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簡體書 (7)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5)
無法訂購商品 (2)
庫存狀況

無庫存 (7)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
$200~$399 (6)
出版日期

2020~2021 (1)
2018~2019 (1)
2016年以前 (5)
裝訂方式

平裝 (7)
作者

伍曉明 (1)
吳震 (1)
彭國翔 (1)
梁家榮 (1)
楊立華 (1)
郭沂 (1)
陳睿超 (1)
出版社/品牌

北京大學出版社 (7)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7筆商品,1/1頁
吾道一以貫之:重讀孔子(第二版)(簡體書)
作者:伍曉明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3/02/28 裝訂:平裝
《近思文叢.吾道一以貫之:重讀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後倍受重視,也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美國介紹和研究中國當代思想的著名國際學術刊物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Translations and 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號一整期的篇幅發表了此書第一章的翻譯。《近思文叢.吾道一以貫之:重讀孔子(第2版)》的關鍵詞是《論語》中的“微言大義”和西方基督
缺貨無法訂購
重建斯文:儒學與當今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彭國翔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3/10/01 裝訂:平裝
中國只有成為一個「斯文」的「大國」,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人民才能真正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本書彙集了彭國翔近年來對儒學與當今世界若干問題的一些思考,包括儒學的時代反省、儒學經典與世界、儒學與宗教、當代儒學人物、儒學與當今世界的訪談這幾個部分。所收文字大都關乎當前的文化問題,尤其是中國文化和儒家傳統的重建。本書從較為宏觀的文化角度,在一個全球的視域中聚焦和反省儒學的精神
定價:210 元,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司馬光易學宇宙觀研究:以《潛虛》為核心(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陳睿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0/05/29 裝訂:平裝
北宋司馬光的《潛虛》,是其易學宇宙觀建構的集中體現,在司馬光的易學體系乃至整個哲學體系中均處於基礎性的地位。《司馬光易學宇宙觀研究》以《潛虛》為核心,對司馬光易學宇宙觀的思想內容進行了全面考察。首先,本書對《潛虛》的版本情況,今傳《潛虛》全本的續補者,《潛虛》之《行圖》《變圖》《解圖》文字的真偽甄別等文獻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細緻的考辨。其次,本書論述了作為擬經之作的《潛虛》在哪些方面繼承了漢代揚雄
定價:354 元,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開新:當代儒學理論創構(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郭沂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3/02/04 裝訂:平裝
《開新:當代儒學理論創構》精選了海內外20世紀後半期對儒學貢獻最大的部分學人,如杜維明、安樂哲、劉述先、成中英、牟鐘鑒等學者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以這些文章構成了中國當代儒學發展的歷程。
定價:234 元,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郭象《莊子注》研究(簡體書)
作者:楊立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0/02/01 裝訂:平裝
郭象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鎮。自湯用彤先生的《魏晉玄學論稿》開始,湯一介、許抗生、余敦康等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前輩學者,都在這個課題做過深入的研究。然而,現有的相關研究仍存在如下問題:其一,未能真正地將郭象的《莊子注》作為一部注釋的作品來加以研究,導致對許多重要材料的誤讀,從而無法真正地把握郭象思想的整體脈絡;其二,與前一問題相關,對于郭象《莊子注》的注釋特點以及此書基本
絕版無法訂購
東亞儒學問題新探(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吳震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8/01/10 裝訂:平裝
近二十餘年來,儒學研究已呈現國際化發展趨向,開闢出“東亞儒學”這一新研究領域。本書緊扣“儒學”“東亞”“日本化”這三個關鍵詞,對東亞儒學、日本儒學以及儒學日本化等歷史問題、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東亞”問題的討論,對“東亞”“東亞儒學”概念的發生歷史以及演變歷程,乃至晚近“東亞”論述中的複雜面向,進行了全面仔細的介紹和探討,反映了最前沿的發展成果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
定價:390 元,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仁禮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釋與重估(簡體書)
作者:梁家榮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0/04/01 裝訂:平裝
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麼?“仁”與“禮”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現代社會的狀況來看,孔子之道是否還有值得學習之處?這些都是近代以來關心中國文化的學者所不斷思考的問題。 本書透過古籍文獻的疏理, 還原孔子學說的本來面目;使用今天的語言,重釋古老儒學的核心概念;運用嚴密的論證,清除對儒學的流行誤解;借助認知科學、演化生物學和大腦科學等當代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重估孔子之道的現代意義。所探討的或許是老問題,研究方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