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
滿額折

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站在科學與藝術的分水嶺
向奧立佛薩克斯致敬之作

文學與藝術作品的欣賞有許多面向,多樣的題材與表現方式,足以讓閱聽者涵泳其間,樂此不疲。蔡振家所謂的「另類閱聽」,倒不一定是因為這些藝文作品本身有多麼另類,而是因為採取了不太尋常的閱聽方式:病理觀點。

本書所探討的疾病以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嗓音異常)為限,因為這些疾病跟表演藝術的關係較為直接。既以「另類閱聽」為題,自然無意對於表演藝術作品提出「唯一」的詮釋,而是拋出一些跨領域的研究議題或思考方向。

人人都會生病,沒什麼大不了。然而,當蔡振家提到《牡丹亭》的主角杜麗娘可能患有躁鬱症、作曲家沃爾夫的藝術歌曲可能跟他的神經梅毒有關,這種說法不免引起一些藝文人士的反感。另一方面,當他在課堂上提到搖滾歌手柯提斯(Ian Curtis)患有癲癇時,學生粉絲們倒是紛紛點頭,興致盎然。

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棘手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治療的手段,而是「很難決定要不要治療」,因為,開藥抑制了輕躁的症狀,恢復健康之後,藝術家便有可能失去靈感的泉源——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某些情況下,身心健康與藝術才華就是這樣的關係。

本書的寫作,深受薩克斯的多本著作所影響,希望能夠兼顧病理、生理、藝術評論,以及社會文化敘事。書中有些註腳篇幅較長,側出旁枝、另闢議題,這種作法參考了薩克斯《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等書,可以算是蔡振家「向大師致敬」的嘗試。

本書探討的議題分為四個範疇:
(一)藝術家的疾病
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對於創作與表演究竟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疾病為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帶來創作靈感,成為表演藝術「風格化」的助力,通往各種奇幻、極端的藝術境界。這些虛擬的世界,足以讓健康而平凡的閱聽者「心嚮往之」。

(二)病態的美學
在舞台上呈現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只是忠實地把症狀演出來嗎?表演藝術如何再現疾病?
舞台上的疾病,常常只是一個可供發揮的題材,它們並不是藝術的終點。本書藉由跨劇種、跨文化的比較,重新思考各個藝術品類的本質。

(三)生理學與病理學
為了分析表演藝術作品中的種種病態,必須納入知性而客觀的自然科學視角。本書中述及一些神經╱精神疾病與音聲異常、大腦與發聲器官的功能,並以演化生物學稍加串連敘述——誠如生物學家所言:少了演化思維,生物學簡直一點意義也沒有。

(四)閱聽行為與社會歷史視角
想要探討藝術的演化、藝術與社會的互動,當然不能忽略世人對於藝文作品的認知與接受,而當我們站在社會、歷史的視角來俯瞰表演藝術與醫學時,各學科之間╱之中的歧見也為之浮現,彼此對話。

作者簡介

蔡振家

1971年生於臺灣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班、德國洪葆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音樂學系博士班,曾經在臺大工學院應用力學研究所、臺大醫學院耳鼻喉部從事博士後研究。

自2006年9月迄今,擔任臺大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戲曲音樂、生物音樂學、心理聲學、音樂聲學;教學興趣以跨領域課程為主,近年開設「地方戲曲音樂」、「音樂聲學與文化型塑」、「音樂、演化與大腦」、「音樂作品中的愛」等通識課程。

蔡振家一向醉心於傳統藝術文化,看到金庸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所描寫的蘇星河與函谷八友,總讓他心嚮往之。自從在1999年拜讀了神經科醫師薩克斯(Oliver Sacks)的名著《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之後,讓他對於東、西方傳統藝術中的疾病,燃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便開始「另類閱聽」的探索。

名人/編輯推薦

朱迺欣(林口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陳芳英(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謝豐舟(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蕭自佑(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陳佳利(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
傅裕惠(劇場導演、資深劇評人)
曾念生(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精神醫學科臨床助理教授)
吳佳璇(精神科專科醫師、作家)
一致推薦

文學與藝術作品的欣賞有許多面向,多樣的題材與表現方式,足以讓閱聽者涵泳其間,樂此不疲。本書所謂的「另類閱聽」,倒不一定是因為這些藝文作品本身有多麼另類,而是因為採取了不太尋常的閱聽方式:病理觀點。

人人都會生病,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當我提到《牡丹亭》的主角杜麗娘可能患有躁鬱症、作曲家沃爾夫的藝術歌曲可能跟他的神經梅毒(neurosyphilis)有關,這種說法不免引起一些藝文人士的反感。另一方面,當我在課堂上提到搖滾歌手柯提斯(Ian Curtis, 1956–1980)患有癲癇(epilepsy)時,學生粉絲們倒是紛紛點頭,興致盎然。

藝文作品的功能,往往是提供一個虛擬的空間,讓閱聽者遠離平凡單調的日常生活。藝術天地的「非常態」,有時候便以病態的方式呈現。藝術家除了觀察生活周遭的病人、自己藉酒撒瘋或是裝病,有些藝術家也可能真的生病了,而生病狀態所帶來的異常體驗,經由一番巧思,稍加處理之後,也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神經科醫師朱迺欣曾經指出,《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珈珞(Lewis Carroll, 1832–1898)可能患有偏頭痛,因此,小說中所描述的身體變形、俯墜感等,應該都是珈珞的真實感受。

藝術家跟運動員值得尊敬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他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行為。藝術家跟運動員讓自己的身心狀態傾向某種極端,在閱聽者面前發光發熱,長久下來,卻得付出健康的代價。從這個角度來看,樂器演奏者跟球類選手的運動傷害,根本原因十分類似;而運動員與禁藥的關係,也讓人聯想到某些藝術家跟類固醇、大麻、鴉片、尼古丁、酒精的關係。臺大醫院精神科的廖士程醫師曾經告訴我,他覺得最棘手的一類病患,就是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棘手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治療的手段,而是「很難決定要不要治療」,因為,開藥抑制了輕躁(hypomania)的症狀,恢復健康之後,藝術家便有可能失去靈感的泉源——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某些情況下,身心健康與藝術才華就是這樣的關係。

筆者一向醉心於傳統藝術文化,看到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所描寫的蘇星河與函谷八友,總讓我心嚮往之。自從在一九九九年拜讀了神經科醫師薩克斯(Oliver Sacks)的名著《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之後,讓我對於東、西方傳統藝術中的疾病,燃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便開始「另類閱聽」的探索。在西方古典音樂的領域中,具有精神疾病的作曲家並不算少數,如: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等人,相信許多讀者都耳熟能詳,但是,文學家暨書畫家徐渭(1521–1593)、民間歌手陳達(1906–1981)等人的疾病,相關研究便十分有限。

明代才子徐渭,在詩、文、書、畫等方面皆有極高的成就,他的《歌代嘯》被認為是戲曲史上罕見的荒誕劇傑作。徐渭常被拿來跟梵谷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是精神異常的曠世天才。徐渭曾經數度發狂,也嘗試過自殺,他四十五歲時在幻聽的折磨之下自殘,拔出牆上的鐵釘刺入耳道。徐渭四十六歲時誤殺繼妻,下獄七年,六十三歲時開始酗酒,此後便出現幻視的症狀。關於徐渭的精神疾病,已經有科學家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然而其疾病與創作之間的關係,還有待不同領域的學者合作研究。

擅長演唱恆春民謠的陳達,六十二歲時被音樂學者史惟亮和許常惠發掘,以【思想起】一曲聞名於世,歌聲蒼老甘醇,舞臺上自彈自唱的即興表演,行雲流水,似乎永無止歇。陳達約在六十八歲時出現了精神疾病的症狀,常聽到有人罵他的聲音。一九七八年之後,熟識陳達的文化界人士多半知道他的精神障礙,他唱歌時也有持續不停的現象。一九七九年,陳達被警察以「路倒精神病人」的身分送至醫院,被診斷為「腦血管硬化伴隨腦細胞退化」,治療之後雖有改善,但陳達仍在兩年後因車禍過世。精神科醫師陳永興認為,陳達晚年被推上舞臺,四處亮相,這個嶄新生活與其精神疾病的關聯雖然難以證實,但文化界人士在對待民間藝術工作者時,「如何保存其純樸自然的發展?這是值得有心人深思的。」

除了藝術家的疾病之外,表演藝術作品對於疾病的描寫也相當多樣,值得深入分析。受限於筆者的閱聽經驗,本書對於前衛藝術的著墨較少,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其他文章中發現一些跟疾病有關的論述。

本書的結構類似於明清傳奇,上下兩本分別探討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上本的小收煞為〈亂世英雄的病史——兼論配角〉,下本以〈大學生與碩士生對於「病態歌聲」的聆聽反應〉壓軸。最後一篇文章〈朝向「怪誕」與「病態」的表演美學〉,站立於科學與藝術的分水嶺上,遙望表演大師,可以算是全書的「餘韻」,寄寓著筆者拋磚引玉的心願。

目次

陳芳英推薦序—坐看雲起
朱迺欣推薦序—創作,腦病,與缺陷人生
謝豐舟推薦序—音樂與大腦
蕭自佑推薦序—跨領域的另類發聲
陳佳利推薦序—並非如您所見
作者序—站在分水嶺上,遙望
凡例

疾病為什麼會出現在舞台上?
以假當真的診斷與另類詮釋
創作靈感與大腦疾病
作曲家的梅毒
從瘋狂場景管窺歌劇與戲曲的特質
瘋癲症狀與戲曲程式
跨劇種與跨行當的「踰越」
孫悟空的妥瑞症
杜麗娘的躁鬱症
亂世英雄的病史——兼論配角
令醫師皺眉的表演者嗓音
聲帶的奧祕,水知道
嗓音中的雜質
京劇花臉的「銅錘」與「架子」
憤怒.吼叫.脊椎穩定性
從PER SONA到PERSONALITY
假嗓、煙嗓子的文化
大學生與碩士生對於「病態歌聲」的聆聽反應
朝向「怪誕」與「病態」的表演美學

後記
附錄:《另類閱聽》第一個副產品—記「浪人創造社」創社始末
圖表出處
參考資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