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訂名為「課程理解—教師取向之研究」,並不是要宣示「反對課程發展,贊成課程理解」,課程世界不是那麼簡單,課程發展與課程理解是同時存在,且相互補充,相互解說的。本書想揭露的是教師課程具有後現代課程的不穩定、自我組織的特性,在教師的課程中,永遠有一個關懷的召喚,因著這樣的召喚,教師會因為學生的背景與教學的處境,慢慢締造生成,形成教室(教師)層級的課程,這個教室(教師)層級的課程乍看之下很小,但是當我們認真去看,看的深入時,卻發覺它其實很大,可以解釋課程與教學的理論,甚至發現過去理論中未見的地帶。本書從課程理解的定位、基本概念、教師的課程理解、實踐反省—研究、再理解篇、課程理解的所在等六篇共十八章,來探究教師的課程理解。本書適用於對課程與教學有興趣的研究者、中小學老師及大學部有關課程與教學相關課程之用。
作者簡介
陳美如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重要經歷:
小學教師、大學兼任教師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員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輔導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副研究員
考試:八十二年文教行政高考二級及格
專長:多元文化教育/課程
課程評鑑
課程理論
專著: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復文,1998)
多元文化課程(師大書苑,2000)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五南,2003)
目次
第一篇 課程理解的定位
第一章 課程理論的背景
第二章 課程發展與課程理解
第二篇 課程理解-基本概念
第三章 理解「課程」
第四章 課程理解的意涵
第五章 課程理解的幾個基礎問題
第六章 課程理解的可能途徑
第三篇 教師的課程理解
第七章 理解教師-她的角色與處境
第八章 教師須要理解課程?
第九章 教師課程理解的途徑與理想
第四篇 實踐反省--研究
第十章 遇見教師課程理解-研究歷程與方法
第十一章 先前的理解-處境與脈絡
第十二章 課程準備與創塑的理解
第十三章 課程實施與締造的理解
第五篇 再理解篇
第十四章 對學生的再理解
第十五章 對課程的「再」理解
第十六章 對教師自身的「再」理解
第六篇 教師課程理解的所在
第十七章 教師與課程-以理解展開的生存形式-代結語
第十八章 教師課程理解的寄望-另一種建議
後記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