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41)
簡體書 (23)
政府出版品 (3)
紅利兌換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8)
無法訂購商品 (1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2)
無庫存 (52)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3)
$200~$399 (31)
$400~$599 (19)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4年 (4)
2022~2023 (11)
2020~2021 (5)
2018~2019 (5)
2016~2017 (4)
2016年以前 (34)
裝訂方式

平裝 (52)
精裝 (6)
適讀年齡

小學 (1)
作者

あざの耕平-作;草河遊也-繪 (12)
InfoVisual研究所 (4)
柏楊 (3)
汪文學 (3)
(日)伊岡瞬 (1)
(日)藤原道綱母 (1)
(春秋)孔子弟子編著、梁大偉編譯、張家鵬修訂 (1)
(美)信廣來 (1)
于宏燦-主編;許晃雄、王根樹、張靜貞、張聖琳、林子倫、陳美霞、楊谷洋、周桂田、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編著 (1)
佐藤將之 (1)
劉澤讓 (1)
周桂田、林子倫 主編 (1)
周諺鴻、周宏儒、王佳祺、廖敬而、邱紫嘉、涂仁維、林子倫、褚志鵬、陳正杰 (1)
唐妮菈‧米道斯、喬詹‧蘭德斯、丹尼斯‧米道斯 (1)
孫君恒 (1)
孫嘉 (1)
張錫勤、柴文華 (1)
彭光輝、陳彥仲、賴美蓉、洪嘉宏、張學聖、洪啟東、王本壯、李永展、彭立沛、林文苑、林永峻、林季樺、莊睦雄、李明澔、潘俊和、丁致成、麥怡安、簡裕榮、李素馨、許晉誌、黃琦恩、郭瓊瑩、黃信橋、黃子倫、古宜靈、施孟亨、林秉勳、蔡玉滿、呂依錡、廖文弘、許嘉玲、王姵琪、鄭景雯、陸曉筠、顏文濤、王聖銘、謝純安、曾梓峰 (1)
戴兆國 (1)
曾瑞明 (1)
出版社/品牌

台灣角川 (12)
臺灣東販 (4)
巨流圖書 (3)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人民出版社 (2)
人民文學出版社 (2)
貴州人民出版社 (2)
三暉 (1)
三民書局 (1)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
中國社會出版社 (1)
五南圖書出版 (1)
交通部 (1)
交通部運研所 (1)
冶市仔 (1)
安徽人民出版社 (1)
廣文書局 (1)
文匯出版社 (1)
新星出版社 (1)
新自然主義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4筆商品,4/4頁
SDGs系列講堂牽動全球的水資源與環境問題:建立永續循環的水文化,解決刻不容緩的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
滿額折
作者:InfoVisual研究所  出版社:臺灣東販  出版日:2022/06/29 裝訂:平裝
地球耗費40億年所形成的水系統, 人類只花了短短200年就幾乎破壞殆盡。 根據預測,在2050年之前,光是亞洲 就會再增加10億人陷入缺水的窘境。 氣候變遷讓各國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再不正視,缺水問題恐成全球最大風險! 劇烈降雨、嚴重乾旱、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汙染…… 人類破壞環境所引起的全球規模水資源危機,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如果放任不管,未來各國甚至可能會為了搶奪水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發生,建立知水、惜水、愛水的水文化至關重要。 唯有運用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來面對迫在眉睫的「水問題」, 才能打造讓所有人免於淹水、缺水之苦的永續安全水環境。 〡水資源問題並非遙不可及,與你我息息相關〡 水災頻仍 地球暖化擾亂了水循環模式,造成豪雨連連、颱風大型化、冰河融化、河川氾濫,預計會有50%的人類飽受缺水之苦。 糧食危機 氣候變遷造成部分地區雨量減少,導致土壤乾涸,因而無法栽種作物,對農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引發嚴重的糧食危機。 生態系統逐漸崩潰 地球的氣溫上升導致動植物的棲息地消失、變化或遷移,而無法適應環境的生物便會逐漸被淘汰。據說地球的平均氣溫只要上升1~2度就足以讓20~30%的生物瀕臨絕種。 〡為了守護水資源,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〡 ․不要用水過度,不把油等髒汙沖進下水道。 上下水道設備是會耗電的,節約用水亦可達到減碳之效。 ․響應「停止購買瓶裝水,攜帶自己的水杯」運動。 可減少汙染海洋與河川的寶特瓶垃圾,還有助於防止製造大量瓶裝水而過度破壞水源。 ․生產糧食需要大量的水,而進口糧食就等同於進口生產該糧食所使用的水。 考慮到虛擬水而盡量購買國產品,成為「有良知的消費者」也有助於解決水資源問題。 ․購買致力於保護水環境或減碳之企業的產品 ․透過捐款的形式來幫助飽受缺水之苦的非洲孩童。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2
我們想要的未來05:SDGs ×公民合作-解決地方課題之永續設計
79折
作者:高木超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2024/05/22 裝訂:平裝
完整採訪,現場最前線! 追求多元合作下,市鎮再造必讀的一本書! 本書作者高木超自2012年起,任職於神奈川縣大和市的市政府,五年半公職期間,參與了駐地合作、厚木據點對策、保育園入學事務等工作。工作之餘,又自發參加了由當地政府官員組成的獨立學習小組(自學小組),從前輩和同儕廣泛學習和體驗跨部門行政作業實務技巧。 本書是依2015年聯合國大會全體會員一致通過的「永續發展目標(以下簡稱,SDGs)」如何活用於地區再造,而提出的「公民合作」這個具體做法而誕生的。書中介紹豐富的案例及促進公民合作的重點,因此在將SDGs運用於地方自治團體、企業以及市民團體時,應該能從中獲取值得參考的內容。 一開始,說明SDGs為地方自治團體及地區社會帶來的好處。同時也介紹了推動公民合作的SDGs性質,並且刊登各種案例及關鍵人物的採訪。譬如,日本政府從2018年起,將提出優秀SDGs措施的地方自治團體選定為「SDGs未來都市」,到2023年為止,已經有182個都市被選定。本書拜訪了在推動SDGs佔有重要角色的,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地方創生事務局長(當時)的青木由行先生,談到地方自治團體在推動SDGs時需要做的事,以及公民合作的重要性。 讀完本書,希望企業、NGO、NPO或公部門等,可以從SDGs及公民合作的觀點來討論地區的永續發展時,能夠萌生更重要的想法。 【共好推薦】 李朝成|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林子倫|行政院發言人 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 張豐藤|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 陳美伶|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 黃正忠|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 葉欣誠|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本書特色】 ★作者有當地政府工作經歷,又在海外參與最尖端培訓和SDGs評估訓練的經歷,提供的知識和資訊非常具有價值,即使是一般企業負責人,也可以從中獲益。 ★本書結合地方政府官員的經驗,介紹如何將永續發展目標與地方政府政策聯繫起來,以及如何展開跨領域工作,在基礎、實踐和例子之間取得平衡。 ★本書涵蓋地方政府、民間企業和居民如何利用彼此的專業領域進行合作,並列舉先進地區的實例,透過10個SDGs的實施範例和7個關鍵詞,協助讀者了解各級機關團體如何透過SDGs的視角解決地方議題,說明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的推動,與加速落實地方SDGs的關鍵,堪稱是靈活運用SDGs的最前線報導。
新書特惠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8
永續發展的路口:實踐SDGs的權威指南
滿額折
—站在永續發展的路口,下一步該往哪走—為了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也為了現在的繁榮要怎麼選擇?●沒有最熱只有更熱,氣溫不斷飆升身處臺灣近期只覺得每天都快「熱死人」,但其實不只臺灣如此,全球不斷出現「十年一見的熱浪」、「百年一遇的大雨」、「前所未有的乾旱」,但這些頻率到底是怎麼得知的?又為什麼會出現「旱澇並存的現象」?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氣候已經悄悄改變……●在都市裡種菜?永續城市的建構英國某些城市出現一群不甘寂寞的農耕愛好者,趁著夜裡突襲城市空地,其他居民可能一覺醒來驚覺家門口前的停車格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菜園,這些人被稱為「綠色游擊隊」,他們試圖引起民眾反思,現在的都市規劃真的能讓都市與鄉村更永續嗎?●後疫情時代,人又要如何永續新冠疫情從2019年末至今,情況逐漸好轉,我們也終於有機會回顧碰到重大疫情時,公共衛生體系怎麼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每年都常聽到健保財務惡化,那我們究竟要做何改變?本書收錄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的演講內容,在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回顧2015年擬定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首先從氣候變化點出永續發展議題的起因;接著針對水資源安全和糧食安全議題進一步討論其重要性;再藉由田園城市和能源轉型方針尋找永續城市的下一步策略;而在四面環海的臺灣,海洋保育也與我們息息相關;剛經歷的疫情更顯示公共衛生體系對永續生存的重要性;近年火熱的AI新科技,又能對永續發展做出那些貢獻?政策引導下2050臺灣淨零轉型又有哪些挑戰等著我們去面對?永續發展被定義為「在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其自身需求的情況下,滿足當代需求的發展模式」,站在永續發展的路口,現在的人類要為作出決定而努力。
定價:490 元, 優惠價:85 417
庫存 > 10
成長的極限:當代最重要地球成長極限預言經典,三十週年增訂版
滿額折
作者:唐妮菈‧米道斯; 喬詹‧蘭德斯; 丹尼斯‧米道斯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4/03/30 裝訂:平裝
地球環境的推背圖,半世紀前的重磅預言!全球暢銷超過1000萬冊,翻譯成近40種語言,千所大學指定必讀教科書ESG、SDGs時代更該回望精讀的當代生態經濟學經典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暨數位賦能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系統動態學臺灣分會主席 顏敏仁教授——專文導讀推薦 近5年來,臺灣除了完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也已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以面對險峻環境,全球永續發展似乎是近幾年的流行話題,……但你可知道,地球極限早在五十年前已被預見?1968年,全球一百位政經領域的菁英人物,組成第一個提出全球問題的智囊團——羅馬俱樂部,研究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1972年發表了《成長的極限》研究報告,造成全球轟動。這項研究計畫由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丹尼斯.米道斯領導,使用系統動態理論和電腦模型作業,分析世界人口成長和物質經濟成長的因果關係。犀利提問:追求成長的未來是否必定崩毀? 該報告指稱,地球生態限制將對全球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人類大量使用的非再生資源,都將在20至50年內突然地消耗殆盡。若沒有可靠的替代手段,則人類歷史與生活水平將無可避免倒退幾百年。此項大膽預言在當時受到強大質疑,但半世紀以來,我們的確看到資源耗竭的危機如何威脅著人類的前途;《成長的極限》一書也被翻譯成近40種語言,暢銷全球,並普遍成為大學指定的教科書。現今地球生態日益惡化,追求成長的瘋狂讓我們將環境拋在腦後,World3模型將要再次發出警訊,呼籲人類使用5種方法追求永續、面對極限:懷抱願景、建立網絡、說出真話、認真學習和發揮愛心。能夠建立永續社會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行動就從此刻開始。★國內外專家一致推薦★「惟面對未來發展,值得我們重視的並不僅於作者所建議的做法,亦或是再次爭論作者所提方法的精準度,而是我們是否能夠用非常審慎的態度、以科學方法為基礎來關注分析真實環境威脅與經濟及社會需求,進而可能找到兼容並進的永續發展路徑。」——顏敏仁(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暨數位賦能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系統動態學臺灣分會主席)「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與挑戰,肇因於人類過度耗竭自然資源,破壞地球碳循環系統的平衡,1972年「成長的極限」一書問世,即預言此現象。」——林子倫(行政院發言人)「如何用同理心與愛,更清晰冷靜的頭腦,秉持著謙遜與耐心,一同打造
新書特惠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9
  • 1
  • 2
  • 3
  • 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