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攝影大師柯錫杰前所未見的影像回憶錄打開心靈視窗,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浩瀚的、磅礡的、雄渾的、荒涼的、幽暗的、纖細的、微小的,不論是聚焦的絕美風景,抑或被遺忘的角落,在我眼裡,都是同樣蘊含生命與哲理,具有相同的感情溫度;無國界的旅行,跨越文化藝術的藩籬,滋育人生的養分,不止於表相的事物和景色,還有我心底最深邃之悸動西方諺語有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之說,相當於中文「謀
BALLBOSS|視覺藝術家/劇場導演呂岱衛|資深音樂劇講師邱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馬天宗|劇場製作人唐從聖|劇場鬼才謝盈萱|知名演員專業推薦這是一齣交織笑與淚的戲劇,他們持續排練著……本書從劇場裡的倫理講起,接著從排練到巡演間一步步說明劇場演員各環節該注意的事項,還說一些在劇場上的禁忌,中間收錄了數十位資深美國劇場和影視演員的肺腑之言,講述了許多身為演員的必要條件,包括該有的禮儀(對其他演員的尊重、遵守時間還有照顧好身體等)、也告訴你如何跟劇場相關人員相處(也就是社交技巧)、還有說明如果在劇場上遇到性騷擾或是虐待等狀況,你可以怎麼做,還包括一些迷信。還說明到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劇場觀眾,大部分都留傳至今,比方關掉所有會發出聲音的電子儀器,禁止錄音錄影等,有個比較特別的是謝幕的時候不可以離席,因為這會讓演員認為你不喜歡他們的演出。總而言之,本書以直白的口吻說了關於劇場的各種祕辛,不論你是演員還是觀眾,都能從這本書裡找到你需要的答案。我認為《劇場演員大補帖》的影響會超越寫這本書的人、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以及啟發這一切的人。滿滿的智慧、聰明才智,和關愛,本來就該如此這般。好樣的!──肯‧佩基,百老匯傳奇演員(Ken Page, Broadway legend)迫切重要卻經常被忽略的劇場教育環節之一:專業態度。《劇場演員大補帖》應該被規定成每個有心投身劇場的學生們的必讀內容。──賴瑞蘇沙,導演兼編舞家,波士頓伯克利學院戲劇教授(Larry Sousa, Director/Choreographer, theatre professor at The Boston Conservatory at Berklee)
「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前衛音樂教母、多媒體實驗家、文化間諜、藝術情報員,她是全方位的藝術天才,也是一部美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史。蘿瑞・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 親撰、收錄700張珍貴圖照,回顧逾40年藝術生涯的重量圖文大作!特邀新媒體藝術家、蘿瑞・安德森創作夥伴黃心健專文推薦這本書是穿越我漫長藝術家生命的一場旅行。是關於我所失去的以及我所找到的事物。小樹(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耿一偉(策展人)、馬世芳(廣播人)、張世倫(藝評家、作家)、陳德政(作家)、黃聖哲(台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理事長)、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跨域推薦「我能看見未來,那是一個地方。」身為當代最受尊祟、最具創意的多媒體藝術家之一,美國前衛音樂教母蘿瑞.安德森身兼音樂家、表演藝術家、作曲家、小說作家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在音樂和純藝術之間自在遊走,本書為安德森首度完整回顧其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親自挑選並詳述最具代表性的個人作品。早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勃興多年之前,安德森就因為對新媒體深感興趣,成為使用科技創作出嶄新藝術形式的先驅者。但不論她使用何種媒介,對語言和說故事的探索才是安德森真正的擅長。安德森在近幾前開始重新瀏覽過去四十年來的作品檔案,其中包括大量的文件、筆記本和速寫本。在這個過程中,她有了新的發現,並以全新的眼光審視了許多作品,進而促使她提筆書寫,思索語言如何融入她的視覺作品,並對語言如何受到政治、科技、詩歌所影響,以及故事與歌曲的差異,提出引人深思的評論,也讓讀者透過藝術家本人的文字,對其作品進行更私密的解讀。同時間拍攝的長片《犬之心》(Heart of a Dog)省思生命、生死和周遭所愛之人事物,片中令人動容的旁白許多便收錄於本書中。「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這本書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內容豐富,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包括她和台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合作、於2017年在美國麻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
★亞洲第一本酷兒聖經!華美而衝擊的Queer美學寶典。★2019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台女》作者登曼波(楊登棋)首部攝影集!★收錄《父親的錄影帶》《碧兒不談》《複寫:認同》系列三部曲。★蔡明亮、陳珊妮、阿尼默、白靈__推薦! 「我爸這麼ㄎㄧㄤ,我怎麼能輸他?」【關鍵詞】父親。錄影帶。家族。東勢。國王。私生子。房間。Gay Porn。性愛。媽媽。很ㄎㄧㄤ。同志。挑釁。LGBTQ。臺北。孽子。河流。邊緣。非典。陽具燈。酷兒。派對。柏林。同性婚姻。迷幻。攝影。碧兒。不談。喪禮。解構。認同。Pinkwashing。標籤。Free The Nipple。變裝。皇后。跨性別。Fisting。禁忌。Hole。檔案。信件。刺青。Hi8。對話。居家。Free The Penis。娛樂。受刑人。地圖。桃太郎。阿嬤。2019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登曼波(楊登棋)是近年時尚圈和酷兒相關美學、影像,最炙手可熱的攝影師,也是一個你必須記住的名字。近期作品包括《VERSE》雜誌的唐鳳,陳珊妮2022年最新專輯《調教》中的BDSM影像,登曼波鏡頭下的人物或靜物,總自在地大膽而挑釁,取鏡展現野性的直覺;華美濃烈的色彩中,撲面給你一拳,宣洩出狂放不羈、既疼痛且痛快的原始爽感。而他獲臺北美術獎首獎的作品《父親的錄影帶》,以其特殊成長背景為引,仔細觀照如此不受傳統禮教所限、不以敗德為忤的(不負責任?)父親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再回看自身,進而質問整個社會對性別的各種僵固框架。《父親的錄影帶》2019年首展後,引發許多關注與討論,2021和2022年登曼波續以《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及《複寫:認同_父親的錄影帶》進一步演化、探討相關議題……直至2022年底在北美館甫開幕的最新個展《居家娛樂》。本書為登曼波首部攝影作品集,集結《父親的錄影帶》《碧兒不談》《複寫:認同》三部曲的影像及檔案(包括許多臺灣80-90年代地下同志刊物影帶等材料)。全書厚496頁,絲光棉包布精裝,書名打凹,封面手工黏貼相片,內頁印刷添加特殊色油墨。必須珍藏!「藝術家生的天才藝術家。」__阿尼默「他把日子活成他的作品。」__陳尹宗i.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 Tape》《父親的錄影帶》展覽,源自於登曼波發現父親房間的「V8攝影機自拍的性愛錄影帶集」。近20年之間,創作者受這個非常態的事實,反思出對於「父親」的定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