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6624810
替代書名:Creative Interventions: with Traumatized Children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Cathy A. Malchiodi
譯者:許智傑;謝政廷
出版日:2012/12/03
裝訂/頁數:平裝/375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本書提供了許多整合的技巧與技術,能夠提升兒童臨床工作者的實務能力。這本書非常適合下列伙伴閱讀:臨床心理學家與學校心理學家、藝術、遊戲、以及其他表達性治療的實務工作者、兒童精神科醫師、社工、以及諮商師。在這個領域進修中的伙伴也將發現本書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具有豐富訊息的教材。
作者簡介
譯者群
施玉麗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
主要經歷: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ISST)會員、國立嘉義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第二屆理事、嘉義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第一屆與第二屆理事、第三屆監事
研究領域:遊戲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沙遊治療、親子遊戲治療、沙盤督導
許智傑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班(修業中)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經歷:南投縣、嘉義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國立嘉義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國立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謝政廷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候選人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經歷: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國立嘉義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名人/編輯推薦
Malchiodi是一位博學多聞且受人景仰的藝術治療師。她在兒童創傷治療的領域負有盛名。這本書豐富地介紹了兒童心理創傷的工作方法。對於想要學習與瞭解如何使用繪畫、遊戲、音樂、放鬆與述說故事等領域的新進人員或是治療領域的資深工作者,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改變的神奇時刻》一書的作者 Lenore C. Terr
Malchiodi集結了許多難能可貴的資源,針對經歷創傷兒童的創造性治療策略進行非常高度的整合。參與本書的明星作者群分別於各章撰述了如何有效地針對經歷各種創傷類型的個案進行治療的實用方法。本書是一本針對兒童創傷進行心理治療的精彩作品,本書的貢獻將使與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兒童與家庭進行工作的治療師們獲益良多。
-美國伊利諾州 艾文斯頓市 合作解決中心的共同負責人 Matthew D. Selekman
本書所提供的資源比起書名所述的要來得多很多。本書紮根於當代創傷的理論,特別呈現出能夠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創造性與實徵基礎的治療取向。本書也提供了對於兒童時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清楚的理解以及治療上的啟發……我非常推薦本書給實務工作者、以及願意使用本書作為訓練手冊的伙伴。
-美國東維吉尼亞醫學院 藝術治療學程畢業生 Elizabeth A. Warson
推薦序
童年時期一直以來都是個容易受到傷害的發展階段。從石器時代到現代,期間經歷了數千個文化,每個世代的人們卻都面臨著挑戰,像是戰爭、飢荒、瘟疫、以及暴力等。最為脆弱的個體,特別是兒童,自然會遭受到最多的傷害。與當代的我們努力為兒童創造相對安全與穩定的世界相較之下,生活在早期世代的人們,遭遇創傷經驗是普遍的。
然而,儘管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比我們的祖先更為完善地保護、撫育、教育、以及豐厚我們的兒童,但事實上,目前仍有很多兒童生活在充滿威脅、暴力、失落與創傷的情境中,例如:他們目睹婚姻暴力、目睹至親摯愛過世、遭受身體虐待、性虐待、或是天然災害等。在今時今日,足足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成人在其童年時期經歷到各式各樣的重要負向事件,而這些負向事件往往具備創傷性的本質。
我們現在也越來越能夠意識到這些負向與創傷性的經驗會以很多種方式改變我們;在創傷過後,我們的身心靈均被烙印,我們的身心靈也會出現扭曲或修正的現象,以幫助我們繼續存活下去。
兒童時期的創傷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單只是每年需要投入龐大的金額在治療上的經濟代價,還包括人性的破碎造成兒童喪失潛在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兒童時常因為他們所經歷到的創傷而受到損傷。然而,他們本來就不應該受到如此的對待。經歷創傷的兒童藉由正視、因應以及克服創傷及創傷所造成的後續影響,可以療癒創傷並且逐漸茁壯。這個呼籲乃來自於有效治療創傷的真實治療經驗。
不幸的是,在我們所界定的「實徵基礎的實務工作」(evidence-based practice),這個治療界的行話仍被還原主義的醫藥模式所主導,以致於我們尚未運用我們真實的治療經驗,為大多數經歷創傷的兒童提供我們的專業。只有少數比例經歷創傷的兒童接受了心理健康系統的服務,這是一個國家蒙塵之處。即使是那些進入心理健康服務系統的兒童,也只得到片段的、無效的、以及不夠人性化的服務。我們確實尚未有效地幫助經歷創傷的兒童因應與療癒創傷。
儘管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實務工作者都試圖找尋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發現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正確神經生理系統,以投入正確的預防性藥物來正中核心的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者是找到基因較脆弱的個體之基因組合,做為我們進行介入的目標;或者是能夠將所有經歷創傷的兒童都採用一種全盤適用、便於操作、20個單元的團體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相反的,我與這個觀點不同,我建議回顧過去。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祖先那兒學習到一些經驗。
我們的祖先為了存活下來,必須學習因應創傷;經歷不同程度創傷經驗的人們必須發掘一些方法來維持家庭、社群、以及文化,進而繼續過生活。他們是如何因應創傷的?他們的因應方式中是否有一些線索對今時今日的我們有所幫助?檢視來自於原住民文化中,針對失落與創傷保留下來的一些已知的信仰、儀式和療癒的方式,可以揭示我們一些值得注意的原則。
被地理環境分隔開、沒有相互連結的不同文化群體,在創傷後所採用的相關適應與療癒的方式卻有一致的核心元素。這些元素包括一個包羅萬象的信念系統──對於痛苦、傷害、失落的一套解釋原理、信念、以及理由;使用語言、舞蹈、或是歌唱的方式重述或重演創傷經歷;一系列身體感官知覺的經驗──觸動、舞蹈中相互模仿的反覆動作、以及歌唱,所有的這些活動都提供了創傷者及其家庭、以及其宗族共同參與儀式時,有一種強烈關係的親密體驗。
這些元素中最值得注意的特質是,他們一起創造某種完全的神經生理經驗,進而影響到大腦皮質、邊緣系統、間腦、以及腦幹系統(和創傷所帶來的廣泛性神經生理的影響沒有什麼不同):
重述故事。
緊握彼此。
按摩、舞蹈、唱歌。
創作關於戰爭、狩獵、以及死亡的圖像。
使用文學作品、雕塑、以及戲劇進行重述。
和所愛的人以及社群再度連結。
慶祝、飲食、以及分享。
原住民的這些療癒方式是重複的、有韻律的、有意義的、有關係的、充滿尊重的、以及帶來酬賞的;這些方式被認為能夠有效地改變動物以及人們對於壓力採取反應的神經系統。把這些方式用來改善與創傷共鳴的神經生理系統是被期待的。這些實務工作方式因為能夠發揮效用而逐漸浮現出來。藉由這些方式,人們的感覺變得更好、功能也變得更高,治療歷程的核心元素因而一再被強化並且代代相傳。不同的時間與地點所區隔開來的文化都紛紛發展出相同的普遍方式。
本書之美在於它描繪了這些歷史悠久的實務工作方式。本書以現代的觀點論述了那些我們遠古祖先所創造出來的最有效、歷經時間考驗、以及尊重生理層面的治療性實務工作方法。重要的是,這些創新的治療性實務工作方法是將那些歷經時間考驗後確立下來的原則更進一步地向前推進與精緻化。
然而,這些治療性的實務工作方法乍看之下可能不是「生理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不僅可以改變大腦,它們也必定能夠提供一套的、重複的刺激來影響與修正因為創傷、疏忽以及不當對待對於主要神經系統所帶來的衝擊。創傷改變的神經系統源自於大腦中層級較低的部位(例如:多巴胺、血清素、以及正腎上腺素神經網絡)。
腦幹與中腦系統只會藉由一套重複性的神經活動被有效地修正,藉由初級軀體感官的體驗進入到腦幹與中腦系統。例如:節奏性的聽覺、觸覺、視覺、以及啟動前庭的刺激(例如:按摩、音樂、舞蹈、或是重複性的視覺與觸覺刺激,像是眼動療法)。
在如今強調「實證基礎的實務工作」的典範中,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在歷經數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互不相屬的上百個獨立文化卻一致的藉由詩歌、觸動、講述故事、以及與社群再度連結,作為因應與療癒創傷的核心要素。這些核心要素全都會在本書中提及。
Bruce D. Perry, MD. PhD.
德州 休斯頓
兒童創傷學院高級研究員
序
主編序
獻給總是轉化我的創傷的雪莉
Cathy A. Malchiodi, ART-BC. LPCC, CPAT,是一位領有臨床心理健康執照的諮商師、藝術治療師、以及表達性藝術治療師,同時也是美國萊斯禮大學所屬的國際兒童創傷與失落中心的教師會員。她擁有超過25年與各個年齡層個案工作的實務經驗,並且採用藝術治療與很多經歷像是家庭暴力、身體虐待與性虐待、災難、以及嚴重危害到生命的疾病等創傷經驗的兒童進行實務工作。
Malchiodi是一位在國際享譽盛名的學者,舉凡在美國、加拿大、亞洲、以及歐洲,時常可以見到她在藝術治療與健康照護領域的演講,她已經受邀講述超過250場的演講。她是美國藝術治療協會唯一頒贈三項最高榮譽的藝術治療師:優異服務獎章(1991)、傑出臨床工作者獎章(2000)、榮譽終身會員獎章(2002)。
她也著作和主編很多書籍,包含:《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兒童繪畫治療-繪畫:兒童的心靈之窗》、《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等。她也獨自或是和同儕發表超過七十篇的文章;主題大多聚焦在:如何針對創傷倖存者運用藝術治療以及醫事藝術治療,對象涵蓋:遭遇身體虐待與性虐待的兒童、患有精神疾患的個體、以及患有生理疾病的個體等。
序
Judith Herman(1992)在她的代表著作《創傷與復原》(Trauma and Recovery)一書中說道:
個體對於殘暴行為的典型反應就是將它們排除在意識之外。一些破壞社會公約的事件是如此令人感到害怕,以致於無法將它說出口:這就是難以言喻一詞的涵義。然而,這些經驗拒絕被隱藏下來……記住並講述關於恐怖事件的事實是恢復社會秩序以及療癒受害個體的先決條件(頁1)。
Herman強調當個體經歷一個心理創傷事件時,對於所發生的事情無法說出口或是難以用口語的方式進行表達或陳述,這部分需要進行處理。然而,為了從創傷中復原,為了將創傷朝更正向的面向轉化,經歷創傷者需要一些方法來進行表達。
對某些兒童而言,一件經歷創傷的事件可以是指父母親的其中一人或是兄弟姊妹死掉,也可以是指父母親離婚、遭受寄養、搬家、某件交通事故、或是某個醫學上的疾病。對於其他兒童而言,創傷也可以是指暴露在一些情境中,像是:霸凌、婚姻暴力、身體或性虐待、某個毀滅性的天然災害、或是恐怖攻擊與戰爭等。不幸的是,某些兒童可能生活在面臨多重的創傷事件以及重複性的壓力環境之中,因而增加他們的心理與發展問題的影響。因為不同的兒童、遭遇危難事件的程度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經歷創傷的經驗對於年幼的人們而言,不僅只是說不出口,還造成他們身心受損、並帶來恐懼感與困惑感。
在我最早以一位藝術治療師和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師的角色,針對那些來自暴力家庭中的受暴兒童進行工作時,我對於心理創傷所造成的影響之相關知識還非常少。在當時,聚焦在經歷創傷兒童的文獻與研究少之又少,相反的,當代對於創傷在各個年齡層個體的影響有高度的關注,而當代也普遍接受負面事件確實會對兒童造成短期和長期影響的觀點。事實上,在十多年前,很多助人專業人員仍然相信在治療中直接處理創傷事件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會對情緒造成傷害、以及造成二度創傷。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兒童「忘記創傷的一切」。
兒童不只會在他們的心中再度經歷創傷,也會在他們的行動中再度經歷創傷。本書的前提是:大多數的兒童都會直覺性地使用藝術和遊戲將他們再度經驗到的創傷以及存在他們心中但是卻無法說出口的部分外顯出來。參與本書撰寫的每位作者,在與經歷創傷個案進行治療工作時均使用活動導向、創造性介入策略。大家均有志一同地認為:感官的、實作的方法是有效治療創傷個案的必要部分。對於兒童而言,使用創造性介入策略提供他們機會去獲得掌握那些干擾他們生活事件的經驗。對於那些退縮或是顯現出對於虐待或暴力感到恐懼的兒童來說,創造性活動的感官經驗本質允許他們表達無法言喻的部分,而單純使用口語的談話方式可能是困難的、有時候甚至是暫時無法進行的。
儘管兒童總是暴露在危機之中,近年來全球已經開始關注於瞭解創傷對兒童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兒童在家庭、鄰里、學校以及社區中經歷到恐怖事件後的影響。一些備受矚目的事件,例如:卡崔娜颶風、南亞大海嘯、伊拉克戰爭、恐怖攻擊事件、以及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槍擊事件均被媒體廣泛地報導,也引發了社會大眾與專業人員的關注。即便是那些沒有直接暴露在這些危機事件中的兒童也已經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特別是之前曾經有過創傷或失落經驗的兒童,更是容易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很多經歷這些近年來所發生的創傷事件之個體已經出現困擾的反應,諸如:焦慮、憂鬱、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在本書完稿的最後幾個月裡,我變得非常關注蘇丹共和國西部達富爾區(Darfur)兒童的故事(Waging Peace, 2007)。在2007年6月至7月之間,一位名為安娜.舒密特(Anna Schmitt)的和平運動人士以及研究者前往查德共和國的東部評估當地的人道關懷、人權以及區域安全,並蒐集達富爾區的難民對於恐怖攻擊事件的相關證詞。在蒐集這個地區成人的證詞時,女性向舒密特述說當她們的村莊被攻擊時,她們的兒童也親眼目睹了那些可怕的場景。舒密特決定邀請孩子說說自己的經驗,同時也給予兒童紙張和鉛筆繪畫出兩種圖畫:他們對於未來的夢想是什麼?以及他們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
當舒密特觀察兒童們的繪畫時,她深深地被兒童在畫中所呈現出來的恐怖攻擊事件的詳細記憶震撼到。這些圖像的主要部分都呈現出蘇丹政府的勢力以及金戈威德民兵組織屠殺、轟炸、槍擊、毆打、以及嚴刑拷問達富爾地區的男性、女性和兒童。將近500張蒐集到的圖畫作為呈堂證供提交給國際法庭,以調查蘇丹政府發生在達富爾地區的罪行。圖畫中所描繪的內容駁斥了蘇丹政府最近四年對於該事件的說詞,證實實際上發生的事實。
上述這則故事證明創造性介入策略對於兒童的影響,也強調即使是像紙筆這類簡易的媒材也能夠讓那些未曾被聽見心聲的兒童表達心聲。藉由圖畫、遊戲以及其他媒材能夠和兒童溝通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也允許兒童的情緒、發生的事件、以及記憶能夠被他人看見,這是治療師在與任何創傷倖存者進行工作時非常重要的先決步驟。在原文版的推薦序中,Bruce D. Perry指出「最有力的證據是在歷經數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互不相屬的上百個獨立文化……(頁6)」。省思達富爾地區的兒童以及本書中所呈現的諸多案例討論,我們無法忽視創造性表達可以為生活創造出深具意義的不同,並且協助經歷創傷的兒童復原之可能性。
在過去的25年裡,我一直致力於研究創傷對兒童及其家庭的影響,並協助各個年齡層的個體克服創傷所帶來的影響。有一些專業人員以及學生時常問我何以會這麼多年持續與經歷創傷的人們進行工作,特別是那些經歷家庭暴力、虐待以及失落的兒童。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簡單:見證兒童用自身的創造性潛能進行表達、探索、以及轉化自身的創傷經驗,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這種感覺不只支撐著我進行工作,也開啟了一扇引人入勝的窗口,看見何以表達性治療模式能夠促進創傷的復原,以及協助兒童重拾健康與幸福感。
身為一個成人,我們全都在某個時刻或某些方面忍受著創傷;不幸的是,很多我們在治療情境中看見的兒童在他們的早年生活就一直忍受著創傷所帶來的痛苦。引導我工作信念的是佛教的第三聖諦:人們所遭遇到的苦最終都能獲得轉化與療癒。用句更務實的話來說就是:這意謂著所有年齡層的個體都有可能從創傷中復原,當中包含兒童。所有的兒童都具備藉由創造性的表達,重演以及重述自身經驗的潛能,特別是當他們的治療師認可並利用藝術、遊戲、故事、與律動來轉化兒童的痛苦經歷,以及幫助他們再度獲得健康以及對於未來的希望感時。
譯者序
近十年來,世界各地頻頻發生重大的自然與人為災難事件,例如:2001年的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2003年歐洲熱浪襲擊、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2006年卡崔納颶風重創美國紐奧良地區、2007年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校園槍擊事件、2008年中國大陸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及緬甸大水災、2010年的海地強震、2011年的311日本大地震以及挪威烏托亞島上的槍擊事件、2012年電影《黑暗騎士》在美國首映會現場的大屠殺事件等,這些災難事件仍歷歷在目且讓世人感到震驚。而在臺灣地區,近十年來也如同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一樣頻仍,頻頻發生許多重大的天災與人禍。
讓人至今仍記憶記憶猶新的921大地震、八八風災等重大的天然災害,以及八掌溪事件、鼎金國小在梅嶺的翻車事件、2010年底到2011年間頻傳的校園霸凌等人為事故,均對人們產生身、心、靈的重大衝擊。無論是直接處在這些災難現場的直接受害者,或是透過各種管道接觸到這些災難事件的間接受害者,均會受到這些災難事件的衝擊,而產生創傷的相關反應。
我們投入諮商實務工作多年,經常發現經歷創傷的人們,無論是男女老幼,均會因身心發展與適應狀況而受到災難事件不同程度的衝擊,創傷對於個體的影響甚深。特別是青少年與兒童族群,因為身心發展與適應狀況均未若大人般地成熟與良好,再加上災難事件往往容易造成身心靈的重大衝擊,導致青少年與兒童族群較難因應創傷所帶來的衝擊,而造成發展上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協助經歷創傷的兒童與青少年進行創傷治療,可以說是許多諮商實務工作者亟欲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一年多前的某日,我們的大學教授施玉麗老師,偶然間發現這本好書,可以提供諮商實務工作者,做為與經歷創傷的兒童與青少年個案進行創傷治療的參考。後來,在施玉麗老師的邀請之下,我們便承接此翻譯工作,一同合作翻譯此書。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們的原因,主要在於編著者廣邀國外兒童創傷治療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分享其在實務工作中針對各種兒童創傷議題所採取的創造性治療方法。因此,本書所涵蓋的面向非常廣泛,但每個面向的探討卻是非常地深入淺出。
全書共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創造性治療協助兒童進行創傷治療的理論基礎、亦從實徵主義的觀點探討創造性治療何以能夠有效地協助兒童,並且在第一部分提及很多使用創造性治療與經歷創傷的兒童進行治療時的重要提醒。在第二部分,闡述如何在個別治療中,針對各個議題的創傷兒童使用創造性治療的方法進行介入,諸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閱讀治療等,如何協助嚴重受虐與依附疾患、哀傷、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喪親兒童、意外事故倖存者、霸凌行為的受害者、失落等經歷的兒童從創傷中復原。在第三部分,說明如何在家庭與團體的情境中,使用創造性治療協助家庭成員與團體成員。
例如:使用藝術治療、故事治療、戲劇治療、團體藝術治療、團體遊戲治療等,協助危機家庭的成員或是經歷相同危機與創傷的兒童團體成員,進行創傷治療。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部分中,提供實務工作者在與育有經歷創傷兒童的父母親進行親職教育時,可以採行的參考方法。在第四部分,則論述如何從預防的觀點,採用創造性治療協助經歷創傷的兒童獲得更好的因應技巧。當中論述如何藉由創造性治療提升兒童的復原力、以及結合創造性治療協助兒童與青少年學習放鬆技巧等。
在此完整的架構之下,本書涵蓋實務工作中可能面臨到的兒童創傷議題。而每位作者更在各自著作的章節中,大方地分享與這些兒童創傷議題進行工作的具體策略與注意事項。因此,本書可說是與經歷創傷兒童進行實務工作時,重要的參考手冊。
最後,我們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承蒙許多人的協助與鼓勵,讓我們得以盡力翻譯好本書。我們在此利用一些篇幅進行感謝。首先,謝謝施玉麗老師的邀約,並且在我們翻譯完初稿之後,投入許多心力進行校閱,讓本書得以更為完善。再者,我們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正好修習吳秀碧老師授課的心理創傷專題研究、高淑貞老師授課的表達性治療專題研究、鄔佩麗老師授課的創傷治療等課程,由於三位老師在創傷治療與表達性治療課程中的教導,讓我們得以對於許多創傷治療與表達性治療的術語與概念有更清楚與詳實的瞭解,也讓我們在翻譯過程中能夠將這些術語與概念加以運用,盡可能翻譯出創傷治療與表達性治療的精髓。
此外,感謝母校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以及正在培育我們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老師們,對我們進行紮實的訓練,讓我們有雄厚的理論基礎,得以較完整地翻譯此書。另外,也要感謝家人在生活上給予我們各自的包容與協助。最後,謝謝學富出版社的伙伴們,在翻譯此類書利潤如此微薄的情況下,仍然非常豪爽地應允與我們合作出版此書,更在我們翻譯過程中提供許多出版專業上的協助,使得這本書得以順利完成。
誠如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們受到許多人提供各種不同的協助而得以順利完工,在與創傷兒童進行治療時,也需要運用許多不同的創造性治療策略協助創傷兒童,使經歷創傷的兒童得以較順利的從創傷中復原。總之,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除了論述各種兒童可能經歷到的創傷議題外,也從創造性治療的觀點提供很多具體的治療方法,勢必能夠為臺灣的兒童創傷治療領域,注入一股源泉活水。
謝政廷、許智傑
2012年8月
目次
第一部分 創造性治療與創傷兒童:理論與實務
創造性治療與童年創傷
Cathy A. Malchiodi
有效的治療創傷兒童:倫理、證據與文化敏感性
Cathy A. Malchiodi
第二部分 個別取向的創造性治療
表達性治療在嚴重受虐與依附疾患的運用:神經科學的視野
P. Gussie Klorer
音樂在兒童和青少年哀傷工作的運用
Russell E. Hilliard
藝術治療在911事件中喪親兒童的運用:眾人眼中的哀傷
Laura V. Loumeau-May
醫事藝術與遊戲治療在意外事故倖存者的運用
Elizabeth Sanders Martin
創造性取向在霸凌行為創傷的運用
Diane S. Safran and Elysa R. Safran
閱讀治療在創傷、失落的運用:故事的療癒力量
Cathy A. Malchiodi and Deanne Ginns-Gruenberg
第三部分 家庭與團體取向的創造性治療
創造性危機治療在兒童與家庭的運用
Lennis G. Echterling and Anne Stewart
創造性工作在創傷後的兒童和家庭的運用:傳奇的人生
Ann Cattanach
戲劇治療在團體情境中對童年創傷的運用:戰勝怪獸
Craig Haen
團體藝術與遊戲治療方案在暴力家庭的兒童之運用
Cathy A. Malchiodi
創造性雙親治療策略:在家有創傷兒童的雙親運用
William Steele and Cathy A. Malchiodi
第四部分 運用創造性治療進行預防
創傷兒童的復原力與創傷後成長
Cathy A. Malchiodi, William Steele, and Caelan Kuban
兒童與青少年的放鬆策略:開始…準備…放鬆…
Roger J. Klein
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