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趙宋皇室通過溫柔的金錢計劃,讓大宋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官員全部腐化,失去了應有的政治嗅覺,失去了參與政治的興趣,失去了干預朝政的鬥志,一個個如奴如僕,對皇權惟命是從。這時,趙宋皇室也就達到目的,鞏固了趙宋一族的執政地位。然而大限來時,飽享皇恩的宋帝國官員不思回報,卻反咬一口,以致大宋帝國連死兩回,自食惡果!
作者簡介
魏得勝
1962年生,山東人,著有《歷史的點與線》、《另類人生》、《風中的文化帝國》、《歷史深處話名著》等。著作《歷史的點與線》榮登2005年中國散文類圖書暢銷榜。曾獲《雜文選刊》讀者評為「我最喜歡的五位雜文作家」之一。中國暢銷雜誌《讀者》的首批簽約作家。
序
一份告急文件,隨著那令人心煩意亂的腳步聲,遞到後周皇室。我們需要簡略知道的是,後周為小分裂時代(與之對應的大分裂時代是魏晉南北朝)的產物。因為整個小分裂時代,也不過五六十年的時間,所以,處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後周,也就多不為中國人所熟悉。
中國帝制時期,每一朝代的滅亡,都會伴以分裂格局,或數國並存,或彼此相繼。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產生五個前後相繼的帝國,即梁、唐、晉、漢、周。史學家在記述這五個帝國的時候,每每前置一個「後」字,以示區別於曾經有過的朝代。中原地區以外的原唐朝版圖,則分裂為十一個帝國,它們的領導人,其前身為唐朝藩鎮節度使(即司令官,全書均用這一現代名稱代之)。李唐皇權的香火一滅,各藩鎮司令官便占山為王,稱霸一方。我們說,這一意義上的十一國政權,是不具備國家實質的。但歷史上,卻把小分裂時代,籠統地稱之為「五代十一國」。
基於我個人的歷史判斷,那十一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而對於五代,我們也只鎖定後周。這年春節,是小皇帝郭宗訓即位後的第一個春節。這個八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做執政,童心告訴他,過年了,就該放鞭炮,就該到戶外打雪仗,滾雪球。很不幸,他不由自主地做了後周皇帝,從此失去普通孩子的野趣。更不幸的是,就在正月初一,一份來自北方邊境部隊的緊急公文,送進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皇宮內,把郭宗訓稚嫩的心地攪擾得愈加昏暗不明。從侍從臉上,郭宗訓隱約讀出了其中的變數,讀出了其中的刻不容緩。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份急件轉交到母親符太后手裏。帝國大政,還須母親垂簾定奪。
八歲的小皇帝哪裏知道,他的母后新寡在身,又無歷練,遇事那也是「載不動許多愁」。此刻,年輕的符太后滿眼無助,她看看年幼的兒子,又看看垂首旁立的侍從,沉吟良久,才憂心忡忡地把那份急件倒回侍從手裏:「這麼大的事,大概也只有范質宰相知道怎麼辦。速速把這份告急文書送到宰相府,一切聽憑范愛卿裁處。」
其時,范質正與家人圍爐共飲,聞報起身,到書房把那份急件看了又看,上面說,割據山西的北漢,會合契丹部隊向後周發動進攻,情況萬分緊急,希望中央政府做出快速反應。范質心想,大過年的,這是怎麼說的?哦,契丹蠻族,沒有年俗,看我中原人過年高興,他氣兒不順;又趁我朝新喪國主,欺負孤兒寡母來了。范質想到這裏,使他倍感責任重大,並於倉促之間,與同朝執政的王溥商量後,派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部前往抵禦。
趙匡胤的軍職,往小處說,也就是皇帝的侍衛長;往大處說,他相當於今天的衛戍區部隊司令。加之范質又委任趙匡胤以最高軍權,使他得以調動全國兵馬,便於集中軍事力量,對付外敵。這幾乎等於說,帝國的軍權,已十拿九穩在趙匡胤手中了。但後周皇室,沒有人懷疑趙匡胤的忠誠度。這基於一個情理認識,即先帝郭榮對趙匡胤恩重如山。
趙匡胤接到宰相的命令,於次日,也就是九六○年的正月初二,率部前往北方邊境。蹊蹺的是,當天晚上,趙匡胤的部隊到了開封東北十公里處的陳橋驛站,便安營紮寨,不再前行。當天晚上,禦敵總司令趙匡胤多喝了幾杯,便沒事人似地蒙頭大睡去了。不過,天亮之前,卻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與全副武裝的部將,突然湧入趙匡胤的下榻處,個個一副大事在身的樣子。趙匡胤醉眼朦朧,慢騰騰地起床下地,坐到椅子上。一切停當,室內鴉雀無聲,但見軍官羅彥環說道:「諸軍無主,我等願擁司令為天子。」這話何其矛盾,趙匡胤身為禦敵總司令,怎麼能說「諸軍無主」呢?
我們再來看看趙匡胤的反應,他聽了羅彥環的話後,嚇傻了似地,嘴裏含糊不清地嘟念著:「這話從哪兒說起?何以使得,何以使得。」聲音之微弱,幾乎難以讓人聽清他在說什麼。趙匡胤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想站起來,似乎想做個反對的動作;或至少想表個態,說:「這大逆不道的事,這欺負孤兒寡母的事,這違背天理的事,這斷子絕孫的事,咱姓趙的不幹!」然而,不知是他的心態猶豫不決,還是背後有隻巨手把他給按住了,總之,他的屁股沒有一點懸離椅子的意思。
隨即,一幫軍中鐵哥們,把早已準備好的黃龍袍往他身上一披,眾將官在趙普、趙光義的引領下,齊刷刷地跪下,不容分說,就是一片山呼萬歲的聲浪。屋簷下那成串的冰溜子,被震得節節碎裂,然後落在堅硬如石的凍土上,於寒冷的夜幕中發出刺耳的響聲。一個嶄新的皇帝,就這麼偷雞摸狗般地出爐了。怪不得趙匡胤的屁股那麼沉、那麼重,怪不得他屁股底下的椅子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原來是有皇帝可做呀。
接下來我們就要問,那向南移動的契丹部隊怎麼辦?別呆了,那根本就是一個無恥的謊言。而趙匡胤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所扮演的,正是總後臺、總策劃、總導演、總實施這麼一個角色。他的表面裝傻,或正史所載的「事先不知」,實在不過是偏愛所致的美化罷了。
不管怎麼說,三十三歲的趙匡胤搖身一變,從皇帝的侍衛長,一下子就至尊天下了。當他帶著大隊人馬返回首都開封的時候,所有蒙在鼓裏的人都驚呆了。皇宮裏擁著一個皇帝,返回的軍隊也擁著一個皇帝,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匡胤反了!然而,面對這殘酷的現實,人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這就是專制的特點,誰擁有了軍權,誰就擁有了槍桿子;誰擁有了槍桿子,誰就擁有了政權;誰擁有了政權,誰就擁有了生殺大權;誰擁有了生殺大權,誰就成了惡魔;誰成了惡魔,手無寸鐵的人們就向誰屈服,進而轉化為官方文本的人民對惡魔的擁戴。
趙匡胤之所以敢反,那說明他有了反的資本。因此,溫良敦厚的開封市民,以沉默的方式,表達了他們一貫的政治態度──管他誰君誰臣,誰主中原,老百姓永遠是受統治集團役使的對象。首都市民如此,這之外的百姓更是渾天度日,過一天是一天。國在,他們是有國奴;國滅,他們是亡國奴。既如此,哪幫惡魔臨朝為政還不一個樣?
所以說,趙匡胤發動軍事政變,不必在乎開封市民的感受。他只要安撫好了後周皇室,安撫好了朝中政客,一切也就都不在話下了。因而我們看到,趙匡胤在返回開封之前,曾做過一次精心準備的動員,但看上去又像是一個臨時議題,他語重心長地對將軍們說:「你等既然擁立我為天子,是不是就該令行禁止?」剛剛騎上馬的將軍們聞言,又紛紛下馬宣誓:「我等惟命是從。」得到將軍們的保證,趙匡胤才開始正式訓示,他說:「太后和皇上,待我等不薄;朝中大臣也都是我等的同事,彼此無仇無怨……總而言之,上面提到的這些人,以及朝廷府庫、士庶之家,我們的軍隊,都不得驚犯與侵掠。違令者斬,尊令者賞。」
趙匡胤的訓令,在軍隊中被迅速傳達。當他們回到開封時,留守的殿前指揮使石守信,以及王審琦等人裏應外合,大開城門。反叛的軍隊,滴血未流,即順利入城。當時正值早朝,范質聞訊,驚恐萬狀地一把抓住王溥的手說:「倉促遣將,吾輩之罪也!」因為用力過度,把王溥的手掐出幾枚血指印。王溥也是膽戰心驚,一言不發。范質與王溥反應未及,趙匡胤已在將士們的簇擁下,來到他們的面前。
不等對方質問,趙匡胤搶先一步,涕淚交加地做起了自我批評:「世宗待我恩義深重,而我卻被將士們逼成這個樣子,我趙匡胤上違天,下負地,以至於此!你們說怎麼辦吧?」趙匡胤也算是絕頂聰明,他把裝滿炸藥的球,一腳踢給了范質等人。那一點即炸的球,引線卻牢牢捏在趙匡胤的手裏。這當下,范質等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兒。
趙匡胤離京時,是一身戎裝;晃眼歸來,卻已是黃袍加身。那陳橋小鎮,猶如一個巨大的魔瓶,投進一位將軍,出來一位皇帝。范質等大臣面對這魔術般的戲法,愣怔不止。未及相責,趙匡胤先來了個罪己狀,弄得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上前搭話。稱趙匡胤的舊銜,叫他太尉,已有不妥;叫他皇帝,又太突兀。尷尬之際,趙匡胤的隨從校官羅彥環,直眉怒目:「我輩無主,今日須新立天子。」
他把寒光閃閃的寶劍抽出半截,厲聲喝斥:「不同意的請舉手!」隨即,他猛的一下,把那半截寶劍往劍鞘裏一送,劍入鞘的凌厲聲,把幾位大臣嚇得心驚肉跳。就在這時,文臣陶谷當即於袖中拿出早已擬好的禪位詔書,交給范質等大臣。大家一看,方知後周江山,早已暗中變色。再看看趙匡胤身邊那些殺氣騰騰的軍人,范質等只好面趙稱臣,戰戰兢兢地參拜新主。
小皇帝郭宗訓懂啥?在趙匡胤面前,他惟一的表情,就是呆若木雞。就是皇室成員,也人人自危,惟願趙匡胤這位新主兒寬宏大量,給他們一條生路。這也不用他們擔心,趙匡胤原本就沒有殺生之意。推動不流血政變,是趙匡胤的基本政治理念。他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以及立誓不殺文臣的遺詔等等,都是這一政治理念的延續和體現。
但我們要說,專制史上沒有光彩的政權,它們不是來自暴力革命,就是來自齷齪的政治博弈。單就一千多年前的趙匡胤而言,他的皇權獲於一場不流血政變,我們雖然不能為他的叛徒行徑叫好,似乎也沒有太多瑕疵可供我們指摘。要知道,人類到了二十世紀,還有很多政權,竟然是靠流血得來的。相比之下,趙匡胤的不流血政變,當然算是好的了。
不過,假如讓我們的視野稍稍放寬一些去看問題,就會發現,趙匡胤的不流血政變,與備受學界推崇的一六八八年的英國不流血政變相比,又成了壞的。英國不流血政變,帶來的終極結果是造成一個現代民主政體,並對世界主流政體產生深遠影響。因此說,英國不流血政變之風,堪稱人類運動史上最具人性光芒的一縷和風。而趙匡胤的不流血政變,帶來的終極結果是造成專制政體的升級換代,並對後世中國主流政體,形成難以逆轉的影響。這註定了趙匡胤一族的政變,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對中國的影響都將是消極而懈怠的。
回到原題,我們必須和後周這個短暫帝國說再見了。與此同時,宋帝國以其獨有的姿態,向歷史走來。我想,這才是我們要認真對待和詳加觀察的。
目次
第一章風雪夜敲門
過年
踏雪訪普
權力的迷魂陣
防不勝防
皇恩浩蕩
先天下之樂而樂
及時雨之所來
第二章北方的狼群
契丹之遼
西羌之夏
女真之金
蒙古之元
勝利者的法寶
第三章寂寞的宰相
救命稻草
飲恨半山堂
第四章趙宋爺兒們
趙佶浮浪
趙構絕後
第五章皇室賊囊團
蔥絲小姐
宮廷肉掌櫃
皇帝拍過的地方
媼相
第六章亡國的日子
京都華夢
狼來了
河山如此破碎
葉葉聲聲是別離
北行
第七章你無處可逃
代理皇帝
傀儡皇帝
過不去的河
屏風掩淚
繞不開的人
錯把杭州作汴州
書摘/試閱
【飲恨半山堂】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王安石看了牆上的罵詩,該是何等心情。你想啊,連這孤僻之處,都有辱罵王安石的詩,這能不讓他沮喪萬分嗎?在攀談中得知,老人今年已七十八歲,膝下四個兒子,皆為新法所害。現如今,只與老伴相依為命。
王安石驚問道:「新法有何不便,以至於傷財害命?」老人道:「官人但看牆壁上的字就全明白了。王安石當宰相後,他打著新法的旗號,幹的卻是聚斂錢財的勾當;地方官府奉上虐下,不分晝夜地搜刮百姓。被逼無奈,百姓只好拋家棄業,逃往深山。這個村原也有個百來戶人家,如今所存只有八九家了;寒舍原也有十六口人,如今也只剩下四個活口了!」說罷,淚如雨下。
王安石不解地問道:「有人說新法便民,與老人家今天所說大不相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你老人家能否詳細說說?」老人用粗糙的大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淚說:「就說保甲法吧,老百姓家凡有青壯年的,都必須到教場參加軍訓,一日三餐,由自家供送。新法上說的倒是挺好,五天軍訓一回。可那些指揮官不這麼做,他們逼迫著青壯年,天天到教場訓練,除非你給教官好處,他才肯放你回家種田。
如果沒有賄賂,教官就藉口你武藝不熟,把人扣下,繼續操練。因為大家都太窮了,沒有錢向教官行賄,許多地全都荒了。秋天絕收,官府又來催糧,到了冬天,老百姓即使不被官府逼死,也往往會被凍死、餓死。」說完,老人反問道:「官人可知,那王安石今在何處?」王安石不便直言,就哄著說:「他還在朝中輔佐天子呢。」老人唾地大罵道:「不殺了這等奸邪之人,還要用他,公道何在!」
江居等見老人說話太狠,叱道:「不可亂說話,倘若王宰相聽見了,你老人家獲罪非輕了。」老人把腰略加一挺,怒道:「我年近八十了,何畏一死!若見此賊,必親手用刀砍下他的頭,再刳出他的心肝做下酒菜,以消我這冤仇之恨。到那時,雖獲凌遲大罪,也絕不後悔!」眾人聞言,無不吐舌縮項,嚇出一身冷汗。王安石更是面如死灰,傻在那裏,半天方醒過神來,遂步履沉重地走到院內,悄聲對江居說:「趁月明如晝,我們趕路吧。」江居會意,結算了飯錢,一行人匆匆踏月而行。
走了十多里地,來到一片樹林附近,眼前是孤零於此的三間茅屋。王安石說:「此處倒也幽寂,就在這兒歇腳吧。」江居領命,前去叩門。少許,從中走出一位老婦人,江居說:「老人家,我等遊客因為貪路,錯過了旅店,想借貴處住一晚,明早再奉謝銀兩,希望周全一二。」老婦人指指一間小屋說:「這間屋子空著,但住無妨。只是草房窄狹,放不下大人的轎馬。」
江居一聽同意了,便趕緊應承說:「不妨事,不妨事。」於是折回去,引王安石下轎入室,又吩咐手下將轎子置於簷下,將騾驢拴在樹林中。王安石坐下,看那老夫人時,但見她衣衫藍縷,鬢髮蓬鬆。聯想到前面所發生的事,他的內心深處,多少有些忐忑。老婦人取過燈火,安置下客人後,便自去睡了。王安石攜燈看時,這間屋子雖說是草舍泥牆,倒也潔淨。可再一看,就在窗間發現一首詩:
生已沽名炫氣豪,死猶虛偽惑兒曹。
既無好語遺吳國,卻有浮辭誑葉濤。
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恨說青苗。
想因過此來親睹,一夜愁添雪鬢毛。
我們沒有必要為每一首詩裏的典故做注解,以免喧賓奪主或跑題。總之,你知道這都是咒罵王安石的就行了。
王安石覽罷,猶如萬箭穿心,好生不快,因想:「一路走來,什麼驛站酒館、茶坊道院、村舍茅廁,處處有詩譏誚怒罵本官。這老婦人獨居此處,亦有怨詞詈語,足見世人有多麼恨我!」當晚,王安石長吁短歎,和衣而臥,夜不能寐。想當年,他無論是在鄞縣當縣長,還是在常州做州長,革故鼎新,事業有成,不僅深受當地百姓擁護,他個人也名揚全國。換了位置,成了一國之相,再行革故鼎新之業,為什麼就臭名遠揚了呢?他在宰相位置上推行的改革,不過就是他在地方改革的擴大版,為什麼在地方能成功的,到了中央就失敗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想到心酸處,已是淚濕前襟。
天亮後,老婦人蓬著頭,同一個赤腳婢女起來餵豬餵雞,她一邊攪拌豬食,一邊口呼:「囉,囉,囉,拗相公來。」兩頭豬聞呼,即刻跑到盆前搶食。一旁的婢女,從一隻破碗裏抓起一把把糠秕,撒到地上,也是邊撒邊呼:「喌,喌,喌,王安石來。」結果也是群雞俱至。江居等見了,驚訝得半天合不攏嘴。再看王安石,惱怒使他前額青筋暴突,羞辱又使他無地自容。
儘管如此,他還是要硬著頭皮,揭開這個與自己有關的謎語,遂悒悒不樂地問那位老婦人:「老人家何以如此驅豬喚雞?」老婦人說:「官人難道不知拗相公就是王安石的諢名?自從這王安石做了宰相,咱老百姓一天安穩日子都沒有。說他立什麼新法,啊呸,全是擾民害民的勾當。你看看我都這把年紀了,守寡二十年,子媳俱無,僅與一個婢女生活,可仍要出免役錢、助役錢等等。可氣的是,錢出了,差役照樣出。」
聽到這裏,王安石漸漸明白,他的改革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那些便民新舉,倒成了地方官員用來魚肉百姓的利劍,怪不得百姓都把怨氣撒到他王安石身上。想到這裏,他就愈發地想聽到更多的實情,於是催促老婦人,讓她說說還有哪些傷農害農的事。老婦人也是愈說愈氣:「就說新法裏搞的那個貸款吧,需要不需要,官府都逼著老百姓貸款。弄到後來,你就是不貸分文,官府照樣有貸款的借據分派下來,逼你還從來就沒有借過的錢。
老妾與婢女養豬養雞,就是伺候官吏老爺的,他們巧立名目進門來訛詐的時候,宰豬殺雞待承他們,我們或許還可以苟延殘喘些日子。所以鄉里都說,王安石變法,實際就是變著法地搜刮老百姓的錢。因為老百姓怨恨新法,就把家裏畜養的豬雞呼為拗相公、王安石,就是把他當作畜牲啊。今世他當大官,奈何不得,惟有祈願他後世得變畜牲,把他下鍋煮煮吃了,以解心頭之恨!」
王安石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改革方案到地方後,竟然扭曲到這等地步。聽了老婦人的肺腑之言,他一語不發,只是暗自垂淚。老婦人不明原委,就問王安石:「官人哭甚?你家裏也有人被官府欺詐?可我看你不像種田人呀,怎麼也有傷心事?」王安石輕輕擺了擺手,依舊不語。他深知這一路,哪裏都不是久留之地,便吩咐江居,取錢謝了老婦人,一行再次倉促上路。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