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訪與寫作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新世紀華人新聞傳播大系
ISBN13:9789868574656
替代書名:News Reporting: Interviewing and Writing
出版社:威仕曼文化
作者:鄭貞銘; 廖俊傑; 周慶祥
出版日:2010/11/01
裝訂/頁數:平裝/672頁
規格:13.2cm*17.2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採訪寫作的著作很多,但其理論,能夠落實到實際新聞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核心者就很少了,這一本書就大大不同。
首先,涵蓋的內容範圍很廣,囊括了各種面向和各類媒體採訪寫作的理論和實務,是難能可貴的完備。
其次,本書的三位作者,不僅在新聞教育上有豐富經驗,理論基礎深厚,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媒體實務上也有很深的經驗、從新聞採訪、編輯實務,到媒體行政、媒體政策、媒體管理經營,以至於最新的新媒體的發展等事務,無不參與或涉獵;因此,在這些背景之下寫出來的著作,自然有其特殊的角度,以及過人的視野和觀點。
再則,新聞報導工作最重要的是深刻而正確的角色認知,採訪寫作的基礎培養和工作習慣的養成,這本書特別重視這方面的闡述,有興趣於傳播事業的年輕朋友,如能深入的體會和學習,內化成從事傳播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直覺反應,必然能夠成為新聞傳播事業的優秀生力軍。
作者簡介
鄭貞銘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在台復校第一屆)暨研究所畢業,遊?考察訪問講學三十餘國。
歷任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新聞系所教授、主任。上海交大、北京師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香港珠海大學等校客座教授,並歷任黨政要職。
著有《百年報人》等書數十種。
榮獲扶輪社頒「新聞教育獎」(同時獲獎者另有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徐佳士)、紐約中文傳媒協會「新聞教育終身成就獎」、紐約萬人傑新聞文化基金會「新聞文化獎」、香港傳播文教聯會「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中國文藝協會五四「散文創作獎」、紐約聖若望大學「新聞文化獎」。
廖俊傑
現任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副秘書長兼主任秘書
僑光通訊社社長
文化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世新大學廣電系兼任講師
玄奘大學大傳系兼任講師
實踐文教基金會董事
中美文經互益基金會董事
中華向日葵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中華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
中華廣播電視及資訊通訊發展協會秘書長
周慶祥
學歷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現任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專任助理教授
序
民初知名的思想家梁啟超先生,一生有許多身分,其中一個是「報人」。後人對他從事新聞事業,有兩個很重要的評價,一是說他的寫作「筆鋒常帶感情」;一是說他的作品所寫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這兩個評價,指出兩個重點:題材和寫作能力。梁啟超能夠找到人人心中關切的議題,這是他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還能深入人群中找到重要的、民眾關心的素材,然後用帶有感情的筆觸寫出來。所謂「筆鋒常帶感情」,並不是以激情的題材和煽情的手法去寫作,而是即使針對嚴肅的議題,也能以悲天憫人的胸懷,平實中富含人文關懷的愛心去下筆。這兩個評價,可以為這本書做最好的註腳:一個媒體工作者最重要的兩個工作,一個是找到好的報導素材,一個是寫好一個報導,也就是要有夠水準的採訪和寫作能力。但是近百年以來,像梁啟超這樣的著名報人並不多,可見採訪和寫作說來簡單,做得好可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許多新聞從業人員的基礎訓練並不夠,有些是一進入職場就忘掉了新聞教育的所學,歸根來說,還是新聞教育未能深化到其思想精神裡,形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他工作的標準作業流程,和立即的反應。過去,出版採訪寫作的書很多,但通常理論多,能夠落實到實際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者幾乎沒有,這一本書,書名雖是普普通通的「新聞的採訪與寫作」,但觀其內容可知道大大的不同,全書可以分成三大篇,第一篇為「新聞採訪理論」,第二篇為「新聞報導的採訪寫作」,第三篇為「專題報導的採訪寫作」,可以說是囊括了各種面向採訪寫作的理論和實務,是難能可貴的完備。尤其,在作者方面,更是難得,第一篇的作者鄭貞銘先生從事新聞教育有五十多年的時間,在兩岸都有許多學生,可說是桃李滿天下的典型,早年也曾擔任媒體的記者、編輯、總編輯、董事長等職。第二篇的作者廖俊傑先生則是經歷豐富,傳播領域裡從報紙、雜誌、出版、廣播、電視、通訊、網路、電子商務等,行行均有涉獵,從基層到高階管理階層,都有實務的經驗,最難得的是還曾在新聞行政和新聞政策方面有過重要的職務,且對新科技在傳播的運用上有所鑽研,同時也在繁忙的工作中,兼任教職達二十多年之久,其視野自有過人之處。第三篇的作者周慶祥先生,在報紙擔任採訪記者及管理工作超過二十年,然後繼續深造,於獲得傳播博士學位後轉入教育領域,任教於很多所大學新聞或大眾傳播科系,理論與實務兼長,十分難得。希望這三位先生的大作,能夠給有興趣於傳播事業的年輕朋友深入的體會和學習,內化成從事傳播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直覺反應,必然能夠成為新聞傳播事業的優秀生力軍。
"
目次
第一篇 新聞採訪理論 1
第一章 記者的角色與重要性 3
第一節 新聞記者的角色 4
第二節 記者的反思 18
第二章 記者的專業化 27
第一節 記者之新定義 28
第二節 新聞事業守則的實踐 48
第三節 爭取內部新聞自由 50
第四節 新聞人才的培養 53
第五節 突破思考的新成就 56
第三章 記者的採訪權與報導權 61
第一節 採訪權與報導權 62
第二節 採訪與報導權的限制原則 65
第三節 記者採訪與報導權的爭論 70
第四節 記者應否引述他報報導 75
第四章 採訪技巧與道德議題 81
第一節 新聞來源與人際關係 82
第二節 新聞來源之保密 88
第三節 訪問的方式與準備 90
第四節 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與採訪 93
第五節 誹謗、隱私權與採訪 94
第五章 新聞事業與新聞倫理 119
第一節 新聞事業的四種道德 120
第二節 新聞倫理 122
第三節 新聞倫理進程 126
第四節 新聞倫理的契約 130
第五節 新聞倫理的重要原則 131
第六節 當今新聞倫理的省思 134
第六章 新聞自由與自律 139
第一節 新聞自由與法律 140
第二節 新聞報導與新聞審查 149
第三節 新聞自律 154
第二篇 新聞報導的採訪寫作 189
第七章 海闊天空談「新聞」 191
第一節 守門人的功能 193
第二節 什麼是新聞? 195
結 論 233
第八章 跑新聞,話「採訪」 239
第一節 採訪者的正確態度 240
第二節 新聞線索的獲得 242
第三節 採訪前的準備 263
第四節 對事或物的採訪 266
第五節 對人的採訪 268
第六節 官方新聞的採訪 271
第七節 利用電話進行採訪 279
第八節 採訪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281
結 論 290
第九章 「寫」出一篇好報導 295
第一節 新聞寫作的結構 296
第二節 從5W1H到1W1H 305
第三節 擬定寫作計畫 307
第四節 主體新聞與周邊新聞的區別 309
第五節 「價值附加」的新聞寫作 315
第六節 導言怎麼寫 324
第七節 新聞的本文怎麼寫 333
第八節 新聞寫作的體例、用語和修辭 336
第九節 新聞改寫 343
第十節 新聞寫作必須注意的事項 346
第十一節 寫作發稿的一些技術性問題 354
結 論 358
第十章 雜誌和報紙媒體的採訪與寫作 363
第一節 紙本印刷媒體的型態與差異 365
第二節 雜誌媒體與報紙媒體採訪工作的異同 368
第三節 雜誌媒體與報紙媒體報導寫作的異同 372
第四節 雜誌報紙化與報紙雜誌化 376
第五節 面對電子媒體和網路等新媒體的因應 380
結 論 383
第十一章 廣播和電視媒體的採訪與寫作 387
第一節 電子媒體的型態 389
第二節 電子媒體的特性 396
第三節 廣電媒體的類型化與新聞報導 399
第四節 廣播媒體與電視媒體採訪工作的異同 410
第五節 廣播媒體與電視媒體報導寫作的異同 413
第六節 廣電媒體的新聞雜誌化 425
第七節 廣電媒體數位化的變革 427
結 論 432
第十二章 新興媒體的採訪與寫作 439
第一節 新興媒體的型態 440
第二節 新興媒體的特性 444
第三節 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 452
第四節 永遠的傳統媒體? 459
第五節 新興媒體與新聞 463
第六節 維基百科的啟示 474
第七節 Web3.0的商業模式 477
第八節 新興媒體的新聞採訪 480
第九節 新興媒體的新聞寫作 482
結 論 485
第十三章 採訪寫作的重要原則 491
第一節 對媒體角色的認知 492
第二節 媒體新聞政策與基本原則 502
第三節 迅速與正確的拔河 505
第四節 平衡報導的重要性 512
第五節 錯誤的報導與事後的更正 514
第六節 暫時不能報導的情況 519
第七節 理論與實務的落差 520
結 論 523
第三篇 專題報導的採訪寫作 527
第十四章 客觀性新聞 529
第一節 客觀性新聞的沿革 530
第二節 客觀報導原則 533
第三節 客觀性新聞的質疑 537
第四節 客觀新聞寫作 541
結 論 548
第+五章 調查性新聞報導 555
第一節 調查性報導歷史背景 556
第二節 調查性報導的專業意理 560
第三節 調查性報導與法律 562
第四節 調查性報導步驟與技巧 564
第五節 調查性報導寫作 569
第十六章 精確新聞報導 577
第一節 何謂精確新聞 578
第二節 精確新聞報導使用方法 582
第三節 精確新聞與民意調查 583
第四節 精確新聞寫作原則 596
第五節 精確新聞電視圖像處理原則 598
第十七章 公共新聞學 605
第一節 公共新聞學源起與發展 606
第二節 公共新聞學之學理探討 615
第三節 公共新聞學的實踐 619
第四節 公共新聞的運作 622
結 論 625
新聞教育的「是」與「不是」─「新世紀華人新聞傳播大系」編後 629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