)的耶穌禱告,是因為祂需要為自己也需要為我們禱告?那祂「需要」禱告是什麼意思?本書作者引用馬丁休(Hugh Martin, 1821-1885)所言,認為擁有人性及肉體的耶穌,必然使自己處於匱乏和軟弱中――以致於必須全然依神――在熱烈和懇切的禱告中操練和展現這樣的依賴。若基督放棄禱告,祂的人性就有所虧缺。但祂對神禱告的全心敬虔並非僅止於表現人性。在我們禱告的主身上更強烈有力體現的是--原本一無所缺的神,真的成了有血有肉有淚且需要伏地禱告的人。與神有同樣本質的耶穌禱告,是否只是為人樹立禱告榜樣?還是說,與人有同樣本質(具有身體和靈魂)的耶穌禱告,是因為祂需要為自己也需要為我們禱告?那祂「需要」禱告是什麼意思?本書作者引用馬丁休(Hugh Martin, 1821-1885)所言,認為擁有人性及肉體的耶穌,必然使自己處於匱乏和軟弱中――以致於必須全然依神――在熱烈和懇切的禱告中操練和展現這樣的依賴。祂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生在禱告的律法之下,就如祂處在其它律例和義務之下――禱告的律法不外乎就是,凡人領受的沒有一件不是來自天上,也沒有一件不是向主所求(結卅六37)。若基督放棄禱告,祂的人性就有所虧缺。但祂對神禱告的全心敬虔並非僅止於表現人性。在我們禱告的主身上更強烈有力體現的是--原本一無所缺的神,真的成了有血有肉有淚且需要伏地禱告的人。專家推薦:「本書內容首要關乎耶穌,禱告次之。書名副標『傾聽救主祈禱,活出禱告生命』正反映了本書內容。瓊斯引導我們傾聽耶穌的禱告,從中了解耶穌,既而了解禱告本質。本書可視為透過耶穌禱告的角度來檢視耶穌的基督論。瓊斯的目的不僅限於從耶穌的禱告中歸納出禱告原則;而是要我們更深刻認識耶穌是誰以及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使信徒都能將此應用在委身基督的禱告生活中。」──Donald W. Whitney,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副院長以及聖經靈命學教授、《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the Christian Life and Praying the Bible》作者「馬克.瓊斯再次辦到了!他將耶穌的榮美、威嚴以及奧妙提煉成好入口又能改變人的靈魂佳餚。除他以外,當今再無作者能以如此深入淺出、引人思辨且豐富紛呈的方式講論基督。翻開書,每一頁
「我們越嚐到罪的苦味,就越能嚐到基督的甜美。」——清教徒湯瑪斯.華森沒有比罪的教義(hamartiology)更值得現今教會關注的神學議題了。基督徒應該明白,我們須要先確切地認識罪,才能夠正確領受恩典。以扭曲、軟弱的方式看待罪,必然導致一個醜陋、貧血又無益的神學。作者馬克‧瓊斯汲取清教徒和其他經典改革宗作者的聖經智慧,徹底地洞察罪的本質,在本書中他不僅告訴讀者罪是什麼,也告訴我們罪從何而來。這本書中提出的諸多問題多是指向讀者本身,藉以反省自身的信仰狀態。當代探討罪的書籍少有如此精闢闡述罪的正統教義,又同時如此深觸人心的作品。誠摯推薦:「作者沉浸在清教徒傳統中,他不僅教導我們罪是什麼,也告訴我們罪從何而來。據我所知,沒有其他當代關於罪的書籍如此精確地闡述正統教義,又同時如此深觸讀者的心。」——中國浙江大學哲學系,曾劭凱「馬克.瓊斯針對現代人鴕鳥般逃避現實的困境,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急需而紮實的聖經研究。這是本必讀的作品!」——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教會歷史系主任,Michael A. G. Haykin「在這令人沮喪新聞比比皆是的世界,為什麼要拿起一本告訴我們自己到底有多壞的書?讀完馬克.瓊斯的這本書之後,答案就顯而易見:因為我們需要。」——主權恩典音樂總監,Bob Kau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