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荷蘭印象不僅僅是運河、風車、鬱金香等如畫般的景緻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驚濤駭浪與無止盡的海砂與風雨、冷冽的空氣與海埔新生地,無止盡的築堤、修壩與填海,使得荷蘭人擁有了特別的勇氣、毅力、機警與精明世故。更養成荷蘭人彼此溝通時的寬容與多元性。也帶來了黃金時代荷蘭代強大的實力、豐饒與繁榮。
荷蘭雖然是個低漥的蕞爾小國,但她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史的脈絡上,其重要性及意義,遠比荷蘭國土面積大得多。
本書除了針對荷蘭歷史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扼要的概念與解釋,也論及荷蘭獨特的文化、宗教、社會經濟與民族性。
作者簡介
張淑勤
學歷
比利時魯汶大學歷史學國家博士、歐洲研究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士
經歷
輔仁大學歷史系所專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歷史系所兼任副教授
現旅居歐洲,從事「宗教與現代性」研究
序
自 序
荷蘭在國際上,正式的名稱是尼德蘭王國(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Kingdom of Netherlands),簡稱尼德蘭。但是,荷蘭較尼德蘭更廣泛地被人們稱呼。確切地說,荷蘭只是現今尼德蘭王國12個省分中的兩個省,即南荷蘭省與北荷蘭省。在1581年,透過《斷絕法案》(Act of Abjuration)的頒布,尼德蘭的北方7省:荷蘭(Holland)、澤蘭(Zeeland)、于特列赫特(Utrecht)、赫德蘭(Gelderland)、艾瑟爾(Ijssel)、菲士蘭(Friesland)、格羅寧根(Groningen),宣布正式脫離西班牙政權。
荷蘭省負擔了新成立之聯省共和國總經費之59%以上,人口則佔共和國總人口數之40%左右,荷蘭省除了是當時北尼德蘭最富裕的地區;在其他各方面,如文化、藝術等領域亦具領導地位。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沒有荷蘭省,就沒有尼德蘭。這也是尼德蘭之所以被通稱為荷蘭的重要原因。
荷蘭位於西北歐,東邊的陸界為德國,南方與比利時接壤,西北方臨北海。荷蘭與北海的臨界線,遠長於與比利時、德國之間的國界線,當今的荷蘭疆土與國界是於1839年,尼德蘭王國時期,經過國際承認所界定。荷蘭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作為一個陸域和水域面積總共僅約41,526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史的脈絡上,其重要性及意義,遠比荷蘭國土面積大得多。荷蘭在世界史的層面上,對「現代性」形成之歷程,具有深遠影響。例如,在其城市的興起與發展、資本主義之萌芽與建立、宗教改革的具體、共和主義之出現、科技之發明改良、海外探險與全球貿易網的成立等。在歷史上,荷蘭人早就對「全球化」有所察覺。荷蘭透過世界貿易網,將荷蘭的經濟與文化和全球編織在一起。
「尼德蘭」在荷語中意指為「低窪之地」,其境內地勢最低之處,約為海平面6公尺以下。荷蘭人經常與海爭地,填海而成的海埔新生地(polder)遍布各處。人們印象中的荷蘭風光,常是如畫般的景致,經常與水景運河、風車鮮花聯結在一起。對荷蘭人而言,海水與潮汐、無止盡的海砂與風雨、冷冽的空氣與海埔新生地,使得荷蘭人擁有了特別的勇氣、毅力、機警與精明。
歷史學家西蒙‧夏瑪(Simon Schama)認為,荷蘭最早的民族主義,乃因荷蘭人必須共同協力抵抗海洪而產生。驚濤巨浪會將荷蘭很多地方頓時化為廢墟,當然,風平浪靜的海洋,也帶給了荷蘭豐饒與繁榮。潮水的迴盪之聲,成為每一個荷蘭人生活的一部分。蠻橫的洪水、無數的海難,以及無止盡的築堤、修壩與填海,需要荷蘭人發揮互助團結的精神,以及養成彼此溝通時的寬容。在早期,許多的荷蘭人,曾認為洪水的氾濫是上帝懲罰人類罪惡生活的一種方式。畢竟在《聖經》裡,海洋對人類並不怎麼友善。傳說中,海底棲居著令人畏懼的怪物。
海水也成為宗教想像的隱喻,荷蘭的喀爾文教徒,曾將諾亞方舟(Noah"s Ark)與大洪水的事蹟和荷蘭歷史相連。不論是無情無義如高牆般的浪濤,或是滾滾洪水如何粗暴地肆虐他們,最後,荷蘭依然如諾亞的方舟一般,安然無恙。荷蘭在經歷過大洪水的劫難之後,成為被洗滌過的新生之地,看見了美麗的彩虹,並成為上帝的「應許之地」(Promise land)。
荷蘭人對「水」的解釋,也可成為一種「政治辯論」。例如,在16世紀時,大海被象徵為荷蘭與西班牙的政治關係。他們將粗暴的海洋隱喻為對荷蘭實行暴政的西班牙。歷史上無數的洪水潰塌了堤防,捲走了男女老幼、牲口與家禽、樹木與良田,也粉碎了溫暖的家園。不斷氾濫的洪水,帶給荷蘭人巨大的物質與精神創傷,深深刻印在荷蘭人的心中。然而,海洋也的確造就了荷蘭人不斷向外冒險的民族性與經濟繁榮。
荷蘭對「水」的態度與水利工程之發達,令人印象深刻。荷蘭的水利工程日新月異,從早期的修堤防堵、填海圍地,到現在有效的排水系統與封海工程,荷蘭政府均提出了相應的嚴密組織及政策。除此之外,荷蘭人也對全球暖化的問題,具有敏銳的思考。
荷蘭自身的歷史發展頗為複雜。在過去的歷史中,尼德蘭所指涉的地區廣義來說,涵蓋了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北方的一部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也稱之為「低地國」(The Low Countries)。「低地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詞。「低地國」之間的歷史相互交錯,關係密切。
尼德蘭歷經羅馬時代、日耳曼帝國、大小諸侯國林立的封建時期,隨之被加入勃艮第(Burgundy)和哈布斯堡王朝,後來經由北尼德蘭革命,成立荷蘭共和國。在法國大革命後,曾被併入法國版圖,拿破崙失敗之後與南尼德蘭合併,成立尼德蘭聯合王國。在南尼德蘭於1830年獨立之後,是為今日的比利時,而北尼德蘭則成為尼德蘭王國,即荷蘭。
在荷蘭歷史的發展中,「尼德蘭革命」或稱「荷蘭叛變」,常被描繪成壯烈的史詩,但是,荷蘭在反抗西班牙的過程中,至少存在3種意義。首先,在政治上,是在反西班牙的中央集權。再來,在經濟上,要求經濟自主,並反對西班牙的嚴苛徵稅。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爭取宗教自由。荷蘭的建國,具有強烈反中央集權的精神。自古以來,尼德蘭地區曾經是日耳曼帝國封建體制下的一部分。尼德蘭地區的貴族們,曾經是帝國的封臣,但事實上,身為封建領主的日耳曼帝國,一直以來對南尼德蘭(即今比利時)獲得的利益更為重視,而對北尼德蘭的興趣則相對較少。中世紀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較為鬆散的政體,帝國本身就缺乏類似英法一般強而有力的中央權力。所以,尼德蘭貴族們,可以漸漸獲得較高的地方自治權力。
自1515年以降,在西班牙的查理五世成為尼德蘭地區的領主之後,尼德蘭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關係,轉變得較為緊密。在菲力二世成為西班牙帝國及尼德蘭地區的國王後,哈布斯堡與尼德蘭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至此,北尼德蘭終至走向脫離西班牙的歷程。荷蘭共和國成立之後,以一個「國家」層面的政治實體而言,其政治結構及其屬性尚不屬於一個現代觀念下之共和國,但從經濟層面來看,荷蘭已經是一個具有「現代」形式的經濟體系,荷蘭共和國各省分,均具有較多的自治權,各大城鎮的自主地位,容易發展成自由貿易。
「荷蘭叛變」的主要原因在於,荷蘭貴族們想極力保護其地方的自治權以及延續自身從中世紀以來就享有的特權。因宗教改革產生的喀爾文主義,逐漸在荷蘭建國的過程中,成為反天主教西班牙的關鍵角色。而威廉‧奧倫治拿騷(William Orange\u00ADNassau)家族,也與喀爾文宗派的利益相結合。
本書的宗旨,希望針對荷蘭歷史的發展,提出一個扼要的概念與解釋。內容的焦點,將聚焦於北尼德蘭和建國後的荷蘭,但不可避免地,也旁及到南、北尼德蘭之間的歷史淵源。畢竟,這兩個地區的歷史發展互相交錯、密不可分。
本書在一些專有名詞的使用上,中譯名詞之後,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以國際慣用的英文為主要標示。無英譯的地名與人名等,將使用荷蘭文原文,或其他相關的歐洲語言。具關鍵性的名詞,則同時使用相關原文與英文。在本書中,關於國家與地區的名稱使用上,「尼德蘭地區」意指今天之比利時與荷蘭。「南尼德蘭」則意指獨立之前的比利時,「北尼德蘭」則指獨立之前的荷蘭。「荷蘭省」是為一個省分,「荷蘭」則意指國家。不少的學術著作啟發了筆者的書寫,使用之參考資料,附加於正文之後的參考書目。
張淑勤
2012年5月
目次
第一章 史前時期、羅馬時代與日耳曼世界
第一節 史前時期
第二節 羅馬人的到來
第三節 日耳曼人的世界
第二章 中世紀的荷蘭:封建權力、宗教虔敬與城市經濟
第一節 北歐諾曼人的入侵
第二節 封建領主與地方主權之形成
第三節 經濟與城鎮的發展
第四節 城鎮中的政治、社會與市民
第五節 宗教生活與文化
第三章 勃艮第尼德蘭:走上整合
第一節 勃艮第的公爵們
第二節 走上政治之統一
第三節 經濟與商貿
第四節 藝術與文化生活的兩種面貌
第五節 清新的宗教生活
第四章 哈布斯堡尼德蘭:統一與分裂
第一節 勃艮第哈布斯堡尼德蘭
第二節 查理五世
第三節 經濟發展
第四節 16世紀的智識、文化、與藝術活動
第五節 尼德蘭地區之宗教改革
第五章 荷蘭叛變:尼德蘭革命
第一節 菲力二世與尼德蘭
第二節 威廉‧奧倫治與尼德蘭
第三節 宗教與荷蘭叛變
第四節 戰爭與分裂
第六章 荷蘭共和國時期的政治與經濟
第一節 共和國的政治結構與政治發展
第二節 綿延的戰爭與政治情勢
第三節 荷蘭世界貿易的興起
第四節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其海外貿易擴展
第五節 西印度公司與其海外擴張
第六節 國內的土地開發與城鎮規劃
第七節 荷蘭經濟的停滯
第七章 荷蘭共和國的社會與宗教
第一節 投資和投機:「尷尬的富裕」
第二節 飲食文化
第三節 家庭生活
第四節 貧窮問題與濟貧活動
第五節 宗教寬容與宗教生活
第六節 大眾信仰
第八章 荷蘭共和國時期的藝術與文化
第一節 燦爛的藝術
第二節 智識與文化
第三節 世界地圖的製作
第四節 歷史與文學
第九章 18世紀的荷蘭
第一節 18世紀的政治情況
第二節 「愛國者革命」
第三節 「愛國者革命」與「不拉班革命」
第四節 巴達維亞共和國與法國統治時期
第五節 文化生活與科學發展
第六節 經濟與工業
第十章 尼德蘭聯合王國
第一節 商人國王
第二節 國王的夢想
第三節 迴盪的詠嘆調
第四節 南北分裂後之荷蘭
第十一章 19世紀荷蘭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
第一節 自由主義與政治發展
第二節 社會的柱化(Pillarization)
第三節 經濟與殖民政策
第四節 藝術與文化
第十二章 現代荷蘭
第一節 世界大戰與荷蘭
第二節 荷蘭現代政體
第三節 現代社會與宗教生活
第四節 經濟型態與社會福利
第五節 文化多元主義與移民政策
第六節 藝術與文化
附錄文獻:《斷絕法案》
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