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貞觀政要》?唐朝名史家吳兢所輯纂,分?十卷,廣泛地記載了唐太宗君臣的言論,主要是一部「語錄體」的書,內容包括了政治、制度、人事、?誡子弟、?討做人做事的道理、探究學術、討論國防軍事,乃至私生活等問題。這部書也和驥先前所編撰的《資治通鑑》一樣,?後代帝王常讀之書。
本書約在第八世紀初期唐玄宗開元間(西元七一三──七四一)輯成,距離唐太宗之死不過數十年。這時史料未佚,書籍豐富,所以吳兢能夠採擷輯錄。正因如此,本書不僅是中國傳統論政的寶典,也是?究初唐歷史的基本史料。你要知道「貞觀之治」如何達成,此書是非讀不可的。
吳兢卒於天寶八(西元七四九)年,享壽超過八十歲,死後六年即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也就是說,他的生存時間正是在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捩期,帝王的驕逸、政治社會諸問題,或許是使得這位曾任諫官的名史家立意輯纂本書的原因。吳兢經歷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和玄宗四朝,在武周末年出仕,這段時期也正是唐朝政權最不穩定、政治最動盪的時期,吳兢仰慕貞觀治世,是可想而知的。
吳兢?人方直而鯁介,自少博覽經史,他是因「史才」而?宰相所推薦,入直史館而參與修國史的。由此以至逝世,一生均以?撰歷史?職志,而且著作豐富,有良史之譽,當世之人竟至稱他?「今董狐」。他的著作,優點在敘事簡賅,而缺點也在此,故晚年也自傷於太簡。本書編纂的基本方式是分類依年排列,常見的形式是「貞觀某年,太宗謂侍臣(或某人)曰……侍臣(或某人答)曰……」。單讀其言,對事情恐難有完整的認識,所以筆者的改寫方式,除了將古文譯?今語外,尚?究了對談之所由起,盡量加以補充,使讀者更易於完整的了解;某些重複出現的談話則作了刪削(此類不多),內容接近的則合併?一條。
「貞觀之治」的締造者不止唐太宗一人,太宗君臣講究團隊合作,盛世的開創即由他們完成。本書原在第二卷〈任賢〉篇,扼略的介述了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馬周八人,其他名臣則闕如。驥意八人之中,只有前五人是太宗不可或缺的助手,失其一者即難以達成貞觀之盛;而且這篇是人物傳記,與其他各篇的語錄體例有異,所以特別抽出,而將前五人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列之?上篇。這是本人改動原書最大之處。
作者簡介
師大歷史系、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化大學史研所文學博士。
曾任﹕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校講座教授。
現任: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著作:《中古史學觀念史》、《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李靖──天可汗制度創成者,民間托塔李天王》、《狐媚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武則天傳》、《孔雀東南飛箋證》、《雷家驥學術論著選集》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時報文化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家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鉅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向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才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家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朱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曲,村里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家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了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了我們、呵護了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大家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志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了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面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系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出版順序上,首先推出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曲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合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了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面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了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出版編輯部
目次
【導讀】盛世君臣對話精薈
雷家驥
上篇 貞觀重要人物略傳
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略傳
李世民的家世與性格
由平定天下至貞觀之治
唐太宗的後半生
第二章 貞觀名臣列傳
一、房玄齡
二、杜如晦
三、魏徵
四、王珪
五、李靖
下篇 問題討論的展開
第一章 統治問題的討論
一、論怎樣作一個統治者
二、論政治的重要原則
第二章 論怎樣求諫和納諫
一、求得諫諍的談論
二、納諫的行為和言論
三、直諫
第三章 論君臣之際和制度的建立
一、論君臣的鑑戒
二、有關慎選官員的談話
三、有關封建的爭論
第四章 教育皇子們的言論
一、分別太子和諸王名份的討論
二、論尊敬師傅
三、教戒太子和諸王
四、規諫太子的言論
第五章 論美德(上)
一、論仁義
二、論忠義
三、論孝友
四、論公平
五、論誠信
第六章 論美德(下)
一、論儉約
二、論謙讓
三、仁惻之心
四、論慎所好
五、論語言須慎重
六、論杜絕讒邪
七、悔過之言
八、論貪鄙
第七章 崇揚學術
一、崇揚儒學
二、論史學的意義與功用
三、批評禮、樂和社會風氣
第八章 論治國的實際問題
一、談務農
二、論刑法的原則
三、論特赦和法令的統一
四、有關朝貢的談話
五、論國家興亡之機運
第九章 論戰爭與國防
一、論戰爭與國防
二、安邊問題的爭論
第十章 有關私生活的言論
一、關於旅遊
二、關於畋獵
三、關於災祥的看法
四、論貫徹始終
附錄
原典精選
書摘/試閱
大唐的開國戰略是北和東突厥,東連李密以牽制群雄,並阻止江都回流的叛亂政府軍(宇文化及的叛亂部隊當時要西還);然後則分向西、南兩線發展:一由世民統兵經略盤據甘隴的薛舉、李軌兩大集團,以鞏固西線後方;一由宗室李孝恭經略長江流域以下,李靖後來輔助他完成任務(孝恭可參第一百條)。及至西線平定,世民才出兵經略山東,配合孝恭的南線同時並舉。
武德二(六一九)年,秦王世民正式部署東進,這年他二十二歲,長孫氏?他誕下第一個男孩──後來的皇太子李承乾。自此以後,世民即連年東征西討,較少在京師主持大政。迄至武德四(六二一)年,大唐的戰略已漸收效果,李孝恭和李靖的南面軍平定了長江中游──也是江南最大的集團蕭銑ㄒㄧㄢˇ之梁朝,自後經略江東及嶺南即勢如破竹。
北面軍在世民指揮之下連連硬攻苦戰,同時擊滅了盤據東都的鄭──王世充集團,和河北的夏──竇建德集團。這時足以與大唐抗衡的大集團,大體上已經消滅,剩下若干小集團,其平定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大唐皇帝李淵,覺得秦王世民功勞甚大,現行官制無法酬庸他,遂特創「天策上將」一官,位在王公之上,於此年十月拜世民?天策上將。
這時世民一身兼數職,正式官銜?「天策上將‧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管山東地區,大本營在洛陽)尚書令‧西南行台(管四川,大本營在成都)由平定天下至貞觀之治尚書令‧涼州總管(即涼州軍區司令,大本營在甘肅武威)‧左武候大將軍(相當於憲兵部隊總司令)‧上柱國‧秦王」。
太宗後來追述,說「二十四歲即平定天下」,蓋指此而言。自此以後,世民的權力有增無減,至武德七(六二四)年,他更以上述身分兼領左、右武候大將軍(唐制憲兵分左、右兩個總司令部)、十二?大將軍(全國武裝部隊分?十二個總司令部),成?全國最高統帥,一身掌握軍政的實際大權,這時才行年二十七歲。後來又兼?中書令(負責擬定最高命令的宰相),權勢更是炙手可熱。
秦王世民意志堅強,性格剛烈,從小就沒有服從大哥支配的習慣,這時權勢之大,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把身?皇太子的長兄放在眼裡。武德四年以前,世民長年在外征伐,以後則在朝時間較多,所以兄弟磨擦的機會也多了。
當初,皇帝李淵分付開建國家的責任給三個兒子,最初三兄弟的軍事責任是差不多的,後來建成因?昇?太子,所以留京協助父皇處理政事,元吉也從太原回朝,或協助政事,或統兵出征。建成瞧不慣二弟的態度,元吉也幫助大哥的忙,兄弟三人除太子外,均兼任親王宰相(元吉也擔任侍中及行台尚書令,封?齊王),這種家族事業牽涉國家和家庭的各種關係,遂引發了糾纏不?的糾紛。
唐高祖雖是雄才大略的人,但喪失了賢內助的幫忙,對此糾紛也莫能?理;兄弟三人各有集團,他們也互相協助其主勾心鬥角,甚至建議用武力解決對方,因此糾紛愈來愈嚴重。秦王曾一度想跑回洛陽,舉兵對抗太子;太子的重要助手魏徵等,也曾建議殺掉秦王,免除後患。
武德九(六二六)年,剛烈的秦王按捺不住,與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等人,決意發動兵變以求解決。該年六月四日?晨,事變爆發,太子及齊王兄弟在玄武門?秦王所弒,東宮及齊府部隊反攻無望而解散(第六十八條對此略有記述),秦王掌握了監國權。
同月七日,高祖立秦王?皇太子,事無大小均由太子處分。延至八月九日,高祖以再當皇帝已沒有意思,下詔遜位,讓太子即位?皇帝,是?唐太宗。太宗這年二十九歲,將明年改年號?「貞觀」──這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貞觀時代的開始。太宗同年即?立長孫氏?皇后,李承乾?皇太子;皇后年二十六歲,太子年才八歲。
太宗當秦王時,王府中已有文學館的組織,用以招納文學之士,經常互相?討各種學問或政策等;登位之後,他又建立弘文館,性質、功能與目的和以前的秦府文學館差不多。換句話說,自從太宗當了首相和最高統帥之後,對先前的無師不學深自後悔,因此招致學者,利用公暇力學補救。因?他深深知道,事業開創了還須要守得住(這是本書多次討論到「守創孰難」此命題的原因),馬上打天下卻不可以馬上治天下(參第六十六條及一七一條),守成與文治的完成,實是大須學問,不能靠武力和一時的勇氣計略來達成。
東突厥頡利和突利兩可汗,在太宗即位不久,突然統兵二十萬圍襲長安,逼使太宗作成「渭水之盟」(參第一五八條)。對好勝的太宗來說,不啻是生平之恥,成?他發憤圖強的動機之一。但是就整個發憤向善的過程來看,外鑠因素終究不如內在因素來得強。太宗的學識日漸增長,一方面足以使他了解前非(參第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條),產生改過向善之決心。
另一方面則是正面的,太宗本來志氣即極高,又基於彌補?往之失的意識,因此決志學習去作一個聖君──要作一個超越近代(指秦漢以來)所有君主、可上比美堯舜的聖君(參第一五二條,他要上比堯舜的言論頗多,不贅引)。
基於這種決心和認識,太宗略為收斂了自己過份沛盛的英武之氣,兢兢克己,以新的形象展現出來。他決意以德治仁政?國策(參第一五四條),施政以人民?本,優先內政諸問題。在政治上,他建立了良好的決策制度和諫諍制度,以適度制衡君權,格君之非;整頓了政府組織與編制,實行責任政治。
在人事行政方面,他以人才主義?基礎,選拔?正的賢能之士,各以其才來任用,並讓他們有充份發揮才幹的機會;這些人或來自秦府系統,或來自原先的中立派,如李靖、李世勣、蕭瑀、陳叔達等,或來自原先的敵對派,如魏徵、王珪、韋挺、薛萬徹等。他們之間的人格交往是以誠?本,政治行?則是以法?本;太宗克制自己,努力效法聖君,而同時也要求臣僚?聖賢之臣(這方面的言論頗多,參第八十五條或可管窺全體)。最難得的是,君臣雙方對此遠大的抱負,大體上都能始終貫徹,互相勉勵,秉持著憂患意識,惟恐不達。
在社會經濟方面,鑑於大亂之後,百業凋殘,太宗抱著「以民?心」(參第四十九條)的原則,全力發展民生經濟,尤其優先考慮「民以食?天」的農業。他的政策在與民休息、藏富於民(參第一四二及一五五條),率先躬行節儉之風,並痛懲隋朝以來的奢侈貪?的風氣。
他推行類似今日的法治──律令政治,讓社會迅速安定而穩定,大家皆守法;進而又推行風俗的統一和改革,揚棄一些固陋的習慣(略參第六十四、六十五、九十五、一三六條)。他的法律以?刑、寬平、簡約、統一?主,從而建立了上訴、合議、死刑覆奏制、笞刑不可笞背及減少抽打數目等制度措施,一掃隋朝以來的嚴刑酷毒(略參第三十五、一四三、一四四條)。
在國防外交方面,除了東突厥、吐谷渾和高昌(參第三十七、八十三、一六六及〈李靖傳〉)因?嚴重關繫國家的戰略安全,所以用武力撻伐,甚至占領之外,對外的考慮,大體是以「先中國而後四夷」的原則作?處理的基本態度。尤其在貞觀四(六三○)年他成?「天可汗」以後,對此考慮更是?重。太宗是大唐皇帝,兼?世界皇帝,有責任維持世界秩序。
大體上他對外國的政策以羈縻懷柔?主,對一些倔強的國家如薛延陀、高麗等,才用武力干預的政策,這也是在懷柔不成之後才如此(參第一六二及一六三條)。就戰略眼光看,國外世界的穩定才足以完成大唐的國家安全,太宗所以文武並重,適當對外用兵的考慮在此;大唐國內太平,開以下國內百年不見兵戈的基因也在此。這種選擇無疑是對的,談不上窮兵黷武。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