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滿額折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89 元
優惠價
9017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由十四位居住在臺灣和美國的中國社會學家,分別從「圈內人」和「圈外人」的角度,就當前普遍存在這兩個社會裡的重要社會問題,加以比較分析。首先對中美社會問題研究的近況加以回顧與評估,進而針對貧窮問題、家 庭問題、老人問題、都市問題、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問題、環境問題、犯罪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和政治參與等顥著社會問題做深入而客觀的探討,並提出政策性的解決途徑。本書的完成代表著國內與旅美社會學家近年來在學術溝 通和合作上的一個成果。本書不僅有助於對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的了解和對社會政策的深一層思考,更可以幫助讀者對兩地社會學發展的內涵做有意義的觀察。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簡歷

蔡文輝
臺灣省臺南市人,民國三十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美國普渡大學──印第安那大學(韋恩堡)(Purdue University—Indiana University at Fort Wayne)社會學暨人類學系教授兼主任。
 
蕭新煌
臺北市人,民國三十七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賴澤涵
臺灣省臺中市人,民國二十八年生。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歐本那校區)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寬政
臺北市人,民國三十五年生。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張苙雲
廣東茂名人,民國四十一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瑞穗
臺灣省臺中市人,民國三十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社會學碩士。現任臺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陳麗欣
臺灣省高雄市人,民國三十九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東伊利諾大學教育碩士及專士(specialist)。現任職於法務部專員,兼任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員。
 
蔡誡一
臺灣省臺南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美國匹玆堡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博士,專攻運輸規劃工程。前任職美國辛辛那提市(Cincinnati, Ohio)大都會規劃局。
 
郭文雄
臺灣省臺南縣人,民國二十九年生。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蔡勇美
臺灣省屏東市人,民國二十九年生。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夏威夷大學碩士,匹玆堡大學碩士,科羅拉多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德州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兼該校「應用國際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蔡德輝
臺灣省嘉義縣人。中央警官學校犯罪防治系畢業,警政研究所碩士,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犯罪學碩士。現任中央警官學校犯罪防治系教授。
 
歐陽趙淑賢
北平市人,民國三十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現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
 
王俊秀
臺灣省臺南市人,民國四十二年生。美國州立威斯康辛大學都市及區域計劃博士班肄業。曾任職於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現在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陳秉璋
臺灣省雲林縣人,民國二十四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國際外交碩士、政治社會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序一 社會問題:臺灣與美國

編撰這本「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是很偶然的事。民國六十九年夏,我返國參加國建會,中國論壇林端和陳朝平兩位先生來訪於我下榻的三普大飯店。在閒聊裏,我向他們兩位提議邀請卜居太平洋兩岸的中國社會學者以淺易的文字撰寫有關中美社會比較之一系列文章。一方面把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以淺易的文筆介紹給中國論壇之廣大謓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較中美兩國在不同程度的工業化影饗下社會結構的異同。
 
林端和陳朝平兩位先生很同意我的意見,值得一試。不過他們兩位認為既然是以淺易為原則,那麼不妨先找一個比較通俗且能吸引讀者興趣的題目來做比較。中美社會問題的比較應該是符合這原則的。題目就這樣定下來了。
 
我們三個人第二步驟就進一步構想可以撰稿的人選問題。為了聯絡上方便起見,我們最後決定臺灣的社會問題部分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蕭新煌教授負責,由他擬訂一份要討論的題目與撰稿之社會學者名單。美國的社會問題部分則由我負責聯絡並邀請撰稿者。
 
這件事情在我開完國建會會議返美國後不久就有了更具體的進展。蕭教授和我同意這一系列的中美社會問題之比較應包括九種比較重要且共同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兩人另寫一篇介紹目前中美社會學界對社會問題研究近況之短文,做為導論。加起來,正好是十篇。它們是:(1)社會問題研究近況,(2)家庭問題,(3)老人問題,(4)都市問題,(5)貧窮問題,(6)環境保護問題,(7)犯罪問題,(8)青少年犯罪問題,(9)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問題,(10)政治參與問題。
 
雖然這些社會問題都是值得討論的題目,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問題的選擇多多少少是受了兩個因素的影響:
 
一、討論的社會問題必須是中美兩個社會都有的問題。在這種限制下,美國社會裏所有的種族問題、藥物濫用問題、心理疾病問題、醫療衛生問題等等皆未能列為我們的討論範圍內。尤其談美國社會問題而不談其種族問題,可以說是捨本求末。但是在「比較」的要求下,只好割愛。
 
二、討論的社會問題必須要有專人可寫。我們的原則是先找社會學家負責每一個問題的撰稿,如果無法找到適當的人選,或者是有人能寫而不願意寫,則邀請其他社會科學家參與撰稿。
 
在美國方面,我很幸運的得到了幾位中國社會學家的迴響與支持。他們是德州理工大學社會學教授蔡勇美博士負責撰寫美國的貧窮問題和都巿問題,猶他大學社會學教授郭文雄博士主筆美國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和政治參與兩問題,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歐陽趙淑賢博士分析美國青少年犯罪問題,在辛辛那提巿大都會規劃機構服務的蔡誠一博士討論美國環境保護問題。其他的家庭問題、老人問題以及犯罪問題則由我自己負責撰寫。
 
 
社會問題的研究在美國社會學領域裏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以早期的社會改革者對社會病態的研究,一直到今日應用社會學的廣泛分析各種各類的社會問題,美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問題研究從未間斷。一八九○到一九一○年代美國社會問題探討的重點在於貧窮問題的分析,一九二○到一九四○年代的重點轉而為都市問題的研究,一九五○年代種族問題是重點,一九六○年代青年附屬文化(包括嬉皮運動、學潮、濫用藥物吸毒等)和越戰問題是社會學關心的社會問題,一九七○年代至今,犯罪問題與失業問題是兩個主要的社會問題。
 
十九世紀晚期當社會學剛剛在美國萌芽時,大多數的社會學家都具有一種以宗教熱忱改革社會風氣的目標,而且有一部分社會學家是由新聞記者和教會牧師轉業過來的。他們眼見美國社會的種種不平現象,希望以社會學的方法來探討並進而達到社會改革的目的。這種以社會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學傳統在一九二○與一九三○年代的芝加哥社會學派更為顯著,因為芝加哥學派之領袖如顧里、派克、蒲濟時等皆在都巿社會問題研究上有重大的貢獻。
 
在一九四○年代至一九六○年代中期是功能學派全盛時期。雖然這以哈佛大學社會學家派深思為首的社會學理論強調整合與均衡,但是社會問題的研究仍未間斷,學者如戴維斯對娼妓問題和人口問題的探討、貝拉的宗教問題、顧德的家庭問題、墨頓的差異行為理論等對美國社會問題之研究具有領導作用。
 
一九六○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的社會問題有增無滅。在國內有種族糾紛的曰益擴大、年輕一代附屬文化的產生及與之俱來的學潮、示威、暴動、嬉皮運動、藥物濫用與吸毒等嚴重問題,而在國外,越南戰爭之無法解決大大地減低了美國的聲望與國際地位。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與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通貨膨脹與失業問題更使美國國勢日落,社會更形混亂。衝突理論也就在這種環境下逐漸抬頭,以研討社會問題為其理論焦點,並積極參與揭露社會的不公平措施。社會學各研究所亦因此在應用社會學方面大量擴充,特別是在犯罪與差異行為方面更受重視。一九八○年代初期更因保守派的雷根當選為總統,理論性研究計劃經費大量削滅,社會問題對策性之研究相對增加。研究興趣有增無滅。
 
 
社會學研究主要的重點是放在解釋分析社會現象,而不僅只是描述而已。因為社會學家對社會問題之研究不僅是要客觀的描述某一特定社會問題之性質與特徵,而更重要的是應該對該問題之起因與特徵加以學理的解釋。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研究美國的種族問題,那麼我們不僅要把美國種族問題的種種型態和特徵加以詳盡的描述,我們更應該將這些型態和特徵之原因加以學理的解釋。為什麼種族問題仍然存在於今日美國?為什麼少數民族和白種人的衝突常常造成激烈的暴動?為什麼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會影響美國種族之間的關係?這幾個「為什麼」才是社會學研究者的主要興趣重要所在。
 
在試圖解釋社會問題時,社會學家因此必須注意到社會結構與其他結構之間交互影響的關係。一個社會問題的產生和存在常常不是單純的所謂「社會」因素所造成的,而是牽涉到其他如政治、經濟、法律,甚至於世界性結構上的因素而造成的。社會學家必須超越出自己的小圈圈,必須能瞭解和運用其他社會科學的知識與理論。只有這樣,我們對社會問題的分析才能有通盤性和整體性的瞭解。臺灣目前幾種比較受人注目的社會問題都不是單單從社會學的觀點或角度就可以分析澈底的。
 
其實,臺灣近幾年來因受到工業化的影響,社會問題似乎有日益嚴重的趨勢。有些是老問題,有些則是新的。違章建築、髒亂、交通問題、婦女角色問題、教育問題等都可以說是老問題,雖然問題的內容性質可能與以往不一樣。暴力犯罪、賣嬰問題、環境汙染問題、經濟犯罪問題、電動玩具問題等是比較晚近幾年才有的問題。社會學家對臺灣問題的探討之重點因此不在於臺灣的社會是否有問題,而是在於問那些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應該有什麼樣的對策來加以解決?
 
中美兩國的社會結構相異處多於相同點,因此在討論兩國之間「共有」的社會問題時,常有很多不容易比較之處。尤其我們的撰稿方式又是由兩位學者分別討論同一社會問題在中美兩國各自情形,因此會有各說各的話,無從比較之困擾。我們總希望讀者能在閱讀每篇論文時,自己發掘和體會出中美兩國社會問題之異同點。比較社會之研究本來就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比較社會問題所牽涉到的難處更多。我們在這本集子裹更因為受到時空的限制,而使問題難上加難。
 
讀者不難發現卜居太平洋兩岸的這十四位社會學者在撰寫和處理社會問題上的方式有很明顯的差異。在美國的社會學家重客觀理性的分析,而在臺灣的社會學家則重主觀的批判和政策性的建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可能原因有兩點,我想是必須說明的:
 
第一、美國的社會學一直強調客觀性的分析,大多數的社會學家都認為社會學家的任務在於把事實原由用科學的方法據實分析出來。至於分析出來的結果,政策決定者如何運用,那不是社會學家的責任。當然最近幾年因為受到衝突學派的影響,很多較年輕的社會學家都呼籲社會學必須主觀地介入社會問題的研究,更必須批判。在美國的中國社會學家,包括在本集撰稿的五位,絕大多數是在大學裏任職,因此比較傾向主流社會學的客觀分析。
 
第二、在美國的中國社會學者之所以能夠重分析資料乃是因為美國的社會學文獻齊全,資料引證容易。世界社會學裏最活躍的是美國社會學,因此研究工作觸及美國的每一個社會現象。撰寫本集的主要原則既在以淺易介紹為主,我們五位在美國的社會學家自可集中精神於資料文獻的引證。在臺灣的社會學者就沒有這種奢侈,因為社會學研究工作歷史到底還短,而且臺灣圖書館的文獻引得工作又毫無章法,很難找到零落於各地之文獻。因此,要把全篇文章都放在文獻或理論性之介紹,事實上很難。
 
我提出這個比較,無意說那個好,那個差;或者那個對,那個錯。因為太平洋兩岸的中國社會學家多多少少亦反映出兩個社會結構的不同,也多多少少顯示了兩地社會學家在社會裏的角色的不同。
 
也許讀者們會同意我一個看法:美國和中華民國這兩個社會都是正在經歷一種劇變。美國的社會從一九六○年代的越戰到今日經濟的不景氣,正使美國從世界第一的高峰往下降,日子在一般老百姓的經驗裏是不好過了,房地產漲價、利息太高、工廠解僱工人、犯罪增加、物價上漲等等,已開始對美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影響;而在臺灣,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也引出了不少的社會結構的變遷:人口的過度集中都市、犯罪的增加、奢侈的生活等等。雖然變遷不同,其變遷的事實
都是一樣。
 
 
無論如何,我必須感謝在美國的五位參加這項工作的社會學家。除了我本人以外,他們都是在百忙中抽空參加撰稿工作。更可貴的是他都能把握淺易的原則和準時交稿的要求。他們做學問的態度和負責任的精神使我這個聯絡人減輕了不少的負擔。
 
當然,我也要感謝中國論壇提供寶貴的篇幅開闢這專欄,後再由三民書局同意出版,集冊成書,以廣流傳,更令我感激。我希望我們對美國社會問題的分析,配合上中國社會學家對臺灣社會問題的探討,能給政府負責機構單位將來處理各種社會問題時,用做參考,使我們的社會更安定、更平穩。

目次

序 言
一 社會問題:臺灣與美國/蔡文輝
二 社會學家、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蕭新煌
—、社會問題研究近況
第一章 美國社會問題研究之現況/蔡文輝
第二章 臺灣社會問題研究的回顧和反省/蕭新煌
二、貧窮問題
第三章 美國的貧窮問題/蔡勇美
第四章 臺灣的所得分配與貧窮問題:觀點和證據/陳寬政、蕭新煌
三、家庭問題
第五章 美國的家庭問題/蔡文輝
第六章 我國的「家庭」研究與家庭問題/賴澤涵、陳寬政
四、老人問題
第七章 美國的老年間題/蔡文輝
第八章 臺灣的老人問題和老人福利:現況和對策/蕭新煌、陳寬政、張苙雲
五、都巿問題
第九章 美國的都市問題/蔡勇美
第十章 臺灣的都市化與都市問題/陳寬政
六、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問題
第十一章 美國社會的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郭文雄
第十二章 臺灣都市社區的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林瑞穗
七、環境保護問題
第十三章 概論美國的環境保護/蔡誠一
第十四章 臺灣的環境問題:現況與對策/王俊秀、蕭新煌
八、犯罪問題
第十五章 美國的犯罪問題分析/蔡文輝
第十六章 臺灣的犯罪現及其防治對策之探討/蔡德輝
九、青少年犯罪問題
第十七章 美國青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歐陽趙淑賢
第十八章 臺灣的少年犯罪狀況及其對策/陳麗欣
十、政治參與問題
第十九章 美國的政治參與及其問題/郭文雄
第二十章 臺灣的政治溝通和政治參與問題/陳秉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